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琼花

天目琼花

忍冬科荚蒾族荚蒾属植物
天目琼花又名鸡树条,天目琼花的树态清秀,叶形美丽,花开似雪,果赤如丹。宜在建筑物四周、草坪边缘配植,也可在道路边、假山旁孤植、丛植或片植。枝、叶、果均入药。天目琼花的复伞形花序很特别,边花(周围一圈的花)白色很大,非常漂亮但却不能结实,心花(中央的小花)貌不惊人却能结出累累红果,两种类型的花使其春可观花、秋可观果,在园林中广为应用。
    中文名:天目琼花 拉丁学名:Viburnum opulus Linn. var. calvescens (Rehd.) Hara f. calvescens 别名:鸡树条、佛头花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亚纲:合瓣花亚纲 超目: 目:茜草目 亚目: 科:忍冬科(Caprifoliaceae) 亚科: 族:荚蒾族(Vibur-neae) 亚族: 属:荚蒾属(Viburnum) 亚属: 组: 亚组: 种:欧洲荚蒾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原产中国,发现于浙江天目山地区。天目琼花山野自生,天然分布于内蒙古、河北、甘肃及东北地区,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俄罗斯等 命名者及年代:(Rehd.) Hara f.,1956 保护级别:

物种信息

天目琼花Viburnumsargentii)别名鸡树条荚迷、佛头花,是忍冬科,荚蒾属欧洲荚蒾的原变型,落叶灌木植物。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部、山西、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河南西部、山东、安徽南部和西部、浙江西北部、江西(黄龙山)、湖北和四川。生于溪谷边疏林下或灌丛中,海拔1000-1650米。日本、朝鲜和苏联西伯利亚东南部也有分布。

天目琼花喜光又耐荫;耐寒,多生于夏凉湿润多雾的灌木丛中;对土壤要求不严,微酸性及中性土壤都能生长。根系发达,移植容易成活。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2-3米。叶浓绿色,单叶对生,通常浅3裂。伞形聚伞花序顶生,紧密多花,由6-8小伞房花序组成,直径8-10厘米,能孕花在中央,外围有不孕的辐射花;花冠杯状,辐状开展,乳白色,5裂,直径5毫米;花药紫色;不孕性花白色,直径1.5-2.5厘米,深5裂。核果球形,直径的8毫米,鲜红色,有臭味经久不落。种子圆形,扁平。花期5-6月。果期8-9月。产华中、华东、华北、东北和西北。俄罗斯、蒙古、朝鲜半岛和日本亦有。

繁殖方法

扦插

常于春末秋初用当年生的枝条进行嫩枝扦插,或于早春用去年生的枝条进行老枝扦插。

扦插基质:就是用来扦插的营养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于条件很难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质,建议使用已经配制好并且消过毒的扦插基质;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几次。海砂及盐碱地区的河砂不要使用,它们不适合花卉植物的生长。

扦插枝条的选择:进行嫩枝扦插时,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长旺盛时,选用当年生粗壮枝条作为插穗。把枝条剪下后,选取壮实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长的一段,每段要带3个以上的叶节。剪取插穗时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个叶节的上方大约1公分处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叶节下方大约为0.5公分处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锋利)。进行硬枝扦插时,在早春气温回升后,选取去年的健壮枝条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个节,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

扦插后的管理

温度: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20℃~30℃,低于20℃,插穗生根困难、缓慢;高于30℃,插穗的上、下两个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来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来;扦插后温度太高温时,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给插穗遮荫,要遮去阳光的50~80%,同时,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较高喷的次数也较多,阴雨天温度较低温度较大,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

湿度: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证插穗鲜嫩能进行光合作用以制造生根物质。但没有生根的插穗是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来维持其体内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须通过喷雾来减少插穗的水分蒸发:在有遮荫的条件下,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越高喷的次数越多,阴雨天温度越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但过度地喷雾,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因为很多种类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离不开阳光的照射,因为插穗还要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和生根的物质来供给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强,则插穗体内的温度越高,插穗的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须把阳光遮掉50~80%,待根系长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网:晴天时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网,第二天上午9:00前盖上遮光网。

压条繁殖

选取健壮的枝条,从顶梢以下大约15~30公分处把树皮剥掉一圈,剥后的伤口宽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刚刚把表皮剥掉为限。剪取一块长10~20公分、宽5~8公分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湿的园土,象裹伤口一样把环剥的部位包扎起来,薄膜的上下两端扎紧,中间鼓起。约四到六周后生根。生根后,把枝条边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

上盆或移栽:小苗装盆或养了几年的大株转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质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公分,再盖上一薄层基质,厚约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

上盆用的基质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荫环境养护一周。小苗移栽时,先挖好种植穴,在种植穴底部撒上一层有机肥料作为底肥(基肥),厚度约为4~6公分,再覆上一层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盖住,并用脚把土壤踩实,浇一次透水。

快繁技术

1.材料采集:选择1a生健壮的半木质化且芽间距短的笔直枝条作材料,这种枝条灰绿色,柔韧弹性好,采集材料时务必带一段3-5cm2a生老枝,采后及时将材料的下部浸入水桶,避免运输过程中失水。

