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寨

瓦岗寨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瓦岗寨,现名为:瓦岗寨乡,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滑县,近几年来瓦岗寨发展变化不大,经济发展缓慢,是安阳市滑县相对来说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的乡镇。当地人主要以种田以及外出打工为生,区内相对来说化工业发展比较突出,小的油漆加工厂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经济的发展。历史上瓦岗寨曾是隋末农民起义(瓦岗寨四十六友)之地 。 兴建了当年瓦岗寨军起义遗址,如今为当地的一个旅游景点,每到逢年过节,人气很旺,不过大多是十里八村的人来这里游玩,自2008年后当地政府相应地对其做了推广,全国各地的游客虽然不多,但还是时常有人来游览。景点门票价格是:20元人民币。景点具体位置在:瓦岗寨乡瓦岗村东一公里左右。乘车路线:从全国各地出发可以乘座发往安阳市滑县道口镇的班车,然后在转从道口镇到瓦岗寨的乡村公交。也可以从道口镇转乘发往长垣、开封等地的路过车在慈周寨下车,在向西走大约三公里到达。[1]
    中文名:瓦岗寨 外文名: 别名: 开放时间:暂无 门票:暂无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药乡国家森林公园内 类别:旅游景点 所在地:济南

行政区划

瓦岗寨现名为:瓦岗寨乡,位于河南安阳市滑县南部,现有人口四万八千左右,下设行政村有:瓦岗村,大范庄、小范庄、东大操、西大操,东小屯、西小屯、赤水村、彭庄村、前百尺口村、后百尺口村、马庄、赵庄、魏庄村、原西村、原东村、新乡屯、耿庄、张虎庄、邓庄、周道村、孟一村、孟二村、孟三村、孟四村、东孟村、刘庄村、伦庄村、冯寨村,近几年来瓦岗寨发展变化不大,经济发展缓慢,是安阳市滑县相对来说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的乡镇。当地人主要以种田以及外出打工为生,区内相对来说化工业发展比较突出,小的油漆加工厂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经济的发展。

三大义军

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翟让聚 众瓦岗寨,即今河南滑县南,举起反隋义旗,到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率部投唐,前后9年,在中原大地活跃着一支矛头直指隋廷的农民武装力量,这就是翟让和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

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中举义较早、发展最快、势力最强大的三大义军之一。创始人翟让,东郡(今河南滑县东南)韦城人。一起造反的还有同郡人单雄信,济阴郡离狐(今山东菏泽北)徐世勣等人。起初,瓦岗军在汴水所经的荥阳郡(治今河南郑州)和梁郡(治今河南商丘)边界,夺取公私行舟的货物,杀富济贫,曾多次击败隋军围剿,队伍发展到1万多人,成员中以贫苦农民和渔猎手为主。隋贵族蒲山公李宽之子李密,曾参加杨玄感反隋活动,失败后在河北、山东一带流亡,大业十二年10月,投奔瓦岗寨,被翟让收留。李密具有战略眼光,向翟让建议:先取荥阳,在馆谷休整部队,待士马肥充,然后与人争利。这支部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主要得益于控制着荥阳地区,占据洛口仓?在今河南巩义东北,既有可供长期战争的粮食储备,又直接威胁东都。

大业十三年5月,为解洛阳之围,隋炀帝命监门将军庞玉等率领关内兵援救东都。是年9月,河南、山东发大水,饿殍遍野。按照徐世勣的建议,李密攻取了黎阳仓(在今河南浚县西南)。10月25日,奉命北上驰援的江都通守王世充,率兵10馀万向洛口瓦岗军进攻,渡过洛水,在黑石(今河南巩义西南)扎营。李密渡洛迎战,由于山麓地势狭窄,兵器难以发挥威力,一度失利,退保月城。李密用“围魏救赵”之计,抄袭隋军黑石大营,调隋军回转,突然攻击回救黑石的王世充主力部队,消灭隋军3000多人。十一月初九,两军夹石子河而战,李密运用正面进攻和侧后袭击相结合的方法,再次重创王世充。黑石大捷之后,李密杀害翟让,种下将士互存戒心、离心离德的祸根。

