内需

内需

相對的國内的需求
内需:即内部需求,一般把對外國的出口看作外需,内需就是相對的國内的需求。[1]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兩個方面。内需還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AD=C+I+G。其中,AD為總需求,C是消費、I是投資、G是政府支出。
    中文名:内需 外文名:domestic demand 所屬學科:

概述

擴大内需,就是要通過發行國債等積極财政貨币政策,啟動投資市場,通過信貸等經濟杠杆,啟動消費市場,以拉動經濟增長。

擴大内需強調的是消費層面的範圍,而拉動内需就是指的中央采取的政策和手段.前者主要是強調範圍,後者主要強調程度。目前來看,我們國家的政策主要是針對刺激消費需求的,而消費需求的提高也會刺激投資需求。

包括财政和貨币兩種政策工具的使用。具體行為包括降低利率,提高工資水平等,使得消費的意願和能力提高。另外,還有實行黃金周等,也可以看作有拉動需求的目的。

世界經濟全球化程度加深,國際市場風險加劇,外貿出口難度加大;由中國國情決定,中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人民生活由溫飽向小康過渡,無論是市場容量還是未來發展,潛力都十分巨大;

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國内市場的需求進一步擴大。所以,對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來說,拉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國内需求,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

采取措施

從中國的基本國情來看,在工業化過程中,擴大内需仍然是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擴張性經濟政策除了針對即期蕭條狀态之外,進一步的意義則在于,工業化過程中存在着大量剩餘勞動力亟待轉移,城市化進程具有不斷加速的趨勢,這些特征客觀上決定了采取必要的經濟政策往往是有效的,财政——貨币政策對産出水平有着普遍的、持續的影響力,有力地支持了“發展是硬道理”觀點。這是迄今為止出台各項經濟政策和應對各種危機辦法的基石,也是政府大有作為的理論依據。

但是,迄今為止,财政政策的作用力為何這麼有限,帶動經濟增長的力度,持續的時間為什麼這麼短暫?可以擺出統計數據來說明這一結果:

從1998年下半年實施擴張性财政政策以來,政府性投資并沒有引緻民間私人投資,雖然工業産品産值仍然增長較快,但是,投資開始出現斷層現象,現在人們緊緊盯住物價,看物價能否回升,産出能否持續增長,擔心僅憑已實施的那些财政政策的力量還不足以引緻民間私人投資,顯然,這就對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單純地依靠擴張性财政政策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那麼,内需又如何才能啟動呢?

第一,在目前貨币政策失靈的條件下,保持擴張性财政政策仍然是很有必要的。要繼續追加政府對基礎建設投資,在穩住一塊市場需求基礎上,逐步加大對加工業技術改造的力度,進而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居民的收入标準。

政策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進程則取決市場啟動的狀況。城市化發展伴随着“開放區熱”等助長了“經濟過熱”現象,使得城市化一度停緩了下來,但是,這并不能說明城市化就不能搞了。

如果我們在城市化節奏上把握一下,如在目前這樣的經濟低潮上搞就非常合适。加快城市化發展進程,發揮城市規模經濟效益,全面振興投資和消費,這比通過股市刺激需求增長效果要理想得多,長期來看也更為有利得多。

第二,改變“低工資”政策。目前的工資水平太低,影響了消費市場的健康發展。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實行了一種“高積累、低消費、低工資”政策,那是由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政策環境保證了這種制度的有效性。

雖然消費和社會福利水平相對要低一些,仍然有一大塊“隐性消費”非貨币化。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則出現了另一種不合理狀況:

一方面,低工資低福利政策限制沒有解除,即使經濟增長速度很快,居民收入、尤其是那些工薪階層的收入仍然上不去。

而另一方面,隐性消費如福利性的住房、醫療、養老以及子女教育迅速顯性化、貨币化,正是由于人們對這些制度改革的預期,使得在低收入的水平上進一步減少了現期消費的支出,因此,過渡時期出現了“儲蓄過多、消費不足”的現象。

(1)工資水平太低,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經濟剩餘隻是被少數人占有,實際是富裕了一部分人,而國民收入差距擴大,這樣,高收入者消費高檔的進口品,國内消費市場仍然處于萎縮狀态。

(2)工資水平太低,低估了人力資本的價值,造成惡性循環。如果人們的收入大部分隻是用于解決溫飽問題,那麼個人就沒有能力進行自我投資,或是解決子女的教育問題。

(3)工資水平太低,不利于企業采用先進技術,多用低成本的勞動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反對低工資政策并非主張要采取高工資政策,而是認為工資水平要與經濟發展階段和生産效率相适應,有利于協調積累和消費的關系。

多元融資

這個問題既是分配問題,也是實現社會再生産的條件之一。在社會總産品的生産和分配的關系中,存有着巨大的結構性缺口:從分配關系來看,中國一向是高積累,結果積累擠占了消費,最終消費市場很不發達;

從生産關系來看,在所生産出來的産品中,很大一部分商品适銷不對路,有些企業的産品就是為庫存積壓而生産,大量的重複建設和浪費都計入了積累,所以,一方面我國資本積累量巨大,但另一方面有效利用的資本卻不多。

