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文区

奎文区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
奎文区,隶属于山东省潍坊市。位于潍坊市中部偏北、东北与寒亭区相邻,西以白浪河为界,与潍城区相望,南、东南与坊子区毗连。总面积187.78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奎文区常住人口为475103人。  奎文区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设潍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改为潍县,被白浪河一分为二,以东为东关,即今奎文。奎文历史悠久,古代政治家晏婴、经学大师郑玄、农学家贾思勰、书画家张择端以及孔融、范仲淹、欧阳修、苏轼、郑板桥等都曾在此出仕游历。在明清两代以“二千支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闻名,有南苏州、北潍县之誉。  2019年,奎文区下辖10个街道   。2020年,奎文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3.3亿元、增长4.6%,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4亿元、可比增长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099元、增长3.4%。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山东省东部
  • 长度:
  • 起点:
  • 终点:
  • 中文名称:奎文区
  • 外文名称:奎文门
  • 行政区类别:市
  •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 下辖地区:8个街道办事处,共100个社区
  • 政府驻地:奎文区胜利东街99号
  • 电话区号:0536
  • 邮政区码:261000
  • 面积:187.78平方公里
  • 人口:67.27万(截至2012年)
  • 方言:冀鲁官话·沧惠片·阳寿小片
  •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
  • 车牌代码:鲁G鲁V
  • 成立时间:1994年9月
  • 行政代码:370705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奎文区因建于清代的“奎文门”而得名。  

建置沿革

奎文区古属东夷文化的发祥地。远在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记载有原始社会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

夏属三寿国。

商属莱国。

周为齐国属地。

秦属胶东郡(一说齐郡)。

汉属青州北海郡胶东国。

晋改属齐郡。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分北海郡置潍州。大业三年(607年)州废,复置北海郡。

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潍州。

明洪武十年(1377年)潍州降为县,属莱州府。潍县之名由此确定,并一直沿用。

民国建立后,民国三年(1914年)裁府,县属胶东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属莱胶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裁道直属山东省。

1948年,潍县解放,成立潍坊特别市(省直辖)。1949年6月潍坊特别市改称潍坊市,仍为省辖市。1950年,撤销潍坊市。1951年重建潍坊市,为县级市,隶属昌潍专区(先后沿革为昌潍地区和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撤销潍坊地区和县级潍坊市,改设地级潍坊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市区设潍城区、坊子区、寒亭区。1994年以白浪河为界将原潍城区划分成两个区,河东设立奎文区,河西为潍城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4年8月16日,设置奎文区。原潍城区白浪河以东的东关、东园、院校、新城4个街道,大虞、廿里堡、梨园3个镇和军埠口镇的刘家沙窝、李家沙窝、南家、郭家、孙吕家、高家涧头院、武家涧头院7个村及寒亭区郭家官庄镇的李家朱茂、杜家朱茂、玄家朱茂、辛庄、王家谭里、小南谭、西金马、东金蔴、韩家谭里9个村划归奎文区。

1994年12月9日,经潍坊市政府批准,奎文区由原来的7处街道(镇)调整为9处街道。

1998年4月9日,经潍坊市政府批准,将廿里堡街道的茂子庄村划归南苑街道管辖。同年12月30日,经潍坊市政府批准:撤销院校街道,设立潍州路街道。至1999年年底,奎文区直辖8个街道,63个村民委员会,70个居民委员会。

2000年4月28日,经潍坊市政府批准,奎文区樱桃园街道更名为梨园街道。

2003年1月25日,经潍坊市政府批准,将原奎文区梨园街道所辖的西河北、河北张庄、东三甲、三官庙、十甲、山后王家、山后徐家、东河西8个村划归新城街道管辖(由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将原奎文区大虞街道的邢石村,北苑街道的三娘庙村,划归潍坊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

2003年6月12日,经潍坊市政府批准,设立潍坊钢厂工业园,由奎文区管理。以潍坊钢铁集团公司地址为核心,潍坊钢厂工业园规划建设用地西侧以潍安路为界,北侧以胶济铁路及后车留庄村界为界,东侧和南侧以工业园所属村为界。包括坊子区车留庄镇的蔡家楼、于家庄、上埠、向阳、孙家庄子、东黄门庄、西黄门庄、东曹庄、虾蟆屯、三岔河、后车留庄、渭阳12个村。

2003年7月21日,经潍坊市政府批准,撤销坊子区车留庄镇,将原车留庄镇的蔡家楼、于家庄、上埠、向阳、孙家庄子、东黄门庄、西黄门庄、东曹庄、虾蟆屯、三岔河、后车留庄、渭阳、于家官庄、中官庄、张家官庄、谷家石门、董坊、东单家埠、西单家埠、高铁官庄、李村21个村划归清池街道管辖,将调整后的坊子区清池街道整建制划归奎文区(由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其中,蔡家楼、于家庄子、上埠、向阳、孙家庄子、东黄门庄、西黄门庄、东曹庄、虾蟆屯、三岔河、后车留庄、渭阳12个村由奎文区直辖。

2004年2月18日,经潍坊市政府批准,清池街道的蔡家楼、于家庄子、上埠、向阳、孙家庄子、东黄门庄、西黄门庄、东曹庄、虾蟆屯、三岔河、后车留庄、渭阳12个村从清池街道划出,设立奎文区钢城街道。奎文区直辖9个街道、65个村民委员会、52个社区。

2007年8月31日,经潍坊市政府批准,撤销南苑街道、钢城街道。将原南苑街道改为南苑生活管理服务中心,其管辖范围并入廿里堡街道。钢城街道改为钢城经济发展区,其管辖范围并入廿里堡街道。奎文区直辖7个街道、65个村民委员会、44个社区。

