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乳素

泌乳素

多肽激素
泌乳素是一种多肽激素,妇女在怀孕后期及哺乳期,泌乳素分泌旺盛,以促进乳腺发育与泌乳。非孕妇女血清中泌乳素水平最高值一般不会超过20纳克/毫升。泌乳激素的适度分泌可以使体内的内分泌系统维持平衡,女性可以有正常的月经,可以排卵、怀孕。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通用名:泌乳素 化学名:多肽激素 作用:分泌乳液

概述

泌乳素是一种多肽激素,也叫催乳素(PRL),是一种由脑下腺前叶嗜酸性促乳素细胞(lactotroph)分泌的单链蛋白激素。催乳素(prolactin,PRL)是含199个氨基酸并有三个二硫键的多肽,分子量为22000。主要作用为促进乳腺发育生长,刺激并维持泌乳,还有刺激卵泡LH受体生成等作用。

但泌乳素水平增高,会导致促性腺激素异常,卵泡不能正常发育、成熟,因而造成月经不调或月经不来。对于未婚女性来讲,一旦闭经,就会导致不排卵而引起不孕症。

正常含量

泌乳素的分泌是脉冲式的,一天之中就有很大的变化。睡眠1小时内泌乳素分泌的脉冲幅度迅速提高,之后在睡眠中分泌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醒后则开始下降。清晨3、4点钟时血清的泌乳素分泌浓度是中午的一倍。妇女在怀孕后期及哺乳期,泌乳素分泌旺盛,以促进乳腺发育与泌乳。非孕妇女血清中泌乳素水平最高值一般不会超过20纳克/毫升。

男(成人):<20μg/L

女:

卵泡期:<23μg/L(<23ng/ml)

黄体期:5~40μg/L(5~40ng/ml)

妊娠头3个月:<80μg/L(<80ng/ml)

妊娠中3个月:<160μg/L(<160ng/ml)

妊娠后3个月:<400μg/L(400ng/ml)

发现

泌乳素的名称可以追溯到1930年左右,由牛脑下腺的萃取物能使鸽子由嗉囊(cropsac)分泌鸽乳(pigeon's milk)或造成兔子乳汁分泌而得名。

到了1932年首先有人自羊的脑下腺前叶分离出泌乳素来,那时一般相信泌乳素系生长激素的一种。

直到1971年,人类泌乳素才首度被纯化,而且经证实与生长激素不同。

泌乳素的基因位于人类的第六号染色体,大鼠的泌乳素有197个氨基酸,而人类则有199个,其中包含三个二硫键,分子量大约为23kDa。

到了1980年后泌乳素的cDNA序列才被定出,并被大量复制。

特性

由泌乳素的cDNA序列可以看出它其实是属于生长激素及绒毛膜体乳促素(chorionicsomato-mammotropin)的基因家族。泌乳素不仅在脑下腺中分泌,后续的研究报道显示它也存于脑、胎盘、羊膜、(胚胎)蜕膜、子宫、乳腺、乳汁及免疫系统。由脑下腺分泌的泌乳素,会经由血液循环系统送至周边组织或器官,以达成其作用;脑下腺之外的泌乳素,则是经由自迴分泌(autocrine)或旁分泌(paracrine)的方式调节各系统。从生化角度而言,泌乳素在人体表现了许多转译后修饰形式,例如磷酸化(phosphorylation)和糖化(glycosylation),因此大小及化学性质略有差异。

脑下腺所分泌泌乳素大约有5%-30%为磷酸化泌乳素,另外泌乳素分泌后会受到蛋白质切割(proteolytic cleavage)作用,例如:被组基蛋白酶D(cathepsin D)切割后产生6-16kDa片段;血管舒缓素(kallikrein)切割后产生22kDa片段。泌乳素的16kDa片段的抗血管新生作用,也是癌症热门的研究。

生理功能

目前的了解泌乳素具有超过三百多种的生理功用,不仅是当初在生殖系统及乳汁分泌上所扮演的角色而已。在生殖系统上,泌乳素维持乳腺的成长发育、乳汁的合成及维持乳汁分泌的恒定性。对于处在不同动情周期的雌鼠,泌乳素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进行交配行为的雌鼠,泌乳素能促进并维持黄体的生成:抑制黄体素分解酶的合成,间接促进黄体素的合成与分泌,以及抑制动情素的分泌及排卵。如缺乏交配的刺激,泌乳素则会有相反的作用。

研究显示,泌乳素跟动物的生殖行为也有相关。对于人类,高剂量的泌乳素会造成假孕的反应,而泌乳素对啮齿动物造成的行为影响,却因实验设计的不同而有不一致的表现。此外,泌乳素也参与动物母性行为的表现。泌乳素同时也参与免疫反应,被认为是一个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之间的桥梁。泌乳素不仅对低等动物来说是一个参与渗透压平衡的激素,也可以调控哺乳动物细胞膜上盐类及水的运送,及参与肾脏对钙离子的平衡,显示它在高等动物个体内渗透压恒定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临床意义