這種現象可以概括為有效積累(effectiveaccumulation)不足。這個“結構性缺口”所反映的既是結構性矛盾,同時又是一個總量問題。如果積累的效率提高了,也就不需要那麼多投資擠占了消費。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通暢的融資多元化渠道,改變過去計劃經濟條件下單一融資渠道的格局。一是要發揮直接融資的作用。單靠銀行間接融資渠道已經滿足不了資金市場的需要,必須要發揮直接融資渠道的作用。

其中之一便是股市。“5.19”事件使得長期低迷的股市一下子進入了新一輪的牛市,股市上漲也使得原本處于停滞狀态的公司上市步代大大地加快。最近的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決議,重點也是強調了資本市場的作用,目的就在于充分發揮直接融資渠道的應有作用。

二是要充分發揮民間商業信貸的活力。金融市場越來越走向多元化趨勢,企業既存在着生産性的需求,也存在着投機性的需求,而且,越是小型企業這兩種行為越是合二為一,因此,對大銀行來說,往往難以區分企業行為上的差别,隻有那些小型的、地區性的民間金融機構才具有這方面足夠的信息和精力做這些事情。

從市場競争效率角度看,小型的、地區性的民間金融機構通過改善信貸質量、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等幾個方面開展競争。一定程度上也會打破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局面,建立并完善有效率的競争性信貸市場。

十項措施

擴大内需促進增長十項措施出台,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擴大内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措施,要求擴大投資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資1000億元,明年災後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億元,帶動地方和社會投資,總規模達到4000億元。

會議認為,近兩個月來,世界經濟金融危機日趨嚴峻,為抵禦國際經濟環境對中國的不利影響,必須采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以應對複雜多變的形勢。

當前要實行積極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寬松的貨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擴大國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态環境建設和災後重建,提高城鄉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會議确定了當前進一步擴大内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

一是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對廉租住房建設支持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實施遊牧民定居工程,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

二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沼氣、飲水安全工程和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完善農村電網,加快南水北調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加大扶貧開發力度。

三是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一批客運專線、煤運通道項目和西部幹線鐵路,完善高速公路網,安排中西部幹線機場和支線機場建設,加快城市電網改造。

四是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快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推進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

五是加強生态環境建設。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強重點防護林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建設,支持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建設。六是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支持高技術産業化建設和産業技術進步,支持服務業發展。七是加快地震災區災後重建各項工作。八是提高城鄉居民收入。

提高明年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提高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标準,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體等社保對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農村低保補助,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和優撫對象生活補助标準。

九是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鼓勵企業技術改造,減輕企業負擔1200億元。

十是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取消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合理擴大信貸規模,加大對重點工程、“三農”、中小企業和技術改造、兼并重組的信貸支持,有針對性地培育和鞏固消費信貸增長點。

初步匡算,實施上述工程建設,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為加快建設進度,會議決定,2008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資1000億元,2009年災後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億元,帶動地方和社會投資,總規模達到4000億元。

會議要求,擴大投資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要突出重點,認真選擇,加強管理,提高質量和效益。要優先考慮已有規劃的項目,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工程進度,同時抓緊啟動一批新的建設項目,辦成一些群衆期盼、對國民經濟長遠發展關系重大的大事。

堅持既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又有利于推動結構調整;既有利于拉動當前經濟增長,又有利于增強經濟發展後勁;既有效擴大投資,又積極拉動消費。

要把促進增長和深化改革更好地結合起來,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會議強調,盡管我們面臨不少困難,但我國内部需求的潛力巨大,金融體系總體穩健,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意識和能力較強,世界經濟調整為我國加快結構升級、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人才等帶來新的機遇。

必要性

1、世界經濟全球化程度加深,國際市場風險加劇,外貿出口難度加大。數據顯示,雖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加快,但其增速遠遠低于固定資産投資增速,而貿易順差更是屢創新高。這一經濟運行态勢,将可能對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帶來嚴重的不良後果。

2、由中國國情決定,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衆多的發展中大國來說,推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力量是國内需求。國内市場廣闊,是中國最大的優勢。面對國際市場日趨激烈的競争和世界經濟的複雜變化,立足國内需求,可以使中國經濟有較大的回旋餘地,增強抵禦經濟風險的能力。

擴大内需是在當前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下,實現經濟較快增長的根本之策。中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人民生活由溫飽向小康過渡,無論是市場容量還是未來發展,潛力都十分巨大。

3、中國國内市場存在着廣泛的需求。經濟發展不平衡需要進行産業結構,區域結構調整,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加快和進一步改善,企業提高産品質量和效益需要進行技術改造和升級,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都會帶來巨大的需求。

4、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國内市場的需求進一步擴大。所以,對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來說,拉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國内需求,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

着力點

1、實行開放式的行業投資準入政策,打破行業壟斷。

一是除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關鍵領域外,其餘行業和領域都應放開,凡是允許外商投資的産業都應允許國内民間資本進入,并在稅收優惠政策、投融資政策、土地政策、出口政策等方面,反對任何歧視民間資本的政策和行為,為民間資本營造一個平等、公平的投資環境。

二是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進入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領域,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高新技術産業。三是鼓勵民間資本以兼并、收購、控股、參股、租賃、承包、托管等方式參與國有經濟的戰略調整。四是積極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經過批準進行境外投資和自營進出口業務。