2008年,北苑街道的社区由4个调整成3个。奎文区直辖7个街道、65个村民委员会、43个社区。

2009年4月,大虞街道的社区由13个调整成11个。同年5月,将原廿里堡街道钢城经济发展区的12个村划归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将原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城街道的十里堡、赵疃、南胡、南胡东、南胡西、北胡6个村和新华、圣利2个社区划归奎文区直辖,成立北海路商贸经济发展区,其管辖范围并入大虞街道。同年6月,潍州路街道将民生街、东苑2个社区(东苑社区的一部分)划归东关街道,廿里堡街道将光明、铁马2个社区和北王尔庄、东王尔庄、西王尔庄、马少野4个村划归潍州路街道;东关、潍州路街道对村、居进行调整,调整后东关街道辖9个社区,潍州路街道辖7个社区、8个村。同年9月,撤销南苑生活管理服务中心,整体并入廿里堡街道。调整后奎文区直辖7个街道、59个村民委员会、44个社区。

2010年8月,奎文区全面实施“村改居”工作,各街道对辖区村(居)委会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大虞街道(含北海路商贸经济发展区)辖22个社区,北苑街道辖6个社区,潍州路街道辖15个社区,广文街道辖7个社区,梨园街道辖15个社区,廿里堡街道辖25个社区。

2011年1月,设立奎文区北海路街道,将北海路商贸经济发展区并入大虞街道的南胡、南胡住南、南胡住东、南胡住西、北胡住、赵疃、十里堡、北宫东、卧龙东10个社区划归北海路街道管辖。调整后奎文区直辖8个街道,100个社区。  

区划现状

2019年,奎文区下辖10个街道   。奎文区人民政府驻东关街道。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370705001000

东关街道

370705002000

大虞街道

370705003000

梨园街道

370705004000

廿里堡街道

370705005000

潍州路街道

370705006000

北苑街道

370705007000

广文街道

370705009000

新城街道

370705010000

清池街道

370705012000

北海路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奎文区位于潍坊市中部偏北、东北与寒亭区相邻,西以白浪河为界,与潍城区相望,南、东南与坊子区毗连。介于北纬36°35′00″—36°45′00″、东经119°03′45″—119°18′45″之间,南北最大直线距离17.2千米,东西最大直线距离10.2千米,边界线长130.41千米,总面积187.78平方千米。西至省会济南193千米,东至青岛155千米。  

地质构造

奎文区地质构造是中朝准地台山东隆起区次级构造单元鲁东古隆起区和鲁西隆起区衔接部,即沂沭断裂带北端的次级构造单元昌潍凹陷之内。西侧是沂沭断裂带的鄌郚葛沟断裂,东部为昌邑大店断裂,奎文则处于中、新生代凹陷盆地中。沂沭断裂带控制了区内构造的生成、发展、岩浆活动及其矿产的赋存。沉积盖层主要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建造。

奎文区境内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系覆盖,南部各时代地层均有发育,但发育有较大差别,中新生代以前的地层分布零星。

新生代第三纪(距今100万年前),境内第三纪冲积层覆盖于一切地层之上,以全新统、上更新统冲积层为主,冲积层沿各河系分布,岩性为河床相及河漫滩相的中粗沙、细沙夹卵砾石等。南部分布有冲积、坡积及残坡积层。主要岩性为亚沙土、亚粘土、砂砾石亚粘土。第三纪厚度一般在15—200米,南部浅落,北部深厚。

上第三纪(距今1200万年),有牛山组和馆陶组。南部白浪河水库出露牛山组地层,主要岩性以中厚层的杏仁状及气孔状和橄榄玄武岩为主,厚度大于50米。

中生代白垩纪(距今1.4亿年)凝灰岩中间夹有长班岩正长班岩,与第三纪地层成不整合接触。

侏罗纪中,为河湖相及沼泽相含煤岩系。岩性为砂页岩,粘土岩夹煤层,下部为砾岩,上部为炭质页岩。含三层煤,厚1—5米。  

地形地貌

奎文区位于潍坊市中部偏北,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海拔7—66.1米区间,属于洪积、冲积平原区。其成因主要由河流洪积、冲积而成。境内无山,平均海拔26米。南高北低,最高点为凤凰山(实为丘陵)北坡,海拔66.1米;其次为白浪河水库大坝东副坝高程65.5米,坝后高程42米。其他大部为平原,为向渤海过渡的倾斜坡度为0.2%左右的平坦地带。地质由更新统冲积洪积物堆积而成。河流均发源于南部邻近县市的山丘地区,源短流急,并依附地势由南向北流动,经寒亭区汇入渤海。其特点是,流域面积小、河道短、洪流急,两岸成侵蚀陡坎,纵深2—7米。河床及阶地均不发育。

奎文区境内有河流及溪流多条,其中最主要的有白浪河、虞河、张面河,其他多属其支流,发源于南部县域山丘。雨季来时洪水暴发,河、溪携带大量泥沙奔腾而下,堆积于沟谷之外的丘陵地带及河流两岸,逐渐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地面平坦,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地下水丰富,埋藏较浅,垦殖率高。人口稠密,城区集中,交通方便,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具有发展商品经济的物质基础。奎文区境地貌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倾斜高平地

在埠岭以下海拨高程35—65米之间,比埠岭明显的开阔平缓,分布于廿里堡街道南部,主要分布着淋溶褐土及小面积的潮褐土。

倾斜平地

上接倾斜高平地,北接潍北冲积平原,地势缓平开阔,海拨高程13—35之间,处洪积冲积扇缘地带,土层深厚肥沃,多发育着潮褐土,主要分布在东郊,是奎文境内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