义宁二年正月,王世充得到7万援军后,又在洛口仓附近,与瓦岗军展开大战。李密抓住战机,率敢死队追击,大败王世充的渡河部队。接着,又进逼东都,攻克偃师城,修筑金墉城,拥兵30万,南逼洛阳上春门,杀留守韦津。此战后,王世充龟缩在洛阳北的含嘉仓城,不敢出战。东至海、岱,南至江、淮郡县莫不派使者向瓦岗军表示归附,江淮一带的许多义军先后争着响应瓦岗军。瓦岗军已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一股军事力量。这也是瓦岗军最兴盛的时期,李密错误估计了形势,以为只要占领东都,天下就易为己有。遂长期屯兵于防守严固的东都坚城之下,与隋王世充军前后交锋百馀战,贻误了向其他地区发展,夺取更大胜利的机会,又极大地消耗了义军的力量。

义宁二年3月,隋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利用禁军将士思归关中的不满情绪,在江都(今江苏扬州)策动政变,缢弑隋炀帝,拥兵10馀万回归长安,6月军至黎阳。在洛阳继帝位的隋皇泰主杨侗十分惊恐,采纳了内史令元文都之策,授予李密太尉等高官厚禄,令其率瓦岗军征讨宇文化及。李密投降隋皇泰主,使瓦岗军丧失了反隋的斗争大方向,涣散了斗志。7月,李密按照杨侗旨意,带领精兵在卫州童山(今河南浚县西南)大战宇文化及。

李密被流矢射伤落马,左右奔散,追兵正要赶到的危急时刻,被部将秦叔宝救回,并组织部队稳住了败局反取小胜。宇文化及部下万馀人投降,迫使宇文化及改变了行军路线,率残部2万人北上。李密按皇泰主的许诺准备入朝领赏,部队行至温县(今河南温县东),王世充已在东都发动宫廷政变,独揽大权。李密发觉自己入主洛阳的美梦被打破,只得回驻金墉城。童山之战,瓦岗军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李密自己也险些丧命。从战略上讲,瓦岗军是得不偿失。9月,王世充乘瓦岗军元气大伤,尚未休整之机,选精兵2万馀人,于初十日主动出战。次日,兵至偃师,屯军通济渠南,作三桥于渠上,伺机与义军一决雌雄。李密主力部队集结在北邙山,草率决定迎战。结果,被王世充伏击打败,俘降瓦岗军10馀万人,数十位得力将佐被俘。李密逃至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企图南阻河,北守太行,东连黎阳,卷土重来,但部属士气不振,李密无计可施,率2万义军入关中,向李渊投降。瓦岗军的将士有的归附李渊,有的投靠王世充。这支在推翻隋炀帝残暴统治中起过决定性作用的瓦岗农民义军,就这样被窃据着领导权的隋廷大贵族李密出卖,最后分崩离析,彻底瓦解了。

现在

如今的瓦岗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据瓦岗寨乡负责人介绍,该乡人民政府驻地为瓦岗集,东临106国道,南与长垣县接壤。全乡东西长6.3公里,南北长13公里,总面积60平方公里,交通便利。全乡辖29个行政村,260个村民小组,8016户,3.3万人。瓦岗寨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以农果间作为基本种植模式,蔬菜业方兴未艾,养殖业异军突起,现有果林15000亩,主要品种为杏、苹果。食用菌,尤其是双孢菇种植普遍,总面积达70000平方米,农业生产条件较为完善,每年向国家缴纳商品粮1700万公斤,全乡套种面积7000亩,基本实现了农作物良种化、土壤改良化、栽培科学化,全乡企业主导产品为铸造、铝制品、卫生材料等。

未来

2006年,河南投资3亿元建设瓦岗寨旅游区。河南省滑县人民政府投资近3亿元,建设瓦岗寨历史文化旅游景区。

河南滑县瓦岗寨是隋末瓦岗军大起义之地。瓦岗寨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包括隋唐商业街、一个主景区和十个分景区,主要景观组成分太玄林、八阵图、瓦岗军寨和国公祠。主景区占地3000馀亩,投资1.2亿元。瓦岗寨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建成后,将与林州红旗渠、汤阴岳飞庙、内黄二帝陵、浚县大丕山等共同构成豫北自然人文旅游景观带。日前开工建设的点将台景观,是瓦岗寨主景区之一,占地面积140亩,预计2007年底前完工。

