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急後重

里急后重

临床常见病症
里急后重,是指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称为“里急后重”。通俗的理解就是下腹部不适很想排出大便,然而又无法一泄为快。里急后重为痢疾常见症状之一,里急即形容大便在腹内急迫,窘迫急痛,欲解下为爽;后重形容大便至肛门,有重滞欲下不下之感,肛直肠及髓尾部坠胀,里急后重与持便意感。
    中医病名:里急后重 外文名:tenesmus 别名: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多发群体: 常见发病部位: 常见病因: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结肠、直肠病变,以及妇科疾病、阑尾炎、盆腔脓肿等引起 常见症状:下腹部不适,肛门、直肠及尾部坠胀感 传染性:无 传播途径:

简介

里急后重为痢疾常见症状之一,里急即形容大便在腹内急迫,窘迫急痛,欲解下为爽;后重形容大便至肛门,有重滞欲下不下之感,肛直肠及髓尾部坠胀,里急后重与持便意感。《见闻录》曰:“有因火热者,火性急速而燥物也,有因气滞者,大肠之气壅而不通也,有因积滞者,肠胃有特结坠也,有因气虚者,中气下陷不能升也,有因血虚者,津枯肠燥,虚坐努责,需理肠调胃,上下通气,症之缓也。”临床上绝大多数可见于急慢性痢疾病人,也有少数见于腹泻病人后期,有中气虚弱而大便异常的临床症状。

“里急后重”也是医学术语,形容拉肚子时的一种症状,一般病人患细菌性痢疾时都有"里急后重"的感觉.“里急”是指肚子里面的内急,一阵一阵的肠痉挛既疼痛又想大便."后重"是指大便刺激肛门时产生的便意.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大便了,因为基本上都拉完了.即使拉出来也只是水样便或极少量的伴有脓血样的大便.但是病人一直有"里急后重"的感觉,老觉得想拉,就一直在厕所不敢出来。

证名

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之证。为痢疾主证之一。出《难经·第五十七难》。《景岳全书·杂证谟》:“凡里急后重者,病在广肠最下之处,而其病本,则不在广肠,而在脾肾。凡热痢、寒痢、虚痢皆有之,不得尽以为热也。盖中焦有热,则热邪下迫中焦;有寒,则寒邪下迫脾肾;气虚则气陷下迫。欲治此者,但当察其所因,以治脾肾之本。”

症状

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称为“里急后重”。病人可以自诉下坠感,想便时蹲后又无便感或排的很少。里急后重是痢疾病人非常典型的一个症状,也是菌痢特有的症状。

治疗

里急后重属于直肠刺激症状,但是也有些非直肠疾病伴随此症状。如果长期有里急后重和肠道紊乱的表现,要警惕疾病转型。大多数的胃肠疾病早期都属于非器质性疾病,是中西医结合处理的最佳时机,错过以后容易终生后悔。治疗采用调理脾胃、疏肝脾、清湿热的局部治疗和全身的系统调理,可以很快治愈。

里急后重并不局限于细菌性痢疾,例如溃疡性结肠炎等一些肠道常见病种亦伴随里急后重感。

病因病机

感受外邪

暑湿、寒湿以及疫毒之邪,侵及胃肠,湿热郁蒸,或寒湿郁滞,气血阻滞,气血与暑湿,寒湿以及疫毒相搏结,化为脓冻或白冻,结于肠中,致肠道升降气机逆乱,升降失常,糟粕粪便不能正常排出体外,故出现里急后重之感。

饮食所伤

饮食不洁或误食不洁之物,其人平素好食肥甘厚味,酿成湿热,湿热内蒸,腹气阻滞,气血凝滞,化为脓血,或伤与饮食,积于肠中不化,肠中气机升降受阻,亦可出现里急后重之感。

脾胃虚弱

脾胃素虚,或病久正气受损,损伤脾胃中气,致令脾胃升降无力,或感受寒湿之邪,或湿热痢疾过服寒凉之品克伐中阳,每成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粪便为之变,而成里急后重之感。

内伤七情

七情内伤与痢疾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因郁怒所伤,肝气犯脾,气滞血瘀,饮食难化,日久胶结,可渐成下痢赤白黏冻,里急后重;或因忧虑伤脾,运化失职,饮食停滞,与气血胶结而酿成痢疾。在临床上此为休息痢的主要诱发因素。

如何诊断

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称为“里急后重”。病人可以自诉下坠感,想便时蹲后又无便感或排的很少。里急后重是痢疾病人非常典型的一个症状,也是菌痢特有的症状。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有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表现。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