缓岗

俗称黄土埠子。在廿里堡街道的倾斜平地和倾斜高平地上,星布着第四纪由风而成、大小高低各蔚的黄土缓岗,一般海拨30—40米,发育着均沙质土埠褐土。

沿河高地

位于城区北部白浪河两侧,是由白浪河洪积冲积物发育而成的河谷阶地,土层深厚,耕层质地较好,发育着褐土化潮土。

河漫滩

位于白浪河水库以北至市区的河漫滩地,由河流泛滥冲积而成,发育着砂壤表石灰性河潮土。  

气候特征

奎文区地处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域内,西接广阔的大陆,东领山东半岛,是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冬冷夏热、四季变化分明。春季风多雨少,早春冷暖无常,常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夏季炎热多雨,温度高湿度大;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晚秋多干旱;冬季干燥寒冷,北风频吹。

气温

因受典型季风气候影响,奎文区境四季气温分布分明,年平均气温12.3℃左右。1月份为全年的最冷月,平均气温在-6.5至-9.5℃之间;7月份为最热月,平均气温在30.5至31.0℃之间。春季升温迅速,秋季降温幅度大。地面结冰期平均初日在11月上旬,最早在10月下旬。终冰期平均终日一般在4月上旬,最晚在4月下旬。

降水

奎文区境内历年平均降水量为654毫米,但年际变化较大,因此,旱涝不均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每年夏季风势的强弱差异颇大,故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1994—2010年,区境历年最大降水量为1210.6毫米(1996年),历年最小降水量仅252.4毫米(2002年),最多年为最少年的4倍多。降水量的季节分布,具有季风气候的特征,降水集中在夏季各月,历年夏季平均降水量为416.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3.7%;冬季平均降水量为47.5毫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7.26%,春秋为降水过渡季节,一般为秋多于春。

日照

奎文区境内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28.5小时,在全市各县市来说日照时数为最多,这与云量小于邻近各县市分布情况是一致的。全年日照时数以5月、6月份最多,以11月、12月份最少。

地温

奎文区境内历年地面平均最高温度29.25℃,以6—8月为最高,都在40℃以上。历年地面平均最低温度为5.75℃,以11月至次年3月为最低,都在0℃以下。

冻土

奎文区境内历年最大冻土深度为43厘米—48厘米。10厘米深度土壤冻结日期,最早在11月下旬;30厘米深度土壤冻结日期,最早为1月上旬。解冻日期最晚在3月中、下旬。

气压

奎文区境内历年平均气压为101千帕,气压的月际变化是夏季最低,冬季最高。最低值出现在7月份,平均为99.69千帕;最高值出现在1月份,平均为102.02千帕;春秋为过渡季节。春季气压逐渐下降,秋季气压迅速上升,一年气压变化形势呈对称的“V”字型。

奎文区境内因受季风环流的影响,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12—2月)受蒙古冷高压的影响,盛行偏北风、西北风。春季(3—5月)是冬季风向夏季风的过渡阶段,偏北风减弱,偏南风和南风增强。夏季(6—8月)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大陆形成低压中心,冷高压北退远去,风向多东南风、南风。秋季(9—11月)向冬季风过渡,风向逐渐转换为偏西、偏北风。奎文区境内历年平均风速为3.3米/秒。春季风速最大,其次是冬季,夏秋季风速小。4月份风速最大,平均风速为4.3米/秒;8至9月份最小,平均风速为2.5米/秒。

奎文区境内历年各月均可出现有雾天气,历年平均出现天数为17.5天。有雾时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大雾时最低能见度不足100米。冬季为大雾的高发季节,出现最多的月份是12月,为2.8天;出现最少的月份是6月,仅0.5天。季节与月变化明显,大雾的日变化,多在1—7时生成,占81.5%,7—11时消散,占78.5%。

风沙(扬沙、沙尘暴)

奎文区境内扬沙出现较少,历年平均出现2.1—16.9天,多集中在1—4月。沙尘暴极少出现,历年平均出现天数为0.4天,只在干燥的3—5月有时出现,6—11月几乎没有。最多年份全年出现过5次,而有些年份则不出现。

湿度

奎文区境内相对湿度的变化反映了奎文季风气候特征。如春季降水少,空气干燥,温度回升快,是相对湿度最小的季节。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辖区,东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降水集中,是相对湿度最大的季节。秋季降水仍较多,相对湿度仅次于夏季。冬季受干冷的蒙古高压控制,降水少,温度低,相对湿度比秋季小,但比春季大。湿度的一年变化反映了奎文区的季风气候特征,主要是春季比冬季湿度低的缘故。

蒸发

奎文区境内历年平均蒸发量为2024.30毫米,分布特点是北部大,南部小。蒸发量的季节分布是春季大、冬季小。最大值出现在5月份,平均为317.20毫米;最小值出现在1月份,平均为58.10毫米。  

水系水文

地上水

白浪河是流经区境的主要河流,发源于昌乐西南部之大鼓山。全长127千米,平均河宽200米,流域面积1327平方千米,最大流量800立方米/秒。流经奎文区境从白浪河大坝至北苑街道沙窝村长度为17.5千米,流域面积22.4平方千米。因其源短流急大量粗细砂砾沉积于河口扇,形成沿河地带的砂质或夹砂潮土。

虞河发源于潍坊市坊子区灵山,全长70千米,平均河宽60米,流域面积889平方千米,最大流量567立方米/秒。流经奎文区境从廿里堡街道董家村至大虞街道田家村长度为14千米,流域面积35.8平方千米。冲积物多含细砂和黄土,沿河冲积平原多砂壤和轻壤。

张面河是虞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潍坊市坊子区石埠山,全长14千米,平均河宽50米,流域面积24平方千米,流经奎文区境从北海路至虞河路长度为3千米,流域面积7.4平方千米,最大流量200立方米/秒。