历史来源

“瓦岗”一词的来历,历史久远。考其来源,要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当时我国尚处于封建社会的早期,同时也是东周的前期。东周的统治者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对王室和其他有功人员,实行按地位高低,划分地盘,分而治之,叫做分封制。时间一久,周王室的统治者不思进取,统治势力逐渐变弱,而封建割据的地方势力越来越强,互不相让。到了春秋后期,兼并战争迭起,常常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而互相发动战争。于是,被进攻的国家向友好的国家求援的事也就频频发生。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五O二年夏天,齐国出兵进攻鲁国西部边远之地。晋国土鞅等率兵前来援救鲁国,鲁定公在瓦地与晋国救兵会师。事后,人们为纪念这次意义重大的会师,便在一处土岗上用砖瓦建造了一座亭子,俗称“瓦亭”因“瓦亭’’建在土岗上,此后人们就把此地简称为瓦岗。

据西晋史学家杜预注释:“瓦,卫地……,东郡燕县(即现在滑县牛屯镇一带)东北有瓦亭。”又据《春秋大事年表》载:“卫辉府滑县东南瓦岗集,即古瓦亭。”史学家杨伯俊在其《春秋左传注》中说:“瓦,即今河南滑县之瓦岗集。”因为这里曾为“瓦”地,并有“瓦亭”又因“瓦亭”建在高岗之上,人们便将此地称为“瓦岗”。

瓦岗军、瓦岗寨的来历,皆来自瓦岗军的首领翟让。那么翟让为啥要选择这里作为根据地?这就必须了解历史上的瓦岗所处的战略地位和复杂的地形地貌。 据史学考证,隋朝时瓦岗地处古黄河的东南岸,北临黄河白马渡口,南与通济渠(南运河)相望;西边跨黄河距永济渠(北运河)不过百里之遥,瓦岗正处在南北大运河的喇叭口外。南北运河是隋朝的交通大动脉,瓦岗堪称军事战略要地。然而,就瓦岗而言,在东郡境内又是个偏僻地方。这里因黄河多次泛滥,造成土岭起伏,树木丛生,沟河纵横,水鸟成群,芦苇遍野,这种环境,既便于屯兵,又便于出击。于是翟让便选择瓦岗为揭竿起义之地。

翟让举起义旗后,为了聚集武装力量和防御敌人进攻,便在瓦岗四周,因势筑了方圆二十馀平方里的宏伟寨墙,很是气派壮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瓦岗寨”。翟让的起义队伍因在瓦岗寨聚义,遂被称为“瓦岗军”。瓦岗军守在此处,使隋朝兵马久攻不下。

历史典故

据史书介绍,隋朝时候,瓦岗紧邻黄河。因为黄河多次泛滥,使这里沙丘起伏,草木丛生,芦苇遍地,人烟稀少,既便于隐藏以便于出击。此外,瓦岗北与黄河的白马渡口临近,南与通济渠相望,进退方便,易于攻守,堪称军事战略要地,当时的农民起义军为了自卫和聚集力量,便在瓦岗筑了一个方园二十馀公里的“土围子”故称瓦岗寨,沿袭至今。

公元613年,韦城人翟让便带领一支起义军在此举兵兴事,号称瓦岗军。初时追随翟让到瓦岗起义的主要人物有曹州人单雄信、东名人徐世勣,字懋公(亦作茂公),他们“掠公私船,资用封给,附者益众,聚徒至万馀人”,以后陆续投奔他的主要人物有:辽宁人李密,济阳人王伯当,当东掖城人魏征,山东济南人秦琼,山东东阿人程咬金等,他们下韦城、占白马、拔濮阳、据黎阳、史郑州、袭商丘、夺金堤......所到之处旗开得胜,贪官污吏闻风丧胆,劳苦大众笑逐颜开。

