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靈之馬

都灵之马

贝拉·塔尔执导的电影
《都灵之马》是由贝拉·塔尔 阿尼亚斯·赫拉尼茨基执导、Volker Spengler János Derzsi Erika Bók主演的影片。1889年1月3日,尼采在都灵的卡罗阿尔伯托广场看到一个马车夫用鞭子抽打一匹老马。[1]追寻了那匹马的故事,或许也是尼采的故事。
    中文名:都灵之马 外文名:The Turin Horse 其他译名: 类型:剧情 出品公司: 制片地区:匈牙利 | 法国 | 德国 | 瑞士 拍摄地点: 发行公司:New Star 导演:贝拉·塔尔 编剧: 制片人: 主演:沃尔克·斯彭格勒 片长:150分钟 票房: 对白语言:匈牙利语 色彩:彩色 电影分级: imdb编码: 主要奖项:银熊奖-评审团大奖贝拉·塔尔 在线播放平台:

演职员表

导演|编剧|演员|制作人|原创音乐|摄影|剪辑|副导演/助理导演

导演Director:

贝拉·塔尔BélaTarr

阿尼亚斯·赫拉尼茨基ÁgnesHranitzky....(co-director)

编剧Writer:

LászlóKrasznahorkai....screenplay

贝拉·塔尔BélaTarr....screenplay

演员Actor:

雅诺斯·德兹斯JánosDerzsi

艾利卡·波克ErikaBók

米哈伊·科莫斯MihályKormosRicsi....Horse

制作人Producedby:

MartinHagemann....co-producerJulietteLepoutre....

原创音乐OriginalMusic:

MihályVig

摄影Cinematography:

福瑞德·科勒曼FredKelemen

剪辑FilmEditing:

阿尼亚斯·赫拉尼茨基ÁgnesHranitzky

副导演/助理导演AssistantDirector:

Yann-ErylMer....secondassistantdirector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上映/发行日期(细节)德国

Germany2011年2月15日......(Berlin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中国香港

HongKong2011年3月26日......(HongKong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匈牙利

Hungary2011年3月31日希腊

Greece2011年4月7日俄罗斯

Russia2011年7月2日......(MoscowFilmFestival)捷克

CzechRepublic2011年7月3日......(KarlovyVaryFilmFestival)丹麦

Denmark2011年7月14日波兰

Poland2011年7月27日......(NewHorizonsFilmFestival)荷兰

Netherlands2011年8月22日......(NoorderzonFestivalGroningen)加拿大

Canada2011年9月15日......(Toronto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法国

France2011年11月30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TTFilmmuhelyKft.[匈牙利]

VegaFilmAG[瑞士](co-production)

ZeroFictionFilm(co-production)

MoviePartnersInMotionFilm(co-production)

MedienboardBerlin-Brandenburg[德国](support)

MotionPicturePublicFoundationofHungary[匈牙利](support)

WercWerkWorks(support)

FondsEurimagesduConseildel'Europe(support)

发行公司:

NewStar[希腊](2011)(Greece)(theatrical)

SophieDulacDistribution[法国](2011)(France)(theatrical)

其他公司:

LightOdysseyLtd.[匈牙利]technocranerental

Sparkscameraequipmentprovidedby/gripandlightingequipment

R.D.ISoundDesignStudiosoundpost-production

剧情

一个关于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故事——《都灵之马》

1889年1月3日,都灵。弗里德里克·尼采在维亚·卡罗·艾尔波特酒店的六号门前驻足。他的目光被酒店外的一个马车吸引。不远的地方,停着一辆小马车。马车的车夫遭遇到了一匹倔强的马。不管车夫怎么喊叫,马匹根本没有要移动的意思。最终,车夫失去了耐心,拿起了鞭子,朝马匹打去。尼采见到此番情景,挤进人群,冲到马匹跟前,阻止住马夫,抱住马的脖子,痛哭起来。酒店的主人赶来,拉走了尼采。回到酒店的尼采在沙发上安安静静地、一动不动地躺了两天。随后,他小声地说了几句话。接下来,就是尼采精神错乱、神经颠颠的十年,由他的妹妹和母亲照顾的日子。谁也不知道,在都灵,在那匹马的身上,在尼采的心理,发生了什么。关于这匹马的传说很多,有人认为那是尼采变疯的一个前兆,有人则认为这匹马背后的故事,其实是尼采人生的一种写照。《都灵之马》便将主题放在了这个关于尼采的旷世谜团上。