地下水

奎文区境内地下水系浅层地下水。即层间水多以承压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形式存在。水质良好,饮灌皆宜。唯砂层主要分布在白浪河、虞河等沿河平原地区,水位较浅,一般在5米—7米,水源较丰富,宜兴井灌。全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和白浪河下渗补给,区境内地下水天然资源补给量1116.25×104立方米/年,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2310.57×104立方米/年,其中河流下渗量为1194.32×104立方米/年。由于连年采用量大于补给量,出现地下水降漏斗,地下水大幅度下降,机井平均深度55米才可达地下水位,不但使较多水井降低灌溉效益,还使潮褐土的潮化作用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氧化作用加强,锈纹锈斑和铁子增多。  

土壤类型

奎文区境内土壤主要有褐土、潮土两大土类。其中,褐土土类分布占到全部的90%。褐土土类下分褐土亚类、潮褐土亚类2个亚类,潮褐土亚类在全区分布最广,几乎遍及各街道。潮土土类主要分布在白浪河两侧的浅平洼地。

褐土土类

该土类是本区主要土壤类型,分布广泛,遍及全区各街道。

褐土亚类

俗称黄土、立黄土、土埠子。垂直位置在淋溶褐土以下,比潮褐土高。根据母质咸因类型和耕层质地分轻壤表均壤质褐土和砂壤表均砂质土埠褐土两个土属、两个土种,其中砂壤表均砂质土埠褐土分布在廿里堡街道的风积黄土缓岗。该亚类虽利于种植,但部位较高无灌溉水源,干旱威胁大,对农业生产不利。

潮褐土亚类

俗称二性土、黑土。较其他亚类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几乎遍及各街道。垂直分布较淋溶褐土和褐土亚类低,比潮土土类高,潜水埋藏较浅。该亚类土壤土体深厚肥力高,经长期改良熟化,土壤理化性状良好,容易耕作,耕层养分含量较高,土体深厚且上松下实,是本区高产土壤的主体。其主要特性:一、土体富钙质,钙化现象明显,氧化钙的含量高,约6.3%;二、酸碱度呈中性至微碱性;三、适宜喜钙嫌酸植物如柏树等的生长。

潮土土类

潮土是直接发育形成于流水沉积物上并受到潜水的深刻作用和影响,根据潜水的作用程度及土体构造分2个亚类。白浪河两侧的浅平洼地是该类土的主要分布区。

潮土亚类

俗称砂土、黄砂土。本区的潮土亚类只分一个土层、一个土种,即砂壤表均砂质石灰性河潮土,分布于城南白浪河漫滩地上。该种土由河流沉积物形成,其耕层物理性粘粒含量低而质地偏砂,易耕作,好拿苗,但不发老苗,不利于肥水的保蓄,供肥快,但后劲不足。  

植被条件

区境内植被以栽培农作物为主,其次为林木,主要有柳、槐、桐、榆、柏、苹果、桃子等。由于土壤的垦殖,区内自然植被残存极少。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奎文区地处冲积平原,地下含水原本较为丰富,境内白浪河、虞河、张面河都有一定的流量。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展和工农业用水的猛增,自1994年建区始,水资源就出现不足。

水资源总量

历年白浪河、虞河平均径流量(按3个流量计算)为9460万立方米。由降水、河流补给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为1345万立方米,除去蒸发诸因素,水资源总量1.0805亿立方米。按全区耕地面积计算平均每公顷占有地表径流量1.035万立方米。

水资源状况

2000年之后,年平均降水偏少,水利工程拦储无水,主要依靠境外水库引水。据资料显示,由于境内累年地下水过量开采,从1975年发现中部地下水漏斗区,以后漏斗范围逐年扩大,至1983年范围已扩大到25平方千米,中心枯水位已在黄河基面以下达9.43米,埋深达34米。中部漏斗区近8年地下水位下降18.72米,每年下降2.34米。  

土地资源

据2008年的土壤普查结果,奎文区境土地总面积5757.85公顷。其中,可利用的土地面积654.47公顷,占总面积的11.4%;非可利用的土地面积5103.38公顷,占总面积的88.6%。至2010年12月,已利用的土地面积644.73公顷,占总面积的11.2%,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98.5%。其中,耕地346.08公顷,占总面积的6.0%,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52.9%;人均耕地0.014亩,低于山东省人均1.49亩和全国人均1.5亩的人均耕地水平。园林61.37公顷,占总面积的1.1%,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9.4%。未开发利用的土地9.74公顷,占总面积的0.2%,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1.5%。在非可利用的土地面积中,居民点和工矿用地4919.89公顷,占总面积的85.4%。交通用地15.09公顷,占总面积的0.3%。水域面积168.4公顷,占总面积的2.9%。特殊用地420.54公顷,占总面积的7.3%。全区土地利用率达到94%以上,建设用地利用率达到51.50%。2010年12月,全区有水浇地(有效灌溉面积)179.46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1.9%。有旱田166.62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8.1%,主要分布在廿里堡街道。  

生物资源

奎文区境内林果树种多达98个,分属48个科,78个属。其中用材树以毛白杨、刺槐、泡桐、柳、榆为主。观赏和绿化树种以悬铃木、雪松、青桐、柏类、冬青为主。古稀危奇树种有银杏、金银木、杜仲等。境内有药用价值的人工栽培和野生植物达45种。

奎文区境内无野生大型猛兽及野生大型植食性动物,以饲养家畜家禽为主。  

人口

截至2018年末,奎文区常住人口45.631万人   ,共出生人口4270人,比上年减少1485人,降低26%;出生人口性别比101.1,比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为11.73‰,比上年降低4.3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64‰,合法生育率为99.1%。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奎文区常住人口为475103人。  

政治

区委

刘泮英:区委书记

高永干:区委副书记、区长

侯法强:区委副书记

李强: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奎文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刘华东: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李光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权文松: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曹瑞升: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潘杰:区委常委、区人武部部长

王丽君: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孙波: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党组副书记  

