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晨報

南京晨报

综合型都市类报纸
《南京晨报》是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南京晨报》创刊于1996年1月18日,创刊时名为《每日桥报》,2000年11月28日改为现名。隶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晨报立足南京,复盖南京都市圈,发行量逾40万份,90%以上读者在南京主城。[1]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中文名称:南京晨报
  • 外文名称:Nanjing morning newspaper
  • 语言:中文
  • 语种:汉语
  • 类别:综合型都市类报纸
  • 主办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 国内刊号:CN32-0095
  • 出版周期:日报
  • 邮发代号:27-134

发行规模

南京晨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40版,日发行量达73万份。

报刊版面

南京晨报有四大板块:

一、特别新闻:独家新闻、独创新闻、独到新闻

二、特别服务:包含:乔医生、美食天地、法援热线、旅游休闲、服务资讯、小记者活动、服务进社区……

三、特别阅读:汇天下精华扬独家优势。包含:南京印记、名人回忆录、大家成长经历、时政热点纵深、重大案件解密、超级连载、最新书摘、……

帮你钱生钱。包含:股友汇、藏友会、财经热点事件、老孙日记、财富聊吧、股事大家谈、炒金、炒汇……

发展历史

2000年11月28日创刊,其间,《南京晨报》一直以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坚守党的舆论宣传方针,不断提高办报水平,不遗余力实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理念,把摆脱同质化、创新内容和形式当作提高报纸质量的主要途径。至今,《南京晨报》总发行量已超过70万份。

版面设置

A叠:重大新闻,晨报独家重大策划,江苏新闻,言论,国内新闻,国际新闻。

B叠:娱乐新闻,体育新闻。

C叠:财富新闻,证券,服务新闻,卫生保健,分类信息。

D叠:时尚,副刊,专刊。

运营过程

截至1997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报纸的种数已经增加了12倍,但同期报纸的全年总印数只增加了约一倍,总印张只增加了1.5倍。这就是说,报纸的总数虽然大量增长,但市场上报纸的实际容量却没有同步增长。显然,我国的传播业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的时代。于是,媒介如何在激烈竞争的传媒市场上抢滩占位、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便成为新闻界尤其是传媒经营者特别关注的话题。

1999年岁末,南京报业价格大战曾经倍受注目,单从“1毛钱报纸”、不要钱的报纸(随主报赠送),就可想见竞争的惨烈。价格鏖战才趋平息,2000年11月起,在发行大收订高峰到来之前,南京报业市场又燃起熊熊战火:

11月15日,《服务导报》实行新一轮改版;

28日,《每日桥报》改版推出《南京晨报》;

12月1日,《现代快报》推出“迎接新世纪快报读者特别服务月”活动;

12月7日,一向按兵不动的《周末》改版,52版豪华包装不说,还开展“买周末,送苹果”等系列促销活动;

12月8日,《扬子晚报》大型读者节拉开帷幕;

12月29日,《南京日报》推出南京地区首份116版报纸……本文旨在对改版较为成功的《南京晨报》(该报在南京地区的发行量以每周2万份的速度增长,截至12月28日,该报在南京地区的发行量已达18万份)进行分析,从报纸营销的角度,思考都市报在激烈竞争中的应对策略。

报纸营销有抽象层面和具体层面。前者是营销理念(在本文第一部分着重介绍),办报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发行出版物,办报首先是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过程,而报纸获得效益的关键,是比竞争对手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后者是实际操作,就是报纸的营销组合(见本文第二、第三部分)。

而我们分析的理论工具是营销学的4C理论(美国学者劳特朗在1990年提出了新的营销组合要素: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求(Consumerwantsandneeds)、消费者满足需求所付出的成本(Cost)、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方便(Convenience)、与消费者的沟通(Communication))。细分市场,开创报纸发展新理念。

运营概念

针对人群

如《南京晨报》自己的广告语所言,《南京晨报》就是要“让南京读者换换味道”,它以“说南京的事,写南京的人,传南京的情,为南京人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为鲜明特色。细读它的改版方针,我们发现,晨报改版重心是“南京(主要是城区)”、落点是“服务(南京市民)”,目标是通过错位竞争,以报纸个性(换个味道,强调差别)赢得市场。短短28字的改版方针,包含的却是办报理念的突破与跃升。首先是区域化竞争策略,这意味着发行理念的变革。传统观点认为,报纸发行量越多越好,复盖范围越大越好,实则不然。广告商看重的不是读者的绝对数量,而是读者群的商业价值。