2、嚴格控制土地和信貸兩個閘門,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控制(特别是一些産能過剩行業)投資過快增長

對于信貸閘門,要通過緩解國際收支不平衡、适當提高利率、繼續做好外彙占款的對沖操作、繼續加強窗口指導等措施看緊看好。對土地閘門,一是要加強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調節,可以考慮出台調整中央和地方分成的新措施;

二是要切實維護法紀的嚴肅性,加大執法力度,嚴肅查處重大土地違法案件,重點是違反國家産業政策批地、越權批地、“先用後批”、“以租代征”等土地違法行為,讓違法違紀者受到應有的懲罰。

3、适度控制房地産投資的過快增長和房價的過快上漲,促進房地産業的健康協調發展

加強政府宏觀收入分配的調節,确保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必須建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大體同步的機制。

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中,要根據國内生産總值增長的預期,合理确定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的預期目标,并将其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标。在保證國家宏觀調控能力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國家财政收入的增長,努力使居民收入增長與宏觀經濟增長速度相匹配。

4、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增強農民消費能力

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和政策,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力度。進一步落實“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認真落實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的政策,并根據财力增加情況逐步加大直接補貼力度;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增加對農村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等的投入;

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控制農業生産資料價格上漲幅度,避免農民增産不增收;認真落實取消農業特産稅、農業稅政策,适當加快農村稅費制度改革的步伐,精簡縣鄉機構,降低農民供養比例,防止農民負擔反彈。

5、破除陳舊消費觀念,建立健全個人信用制度,積極發展消費信貸

一是适當降低消費信貸門檻,如首付款比例、還款期限和利息等,以便更多的居民能夠達到消費信貸的标準;

二是建立個人信用評估制度;

三是加快制定消費信貸相關的法律法規,使各項消費信貸業務有法可依;

四是銀行要與消費信貸有關的法律、評估、保險、公證等機構緊密合作,簡化手續;

五是以住房消費、教育消費和汽車消費為重點,适當擴大消費信貸範圍。同時,倡導現代文明消費觀念,增加消費的文化内涵,提高居民生活的質量,引導居民時尚消費。

6、加強收入的結構性調控,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和範圍

特别要關注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兩個群體的收入調節問題,積極利用稅收政策和财政轉移支付手段,緩解收入分配差距懸殊問題。對高收入者,要加強個人收入所得稅征管工作,适當擴大消費稅的征稅範圍,對一些奢侈品課以重稅。

對于城鄉低收入者,要加大财政轉移支付力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線,扶貧濟困,确保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在此基礎上,再設法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

7、加大有利于促進消費的基礎設施投資,改善城鄉居民消費環境

一是加快城鄉電網改造、通訊線路等工程進度,認真落實農村用電收費改革措施,堅決制止農村用電亂收費,實行城鄉同網同電價

;二是加大消費資料供給結構的調整,有重點的增加與城鄉居民“住、行”升級有關的投資;三是增加城市道路、鐵路、高架輕軌等交通設施建設投資,滿足城市公共交通和私人轎車發展的需要。四是繼續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杜絕欺騙性、強制性和傷害性消費。

8、健全和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增強消費者信心,引導消費預期

城鄉居民即期消費願望不斷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住房、醫療、養老、失業、教育等一系列改革還沒有到位,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消費預期。國家應加快改革步伐,提高改革的透明度,消除居民消費後顧之憂。

難點

1、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影響内需的進一步擴大。

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有效購買力不足,直接制約着農村市場的開拓。農村市場銷售年平均增長8.3%左右,增速低于同期城市銷售增長1個百分點,而較多的農村人口與較低的農村市場銷售份額極不相稱。

中國鄉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仍高達62.3%左右,而農村零售額僅占全部零售額的25.2%左右,即占全部人口近2/3的農村人口所購買的商品僅占全部商品零售額的1/4,城鄉消費差距進一步拉大,對擴大内需産生影響。

2、物價持續走低,擴大了消費需求不足的影響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再度由升轉降,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0.8%,作為經濟景氣的先行指标生産資料價格指數持續下降近一年,經濟運行中通貨緊縮趨勢有再度擡頭、且不斷加深的可能。

通貨緊縮趨勢的陰影揮之不去,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消費需求不足的矛盾。第一,價格持續下降,加劇了國内商品供大于求的矛盾。

一般來講,市場價格是由供求決定的,但居民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加劇了市場價格的進一步下跌,最終導緻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目前供過于求的商品已達88%,基本平衡的商品僅為12%。可見,消費品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全社會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加大。第二,價格持續下跌,造成企業效益下降,必然帶來社會需求特别是消費需求不足。

3、就業壓力增大,對消費需求增長形成瓶頸

由于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進一步增強了資本替代勞動的趨勢,使得非農産業特别是第二産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持續下降。而農村剩餘勞動力人數不斷增加,加劇了全社會尤其是城市勞動力就業市場的供求矛盾。

此外,中國已經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國外大量工農業産品按照承諾進入中國,必将對同類産品産生沖擊,由此也對這一部分就業勞動力産生替代效應。從這方面看,在今後一段時間内,城鎮勞動力下崗失業的問題仍将會比較突出,而如果這一矛盾得不到緩解,也将會影響中國短期消費需求擴張和對長期有效需求不足矛盾的根本解決。