区政府

高永干:区委副书记、区长

孙波: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党组副书记

赵同祥:区政府副区长

曹俊勇: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奎文公安分局局长、督察长

吴振山: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李晓明:区政府副区长

郭少华:区政府副区长(挂职)

杨爱群:区政府党组成员、区地震局党支部书记

臧洪升:区政府党组成员、区招商局党支部书记

李晓华: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截至2020年4月)

经济

综述

2018年,奎文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1.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0.06亿元,下降66.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8.55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52.53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1.57%,拉动GDP增长4.5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0.03:9.30:90.67,调整为0.02:10.16:89.82,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01、0.8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86个百分点。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9.34%,税收总收入占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16.37%。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单位66783户,比上年增加8843户,增长15.3%,从业人员18.7万人,增长17.3%。非公有制经济纳税金额27.3亿元,增长18.9%,占全部税收比重达59.26%。其中,私营经济单位27664户,比上年增加4801户,增长21.0%,从业人员10.3万人,增长23.3%,注册资本1330亿元,增长30.0%;个体工商户39119户,比上年增加4042户,增长11.5%,从业人员8.4万人,增长10.6%。  

2020年,奎文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3.3亿元、增长4.6%,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4亿元、可比增长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099元、增长3.4%。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奎文区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5个,比上年减少41个,其中,本年新入库项目27个,比上年减少33个。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2.6%。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下降2.6%。  

财税收支

2018年,奎文区财政总收入完成41.1亿元,增长8.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3亿元,可比增长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21.9亿元,可比增长13.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3.58%,比上年提高7.83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完成8.8亿元,增长13.3%;企业所得税完成1.8亿元,增长42.9%;个人所得税完成2.0亿元,增长25.7%。

2018年,奎文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8.6亿元,增长0.2%。民生支出完成13.4亿元,增长0.2%,其中,教育支出5.1亿元,下降0.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亿元,增长2.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2亿元,增长17.7%;城乡社区支出1.9亿元,下降4.2%。  

人民生活

2018年,奎文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57元,比上年增长7.3%。  

第一产业

2018年,奎文区粮食直补17万元,农机跨区作业实现收入80万元,小麦、玉米机收率均达100%。国家、省、市级龙头重点涉农企业达到7家。  

林业

2018年,奎文区郊区绿化完成更新造林121.8亩,植树10.5万株,累计投入资金8万元配备防控设备药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预防悬铃木方翅网蝽、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大面积爆发。  

畜牧业

2018年,奎文区水貂、狐狸特种动物饲养量0.48万只。全区肉蛋奶总产量305.87吨,全年生猪出栏330头,家禽存栏1.46万只。  

第二产业

工业

2018年,奎文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1.2亿元。其中,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8.9亿元,增长0.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8亿元,下降0.9%;实现利润0.9亿元,增长3.7%;实现利税2.0亿元,下降2.8%;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99%,同比降低0.7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主导产品产量中,中型拖拉机376台,增长44.1%;多色印刷品1063745对开色令,增长22.5%;机制纸及纸板16314吨,增长8.5%。  

建筑业

2018年,奎文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65家,其中,本年新增14家。全区建筑业总产值完成29.6亿元,增长10.2%,其中本年新增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1.5亿元,正向拉动建筑业总产值增长5.6个百分点。全年建筑工程产值完成25.7亿元,增长23.3%;安装工程产值完成2.8亿元,下降22.6%。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8年,奎文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7.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70.2亿元,增长7.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7.7亿元,增长9.8%。78家限额以上消费品企业实现零售额74.7亿元,下降3.6%,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8.4%,书报杂志类增长11.0%,汽车类下降4.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6.2%。  

对外经济

2018年,奎文区进出口总额41.4亿元,增长5.4%。其中,出口总额38.8亿元,增长8.1%,正向拉动进出口总额增长7.4个百分点;进口总额2.6亿元,下降23.0%。合同利用外资0.5亿元,下降90.0%;实际到账外资3068万元,增长125.8%。境外实际投资523万美元,下降83.8%。  

交通运输

交通

2018年,奎文区完成公路建设工作量280万元(县乡村公路),公路通车里程77.3千米(县乡村公路),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千米135.6千米(县乡村公路)。公路养护质量不断提高,扩建、改造、修复城市道路面积0.11万平方米(县乡村),里程碑、百米桩等沿线附属设施均完整、标准。综合好路率国道、省道均达到100%,县乡公路达到92.85%。  

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及潍坊至烟台、潍坊至石岛、潍坊至徐州等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潍坊机场、汽车总站、电信中心等大型交通、通讯设施都坐落在区内。距青岛国际机场仅有1小时车程,距济南国际机场仅有1.5小时车程。

运输

2018年,奎文区共拥有客货营运车辆5418部,增长1.3%,其中出租车527部。全年共完成货运量1427万吨,增长8.4%,货运周转量291016万吨/千米。完成客运量263万人,增长1.9%,客运周转量20280万人/千米。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8年,奎文区共安排和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5项,其中市级以上项目17项,安排区科技计划项目8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当年全区申请专利298件。当年通过市级认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以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为主导产品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6家,比上年增加3家。全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7亿,增长14.0%,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7.0%。全区累计获得中国名牌1个,山东名牌6个,山东服务名牌23个,山东省省长质量奖1个,潍坊市市长质量奖1个。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级企业2家,标准化良好行为AA级企业8家,计量合格确认企业14家。全区共有228家企业在“潍坊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布企业标准1293项。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奎文区共有普通小学21所(不含分校),在校生31930人;普通中学11所,在校生877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82人。各类学校共拥有在职教职工2773人,其中专任教师2639人。共有幼儿园81所,在园儿童16291人,3至6周岁儿童入园率达到98%。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生巩固率小学、初中均为100%。全区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27所,占中小学总数的84.38%。社会力量办学发展到129家,在校生达到15060人。  