泌乳素偏高可以引起如下症状:

1.月经不调:原发性闭经4%,继发性闭经89%,月经稀少、过少7%。功血、黄体功能不健23%~77%。排卵功能障碍和黄体功能不足表现为:以月经稀少和闭经、不孕为多见,与此相关的尚有习惯性流产、性欲减退、多毛、痤疮等。妇科检查可见阴道黏膜干燥,分泌物减少等雌激素缺乏症状。

2.有较高泌乳素时可出现视觉障碍、神经系统疾患,垂体功能减退、脑出血、脑脊液体鼻溢等疾病。

3.生理性:妊娠哺乳。

4.溢乳:挤压双侧乳房可见乳汁,镜下可见脂肪滴。在非肿瘤型中为20.84%。肿瘤型中70.52%。单纯溢乳63~83.55%。乳房多正常或伴小叶增生或巨乳。

5.骨质减少:因HP导致长期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引起骨密度的减少。

6.病理性:垂体肿瘤、肉芽肿、头颅咽管瘤、组织细胞增生症、肢端肥大症、垂体腺瘤向蝶鞍上部转移、低血糖、应激状态、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前胸部损伤(创伤、手术、带状疱疹)、精神疾病、药物(降压剂、安定剂、避孕药镇惊药)的服用、多囊性卵巢、肾功能不全等。

泌乳素降低会引起如下症状:

Sheehan综合征(席汉综合征)、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催乳素单一缺乏症部分垂体肿瘤。

影响因素

1、神经刺激:某些部位特别是胸部的皮肤受刺激,包括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剧痛,都可通过神经传递到下丘脑而引起泌乳素增高。如胸部手术、灼伤、胸背部的带状疱疹等。2、药物因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剂,可以使下丘脑儿茶酚胺的含量降低,从而减少下丘脑产生的泌乳素释放因子的活性。降压药甲基多巴、利血平等可抑制泌乳素抑制因子的释放。灭吐灵可刺激垂体泌乳素的过量分泌。

3、垂体障碍:主要是垂体部位的各种肿瘤。此外,部分空泡蝶鞍综合征、垂体功能亢进,也可引起溢乳、闭经。

4、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分泌不足的信息反馈地传入下丘脑,使下丘脑产生大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这种因子在刺激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同时,也能刺激垂体泌乳素的过量分泌而造成溢乳。

5、下丘脑性障碍:下丘脑及邻近部位的疾病,如脑炎、颅咽瘤、松果体瘤、下丘脑部分性梗死、假性脑瘤、垂体柄切断等,都能造成下丘脑产生的泌乳素抑制因子减少,或者泌乳素释放因子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增加。前者能使泌乳素由于失去抑制而盲目生产,后两者则直接促使泌乳素增产。

相关疾病

1.不孕症(不育症;barrenness;infertilitas feminis)

2.乳溢-闭经综合征(闭经-溢乳和促卵泡激素减少综合征;闭经-溢乳综合征;垂体泌乳素瘤;Forbes-Albringt综合征)

3.乳溢症(泌乳-闭经综合征;乳汁漏出症;乳汁分泌异常综合征;溢乳症;lactorrhea)

4.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轻微型甲减;潜伏期型甲减;生化性甲减;甲状腺储量减少;亚临床甲减;亚临床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亚临床型甲状腺机能减退)

5. 催乳素瘤(乳溢-闭经综合征;泌乳素瘤;催乳素分泌瘤;prolactin-producingtumor;prolactinoma)

6.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功能失调性下丘脑性闭经)

7.勃起功能障碍(阳萎;勃起机能障碍;勃起无力;阳痿;impotence)

8.双胎妊娠

9.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更年期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

10.围绝经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

11.垂体卒中

12.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性卵巢综合征;Stein-Leventhal综合征;Rokitandky瘤;双侧多束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13.多骨纤维发育不良(Albright综合征;McCune-Albright综合征;MAS;多发性骨纤维结构不良症;多发性骨纤维性发育不良;多骨纤维性结构不良;多骨纤维性结构不良症;多骨性纤维异常增生症;multiple 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

14.妇女多毛症

15. 射精功能障碍(射精异常;射精机能障碍;abnormal ejaculation)

16.巨人症与肢端肥大症

17. 带状疱疹 (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蛇串疮;缠腰龙;herpes zoster)

18.席汉综合征(产后垂体机能不全综合征;席汉氏综合征)

19.性交疼痛(交媾困难;性感不快; 性交困难;pain of sexual Intercourse)

20.无功能垂体腺瘤(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亦称临床无活性垂体腺瘤;无内分泌活性腺瘤;非分泌性垂体腺瘤;functionless pituitary adenoma;clinically inactive pituitary adenoma;CIPA;endocrineinactive adenoma;nonsecretory pituitary adenoma)

21.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

22.早产(premature labor)