影片赏析

沉迷于塔尔忧郁而沉稳的叙事风格的影迷,或许从一开始就能够从熟悉的影像中找到他们需要的讯息,也因此而并不会感到过分冗长。而对初识塔尔作品的人们来说,也能够很快从那些耳目一新的标志化符号而进入影片的节奏--比如身着褴褛衣衫的主人公迈着疲惫的步伐,他们用手指拨开煮熟的土豆、打水、洗碗、清理木屋和喂养马匹这样近乎原始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就像在影片开始的一个简短叙述中所提及的那样,电影名字中的那匹马实际上是属于19世纪德国伟大哲学家尼采,而整部影片也正是围绕这匹马讲述了尼采生命最后11年痛苦而绝望的生活。整个影片讲述了发生在六天之内的故事,对于这位沉默寡言、发须苍白的老人来说,似乎六天中每一天都没有什么不同,日复一日痛苦的日子里陪伴他的只有身边勤劳的女儿。

故事发展到第四天,父女两似乎微微看见了新生活的曙光,他们发现了另外一片适合居住的地方,然而不幸的是暴风雨突然来袭将这一点点希望又彻底打破,他们不得不回头重复自己过往的生活。此时,摄影师用一个空灵的长镜头延续着命运的无奈:你可以看到条纹精细的木桌,粗糙的地板,石砌的墙壁还有那匹马身上的缰绳,甚至还有地上剥落的土豆皮,但是惟独看不到的是两位主人公的身影,似乎此刻他们的遭遇比这周围的一切更加微不足道,而整个世界也对他们的命运漠不关心。尽管这个长镜头曲高和寡,但却将这曲悲怆而残酷生命之歌烘托到极致

幕后制作

在影片开始前,贝拉·塔尔亲自为影片做了这段旁白。在贝拉·塔尔的眼中,这个马的故事,就是尼采的“疯狂”的源头。

该片导演正是大名鼎鼎的贝拉·塔尔。贝拉是匈牙利影史上继米洛斯·杨索之后又一个风格前卫、风格独特的艺术片导演。他2007年的《来自伦敦的男人》曾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引起广泛争议——这部长镜头沉闷到失控的催眠片,竟耗费了他四年时光,他的好友兼制片人因影片超支而自杀身亡,这也使得《来自伦敦的男人》成为2007年欧洲影坛的一大话题。《都灵之马》是贝拉的最新作品,耗费了三年的拍摄时间,其浓烈的实验性风格,将给柏林评委和观众带来挑战。

影片入围第61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但匈牙利大导演贝拉·塔尔在本届柏林电影节上颇为失意。《都灵之马》在放映时获得了媒体和影评界的一致好评,本届柏林电影节场刊《国际银幕》给该片打出了3.6分的高分,与《别离》并肩排在榜首。然而最后的评奖结果却把风头全让给了《别离》,《都灵之马》仅获得一枚评审团大奖银熊奖。

虽然这个奖项肯定了《都灵之马》的艺术价值,但贝拉·塔尔明显有些高兴不起来,在颁奖典礼上他拿了奖后一言不发便走下台,在其后的发布会上他干脆空手而来,还开玩笑说他把刚到手的奖杯给别人了。不过,谈到颁奖,他表示自己一直反对电影为奖项的竞争,“艺术作品之间就不应该互相竞争,有些东西之间也不具可比性。得奖固然令人感到兴奋,我相信发行商也会很高兴他们要发行的影片得了个什么奖,但不能通过这个来衡量一个电影的成就,人才是最重要的”。据悉,《都灵之马》是贝拉·塔尔的收山之作,之后他将暂时放弃电影,投入到绘画当中。

匈牙利电影大师贝拉·塔尔的最新作品,曾经执导过《性女贞德》、《来自伦敦的男人》、《撒旦探戈》等影片。本片获得2011年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以令大哲学家尼采痛苦从而进入长达11年疯癫状态的马的故事为线索,讲述马、马夫及马夫女儿六日内的生活,其极致长镜头美学令本片成为探索哲学精神的灵肉合一之作,实验性风格极为浓烈,映照尼采发疯的本源,拍摄耗时三年。

