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城

日光城

拉薩的别稱
日光城是拉薩的别稱。“日光城”的雨水并不少,它的年雨量是453.9毫米,年雨日為87.8天,比東部地區的内蒙古南部、陝西、山西和河北北部、吉林、遼甯西部還要多些,但是它的日照時間反而更長些。這是因為拉薩下雨時間80%以上是在當天晚上8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之間,夜雨多,而第二天仍是太陽高照,天氣晴朗。
    中文名:日光城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 所屬地區:中國 地理位置: 面積: 下轄地區: 政府駐地: 電話區号: 郵政區碼: 氣候條件: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 地區生産總值: 别稱:拉薩 年雨量:453.9毫米 年雨日:87.8天 日照時數:達3005.3小時

日光城的由來

得名原因

拉薩每年平均日照總時數多達3005.3小時,平均每天有8小時15分鐘的太陽。比在同緯度上的東部地區幾乎多了一半,比四川盆地多了2倍。這樣多的日照,稱它為“日光城”并不過分。拉薩海拔3658米,大氣層薄而空氣密度稀,水汽含量少,加上空氣中不像西北地區含塵量大,大氣透明度十分良好,因此陽光透過大氣照射到拉薩,在大氣層中被吸收、散射的量也就特别少。拉薩的天空晴朗,陽光特别燦爛而明亮,眺望遠處的雪峰,清晰異常。由于大氣稀薄,空氣分子散射的藍色光線已大大減弱,暗藍色或藍黑色的天空更加襯托出耀眼的太陽。

正因為拉薩太陽既強,日照又長,所以每年的太陽總輻射量高達846千焦耳(202.4千卡)。不僅比東部同緯度上的地區多70-150%,而且也普遍比西北幹旱地區多。

地理位置

拉薩位于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北岸,海拔3650米。經過40多年的建設,拉薩城市面積已發展到約50平方公裡(柑當于舊拉薩的15倍),城區人口1990年已發展到12.32萬人,主要居民是藏族。

拉薩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曆史的高原古城,拉薩初具規模的建設,是從文成公主入藏後開始的。在文成公主親自選址和籌劃下,首先建成了馳名中外的拉薩大昭寺,後又建小昭寺,在紅山上建起了布達拉宮等寺廟。其中布達拉宮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标志着古城拉薩已躍升為世界級的文化名城。

城市介紹

拉薩市位于西藏自治區中部稍偏東南,轄7縣(當雄縣、堆龍德慶縣、曲水縣、墨工卡縣、達孜縣、尼木縣和林周縣)1區(城關區)。全市總面積近3萬平方公裡,市區面積59平方公裡。全市總人口51.53萬,其中城鎮戶籍人口(非農業人口)21.14萬人;鄉村戶籍人口(農業人口)30.39萬人,外來人口約15萬人。有藏、漢、回等31個民族,藏族人口占87%。

拉薩市最繁華的是八角街。它是圍繞着大昭寺的商業區,這裡商店、貨攤鱗次栉比,這裡不僅有各種民族手工藝品,也有最入時的服裝、電器,各種商品應有盡有,來自國内外的大批客商每天多達數萬人,難怪有人把拉薩的八角街比喻為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城隍廟。

拉薩已擁有電力、采掘、食品加工、紡織、建材印刷、工藝美術等現代化企業、其中,地毯、卡墊等産品暢銷北美、西歐、東南亞等地區。帳篷、腰刀、木碗、金銀首飾等獨具特色的工藝品也深受國内外消費者的歡迎。每年在拉薩舉行的經貿洽談會都是以經貿洽談為主題,融民族文化、科技人才交流、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盛會。

拉薩是西藏的交通運輸樞紐,以拉薩為中心的公路交通運輸網已經形成,還有拉薩至成都、西甯、北京的航空線與内地相連。拉薩至加德滿都航線也早已開通。

觀光資源

“名城效應”吸引着海内外衆多的旅遊觀光者。拉薩市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現已開辟的旅遊景點多達200餘處,旅遊業已成為拉薩的支柱産業。這裡現代化建築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城市基礎設施較為先進,城市功能也較為齊全,全市綠化覆蓋率已達17.6%,人均占有綠化面積為12平方米,居全國省會城市前五名。

拉薩,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正在發揮着中心城市特有的龍頭和輻射作用,這座全年日照時間長達三千小時以上的“日光城”,會更加妩媚動人,欣欣向榮。

相關歌曲

美麗的日光城

作曲:未知 作詞:未知

美麗富饒的拉薩喲,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喲,是我可愛的家鄉邦錦梅朵啦,是我可愛的家鄉邦錦梅朵啦,亞啦亞啦哩亞啦,亞啦哩亞啦亞啦,是我可愛的家鄉,亞啦亞啦哩亞啦,亞啦哩亞啦亞啦,是我可愛的家鄉,邦錦梅朵啦,邦錦梅朵啦。

美麗富饒的拉薩喲,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喲,是我可愛的家鄉邦錦梅朵啦,是我可愛的家鄉邦錦梅朵啦,亞啦亞啦哩亞啦,亞啦哩亞啦亞啦,是我可愛的家鄉,亞啦亞啦哩亞啦,亞啦哩亞啦亞啦,是我可愛的家鄉,邦錦梅朵啦,邦錦梅朵啦。亞啦亞啦哩亞啦,亞啦哩亞啦亞啦,是我可愛的家鄉,邦錦梅朵啦,邦錦梅朵啦。邦錦梅朵啦喲。