4、農村消費需求不足成為影響中國消費增長的長期問題

農民人均現金收入比去年同期有了明顯提高,而農村市場的消費需求卻沒有因此産生同步增長,累計農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6.8%,與城市相比差3.1個百分點,這對整個消費品市場回升産生了明顯不利的影響。造成農村市場疲軟的主要原因,一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和收入水平較低直接抑制了消費需求增加。

而農村貧富懸殊較大,也阻礙了消費需求的進一步擴張。二是部分農村居民仍未擺脫貧困,這一群體的存在形成了農村市場的消費斷層,這給啟動農村市場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三是購買力出現分流,一些較發達地區的農村居民投資股票、債券、彩票、保險的積極性較高,用于商品性消費受到影響。

5、民間投資增幅不大,拉動經濟增長的能力不足

城鄉集體、個體投資同比增長10.4%,增幅低于同期國有及其他單位投資2.4個百分點。國有及其他經濟完成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4.3%,集體和個體完成投資增長18.0%,比國有單位及其他投資增速低6.3個百分點。一般說來,在消費需求增長回落的情況下,如果投資能夠健康快速增長,國民經濟在一段時間内仍可獲得必需的發展動力。

然而,在當前的投資增長中,民間投資增長的力量卻相對不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沒有預期的大。另外,在市場需求疲軟的情況下,投資風險加大,使民營企業不敢投資。因此,重新啟動民間投資,已經成為國民經濟運行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6、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差距拉大、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會制約内需的擴大

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差距拉大,是當前社會經濟生活中又一個需要引起注意的問題。從地區經濟發展分析,20世紀90年代以來,盡管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有加速的趨勢,但和東部地區相比發展尚慢,發展差距仍在進一步拉大。從城鄉之間的發展狀況分析,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同城市相比,農村發展落後的主要原因是投資不足,基礎設施滞後;農民收入水平低,消費增長乏力。

從1990年到2000年,城市集體和個人投資增長了8.8倍,而農村集體和個人投資僅增長了4.4倍。農村投資增長慢,導緻經濟發展速度和農民收入增長放慢。可以說,農村當前投資不足,農民消費增長緩慢,已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将占全國三分之二人口的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鼓勵投資,刺激消費,以啟動内需,保證和推進下一步的經濟增長。

7、股市低迷,影響了投資者的消費信心

股市持續下跌,其帶來的負效應是不容低估的。它使得投資者、消費者的投資心理和行為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是挫傷了投資者的熱情和信心;

二是使不少投資者的财富大量縮水,影響了消費。一些打算近期購房買車的消費者因财富縮水,被迫放棄消費計劃,加劇了國内消費需求不足;

三是影響了居民的消費信心,形成了強烈的增支減收預期。這種狀态發展下去,對擴大内需将形成不利因素。

8、交易成本加大,市場經濟秩序有待進一步整頓

經過近幾年的整頓和規範,目前市場經濟秩序總體上有所好轉,但問題仍較多,信用水平低,僞造票據、憑證和做假帳等違法犯罪活動屢禁不絕;非法制售假冒僞劣商品,特别是與人民生命健康相關的食品、藥品的現象也時有所聞;市場經濟秩序混亂影響了正常的經濟活動,提高了交易成本,抑制了經濟的内在活力,對擴大内需也構成了影響。

總體思路

1、擴大農村消費市場,引導促進農民消費。

商務部統計表明,占全國人口總數三分之二的農村居民,隻消費了全國三分之一的商品。促進農民消費的根本在于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減輕農民負擔;啟動農村消費的關鍵在于進一步疏通農村商品流通渠道,提高農村市場商品質量。

2、推動城市居民消費升級,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改善消費環境

中國人均GDP已超過2000美元,消費升級将給相關的産品和服務行業提供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要順應現代消費需求和消費方式的發展趨勢,進一步鼓勵和發展第三産業,不斷開辟新的消費領域,提供新的産品和服務。

3、加快城鎮化進程,變農民消費為市民消費

城市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就會有100萬到120萬人口從農村到城市,約拉動最終消費增長1.6個百分點。中國現在的城鎮化率為40%以上,推進城鎮化的空間巨大。

在城鎮化進程中,要重視培育本地區支柱産業和特色産業,把城鎮經濟建立在堅實的産業基礎之上,避免出現“農民失地又失業”的現象。

4、改革優化稅收制度,适當減稅,刺激消費需求

可以考慮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對稅收制度作靈活、富有彈性的調整;完善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範圍,調整邊際稅率和稅收級距;适時調整消費稅的覆蓋範圍和稅率,以差别稅率強化消費稅的調節功能;還可以考慮采取有利于擴大内需的減稅措施。

發展良機

擴大内需舉措給企業帶來發展良機,針對國家發改委日前緊急部署的投資計劃,有關專家分析,投資結構偏重于公共項目建設以及生态節能減排建設,對于相關企業和項目來說,是一個發展的好機遇。

“從結構來看,政府投資主要偏重于基礎設施建設、公共項目建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任若恩表示。國家已确定新增中央投資安排方向,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節能減排和生态建設工程,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以及地震災區的恢複重建。