经过7年的浴血奋战,终始腐朽的隋王朝灰飞烟灭,为唐王朝的建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隋末起义军中最大的一支,瓦岗军的作用不可忽略。它代表着百姓的呼声与苛政进行对抗;在战火浴血中,又是初唐名将和盛世名臣的摇篮,确实值得去研究。

历史看点

历史的长河在不断地流淌,时代的脚步在不停地迈进。而今,瓦岗军起义虽然距离我们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光景了,但人们并不因为它的遥远而淡忘它,相反,却随着大量的书籍、传说、故事、戏剧、电影等媒体的出现而对它产生更大的热情、更深的怀念。瓦岗寨虽然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但也因“威行万里,声震八方”的瓦岗军而举世闻名,所以,凡是到豫北,特别是到滑县来办外地客人,无一不想到瓦岗寨看看当年瓦岗军活动的遗址和遗迹。如点将台、操练场、兵工厂等。

天下第一寨

滑县是河南省安阳市辖县之一,位于黄河以北,安阳市南部。瓦岗寨位于滑县南部,是隋末农民起义军——瓦岗军根据地。

潮剧《瓦岗寨》

[内容]

李密杀杨国公后,被刘雄捉获,押解过瓦岗寨,遇救上山,众英雄拥之为王,伺机反隋。临潼为隋都要隘,军师徐茂公命程咬金、王伯当二将,化装入关打探军情。时临潼总兵尚师徒奉召至江都参议国政,其子尚至龙素好寻花问柳,因羡江家女廷凤娇美,强娶而去,并踢死江母林氏。事为程、王所觉,乘机冒充江家亲属,混入尚府打探军情,并将凤救出。旋至龙领兵追杀,咬金被擒,伯当保护江家众人逃回山寨报讯。尚师徒闻瓦岗细作入关,即赶回府,提审咬金。忽报瓦岗兵临城下,尚即开城迎敌,瓦岗大将尤俊达敌尚不过,元帅秦琼出战。尚不敌,换骑呼雷豹,其哨声如雷,秦之马被吓跌倒。下马步战,秦乘机夺呼雷豹,尚失宝马,败逃入关。瓦岗兵马将城池团团围住。

[考释]

故事见《说唐全传》。30年代演出本。本事见《潮剧剧目纲要》。

摘自林淳钧、陈历明编着《潮剧剧目汇考》

隋唐武将排名(其中部分为瓦岗寨将领)

第一杰:西府赵王李元霸

第二杰:天宝大将宇文成都,胯下赛龙五斑驹,掌中凤翅镏金镗,勇贯三军

第三杰:银锤太保裴元庆裴三公子,胯下一字没角癞麒麟,掌中一对八棱梅花亮银锤

第四杰:紫面天王雄阔海,一根熟铜棍,压盖武林

第五杰:双镗无敌伍天锡,胯下青龙马,掌中一对短把凤翅镏金镗,英勇无比

第六杰:南阳太守伍云召,跨下踏乌白雪马,掌中凤翅镏金镗

第七杰:少保罗成,胯下一匹西方小白龙,掌中五钩神飞亮银枪

第八杰:花刀大将魏文通,跨下花斑马,一把花刀是隋营数一数二的大将

第九杰:靠山王杨林,胯下金睛兽,掌中一对囚龙双棒

第十杰:银面韦托秦用,秦琼的干儿子,胯下赤炭火龙驹,掌中八棱紫金降魔杵

第十一杰:呼罗国王,胯下青鬃马,掌中单锤,乃突厥第一战将

第十二杰:四宝大将尚师徒,胯下宝马呼雷豹,掌中乌龙提泸枪,山马关大帅

第十三杰:神拳太保秦琼秦叔宝

第十四杰:皂袍大将尉迟恭

第十五杰:赤发灵官单雄信,单二员外,江湖总瓢把子,胯下红马,掌中一把金钉枣阳槊

第十六杰:银枪将苏定芳,胯下银龙马,掌中亮银枪

第十七杰:勇三郎王伯当,胯下黄斑马,掌中花枪

第十八杰:大刀王君可,胯下一匹赤兔马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