城關區新氣象

綜述

拉薩市城關區是西藏自治區唯一首府城區,是西藏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和最大的商品集散地。這裡群山環繞,街道縱橫,車水馬龍。古老與現代,傳統與創新,宗教與世俗,轉經筒與電腦,昨天、今天、明天在這裡碰撞、凝聚、交融。 轄區内以藏傳佛教文化馳名中外的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西藏著名的色拉寺、哲蚌寺均在轄區内。

拉薩市城關區1961年建區,現轄4個鄉、7個街道辦事處,總面積554平方公裡,城區面積54平方公裡,常住人口23.4萬,流動人口10萬多人,有藏、漢、回等18個民族,是以藏民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區。

結構調整

近年來,城關區政府堅持“發揮優勢、服務城市、加快發展、确保穩定”的工作定位,圍繞城郊型經濟的特點,突出“一鄉一色、一村一景、一戶一專”這一重點,不斷深化農村産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效種植業和城郊養殖業,促進多種經營和鄉鎮企業發展,組織勞務輸出,千方百計增加農牧民收入;充分發揮地處城郊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按照“調整一産,優化二産,強化三産”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旅遊業、建築業、民族手工業、商貿服務業和非公有經濟,不斷強化招商引資工作和深化企業改革,促使資源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全區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社會事業得到長足發展,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全區生産總值由2000年的6.82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12.8億元,年均增長13.42%;人均生産總值從2000年的12000元到2005年24200元,年均增長15.06%;本級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2881萬元,提高到了2005年的5000萬元;全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005年達到3980元,比2000年增長57.56%;城鎮居民收入穩步增加,2005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10000元,比 2000年增長34.66%。 “十五”期間全區招商引資項目54個,到位資金5.01億元。

此外,拉薩市城關區還狠抓固定資産投入,拉動經濟增長,近4年來,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總額達8.18億元,實施了老城區古建文物修複保護和居民危房改建工程、老城區道路及給排水管網改造工程、小流域生态環境治理工程、拉薩河流域城關區段生态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陽城廣場”開發等重點建設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對城關區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城市環境的改善、人民群衆生活質量的提高,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陽城廣場

陽城廣場總占地面積97畝,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分三期開發建設。一期項目于2004年10月25日正式開工建設,其主要建設項目包括:朝陽大廈、朝陽大廈姊妹樓和陽城大市場,2005年11月初已經全部竣工。其中朝陽大廈(援藏項目)、朝陽大廈姊妹樓占地面積均為2357.88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11773平方米;陽城大市場建築面積8216平方米;陽城廣場總綠化面積15673平方米,一期綠化面積6100平方米,道路建設用地面積13000 平方米。

目前,陽城廣場的招商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朝陽大廈、陽城大市場由成都紅豔超市有限責任公司承包經營,朝陽大廈按照四星級标準建設為雅魯藏布大酒店,陽城大市場将建設為拉薩規模最大的以副食品、百貨為主的專業批發市場。朝陽大廈姊妹樓由西藏羊卓雍湖有限責任公司承包經營。

在陽城大市場經營小商品的紮西興奮的告訴我們:陽城廣場北鄰江蘇路,南臨即将建設的濱河路,随着拉薩市行政中心的東移和東城區的開發建設,陽城廣場必将成為拉薩市的黃金地段之一,在這裡做生意,以後的前景肯定會很好。

重要意義

陽城廣場是朝陽區援助城關區的重點項目,此項目的建設對推動城關區經濟增長、提升自身“造血”功能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黨中央的親切關懷,離不開自治區、拉薩市兩級黨委、政府的正确領導,同時更離不開北京市朝陽區委、區政府的關心支持和朝陽人民的無私援助。

建設陽城廣場

朝陽援藏

2001年6月北京市朝陽區對口支援拉薩市城關區以來,朝陽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對口支援工作,把城關區的發展進步納入朝陽區總體規劃。按照全方位、多角度、重實效的原則,不斷加大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的援助力度,援助領域不斷拓展、對口支援工作的深入開展,對城關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局勢穩定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為進一步增強城關區經濟發展能力、加強區屬财源建設,朝陽區委、區政府和城關區委、區政府經過認真論證,決定将援藏資金集中使用在陽城廣場開發建設上。

支援建設

為了促進城關區發展,朝陽區在不斷加大資金支援力度的同時,還從人才技術、教育事業,招商引資、基層組織建設等衆多領域,以不同的形式支援城關區建設。特别是在教育方面,朝陽區教委堅持落實“援藏先援教、發展先育人”的戰略,與城關區教育體育局簽訂了以加大師資培訓、改善辦學條件、捐資助學等為主要内容的《對口援藏協議書》,14所中小學校分别建立了對口援助關系,截止目前,朝陽區教委共選派41名教育教學專家前來城關區開展教師全員培訓,參加培訓的教師達到2100人次,同時城關區也組織了28名骨幹教師到朝陽進行了業務學習。

4年多來,朝陽區對口支援的領域不斷拓寬,援助力度不斷加大,援藏方式也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和發展。在繼續做好幹部援藏、充分發揮援藏幹部作用的同時,進一步加大了技術和智力支援,在專業技術人員、企業管理人員及教師人才的培訓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幫助。把朝陽的科技、人才、管理等優勢,與城關的資源優勢、政策優勢結合起來,逐步開展企業間的互利合作;加強在經濟技術協作、特色産品開發、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特色産業等方面的合作。

朝陽區對口支援城關區幾年來,分兩批共選派7名援藏幹部來城關區工作。援藏幹部的到來,加強了城關區幹部隊伍的力量,帶來了朝陽人民的新思想、新觀念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同時也架起了兩區人民世代友好的友誼橋梁。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