西南證券宏觀高級分析師董先安認為,投資措施偏重于社會公益性和低收入群體,對于改善消費環境将起到正面作用。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處處長張永軍表示,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沖擊,中國曾于1998年實施積極财政政策,主要偏重于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而這次投資力度的加大,除了基礎設施之外,還偏向于加大生态建設,注重環境保護内容。

同時從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建設方面加大力度,充分體現了對農村建設的重視。專家紛紛表示,對相關企業來說,應當充分抓住這次機遇赢得發展。

發改委指出,應當統籌兼顧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結構調整、積極拉動消費、增加發展後勁的要求。嚴格防止用于“兩高”行業,即高污染、高能耗行業和低水平重複建設。“長遠來看,優化投資結構是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張永軍表示,這次大規模投資,也是優化投資結構的一個好時機。

政策落實

确保擴内需促經濟增長政策措施落到實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今天在中央擴大内需促進經濟增長政策落實監督檢查工作動員會上強調,要緊緊圍繞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止出現大的起落這一促進科學發展的首要目标,及時跟進、全程參與,認真履行職責,加強監督檢查,嚴格執行紀律,确保中央擴大内需、促進經濟增長重大政策措施盡快啟動、順利實施,确保财政投資安全、透明、高效管理和使用。

為加強對中央擴大内需、促進經濟增長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監督檢查,保證新增1000億元中央投資項目盡快啟動、落實和順利實施,經中央同意,決定成立由中央紀委監察部牽頭,發展改革委、财政部、審計署為成員單位的中央擴大内需促進經濟增長政策落實檢查工作領導小組,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委副書記何勇任組長,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馬(馬文),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任副組長。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監察部。同時,組建24個檢查組,分赴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開展監督檢查工作。中央紀委監察部和中央有關部門今天召開了檢查組出發前的監督檢查工作動員會。

賀國強指出,要充分認識加強對中央擴大内需、促進經濟增長政策落實情況監督檢查的重大意義,從維護黨的政治紀律、确保中央政令暢通的高度,以對黨和國家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态度,把監督檢查工作作為各有關地區和部門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擺在突出位置認真抓緊抓好。

一是要檢查有關地方是否全面領會并認真落實中央的政策措施,督促其加快抓好落實,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行為,确保中央政策措施落實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二是要檢查工程項目規劃、立項是否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中央規定的投向,堅決防止盲目鋪攤子、亂上項目,堅決防止财政資金用于高耗能、高污染和産能過剩行業項目以及樓堂館所項目,堅決防止不顧客觀條件盲目攀比;

三是要檢查工程項目審批和建設程序是否依法合規,督促有關地方嚴格依法依規辦事,堅決防止和糾正一些地方上項目時各行其是、先斬後奏甚至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等行為,堅決防止一些部門把關不嚴、随意變通、簡化程序甚至玩忽職守等行為;

四是要檢查項目建設資金管理使用是否規範透明,督促有關地方和部門健全資金管理制度,确保資金管理使用科學合理、規範有效、公開透明,嚴防滞留、擠占、截留和挪用項目資金;

五是要檢查工程建設質量是否安全合格,加強對工程建設單位資質以及項目和工程建設質量、安全、功能等方面的監督檢查,堅決杜絕“豆腐渣”工程。

賀國強強調,當前,任務緊急、情況特殊,必須嚴肅執行紀律,快查嚴辦重處各種違紀違法行為,嚴肅查處貪污、挪用資金等行為,以及在項目投資和工程建設中索賄受賄、弄虛作假、鋪張浪費等行為。

要嚴格責任追究,對貫徹落實中央政策措施不力的地方、部門和單位,特别是因失職渎職緻使中央政策措施得不到落實、造成嚴重後果的領導幹部,要依據有關規定,綜合運用組織處理、紀律處分等手段,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或領導幹部的責任。會議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委副書記、中央擴大内需促進經濟增長政策落實檢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何勇主持。

他指出,各檢查組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賀國強同志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深刻領會中央在科學判斷國内外經濟形勢的基礎上,出台擴大内需、促進經濟增長政策的重大意義,深刻領會對中央擴大内需、促進經濟增長政策落實加強監督檢查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做好監督檢查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

各檢查組要明确監督檢查的主要任務,研究制定符合實際的工作方案,牢牢把握監督檢查的重點内容,落實工作責任,緊密結合被檢查省區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開展檢查工作。

要切實提高政策和業務水平,積極探索有效開展檢查的方式方法;加強組織協調,充分發揮紀檢監察、重大項目稽查、财政監管、審計監督的專業優勢,形成監督合力,增強工作實效,決不辜負中央的重托、不辜負全國人民的期望。

拉動内需

拉動内需先讓百姓鼓起腰包,從2009年1月1日起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再次上調,調整的水平按照當地2008年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10%左右确定。

這是自2005年以來連續第五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再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既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廣大企業退休人員的關心,也是落實改善民生,拉動内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舉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告訴記者。

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近年來,随着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長,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2008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65元,同比增長14.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3971元,增長19.6%,扣除價格因素,增長11%。

在農村,2006年—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農”的支出從3517億元大幅提高到5956億元,年均增長30%。其中,對農民的補貼從310億元增加到了1028.6億元,年均增長82%。2008年,分兩次将稻谷最低收購價提高9%—10%、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提高4%—7%。