文化事业

2018年,奎文区共建成图书馆分馆18处、区文化馆分馆18处,2018年8月,奎文区图书馆在全国第六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一级馆”,区文化馆团队被省文化厅授予“全省志愿服务先进团队”荣誉称号;提报的调研报告《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相结合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跃度与吸引力调研报告》被省旅发委表彰通报;报送的作品《笠翁对韵》被山东省文化厅评为优秀作品奖。新引进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个。新增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1家。  

体育事业

2018年,奎文区共参加市级以上比赛项目8个,获金牌62枚,银牌4枚,铜牌25枚。全年举办群众性健身活动50余项次,参加人数达2万余人。新增1处健身设施(拼装式游泳池)。  

卫生事业

截至2018年,奎文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96处,床位2657张,卫生技术人员3988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处,社区卫生服务站19处。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签约居民20.56万人;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健康评价和健康指导达3.2万人。全区儿童免疫规划“八苗”接种率达90%以上。全区无甲类传染病及死亡传染病病例发生;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97.35/10万,发病率较2017年上升7.95%;丙类传染病5种1891例,报告发病率429.09/10万。  

劳动就业

2018年,奎文区举办专题招聘会8次,组织参加市招聘会17次,提供就业岗位20000个,城镇新增就业47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6%。全区共开发公益性岗位650个,省级“四型就业社区”达到11家,市级“四型就业社区”达到5家,市级以上创业孵化示范载体达到5处,市级以上创业型街道、社区达到13家。  

社会保障

2018年,奎文区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9909人,共有1856家企业单位的58427名在职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收缴企业养老保险费58134万元。为14539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离退休费37790万元,社会化发放率始终保持100%。机关事业单位收缴养老保险金13337万元,收缴率达95.25%,为3123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7894万元,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当年收缴保险费1725万元,为13901名达到领取年龄的参保居民发放养老金2988万元。失业保险当年收缴2481.4万元,发放失业金10053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1128.4万元。  

社会福利

2018年,奎文区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520元提高到530元,发放城市低保金600.9万元,为617户,1098名贫困居民提供了生活保障,为433户患大病的城市低保户报销医药费152.6万元。集中供养城市“三无”老人26人,集中供养率达68%,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2000元,分散供养城市“三无”老人11人,供养标准每人每年9600元。积极组织“慈心一日捐”捐助活动,共募集捐款97.29万元。全面实施“银铃安康工程”,免费为50761名老人进行了投保;为20名孤儿发放生活费30.89万元,为37名城市三无人员发放生活费40.96万元。  

基础建设

2018年,奎文区计划开工建设北宫东街、文化路、乐川街等9条主次干道,7条背街小巷。计划改造棚户区项目20个,10847套。目前,已开工、正在办理开工手续的项目9个,2828套;正在拆迁征收的项目7个,4591套,拆迁率达70%以上。完成“征迁清零”项目46个,搬迁居民(业户)2918户,拆除房屋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腾空土地4236.2亩。完成“汽改水”供热管网改造17.22千米,改造换热站62个,置换供热面积226万平方米。今年是“汽改水”改造的最后一年,从2014年实施“汽改水”改造至目前,全区累计敷设高温水管网137千米,辖区内全部置换为高温水供暖。今年共完成中学街水利局宿舍等18处雨污混排管网分流、新北宫街(新华路-北海路段)等7处积水严重的城区内涝点整治改造。对奎文段麻沟河、白沙河2条河道采用20年一遇的标准进行整治,恢复原河道的分流排涝、涵养水源功能,沿河配套绿化美化、景观灯照明、绿行道和桥涵建设。

2018年,奎文区投资3600万元,栽植乔灌木350万株,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主要道路、背街小巷和游园绿地共补栽各类乔灌木70多万株,新建居住小区、单位庭院共栽植各类乔灌木220多万株,绿化带边沿裸露地种植麦冬草30吨,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9%,树木成活率和保有率均达到95%以上。深度保洁工作取得成效,东风街、胜利街等五条道路获得省级深度保洁示范路,新华路等10条道路获得市级深度保洁示范路,并获得“创建千里深度保洁标准化道路先进单位”。牵头开展铁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新采购3吨洗扫车3部,3吨洒水车2部;新建公厕5座,改造提升公厕10座;969家餐饮单位餐厨废弃物纳入统一回收和处置,比上年增加137家;新增生活垃圾直运单位68家,生活垃圾收运量达18万吨。

2018年,北胡住村、田家村、西河西村、马少野村、孙家村、刘家村、前栾村、梨园村、李家村、樱南村、西英村、董家村、东上虞村、十里堡村14个村开工建设,开工面积约6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万平方米。已实施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性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重达6%以上。  

环境保护

2018年,奎文区工业废水处理率、燃料燃烧中废气处理率、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环保设施正常运转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4.6%。“三同时”执行合格率均达到100%。  

历史文化

方言

奎文区域方言形成的历史过程,是远古时期当地先民,在从事社会活动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语言定式,又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完善,传承至今仍被沿用的区域性语言符号。奎文方言流行的区域是以原潍县城为中心,向周边辐射20千米的范围内最为典型,再往外延伸便逐渐淡化。

从语音的角度衡量,奎文方言的声、韵母与调类都全,但是,某些语音虽然有实在的意义也被普遍地应用,却没有相应的词汇与之对应,如,“en”在奎文方言中表示“你的”的意思,但在普通话中却找不到对应的词语。而且,在奎文方言的语音中,调值普遍地被抬高了,变调也很厉害,以致于很多音的音调都变成了去声,所以奎文方言听起来有一种铿铿锵锵的感觉。