2.材料制作:离体材料长度为15-20cm,粗度为0.5-0.6cm,材料上端是平切口,距离顶芽2.5-3cm;在底芽的侧下方0.5cm处剪成马耳形切口,切口要平滑。将下部叶片全部摘除,只留最上端2片,并各剪去一半,以减弱蒸腾作用。

3.材料促根处理:离体材料剪好后,立刻将下切口浸入盛放有500PPMATPl号生根粉溶液的塑料容器中,浸入深度为4cm,处理时间为30min,取出后即行快繁。

4.快繁:先用粗度为0.8cm的木棍打孔,深度为3cm,株行距为5cMx5cM,每平方米400株,快繁深度为3cm。

5.苗床管理:繁后12d愈伤组织基本可包满切口,17d后部分生根,24d后90%的材料生根。经约7-10天的炼苗即可移栽大田。

管理要点

湿度管理:喜欢略微湿润至干爽的气候环境。

温度管理:耐寒。夏季高温期度夏困难,不能忍受闷热,否则会进入半休眠状态,生长受到阻碍。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0℃。

光照管理:喜欢半荫环境,但放在室内养护一段时间后(二个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的地方养护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如此交替调换。放在室内养护时,尽量放在有明亮光线的地方,如采光良好的客厅、卧室、书房等场所,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到它。在早春、晚秋和冬季,由于温度不是很高,阳光也不强,可以在早晚给予它直射阳光的照射,以利于它进行光合作用,能健康地生长。

肥水管理:喜欢盆土干爽或微湿状态,但其根系怕水渍,如果花盆内积水,或者给它浇水浇肥过分频繁,就容易引起烂根。给它浇肥浇水的原则是“间干间湿,干要干透,不干不浇,浇就浇透”:

(1)春、秋两季

这两个季节是它的生长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花宝”→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室外养护的1~4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放在室内养护的3~6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

(2)夏季

夏季高温期它生长缓慢,对肥水要求不多,需要适度控肥控水,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清水→“花宝”→清水→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室外养护的1~3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放在室内养护的3~5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浇水时间尽量安排在早晨或傍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

(3)冬季

在冬季植株生长缓慢,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清水→“花宝”→清水→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4~8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浇水时间尽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温度较高的时候进行。

修剪:在冬季植株进入休眠或半休眠期后,要把瘦弱、病虫、枯死、过密等枝条剪掉。

转盆:只要养护得法,它就会生长很快,当生长到一定的大小时(约两到三年时间),就要考虑给它换个大一点的盆,以让它继续旺盛生长。换盆用的培养土及组分比例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

脱盆:把要换盆的花放在地上,先用巴掌轻拍盆的四周,使根系受到震动而与盆壁分离,把花盆倒过来放在左手上,左手的食指与中指轻轻夹住植株,手腕与指尖顶住盆沿,右手拍打盆底,再用母指从底孔把根土向下顶,让植物脱出来。脱出来后,用双掌轻轻拍打盆土,让多余的土壤脱落。

花盆准备:选一适当大小的花盆,盆的底孔用两片瓦片或薄薄的泡沫片盖住,既要保证盆土不被水冲出去,又要能让多余的水能及时流出。瓦片或泡沫上再放上一层陶粒或是打碎的红砖头,作为滤水层,厚约2~3公分。排水层上再放有肥机肥,厚约1~3公分,肥料上再一薄层基质,厚约2公分,以把根系与肥料隔开,最后把植物放进去,填充营养土,离盆口约剩2~3公分即可。

主要价值

绿化

天目琼花适于寒冷地区,作为观赏绿化树种,花大密集,具大型不孕花,优美壮观;秋叶变红,非常美丽;秋冬果红满枝,和白雪相衬,满目白雪内鲜红,景色迷人。宜作行道、公园灌丛、墙边及建筑物前绿化树种。

经济

天目琼花种子含油率26.20%,可榨油供制肥皂或工业用;叶、枝果人药可治气管炎。

病虫防治

病害

主要病害有叶枯病和叶斑病。

防治方法:于发病初期对苗木喷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视病情,隔15-20天,喷2-3次。

虫害

虫害有叶蝉、蚜虫和红蜘蛛危害。

防治方法:早春是防治蚜虫的最佳时期。可用50%辟蚜雾超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洒受害部位。红蜘蛛选用73%灭螨净3000倍液喷雾,连喷2-3次。叶蝉一般不需要单独喷药防治,发生量较大时应及时喷药防治。一般可选用以下药剂: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

注意事项

天目琼花的花、叶、果、树型极为优美,集观花、观叶和观果于一体,如养护管理不当,则会引起花少叶稀,大大降低了观赏价值。要使天目琼花花繁叶茂,就必须做到:

①选用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②种植时需施足基肥,以后每年秋后在根周土壤中施以腐熟的有机肥,开花前后需各施1次薄肥。

③每年秋后入室前要进行修剪,剪去过密枝、枯枝和病虫枝,将弱长枝截短;第2年萌动前剪去隔年果穗。

④浇水不要过多,对多雨季节要排水防涝,及时倒除盆内积水。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