2009年國家将繼續較大幅度提高水稻和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格,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此外,國家在公共财政政策調整中,還加大了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投入,使農民增收能力不斷提高。

在城鎮,最低工資标準不斷提高,職工收入不斷增加。截至2008年11月,已有20個省市繼續提高了最低工資标準,确保最低工資水平不因消費價格上漲而降低。同時,居民的稅收負擔不斷減輕。繼2006年和2008年兩次提高

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後,從2008年10月9日起,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暫免征個人所得稅。此外,為促進資本市場發展,我國于2008年4月24日将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率由3%。下調為1%。;于9月19日,将征收方式由雙邊征收改為單邊征收;于10月9日對證券市場個人投資者的證券交易結算資金利息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作為困難群衆救命錢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在保障困難群衆溫飽的同時,也已全部轉化為困難群衆的生活消費。因此,提高低保标準和低保對象補助水平,對拉動内需意義重大。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共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2272.8萬人,平均每人每月實際領取低保金132元,比去年底增加了29元。2008年以來,食品、成品油等物價持續高位運行。

對此,民政部會同财政部,在2008年1月份和7月份,兩次提高城市低保對象補助水平每人每月15元,同時按低保對象每人每月10元的标準提高農村低保補助水平。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補助地方的城市低保資金達到了266億元,比2007年增加了106億元。同時,從2008年10月1日起,國家提高了部分優撫對象和建國前老黨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标準。為繼續提高低保對象保障水平,2009年民政部、财政部等部門将繼續加大城鄉低保資金投入力度,将把今年7月出台的提高低保補助水平政策落實到明年全年。

同時,将繼續深入推進分類施保工作,對低保對象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給予更高的保障,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物價上漲和金融危機同樣也對包括低保邊緣群體在内的低收入家庭帶來了很大影響。日前,民政部、發改委、财政部等部委下發了《城市低收入家庭認定辦法》,為識别、認定低收入家庭提供了政策依據。這項工作的開展,對提高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保障其基本生活,将有重要幫助。

央企獲利

看看擴大内需哪些央企會獲利?

一、是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房地産央企;

二、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電力、水利、建築等央企;

三、是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建築工程類、運輸物流類央企;

四、是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醫藥類央企;

五、是加強生态環境建設:農林牧副漁類央企;

六、是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各類央企;

七、是加快地震災區災後重建各項工作:受災嚴重類央企,如東方電氣;

八、是提高城鄉居民收入。

九、是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鼓勵企業技術改造,減輕企業負擔1200億元。

十、是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

資金利用

擴大内需,好鋼用在刃上,水澆到根上,鋼用到刃上。這句話常被人提起。各地紛紛落實國家擴大内需促進增長的十大措施,出台了各自的“八條”或“十條”,其中就有這樣的話。

比如,在江蘇的3000億元政府性投資項目大單上,就鄭重地加了這樣的話: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确保新增投資用于符合規定投向和管理要求的項目,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嚴防“兩高”(高污染、高能耗)行業低水平重複建設和盲目擴張。

這樣的提醒很有針對性,相信很多地方也有類似要求。4萬億元,無疑是“好鋼”,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性投資,真金白銀,不打折扣。更重要的是,這是兩年内的計劃,不是“無固定期限合同”。

鋼雖好,可它是有限的。4萬億元固然是個大數字,對于克服當前的經濟困難,提振信心的作用十分明顯。不過,這一措施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帶動更多的社會投資,那樣,經濟形勢就會有根本性的扭轉。

那麼,什麼是“刃”?說白了,就是最急需的地方,最能見成效的地方。當然,有些項目未必能立竿見影,但對于長遠發展有重大意義,比如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這無疑也是“刃”。

聽到一名基層幹部說,他們當地有個鋼鐵項目,因為環境污染、技術水平等原因,遲遲拿不到“準生證”。“現在看來有戲了!”這樣想,顯然誤讀了政府此番擴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的确,在政府主導的項目中,有相當一塊用于重大産業建設。但是,上馬哪些工業項目,肯定要有所選擇,不能因為政府要擴大内需,就降低産業門檻。

不符合産業發展方向的項目,無論财政政策如何“積極”,貨币政策如何“寬松”,都不能給它們重生的機會,否則就是倒退。化危為機,危中求機,這樣的信心我們一定要有,但是,危變成機是有條件的。這裡的“機”,不是打擦邊球之機,不是搞模糊戰術之機,不是放落後産業出籠之機,而恰恰是淘汰落後産業之機,調整産業結構之機,推動自主創新之機。千萬不能錯誤理解政府擴大内需政策,否則可能重新回到過去那種大幹快上式的、粗放式的老路。

當然,“刃”不僅僅是在工業項目方面。加快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設,這是“刃”;推動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這是“刃”;逐步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農民和中低收入居民收入,這也是“刃”……前幾天,在蘇北一個村裡采訪,鄉親們指着門前一條坑坑窪窪的泥濘小路說:“盼了多少年,要修條水泥路,現在看來有希望!”從4萬億元的大“蛋糕”中切出一塊,用于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扶持農村發展,無疑也是用在“刃”上。