23.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24.滋养细胞肿瘤(滋养层细胞疾病;滋养层细胞瘤;滋养叶肿瘤;滋养层肿瘤;致溃疡性胰岛细胞瘤;胃泌素瘤;瘤细胞可分泌胃泌素;trophoblastic disease;ulcerogenic islet tumor;gastrin adenoma)

25.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26.特发性青春期延迟(特发性延迟性青春期)

27.生长激素缺乏症(生长激素缺乏;多发营养不良性侏儒;垂体性侏儒症;下丘脑-垂体-IGF-1生长轴功能障碍及生长落后;pituitary dwarfism)

28.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

29.男性乳房肥大症(男性乳房发育症;男子女性型乳房;青春期乳房肥大;中老年性乳房肥大;特发性男性乳房肥大;男性乳腺增生;gynecomastia;male hypermastia)

30.男性青春期乳房发育

31.空鞍综合征(空泡蝶鞍综合征;鞍膈缺损;鞍内蛛网膜囊肿或憩室;空蝶鞍综合征;)

32.老年人垂体瘤(老年垂体瘤;老年人垂体肿瘤;senile tumor of hypophysis;senile hypophysoma;senile pituitary tumor)

33.肢端肥大症(肢端肥大;巨人症;acromegaly;gigantism)

34.肺组织细胞增生症(组织细胞增生症X;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histiocytosis)

35.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席汉综合征;希恩综合征;垂低症;垂体体前叶功能减退症;Sheehan syndrome)

36.自然流产(自发流产;自发性流产)

37.过期妊娠

38.闭经

39.闭经溢乳综合征

40.青春发育延迟及性幼稚

41.颅咽管瘤(鞍上囊肿;颅颊囊肿瘤;拉克囊肿瘤;垂体管肿瘤;造釉细胞瘤;上皮囊肿;釉质瘤;颅咽管囊肿瘤;埃尔德海姆瘤;表皮瘤;垂体柄肿瘤以及髓样癌)

42.高催乳素血症

泌乳素瘤

PRL瘤引起的高PRL血症的临床表现因年龄、性别、高PRL血症持续时间及肿瘤大小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虽然尸检所发现的PRL。微腺瘤在流行病学上无性别差异,但临床PRL瘤以女性病人常见,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PRL瘤常表现为溢乳-闭经综合征。肿瘤大小与患者血清PRL浓度呈正相关,肿瘤越大,PRL水平越高,症状越明显。

    女性PRL瘤

见于20——30岁女青年,常为微腺瘤。典型临床表现为闭经-乳溢-不育三联征。主要症状在青春期前女性表现为青春期延迟、生长发育迟缓及原发性闭经,青春期后女性表现为经期缩短、经量稀少或过多、月经延迟、性欲减退或缺如、性感丧失、性高潮缺如、交媾痛、流产、不孕等。体征可见乳腺萎缩,阴毛脱落,外阴萎缩、阴道分泌物减少等。

2.男性PRL瘤

男性泌乳素瘤较大,多向鞍上发展,相对少见。主要临床表现为完全性或部分性性功能减退,如性欲减退、阳痿、男性乳腺发育、男性不育症、精子数目减少等。症状进展缓慢,不易引起重视,就诊时已为晚期,影像学检查多为大腺瘤,神经压迫较明显。体格检查发现青少年患者可出现青春发育停滞、体态异常、乳腺发育和触发泌乳、睾丸细小,成年人可出现胡须稀疏、乳腺发育和触发泌乳、阴毛稀少、睾丸松软。

3.肿瘤压迫症候群

晚期PRL瘤及其他类型垂体腺瘤、下丘脑及鞍旁肿瘤因瘤体巨大向鞍上扩展,阻断PIF,引起高PRL血症者,常见的局部压迫症状是头痛、视觉异常。头痛的原因为大腺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伴恶心、呕吐。男性PRL瘤患者头痛发生率较女性患者高。有些微腺瘤的占位病变不大,也可出现头痛,其原因尚不清楚。

4.骨质疏松

长期高PRL血症的PRL瘤患者,有时首诊症状为骨质疏松。经过治疗恢复正常泌乳素水平和性腺功能后,骨密度能够得到改善,但有时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5.急性垂体卒中

生长较快的PRL瘤,若发生瘤内出血,出现急性垂体卒中,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视力下降等颅神经压迫症状,甚至昏迷和眼球突出,需紧急抢救。患者在抢救成功后可出现垂体功能减退症。

过度使用美白产品可能引起泌乳素含量增高

女性长期使用含有激素成分的美白护肤品或者服用保健品,这些保健品和化妆品的成分不明,往往含有激素成分,会影响内分泌系统,而引起泌乳素异常。一旦泌乳素水平增高,就会导致促性腺激素异常,卵泡不能正常发育、成熟,因而造成月经不调或月经不来。对于未婚女性来讲,一旦闭经,就会导致不排卵而引起不孕症。不仅引起月经失调、闭经,严重的甚至可引起不孕。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