从语法的角度衡量,奎文方言亦有自已的独到之处,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奎文方言的词序和一些特殊的句式上。比如,“我不如他胖”这句话在奎文方言中是“俺赶不上他胖”或者是“俺不yan他胖”;而普通话中的“行不行”在奎文方言中则是“中啊吧”。

在词汇方面,奎文方言的特殊性更加明显,他有许多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中所没有的词儿,在日常的生活中发挥着不能或缺的作用。在奎文方言中有许多独到的名词,如,“蛤蟆蝌索子”指的是蝌蚪,“截留龟子”指的是蝉的幼虫,“檐片虎子”指的是蝙蝠,对于布谷鸟,庄人叫“烧香摆供”,曲阜人叫“张三拐古”,临清人叫“光棍儿夺锄”,而奎文人则叫“光棍缀锄”。在《现代汉语词典》上,醭指的是醋、酱油等表面生出的白色的霉,而在奎文方言中,他却是指用在案板(和面用的木板)上防止和上的面或正做的面食粘住的面粉。在奎文就有一种饼中间夹着面醭,被称作邋遢饼。为什么起这么一个名字呢?在奎文方言中,尘土就是醭的引申义,一个人邋里邋遢,指的是做事拖泥带水,走起路来不利落,背后醭土飞扬,这种情形就类似于吃邋遢饼,一边吃,一边从饼里向外掉面醭,所以叫他邋遢饼,就再好不过了。  

非遗文化

至2011年2月,奎文区申报并被潍坊市政府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有5项。其中有1项被山东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潍坊风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5月20日,潍坊风筝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潍坊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用子扎制骨架,高档丝绢蒙面,手工绘画。其种类有软翅类,硬翅类,龙头串式类,板子类和立体桶子类等。他不仅被广泛用于放飞、比赛、娱乐,而且已经成为美化人们生活的时尚装饰品。潍坊风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鲁国大思想家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开始兴盛,走向民间却是在明代。到清朝中叶,潍坊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人。这时,清明节前后竞放风筝也成了当地的踏春风俗。据《潍县志稿》载:“本邑每逢寒食,东门外,沙滩上……板桥横亘,河水初泮,桃李葩吐,杨柳烟含,凌空纸鸢,高入云端”。“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维妙维肖,奇巧百出。”新中国建立后,潍坊风筝作为潍坊市的象征,更加受到当地人民的珍爱和重视。1984年起,潍坊市每年4月都举办国际风筝节;1988年,潍坊市被国内外风筝界选为“世界风筝都”。风筝是工艺与美术的结合,随着国际风筝交流的逐渐频繁,风筝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形势下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品。  

潍坊红木嵌银漆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潍坊红木嵌银漆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潍坊红木嵌银漆器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独有的特种工艺品。早在1915年,潍坊嵌银漆器就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被授予“最优奖”。他以名贵红木、天然漆和金银丝为主要原料,经精工雕刻、镶嵌而成。潍坊嵌银厂是奎文区嵌银行业的龙头企业,1954年建厂,以弘扬嵌银技艺为宗旨,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先后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及中南海等制作了大量的工艺产品,并成为国家领导人的馈赠礼品。其主要产品包括:工艺品有文房四宝、龙头百寿拐杖、屏风、如意、舵轮、方鼎、宫扇、看盘、小摆件等;高档家具有雕龙座椅、雕龙床、雕刻橱、博古架、花架、梳妆台、筷子、烟具等。潍坊嵌银漆器有一套完整而复杂的制作工艺。首先选择贵重的红木,制成各种器具;然后贴上设计图案,用刀或铲刻出各类造型;接着用小刀按纹样刻出细槽,将金丝或银丝镶嵌在细槽里,用小锤砸紧砸实,对已雕刻和嵌丝的制品进行反复打磨;最后对器具上色上灰,涂以七遍大漆,把金银丝上的漆色除去,使镶嵌到木器里的金银图饰显出古朴的本色。  

潍坊核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潍坊核雕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潍坊核雕大约始于清末,并于二十世纪初时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奖。他主要是用桃核为材料,并巧妙地利用桃核上的自然麻纹雕出各种生动的景物。核雕作品布局简练,朴实大方,概括性强,有融天地万物于方寸之间的精髓。潍坊核雕经世代传承发展、摸索创新,不断涌现出巧夺天工的传世佳作。潍坊核雕的品种主要有车、船、印章、山水、鱼虫、人物、亭台、楼阁等。其中最著名和最普遍的题材是核舟,以东坡游赤壁最为常见。“夜游赤壁”舟上五人,须眉毕见,箬蓬、窗、楫、壶、炉等应有尽有,船舷左右有窗8扇,开合灵巧,窗户上浅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笔画刚劲,字迹清晰。  

潍坊铜印铸造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1月,潍坊铜印铸造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铜印铸造技艺潍坊铸铜印,是以黄铜或紫铜、纯金银为原料,经过几十道复杂工序而铸成,规格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异,大者不计,小者以分见方,都明亮光滑,玲巧精致,印钮以各种动物为体材,根据个人爱好精铸,秦玺、汉印(白文、朱文)隶篆钟鼎等各种文字不同印钮、铜印、银印、金印。潍坊铸铜印,印底与印钮一次性铸造而成,印皆中空,故体质不重,字划清晰,壁陡,字深,底平,经久耐用,其印钮无论是狮钮或其他动物钮,皆玲珑而精微。

潍坊铜印是清代金石学家、文学家、收藏家陈介祺发现了仿古铜印创始者胥伦(潍县城南胥家庄人)后,得以发展光大。胥对篆书颇有研究,用满白体,具有浓厚古味,是取法汉印所得,朱文小篆工整秀丽,字体章法均达到高峰,不愧为潍坊铜印的先驱者和创始人。清光绪初年,陈介祺将胥伦推荐到北京著名金石学家,古文大师王懿荣和盛昱治印,时值皇宫孝钦后六秩万寿,京外臣工谋进祝礼品,苦未特异者,适逢胥伦铸成套印六十甲字印,皆钟鼎文字,古意盎然,宝光焕发,进呈焉,孝钦后览之,欣奖,因而,胥山人之名乃满京华。从此潍坊铜印工艺传遍全国,震惊海内。潍坊铜印经几代传人继承、研究、改进工艺,创造了独具风格的铜印艺术。  

