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

汉语汉字
醇,汉语一级字,读作醇(chún[1]),(汉语拼音:chún;德语:Alkohol;西班牙语;英语:Alcohol;法语:alcool;都从阿拉伯语:الكحول"al-kuhl",意思:蒸馏液)是有机化合物的一大类,是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通常意义上泛指的醇,是指羟基与一个脂肪族烃基相连而成的化合物;羟基与苯环相连,则由于化学性质与普通的醇有所不同而分类为酚;羟基与sp2.杂化的双键碳原子相连,属烯醇类,该类化合物由于会互变异构为酮,因此大多无法稳定存在。
  • 中文名:醇
  • 拼音:chún
  • 部首:酉
  • 五笔:SGYB
  • 仓颉:MWYRD
  • 郑码:FDJY
  • 笔顺:一丨フノフ一一丶一丨フ一フ丨一
  • 总笔画:15

字源演变

形声字。本义为酒质浓厚。《说文》:“醇,不浇酒也。从酉,享声。”段玉裁注:“凡酒沃之以水则薄,不杂以水则曰醇。”引申为精粹。《易·系辞下》:“万物化醇。”孔颖达疏:“万物感之变化而精醇也。”精粹引申为纯一不杂。《汉书·食货志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师古注:“醇,不杂也。无醇色之驷,谓四马杂色也。”又引申为纯朴、敦厚(后作“淳”)。《淮南子·氾论》:“古者人醇工庞,商朴女重。”高诱注:“醇,厚,不虚华也。

现代释义

1. 酒味厚:~酒。~醪。

2. 纯粹:~和(性质或味道纯正平和)。~厚(气味、滋味纯正浓厚)。~美。~化。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汤斌、李光地者,学术之醇,不及许衡,而隳弃名节与之相类;阶进之正,不及公孙弘,而作伪日拙与之相类。程朱、陆王之学统,不幸而见纂于竖子。”

3. 同“淳”。

4. 有机化合物的一类:乙~。胆固~。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醇【酉集下】【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唐韻》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殊倫切,音純。《說文》不澆酒也。《前漢·曹參傳》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飮以醇酒。《註》醇酒不澆,謂厚酒也。《後漢·劉盆子傳》乃益釀醇酒。

又《玉篇》專也。

又粹淸也。《嵆康·養生論》神氣以醇白獨著。

又厚也。《前漢·景帝紀》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老子·道德經》其政悶悶,其民醇醇。《註》其政敎寬大,而民醇醇富厚,自相親睦。

又精也。《易·繫辭》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疏》萬物變化而精醇也。《朱子·本義》醇謂厚而凝也。

又謹重也。《史記·萬石君傳》事不關決于丞相,丞相醇謹而已。《前漢·衞綰傳》醇謹無他。

又《博雅》醇鉤,劒也。

又同純。《書·說命》惟厥攸居,政事惟醇。《註》居者,止而安也。安於義理之所止,故政事不雜也。

又《前漢·禮樂志》河龍供鯉醇犧牲。《註》師古曰:醇謂色不雜也。

又《食貨志》天子不能具醇駟。《梅福傳》一色成體謂之醇。《集韻》或作䣩。

经籍籑诂

醇厚也【广雅释诂三】○~厚也【文选东京赋】春醴惟~薛注【琴赋】旨酒淸~注○~一也厚也【汉书陈汤传】集注○不杂曰~【汉书陈汤传】集注○不变曰~【文选吴都赋】非~粹之方壮刘注引班固○~美也【汉书叙传上】集注引应劭○䣩美也【广雅释诂一】○醇钧劒也【广雅释器】○【庄子缮性】。

定义

醇,有机化合物的一大类,是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一般所指的醇,羟基是与一个饱和的,sp3杂化的碳原子相连。若羟基与环相连,则是酚;若羟基与sp2杂化的烯类碳相连,则是烯醇。酚与烯醇与一般的醇性质上有较大差异。另外,“醇”还有酒味厚重、淳朴、质朴等意思。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