据《南京晨报》总编秦继东介绍,改版旨在强化南京地域概念,改版前的《每日桥报》发行主体在南京(约占70%到80%),改版后的《南京晨报》更要加强在南京地区(包括郊县)的渗透力,并辅之以完善的售后服务,形成高密度发行,从而吸纳更多的广告投入。

其实,早在1980年,美国哈特——汉克斯世纪报集团的总裁就公开声称他们正在抛弃传统的“偏见”——“传统的观点要求编辑把重点放到总销量上,而我们今天的编辑要更多地把重点放到发行的质量上”。在我国,市场化程度高的报纸对于自己的读者都有一个较明确的界定,而不是贪大求全。《精品购物指南》把读者定位于“现代意识强、有高等教育背景、收入丰厚的城市中青年群体”。据了解,得益于报纸明晰的读者定位,《北京青年报》的发行量只有《北京晚报》的三分之一,广告收入却是《北京晚报》的3倍。

晨报采用区域化竞争策略,进行有效发行、控制发行(2000年12月7日起,南京地区报价为0.2元,外埠的报价上调为0.5元,现在晨报90%的发行都在南京),报业发行理念实现了从粗放到集约、从求量到求质的根本性变革。

市民化的办报理念

《南京晨报》将自己定性于“新型都市报”,众所周知,都市报是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而逐渐发展壮大的,这就表明了晨报的总体定位:它必须真诚地面对300万南京城市居民;同时也决定了晨报的根本宗旨是全方位、多层次地为广大南京市民提供经济、文化、科技、体育、娱乐、生活信息服务。正如总编辑秦继东所言,“报纸要有亲民意识”,要给读者提供他们“应知欲知而未知”的新闻,要特别关注读者直面人生遇到的社会热点问题;报纸一定要写民情、说实话,一定要为大众提供实用信息。

报纸要立足服务,从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出发,满足大众的信息需求(具体分析见本文第二部分)。再次,是对早晨报纸特性自觉而清醒的认识。

与先前改版不同的是,桥报的改版还改了报名,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名称的改变,而实质却是《南京晨报》在把握市民清晨读报的特殊环境(如:或是行色匆匆之时,或是在动荡的车厢里,或是在等待红灯的刹那)后,对于报纸的总体定位。秦继东总编辑声称,晨报的优势在于对于鲜活新闻的追求、对于信息量的追求,以“快捷、新颖、鲜活”取胜,这同时也表明了都市报开始实现自身的突破:先前只是自己走路(很大程度上是晚报的翻版),现在都市报开始走自己的路(办报理念等的创新与超越)。内容为王,营造报业发展新空间。

竞争思路

每天,大大小小的报摊上,南京本地的综合性日报就有10份,除了《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外,其他7家打的全是“都市牌”,而且无一例外地都是清晨出报。在激烈的竞争(笔者曾对南京的10家日报作了两周的追踪统计分析,以其中一天即12月19日星期二的统计为例,便可窥见南京各家报纸的竞争之一斑)中,报纸强烈的针对性和不可替代性,才是其生存的依托。因此,要在报业丛林中脱颖而出,《南京晨报》只有制造相当的“必读性”,才能走出“同质化竞争”的泥淖。

取得荣誉

2014年,南京晨报获得中国报业协会评定的“中国都市报20年发展贡献(提名)单位”。

发展现况

近年来,南京晨报提出“走进新阅读时代”的办报理念,在南京报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走错位发展的道路,新闻报道提倡独家、独到、独创的方针,进行主流化转型,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时政新闻。南京晨报从百姓视角做时政新闻,涌现出一批好稿,受到了江苏省和南京市主要领导的多次肯定。特别是在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南京晨报提出“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在南京的主城设立111个记者社区联系点,把记者的照片、手机、QQ留在社区,喊出了“有困难找我,有线索找我,要服务找我”的口号。

面对新媒体的竞争压力,南京晨报提出“品牌铸就平台”,打造了包括社区联系点在内的六大平台:全媒体报,将新媒体元素融入到报纸中;万名小记者,成员复盖南京市近90%的中小学校;十万幸福老年汇成员,为老年人提供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平台;晨报好购物,让“中国好声音,晨报好购物”一炮打响;月亮报、黄金报等创意系列报,成为南京报业市场的新派风景和文化符号。六大平台的建设,让南京晨报的新闻报道、广告发行、盈利水平年年都上新台阶。与此同时,包括晨报官微、晨报小记者、晨报乔医生在内的晨报新媒体矩阵在新闻的速度、选择性和到达率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