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稻草

救命稻草

汉语成语
源于18世纪美国谚语“A drowning man will catch at a straw”,原指溺水时的人哪怕是稻草、树叶这样不能救命的东西也想抓住,比喻危急时刻慌乱地采取无效的办法。原意近似于汉语的“病急乱投医”、“慌不择路”。译为汉语后,用法逐渐改变,现多指困境中的唯一希望,且多用于贬义语境。
    中文名:救命稻草 外文名:A drowning man will catch at a straw 拼音:jiù mìng dào cǎo

释义

英语中,原用于比喻危急时刻慌乱地采取无效的办法。译为汉语后,指困境中的唯一希望,且多用于贬义语境。

语源

已故哈佛大学英语教授Bartlett Jere Whiting(1904~1995)在他的著作《早期美国谚语和谚语性短语》中,搜集了1720年至1814年间,关于“救命稻草”的14种表述,其中较早的几例如下:n

1720年语例:Their case being almost desperate,they were glad to lay hold of any thing to save themselves from drowning.(他们处境几近绝望,他们愿意抓住任何东西来使自己免于溺水。)n

1733年语例:I see the party are still willing(as drowning man) to catch at straws or firebrands.(我看到当事人作为溺水的人仍想要抓住稻草或火把。)n

1733年语例:Being ready to catch at every twig in hope to escape drowning.(准备抓住每一根小树枝,以冀能逃脱溺水。)n

1758年语例:This seems like a drowning man catching at a straw.(这就像溺水的人去抓一根稻草)n

至此,这一谚语基本定型,只是稻草(straw)一词有时会替换成树枝(twig)、树叶(leaves)等。n

可以看出这一谚语的本意接近汉语的“病急乱投医”、“慌不择路”,然而这两个汉语成语还存在侥幸的可能,可是英语的“A drowning man will catch at a straw”却注定了悲剧的结局,溺水时抓稻草,其结果必然是无济于事的。

汉语用例

王朔《永失我爱》:“我可知道人抓住救命稻草是什么手劲儿了。”

余华《活着》:“当初心里想得和现在不一样,在当初那可是救命稻草。”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