花錢容易,把錢花好不容易,把這麼多錢花好更不容易。能否用好4萬億元,從大處說,考驗各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水平;從小處說,也能看出地方政府眼光怎麼樣。把錢花對了地方,不僅能擺脫眼下的困難,還能為今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化危為機,此之謂也。

鐵路建設

擴大内需:鐵路大建設拉動萬億産業鍊,針對目前拉動内需的新形勢,鐵道部表示,2008年将争取超額500億元完成基本建設投資,同時2009年計劃完成投資6000億元,這一數字是今年投資規模的兩倍。鐵道部發展計劃司司長楊忠民表示,近三年鐵路建設投資将超過35000億元,其中長期投資規模将達到5萬億元以上。

“作為國家重要基礎設施,鐵路建設将掀起新一輪高潮。這不僅将解決目前主要幹線運力不足的問題,還将拉動機械、冶金、建築、橡膠、合成材料、電力、信息、計算機、精密儀器等一條萬億元産業鍊的發展,切實實現拉動内需的目标。”截至目前,國家已批準的新建鐵路裡程有2.3萬公裡、投資規模超過2萬億元。

按照規劃,2009年,國家還将批準新建鐵路裡程1萬公裡左右、投資規模1萬億元;2010年,國家将再批準新建鐵路裡程1萬公裡、投資規模1萬億元,也就是說,從2004至2010年,國家批準新建鐵路4萬公裡以上,總投資達到4萬億元以上。預計《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項目全部實施後,到2020年鐵路建設投資總規模将突破5萬億,鐵路營業裡程将達到12萬公裡以上。“今年預計完成投資3500億元,其中第四季度将完成1500億元以上,

是前三季度完成的總和。這樣多的鐵路建設裡程和投資規模在我國鐵路建設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楊忠民介紹,為了進一步擴大内需、促進經濟增長,近期鐵路項目開工的速度明顯加快,2008年鐵路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完成3000億元,針對目前拉動内需新形勢,将争取超額完成投資500億元。

這些新建的鐵路項目都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衆生産生活急需的,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像京滬高速鐵路這樣的客運專線和城際鐵路,以及對既有的京哈、京廣、京滬、隴海等繁忙鐵路幹線進行強化改造,使之成為以貨運為主的大能力運輸通道,從根本上緩解鐵路運輸的“瓶頸”制約。

二是包頭至西安、太原至中衛、準格爾至朔州等煤運通道項目,到2010年建設規模達到近1萬公裡。這些通道建成後,将大幅度提高西煤東運、新疆煤外運、“三西”煤炭直達華中的運輸能力,從根本上緩解煤炭運輸尤其是電煤運輸緊張的狀況。

三是貴陽至廣州、南甯至廣州等資源開發性西部幹線鐵路項目,到2010年建設規模将達到1.5萬公裡。通過實施這些項目,加上對既有鐵路的技術改造,将進一步擴大鐵路對國土的覆蓋,強化中西部交通基礎設施,為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等戰略的實施提供可靠的運力保障

。同時,為保持鐵路可持續發展、擴大内需的要求,鐵道部還安排開展了前期工作或規劃研究項目65個,投資約1萬億元,争取2010年開工建設。另外,根據客貨運輸需要和新建鐵路投産情況,未來4年計劃安排機車車輛購置投資5000億元。

産業鍊條

目前鐵路對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仍然存在,總體運輸能力長期不足,限制型運輸狀況十分嚴重。中國鐵路的貨物運輸請求車滿足率一直不足35%;客運方面座席能力不到300萬人/天,實際運量平均為410萬人/天,高峰時期為636萬人/天,一票難求的局面長期存在。

“經過前幾年的建設和準備,鐵路行業在勘察設計、施工力量、技術水平等方面都具備了進一步加快的條件。同時,鐵路建設加大投資是一種剛性需求,不是為投資而投資,而是為滿足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鐵路迫切需要擴充能力。”楊忠民介紹。

2004年國務院批準《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以來,我們抓緊展開了一大批鐵路項目前期工作,其中許多已經順利開工建設。

“明後兩年拟新開工建設的鐵路項目,絕大多數項目的前期工作已經啟動,許多已經有一定的深度,進一步開展工作後,即可報國家審批,因此,不存在盲目決策、倉促上馬的問題。”

根據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和鐵路發展規劃,按照2009年鐵路完成工程投資6000億元安排,根據定額水平測算,可以創造600萬個就業崗位,消費鋼材2000萬噸(含鋼軌),水泥1.2億噸,可以直接帶來全國GDP增幅提高1.5%的拉動效應。

2009年安排機車車輛購置投資1000億元,可提供80萬人的就業崗位,消耗鋼材500萬噸,同時,加快高速鐵路客運專線項目,還将帶動新材料和信息産業的研發,拉動機械、冶金、建築、橡膠、合成材料、電力、信息、計算機、精密儀器等産業的需求,保守估計,對相關産業總産出的拉動為10000億元。

“加快鐵路發展也是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可持續的綜合交通體系的需要。”楊忠民介紹,由于鐵路發展相對滞後,目前部分國家重點資源性戰略物資運輸依靠其他運輸方式,既增加了社會運輸成本,對石油等能源資料的消耗也大幅增長。鐵路運輸方式在占地、節能、環保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加強鐵路在資源性物資和中長距離運輸的骨幹地位以及經濟發達地區旅客運輸的比較優勢,對于實現綜合交通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意義重大。