获奖记录

柏林国际电影节(2011;第61届)获奖:2提名:1

获奖

银熊奖-评审团大奖贝拉·塔尔 Béla Tarr

费比西奖-竞赛单元贝拉·塔尔 Béla Tarr

提名

金熊奖(国际评审团)贝拉·塔尔 Béla Tarr

影片幕后

这部影片早在2008年就已经开拍,但由于气候条件恶劣不得不一再推迟拍摄。影片原定于去年在柏林电影节上,但最终拍摄进度未能赶上。

影片评析

电影内容五味杂陈,故事却很简单。让尼采痛哭的老马和马夫回家后6天的生活,第一天,描述马夫和女儿一日平常的生活,女儿在家,每日去屋外的井里打水,准备晚饭,一成不变的全是煮土豆,马夫则应驱马出外工作。但自第二日起,父女两人不断遭遇不幸,屋外的飓风已令荒原小屋有如孤岛,而老马突然不愿再拉车,甚至不吃不喝,马夫便不再出门工作。第三日一班吉普赛人路过,不问自取的喝了井水惹恼了马夫。次日井水莫名其妙的就干涸见底了。之后马夫收拾细软带上老马打算搬离此地,却走不过一个山头就折返而回,到了晚上,连油灯也不知为何无法点燃。到了第六日,父女原本规律的生活已经被破坏殆尽,父亲一切如常,吃着碗里的生土豆,对沉默不语的女儿说“你必须得吃。”这正是女儿对绝食的老马曾说过的话。

电影到这里结束。

第七日会怎样?不幸会继续夺走父女所拥有的平凡生活?父女会坚守在家园直到连生土豆也没有?还是第七日便已到世界末日?

这个描述人类生存之道的绝望故事,简单而让人回味。简单的故事往往能包含无穷的道理,尤其是在人类似乎快要末日临头的当下看来,更是震撼人心。

说回结构,我相信电影艺术的好坏不在故事如何,而是如何说故事。《都灵老马》分章节而成,如同乐章般,原本的节奏便是父女俩曾十几年如一日的生活,电影中的六日,两人每日都欲重复同样的节奏,但各种“不幸”却化作变奏渐次加入其中。父女面对变化却没有太多变通之法,唯有坚持如常的生存之法。这种重复中变奏,变奏后又见不变,从而反衬出主轴,这样的结构,印象在许多小说中都能见到,但这又像是音乐中常用的技巧。道理似乎简单,但如何在结构中巧妙而合理的安排,又是看得明白不易做到。

老贝不断重复的描写父女两重复的生活,但随着故事的变化,镜头的节奏也在变化着。比如女儿之前打水时,镜头都会跟随前往(但是是不同的角度),路程显得艰难而漫长。而在井水干涸的那个早上,镜头待在门里,看着女儿走到远处的景边,再到女儿回来紧张的叫上父亲,镜头才又跟着两人到井边,但随着两人焦急的步伐,镜头的移动速度已和前面不同,快了许多。就这样一个景别和一个速度的变化,就完成了情节到电影语言上变奏的同步。而电影中看似冗长的镜头里还包含有众多细节——绝计不只是惊人的镜头移动——恐怕并不是看一次就能将他们完全捕捉到的。我只能体会到大的结构,在回味中大致体会出许多细节的精彩之处,但恐怕仍未能及其深意。相信无论是情节推进抑或镜头安排,都是贝拉塔尔花三年时间,殚精竭虑造就,更何况故事寓意无穷,以极简及极深,难怪贝拉塔尔将这看作他最后一部作品,因为他要说的,都已经说完了。

一如往常的贝拉塔尔,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总是能够让所有人———哪怕是半小时后就会睡过去的观众拍手叫好。他的黑白摄影也好得完全不像是同时代的人。想想之前在文化中心看的《鬼子来了》,虽然文也是拿去欧洲冲洗,但是这个黑白啊⋯⋯和贝拉塔尔拍的真是差一截,究竟是为什么咧!?

影片有一处让我无法不走神的地方,就是那个说最多对白的胖子,那个缓慢的zoomin实在让人昏昏欲睡⋯⋯这么直接的对白似乎也失掉了影像之美,何况⋯⋯这冗长的对白并不直白易懂。

另外,第一个长镜头中凌厉的配乐绝对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但几乎完全没有变化的在不同的情况下不断重复使用——并没有读懂每一次音乐摆放的用意,但这激烈的旋律到后来实在让我有些抗拒了。

影片评价

《都灵之马》是贝拉继《来自伦敦的男人》之后的最新作品,掐指算来也耗费了三年的拍摄时间,其浓烈的实验性风格,将挑战柏林评委的忍耐极限。

影片奖项

2011年2月20日获得第61届柏林电影节评审团银熊大奖。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