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

汉语汉字
漫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màn,释义为形声,从水,从曼,曼亦声。“曼”意为“延展的”。“水”与“曼”联合起来表示“一摊水在地面延伸、扩大面积。本义:水向四面八方流淌。
  • 中文名:漫n
  • 拼音:màn
  • 繁体:漫
  • 部首:氵
  • 五笔:IJLC
  • 仓颉:EAWE
  • 四角号码:36147

字源演变

“漫”是后起字,为形声字。楷书写作“漫”,从水,曼声。

《说文》无。

“漫”的本义为水过满外流而浩渺平远的样子。如“漫无边际”。泛指溢出、满溢。进而引申指充满、遍布。如“弥漫”、“漫山遍野”。又引申指长远、辽远。如“漫漫长路”。由满溢漫流又引申指散漫、不受拘束、随兴去做。如成语“漫不经心”、“漫无目的”。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màn

水过满,四外流出,漾出来:河水~出河床。~溢。~流。~漶(文字、图画等因受潮而模糊不清,如“字迹~~”)。

淹没:大水~过桥面。

满,遍,到处都是:迷~。~山遍野。

没有限制,没有约束,随意:散~。~谈。~话。~步。~不经心。~骂(乱骂)。~~(时间或空间没有边际,如“~~长夜”)。~游。

详细释义

漫[màn]

〈动〉

(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同本义

诸山崩,鸿水溢。——《三国志·吴主传》

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世说新语·文学》

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

又如:漫溢(水满向外流);漫口(堤岸被水冲溃);水漫金山;漫溃(水涨破堤而出);漫泄(水满外流);漫流(水势很大的河流);漫然(浩大的样子);漫滋(形容水涨溢漫延);漫衍(泛滥)

充满;遍,周遍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漫天彻地(弥漫天空,充满地面。形容势头极大);漫山(满山,遍山);漫天盖地(遍布天地之间);漫野(遍野);漫荡荡(遍布的样子)

用泥糊。

如:漫墙(用泥糊墙);漫抹(涂抹)

你这不去,惹的大的们恼了,这才“漫墙撩胳膊,丢开手”了。——《醒世姻缘传》

污;玷污

又欲以其辱行漫我。(辱行:坏品行)——《庄子·让王》

〈形〉

放纵;散漫;不受约束

公漫久矣。——欧阳修《新唐书》

又如:漫家(不受门户限制的学派);漫天要价(无限度地乱要价)

广远的样子。

如:漫沙(广阔的沙地);漫天过海(形容没有边际);漫衍(绵延伸展的样子);漫演(连绵不尽)

长的样子;辽远的样子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又如:漫远(漫长遥远);漫长(长得没有尽头的);路漫漫;夜漫漫

模糊

其远古刻尽漫失。——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漫失(模糊剥蚀);漫略(文辞模糊简略);漫暗(模糊不清);漫剥(因剥蚀脱落而模糊不清)

平缓。

如:漫岗(坡度很小的山脊);漫坡(较缓的斜坡)

〈副〉

随便;随意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又如:漫然(随便的样子);漫抄(随手写录);漫书(随意书写);漫言(随便地说);漫叩(随便发问);漫识(随手记载);漫题(信手书写的文字)

徒然

漫劳车马驻江干。——杜甫《宾至》

遍;普遍

漫撒子(种籽)。——《齐民要术》

都;全

漫不敢可否事。——胡铨《上高宗封事》

古籍释义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半切,音缦。大水也。一曰水浸淫败物。《扬子·方言》溼敝为漫。

又水名。《後汉·郡国志》成臯有漫水。

又㵎名。《水经注》橐水,出橐山,北流出谷,谓之漫㵎。

又漫漫,长远貌。《左思·吴都赋》廓广庭之漫漫。

又云色也。《尚书·大传》卿云烂兮,礼漫漫兮。

又徧也。《公传·宣三年》郊牛死,不言其所食,漫也。《注》徧食牛身。

又放也。《前汉·艺文志》漫羡而无所归心。

又汗漫,渺茫貌。《关尹子·九药篇》勿以汗漫曰道之广。

又澶漫,犹纵逸也。《庄子·马蹄篇》澶漫为乐。

又川原之形。《张衡·西京赋》澶漫靡迤。

又烂漫,分散之形。《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流离烂漫。

又《扬子·方言》汉漫,懑也。朝鲜洌水之闲烦懑谓之汉漫。

又与墁同。涂也。《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

又《集韵》《韵会》《正韵》?谟官切,音瞒。水大貌。

又《博雅》漫漫,平也。

又漫漫,路长貌。与曼通。

又《集韵》莫晏切,音谩。与慢同。惰也。亦作僈。

又《韵补》叶民坚切,音眠。《魏文帝·寡妇赋》历夏日兮苦长,涉秋夜兮漫漫。微霜陨兮集庭,燕雀飞兮我前。

又叶眼见切,音面。《扬雄·甘泉赋》仰矫首以高视兮,目瞑眴而无见。正浏滥以弘惝兮,指东西之漫漫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