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親王府

醇親王府

清代王府古建築
醇親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區後海北沿44号,前身是清初大學士明珠的宅第,作為王府建制,建成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光緒十四年(1888年)進行大規模修繕。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出生地。 醇親王府由建築區和花園區兩部分組成。建築區位于東側,有正門、正殿、後寝、後罩樓以及兩側的配殿、配樓;西側為王府花園,回廊曲折,亭、台、閣、榭點綴其間。醇親王府是研究清代王府曆史和建築形制的典型實物資料。[1]
  • 中文名:醇親王府
  • 外文名:
  • 别名:
  • 開放時間:09:00至17:30
  • 票價:20元/人
  • 所在地:北京
  •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後海北沿44号
  • 類别:文化宗教

概述

醇親王府在北京市西城區什刹海地區後海北沿。前身是清初大學士明珠的宅第。乾隆五十四年封其十一子水理為成親王,并将明珠府賜永理。随即按王府規制改建。傳至毓橚時,被賜予醇親王奕譞。是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賜給道光帝第七子、醇親王奕譞(光緒帝之父)的新府邸,又稱七爺府。因原醇親王府(南府,在今北京市西城區太平湖東裡)為光緒出生地,依清制升為宮殿,故賜新府,又稱北府。

醇親王府位于後海北沿。前身是清初大學士明珠的宅第。

乾隆五十四年封其十一子水理為成親王,并将明珠府賜永理。随即按王府規制改建。此府傳至毓橚時,被賜予醇親王奕譞。奕譞的原王府在西城區太平湖東裡(今中央音樂學院)。因光緒帝生于此府,成為潛郵,光緒繼位後醇親王遷出。醇王原在太平湖的王府稱南府,後海北沿的新王府稱北府。奕譞第五子載沣繼襲醇親王,溥儀成為繼嗣皇帝後,受任監國攝政王,該府也稱攝政王府。1949年後成為宋慶齡在京的住所。

該府坐北朝南南起後海北沿路北,北抵鼓樓西大街,東起甘水橋胡同,西至後海夾道,範圍廣闊。西部為王府花園,東部是王府本身,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是其主體建築,自南而北,街門五間。進入外院後有二門,此門才是王府正門,面闊五間。此後為正殿銀安殿,面闊五間,東西有配樓各五間。正殿後是一組自成院落的屋宇,自三間過廳入,正面是正房五間及其配房,按規制此處應屬後寝。最後為後罩樓,面闊九間,各種慶典時在此舉行儀式。後寝成為供奉神、佛和遠祖的神殿。東路建築主要是家詞和佛堂及一些從屬建築。

東牆外院落為王府馬号。西路有兩組院落并列,是醇王府的活動中心。主要建築為寶翰堂,即大書房。其後的院落,正廳名九思堂,再後名思謙堂,是王妃住所。另有兒輩讀書的小書房任真堂及其它從屬建築。北府是本市保存最完好的王府之一。屬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

南府位于西城區太平湖東裡,原為榮親王府。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宣宗第七子奕譞為醇郡王。鹹豐九年(1864年)分府出宮,居太平湖。同治十一年(1872年)晉醇親王。府稱醇親王府。俗稱七爺府。同治十三年(1874年年)同治帝載淳逝世,奕諾的次子載湉嗣位,年号光緒。因此光緒十四年(1889年),醇親王府遷北府。奕譞死,太平湖的醇親王府前半部改建為醇親王祠,後半部仍作為“潛龍邸”。民國時改為民國學院。五十年代由機關所用。

府坐北朝南,東起鮑家街及太平湖西岸及西城垣,南起今太平湖東裡之南西向段,北至宗帽胡同頭條。分中路和東、西路及花園。現中路府門三間,兩側有八字影壁,内有東西二門至東西院。中路新建禮堂一座,尚保存二進四合院。東路院落保存較好,西路古建築大都拆除。現由中央音樂學院占用。為西城區保護文物。

建築特點

王府坐北朝南,布局廣闊,可分為兩大部分,西部是王府花園(即現在的宋慶齡故居),東部是王府本身。東部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是其主體建築,自南而北,街門5間。進入外院後有二門,此門才是王府正門,面闊5間。此後為正殿銀安殿,面闊5間,東西有配樓各5間。正殿後是一組自成院落的屋宇,自3間過廳入,正面是正房5間及其配房,按規制此處應屬後寝。最後為後罩樓,面闊9間,各種慶典時在此舉行儀式。後寝成為供奉神、佛和遠祖的神殿。

東路建築主要是家祠、佛堂及一些從屬建築。東牆外院落為王府馬号。西路有兩組院落并列,是醇王府的活動中心。主要建築為寶翰堂,即大書房。其後的院落,正廳名九思堂,是太紀居處,再後名思謙堂,是王妃住所。另有兒輩讀書的小書房任真堂及其它從屬建築。南府位于西城區太平湖東裡,原為榮親王府。府坐北朝南,分中路和東、西路及花園。現中路府門3間,兩側有八字影壁,内有東西二門至東西院。中路新建禮堂一座,尚保存二進四合院。東路院落保存較好,西路古建築大都拆除。現由中央音樂學院占用。為北京市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建國後對醇親王府進行了大規模修繕,使之成為北京保存最為完好的王府。

曆史

醇親王府的來曆

醇親王府一共有兩代醇親王。第一代醇親王奕缳,他是清朝道光皇帝的第七子,于鹹豐十一年九月被封為醇親王,醇親王府由此而來。第二代醇親王載豐,是第一代醇親王的兒子,光緒皇帝的弟弟,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宣統朝任攝政王。醇親王府在清末有顯赫的地位。一手遮天的慈禧太後對醇親王府也禮讓三分,将自己的親妹妹許配給第一代醇親王奕缳。清末最後的兩個皇帝都出自醇親王府,可見醇親王府在清末的重要地位。

奕缳的"治家格言"

在醇親王老福晉的房子裡,挂了一幅"治家格言",這是第一代醇親王奕缳親自拟定并書寫的:"财也大,産也大,後來兒孫禍也大。借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财也少,産也少,後來子孫禍也少。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少膽也小,些微财産知自保,儉使儉用也過了。"作為清末最顯赫的家族成員,奕缳有這樣清醒的認識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