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愛因斯坦

愛德華·愛因斯坦

鋼琴演奏家
愛德華·愛因斯坦(Edward Einstein),鋼琴演奏家,是著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次子。1929年,愛德華不幸得了精神分裂症。1933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離開歐洲後,愛德華繼續留在瑞士,父子倆從此再未見過面。愛德華一直受到母親米列娃·瑪麗克的照顧,直到母親1948年去世。之後,愛德華被送往蘇黎士的精神病院治療。1965年,他在醫院去世,終年55歲,這一年正好是愛因斯坦逝世10周年。
  • 中文名:愛德華·愛因斯坦
  • 外文名:Edward Einstein
  • 别名:
  • 民族:
  • 籍貫:
  • 畢業院校:
  • 職業:鋼琴演奏家
  • 主要成就:
  • 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人物生平

童年不幸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幼子愛德華的境況比起兄長漢斯·愛因斯坦要艱難得多。父母分居時,他隻有4歲。他9 歲時,父母離異。因為他一直在瑞士的蘇黎士長大,所以很少與住在柏林的父親見面。愛德華10多歲時,對父親充滿着敬佩和愛慕,興緻勃勃地寫信給父親。但由于愛因斯坦的忽視,忘了回信,造成了他長久的怨恨和痛苦。愛德華長大後,成為一名出色的鋼琴演奏家,而且刻苦地鑽研醫學和精神病學。

病痛折磨

1929年,愛德華不幸得了精神分裂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得知後特地前去探望,對孩子所遭受的疾病折磨深感痛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後來寫道:“愛因斯坦探望兒子後,内心非常難過。他比任何人都無法接受這個事實。雖然他表面上裝得非常堅強,毫不在乎,心中卻埋藏着巨大的痛苦。這件事對他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

1933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離開歐洲後,愛德華繼續留在瑞士,父子倆從此再未見過面。愛德華一直受到母親米列娃·瑪麗克的照顧,直到母親1948年去世。之後,愛德華被送往蘇黎士的精神病院治療。1965年,他在醫院去世,終年55歲。這一年正好是愛因斯坦逝世10周年

人物關系

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德裔美國物理學家(擁有瑞士國籍),思想家及哲學家,猶太人,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系”的提出者,“決定論量子力學诠釋”的捍衛者(振動的粒子)——不擲骰子的上帝。1905年9月27日,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德文物理學年鑒上發表論文“動體的慣性取決于其能量嗎?”,揭示了能量與質量的關系。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母:米列娃·瑪麗克

兄:漢斯·愛因斯坦

相關信息

愛德華其實也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孩子,他在文學和音樂上都有天賦,他還喜歡神學。渴望得到父愛的愛德華給父親愛因斯坦寫信,但是愛因斯坦不是不回信,就是覺得愛德華是一個誇誇其談的孩子。愛德華19歲那年患上了精神分裂,他的母親瑪麗克一直留在瑞士照顧着愛德華。而漢斯則和妻子兒子去了美國生活。nn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