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左派

国民党左派

争取民族独立的组织
国民党左派指的是在1927年以前,主张与共产党合作,打倒军阀列强,争取民族独立的组织。以廖仲恺、宋庆龄、汪精卫为代表,汪精卫后来背叛革命,国民党左派基本瓦解。直到后来,蒋介石屠杀了30万革命群众。宋庆龄保护了一部分左派人士没有被杀害。后来,他们有些人组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有些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名称:国民党左派 代表人物:廖仲恺、宋庆龄、汪精卫 党派性质:政治党派 地区:中国

意见

我们党内对于国民党左派有三种意见:(一)中央以为国民党中实有左右派的区别。有许多仍然代表地主劣绅土豪等封建势力的利益与思想的分子固然是右派,其代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理想者,仍然徘徊于买办、地主与工农群众的利益之间,有时还偏向前者,他们对于民族运动固然调子唱得还高,他们始终公开的或不公开的主张军事独裁而不赞成民众政权,在民主革命的意义上这般人也只能属之右派;其站在民主主义上代表农民及城市小资产阶级这些最大多数民众的利益与思想而反对封建势力者才是左派。中央以为国民党中这两派不同的分子存在,乃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二)在广东的同志多否认国民党有什么左派,他们的意思是说:“只有一般被压迫的工农商学各界民众是真正左派,只有在为民众本身利益日常生活奋斗可以做成真正的左派势力,现在这种上层某人某人为左派是滑稽不可靠的。”他们又说:“只有赞成解决土地问题的人将来或形成左派,现在没有左派”。他们以为现在既然没有真正左派,我们若因为帮助一些滑稽不可靠的左派去得罪右派便是一件上当的事。(三)十月民中联席会议党团的意见,似乎是立在中央和粤区同志的中间,他们否认现在的国民党有正真〔真正〕的左派,和粤区同志的意见一样;可是同时他们却承认有所谓“准左派”,他们说:“过于忽视眼前上层的左派作用,于实际工作上有许多难行之处。”“这种准左派的软弱摇动不一致,是不必十分悲观的,在没有群众的时候,在上层自然只能有这种左派,而他们刚一组织的时候,更只能有这样的东西;但这种准左派对于国民革命是有相当作用的。民校改组后左右派之分化,促进国民革命之发展不少,因为准左派与右派斗争,事实上不能不接近我们,而且不能在主张上与右派一致,而且有时为着要得群众的力量以抗拒右派,不能不比较的站在民众方面”。他们这些见解,确有点与粤区同志不同。但他所说:“真正能够负担国民革命者只有真正的左派,即是说一般被压迫的学生、商人、农民、市民、手工业工人。”这一类的话,又完全和粤区同志的意见一样而却未曾拿赞成解决土地问题做真正左派的标准。他们这些错误观念是很容易看出的。现在不能拿赞成解决土地问题做真正左派的标准,因为土地还未成问题,目前的农民问题是减租减息,组织自由,武装自卫,反抗土豪劣绅,反抗苛税杂捐,这些迫切的要求。若引导农民从这些要求的实际争斗到研究室中的土地问题,便是停止争斗;若希望马上就有一个赞成解决土地问题的左派出现,比希望现在的左派能够实际赞助农民目前争斗更为幻想。我们对于国民党左派的概念,只是其现有分子中那些比较左倾些,而不是一个固定标准,高悬在空中的未来派。若说只有一般被压迫的工农商学各界民众是真正左派,是混淆了社会的左派和国民党的左派之区别,更为可笑。

委员会

由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所创建,是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政党。创始人为宋庆龄、何香凝、李济深。创立于1945年10月,在重庆成立。

意义

国民党左派象征性的建立了民国也毁灭了民国。共产国际对中共与国民党左派关系的影响是很大的。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3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5年,袁世凯恢复帝制。

1919年,五四运动。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黄埔军校建立。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爆发,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爆发,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土地革命开始。 国民党在一年内屠杀了30万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开始。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携周恩来、王若飞蒋介石企图垄断抗日战争的果实,开始签订“双十协定”。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放战争胜利。

其间,国民党左派立了重大功劳。之后,宋庆龄成为了副主席。

重要代表

宋庆龄

宋庆龄(1893~1981)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1925年,孙先生逝世,宋庆龄几十年都没有再来到北平。1981年,在北京逝世。

廖仲恺

廖仲恺(1877-1925)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归善(今惠阳县)人。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资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的好朋友。他坚持奉行孙先生的遗愿,共产党盛赞他是革命先驱。廖仲恺不屈不挠地奉行三大政策,引起国民党右派的强烈不满,惨遭杀害。被害时,仍很有气节得批判右派背叛革命。

杨虎城

杨虎城(1893~1949)国民党爱国将领,国民党左派,四一二政变后,表面投降蒋介石,实际上不断投身革命事件。1910年在家乡组织以打富济贫为宗旨的中秋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率会众参加陕西民军与清军作战。1912年投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1915年率众参加陕西护国军,在华县、华阴等地截击袁世凯军。次年所部被编为陕西陆军第3混成团第1营,任营长。因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迫害致死。

主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党内的民主派(或称左派)曾为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反共内战政策进行了长期的英勇顽强的斗争,并为此先后组建了许多政治组织。这些组织曾随民族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而几经演变,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考察国民党民主派的这一组织演变过程,对于揭示其在政治上顺应历史潮流。不断走向进步和革命的光辉历程,将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他们的存在变得非常有意义。国民党民主派有时也特指四一二政变后的国民党左派。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