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升

朱升

明代開國大臣
朱升(1299年~1370年),字允升,安徽休甯(今休甯縣陳霞鄉回溪村)人,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文學家,明代開國謀臣,官至翰林學士。元末(1367年)被鄉舉薦為池州學正。棄官避隐石門,學者稱楓林先生。洪武二年(1369年),七十一歲的朱升以年邁和"祭掃祖茔"為由告老還鄉,辭官隐居。朱元璋感念他的功績,意欲重封,但朱升執意退隐。朱升退隐時并未回老家休甯,也沒有去原隐居地安徽歙縣石門,而是攜帶着夫人涉江沂淮地方,抵東海轉至西溪胥宇,并在南龍港建了房屋。
  • 本名:朱升
  • 别名:朱允升
  • 字:允升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安徽休甯
  • 主要作品:《朱楓林集》
  • 主要成就:為大明制定了禮樂制度、編修了《女誡》一書
  • 外名:ZHU SHENG
  • 職業:軍事家、教育家

生平經曆

書香門第

朱升生于安徽省休甯縣迥溪鄉台子上村一戶半教半農的人家。因朱升出生在晨曦之初,太陽東升之際,其父取之昌盛、吉祥之意,為其命名為朱升。

元末(1367年)被鄉舉薦為池州學正。避棄官隐石門,學者稱楓林先生。後因向朱元璋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被采納而聞名。

拜師求學

朱升八歲時,拜在迥溪開館講學的江敏求老先生門下,在江敏求學館裡求讀四年,十二歲後,又拜在休甯海陽開館講學的金齋谕老先生門下,在金齋谕學館裡求讀了四年,後因金齋谕老先生老邁年高才離開。十七歲初拜在休甯霞瀛開館講學的陳栎老先生門下,十九歲時,經陳栎推薦,在縣裡考上秀才。繼而在故裡開館講學,伴以務農。

編纂著作

朱升二十四歲時,采訪民間的好人好事、千古傳說,編寫了第一本專著《墨莊率意錄》,二十六歲時,将自己觀察、研究的星象變化、占蔔的方術,整理成《星卦提綱》一書,三十五歲時,将為親朋好友看風水的實踐經驗寫成《龍穴陰陽之訣》一書,三十九歲時,将曆年研究的戰國時《魏文征集》各國刑書,以及由他的老師李悝編就的《德經》,經過考證,輯訂為《刑統賦解》一書,并自刻問世。元末至正癸末年夥同契友趙東山徒奔九江湓浦拜讀在理學家黃楚望老先生門下,後歸講學于郡城紫陽祠。

隐居講學

至正元年,登鄉貢進士。過了四年,授池州路學正,但拖至五十二歲才赴任,因整治儒學腐敗,制訂校規,師生安心。三年後,便放棄官位,向南歸去。池州兵荒馬亂,于是移居歙縣石門開館講學。

助明開國

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一路攻城掠地,重兵包圍徽州府城,為免百姓受害,朱升冒萬箭之簇,獨立城下,說服守城元帥福童開城歸降。

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一月,朱元璋又攻婺源,卻“久拒不下”,聽三軍總管、大将鄧愈說,這裡有個隐士朱升,是個有學問、有影響的人,相當于諸葛亮。朱元璋所以在至正二十四年之前,稱吳國公,直至打敗陳友諒後,才改稱吳王,就是采納了朱升的建議。在朱元璋攻打徽州、婺州、處州和鄱陽湖大戰及和陳友諒、張士誠多次的交戰中,朱升在軍事上提供了大量的謀略,為消滅元朝,統一中原,建立明王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緻仕請歸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升被授予侍講學士、中順大夫。同年十二月,朱元璋派出的北伐大軍平定山東,南征大軍兵降方國珍,天下大局已定。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稱帝,建元洪武。朱升被召至皇城應天府繼續充當謀臣,朱升所處地位與“開國元勳”不相上下,朱元璋稱贊朱升“為人老實,是老成賢達中的英傑”,晉升翰林院學士兼東閣學士、嘉議大夫、知制诰銜,同修國史,成為皇帝顧問,凡軍政機密均與之相商。因為年紀較大,他特免朝谒。他為官十多年,深受器重。

明朝開國頒賜大封功臣李善長、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劉基、陶安、範常、秦中、陳德等的制诰文字、皇室禮樂制度及各種诏令大多由其執筆。他還受命收集古代後妃故事,與諸儒編修《女誡》一書,以防後宮幹政敗壞朝政。

洪武二年(1369年),七十一歲的朱升以年邁和“祭掃祖茔”為由告老還鄉,辭官隐居。朱元璋感念他的功績,意欲重封,但朱升執意退隐。朱升退隐時并未回老家休甯,也沒有去原隐居地安徽歙縣石門,而是攜帶着夫人涉江沂淮地方,抵東海轉至西溪胥宇,并在南龍港建了房屋。

病逝他鄉

洪武三年(1370年)病逝,葬于鹽城西區北龍港鎮南龍港東首文曲溝北。

人物著作

朱升一生有二十四本專著,著有《易書詩》、《周家儀禮》、《禮記》、《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考經》、《小學》旁注、書傳輯正、書傳補正、老子孫子旁注,還有小四書小學名、數醫家諸書、葬書、内外傳、刑統傳解等,傳世的有《前圖》二卷、《楓林集》十卷,《四庫總目》另有前圖二卷,傳于世。

主要成就

為大明朝制定了禮樂制度,并收集後妃的故事,編修了《女誡》一書。 為明太祖朱元璋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戰略方針。

史書記載

《明史·朱升傳》

《朱楓林集·學士朱升傳》 

家族成員

父親:朱秀

母親:汪氏

長子:朱異

次子:朱同 

後世紀念

朱升墓

朱升墓位于鹽都區北龍港鎮南龍港莊東首文曲溝北側,其墓已有600多年曆史,原墓為圓錐形土丘,高5.5米,底徑10.5米,其墓的北側築有二條平行的飄帶(名為飄帶,實為二條長長的土圩,直至“文革期間”在條田化時被平整),每條寬二丈,長30丈,原墓身占地100多平方米。1999年6月被鹽都區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初由朱氏後裔集資10萬元進行動工修造,市文博部門、鹽都區政府和朱氏後裔代表約三千人在朱升墓前舉行了隆重的揭碑儀式。竣工後的朱升墓,墓高7.2米,寓意朱升享年72歲,墓地直徑13.70米,寓意朱升1370年去世,墓碑總高度為5.8米,寓意朱升在58周歲時向明太祖朱元璋進“九言策”,墓碑主體為漢白玉,其白色寓意朱升一生淡薄名利的高貴品質。墓碑正面刻有“明翰林院大學士朱升之墓”字樣,背面刻有朱升生平約300多字。在墓體的形式上,墓牆主體形似糧墩,寓意為九言策中的“廣積糧”,在墓道外牆上方建有城牆垛,寓意為九言策中的“高築牆”,墓側立有“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碑石,墓地建築面積700多平方米。 

朱升文化館

鹽城市大縱湖旅遊度假區内東晉水城設有朱升文化館。為緬懷朱升在文學和軍事上的成就,朱升文化館以現代的手段展示了朱升的思想,時代變遷,但是其文化内核将永遠流傳。

人物評價

朱元璋稱朱升“為人老實,是耆哲之英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