基本途徑

1、理順收入分配關系,提高城鄉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培育和提高居民的購買力。

在保護内需的同時,還要十分注意培育内需。要想盡辦法增加城鄉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盡快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水平。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認真落實退耕還林的有關政策,引導鄉鎮企業機制的轉換,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結合農村費稅改革,積極推進鄉鎮精簡合并,減少管理層次,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清理規範對進城農民的名目繁多的收費項目,對進城民工在辦理執照、稅收、法律及咨詢方面提供各種優惠政策,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積極擴大就業、再就業,加強對下崗工人的職業再培訓。大力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産業、服務業及中小企業;減輕自主就業的負擔,提供自主就業的優惠政策,提高城鎮中低收入階層收入。建立穩定的行政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增長機制,使行政事業單價職工資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基本相适應。

2、加大财政轉移支付力度,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改善居民消費預期

加大财政對社會保障的支持力度,切實确保城市低收入居民及農村貧困居民的基本生活,培育居民的購買力。對城市居民實施“最低生活保障”,逐步達到“應保盡保”。确保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逐步實現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并軌。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提高社會保障費用的收繳率。盡快對在城市工作的人員以及所在單位和企業征收社會保障稅,為所有在城市工作的人員建立社會保障賬戶。農村在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建立适合當地實際的農村居民社會保障制度,盡快出台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努力消除影響消費的各種障礙,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

努力增加居民收入,解決居民收入偏低與消費潛力較大的矛盾;結合培育消費熱點,大力發展信貸消費,解決居民消費習慣;大力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消除消費者懼怕假冒僞劣的心理障礙;采取切實措施保護誠實守信,提高流通領域的信用。

落實企業改制收費減免政策,整頓公路建設收費;落實對下崗職工的收費減免政策,整頓針對職工工資的各種收費,清理專門面向汽車的收費項目,規範住房建設收費行為,整頓集貿市場管理收費,清理招标投标和建築市場收費。通過改善流通環境,大力培育農村在家用電器的欲望,通過清理整頓各種亂收費、多收費的現象,鼓勵城鎮居民在家電、汽車、通信、旅遊、教育方面的消費。

4、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步伐,創造新的消費群體

在控制大城市規模,合理發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同時,積極發展小城鎮,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建設小城鎮,重點要加強小城鎮建設的“合理布局,科學規劃,規模适度,注重時效”。要引導鄉鎮企業合理集聚,不斷完善農村市場體系,大力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不斷繁榮和發展小城鎮經濟。

逐步将城鎮居民社會保障制度延伸到小城鎮,建立适應小城鎮發展要求的新的住房制度、醫療制度、勞動就業制度,教育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

5、加快推進體制改革步伐,疏通儲蓄向投資轉化機制,引導和鼓勵民間投資

6、提高各項改革的配套性和系統性,降低居民對未來支出預期。

7、進一步整頓市場經濟秩序,降低市場交易成本

重要意義

首先,擴大消費是轉變中國經濟增長機制的根本出路。

中國經濟呈現蓬勃發展活力,得益于巨大的國内市場需求。近年來,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動力,即投資、消費和進出口持續增長,對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也要看到,由于多種原因,經濟增長這三大動力存在明顯不均衡甚至是失衡狀況,并呈現加劇的趨勢。

主要是,投資增長過快,消費增長持續相對緩慢,經濟增長過分依賴于投資需求拉動;外貿增長方式粗放,貿易順差和外彙儲備大幅增加,貨币調控和人民币升值壓力加大,貿易摩擦加劇。

經濟增長動力的這種失衡狀況,導緻重大經濟關系失調,結構性矛盾突出,大量的低水平重複建設現象存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緩慢,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加大。

改變這種失衡狀況的根本出路在于,統籌國内發展與對外開放,堅持擴大國内需求,在保持投資适度增長的同時,重點擴大消費需求,形成三大動力協調拉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局面。

其次,擴大消費是體現經濟發展以人為本的内在要求

搞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就是要通過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最大程度地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要提供更多價廉物美的商品和優質服務,創造更多财富用于發展教育、醫療和文化等事業,營造更好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可在現實生活中,卻存在許多為投資而投資、為生産而生産、資源大量浪費、生态環境惡化的現象。

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必須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經濟發展中堅持和體現以人為本的要求,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隻有擴大消費,才能不斷提供和增加最終需求,為生産建設找到出路和開拓新的空間,才能真正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使人民群衆享受更多的發展成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再次,擴大消費是實現經濟發展目标的現實需要

在投資方面,要保持固定資産投資适度增長。投資規模仍然過大,新上項目過多,投資擴張的體制機制性因素依然存在,還要防止投資過快增長反彈。而且,對産能過剩行業投資要嚴格控制,其投資需求将會下降。

同時,出口要在這兩年高基數上再快速增長,也有很大難度,外貿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會相對減弱。在上述情況下,要應對和彌補因投資、進出口可能出現的變動對經濟的影響,增加總需求并保持總供求基本平衡,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就必須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