潍坊朝天锅制作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2月,潍坊朝天锅制作技艺被潍坊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朝天锅制作工艺据记载,清光绪年间潍县城西上虞河村人韩夕文经营朝天锅生意,他对朝天锅的选料和做法十分讲究,猪肠子不要断的,必须都要将肠子翻过来清洗,肠、口条、猪头肉先要用开水煮一遍,再放到老汤锅里煮,火候要掌握到好处。因其注重信誉、童叟无欺,所以他的朝天锅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令全国各地的食客都赞不绝口。韩夕文之后,其子韩以敏继承了朝天锅这项事业,韩以敏曾在潍坊大十字口(东风西街与向阳路交叉口)设店,从事朝天锅的经营,当时朝天锅主要以猪下货为主。后来韩以敏的儿子韩善达子承父业,经营地址在青城门(亚星桥附近),店名为“韩氏朝天锅”,颇具规模,在经营朝天锅同时从事屠宰业,形成产销一条龙服务。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被潍坊食品公司合并。1990年,韩善达之子韩重庆重拾旧业,开店经营“潍坊韩重庆朝天锅”。后其子韩忠波(生于1970年)接手经营。  

潍坊四通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2月,潍坊四通(同)捶被潍坊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潍坊四通(同)捶是清代道光年间从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传于潍县。四通(同)捶的拳理以阴阳、五行和八卦的理念为基础,练习时要求四捶一线、四心一线,要柔似蛇、刚如铁、猛如虎、巧如燕。四通(同)捶所讲的四通,分别是意与势通、势与法通、法与气通、气与力通,故四通(同)捶是一种内外兼修、刚柔并济、实战性极强的地方拳术。

四通(同)捶整套拳术体系以功靠(活桩)为根基,主张先练功靠,后练拳术,其中功靠共有十六个,八个主功靠和八个副功靠。套路有六种,包括:功靠连打(一、二、三路)、八步捶、群仗势、低八门、铁牛耕地和散手慢打。在功靠和套路之外,四通(同)捶的功法练习也非常有特色,主要有二名功、盘树功、手把等训练功法。二名功即双人靠打训练,当无人对练时可以靠打树桩(盘树功)训练。另外,由于四通(同)捶讲究贴身近战,所以梢节的擒抓功夫尤为重要,而手把就是专门锻炼擒抓功力的功夫。四通(同)捶在技击上讲究贴身靠打。利用拳、臂、肘、抓等技术手段贴近对手中门,实施近身搏击,招招死扣、扣扣相连、拳肘并进;下盘则使用跟步、擦滑步、圈步以及铁胯功移动封锁,冲撞对手下盘,动摇其重心,上中下三盘同时进击以三取一。技击战术方面主张远打用手、贴身用肘、九攻一守、速战速决。交手时不躲、不闪、不跑,迎头贴靠,硬打硬,尽无遮拦。  

庄家九头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2月,庄家九头船被潍坊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庄家九头船庄家九头船起源于潍县庄家村(今潍坊市奎文区梨园街道庄家村)。是庄姓第八代族人庄东召、庄东洋兄弟两人所创。始创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一直由庄姓族人传承,有490多年的历史。九头船的轧制源于庆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好年景,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男女老少参与跑船活动,把喜庆的心情、和谐的气氛融入到喜庆活动中。九头船船体长9米,中间宽2.4米,高度2.3米,选用优质木料轧制(选择9米长是因民间认为9在阿拉伯数字中最大最吉祥,所以取9米作为船长)。需要9个人共同支撑船体,由于船体很重,女角都是男扮女妆,有笙、箫、笛、唢呐、三弦等乐器做伴奏。摇船时分出场曲、起浪、漩涡、风平浪静等步骤,根据步骤分别奏乐。船边有一老翁划船,作为摇船的指挥。上场是老翁翻跟斗上场,喊开船了,然后步伐一致,环绕场地转一圈,指挥起浪,浪打过来,九头船后倒、前进、后倒;漩涡时船体围着漩涡打转,风平浪静时,奏“车工曲”(也就是游湖),奏曲之前锣鼓伴奏。1619年,庄姓家族的庄际昌高中状元,庄家村人为表庆祝,组织了一次大型的九头船跑船活动,又添了个扁担抬媳妇等项目,为活动增添了很多色彩,不仅展示了庄家村人的智慧,而且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增加了村民的参与意识和表演乐趣,此后,如此大型的跑船庆典活动每60年举办一次。1987年4月,从第四届潍坊国际风筝会起,庄家九头船多次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的演出和一些大型的庆典活动。  

庄氏正骨疗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2月,庄氏正骨疗法被潍坊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庄氏正骨法庄氏正骨起源于潍县庄家村(今潍坊市奎文区梨园街道庄家村)。庄姓家族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由四川成都迁至此地落户,为一方旺族。祖上曾有多家名医悬壶济世,扶危济贫。清代后期,有一对京城中逃难的夫妇,途经庄家村,被庄家村庄兰堂收留,住下后看庄兰堂及全家人淳朴好客,为人正义,不吝钱财,随对其讲出自己的遭遇,全家久居京城,世代为京城名医,已有数百年历史,曾三代为朝廷疡科御医,因受人迫害无法在京城立足,才逃了出来。庄兰堂听后,即帮其在庄家村设立药铺,让其发挥所长,济世为民。因其医道高明,特别在骨伤科方面,更有其独特的治疗手法及药方,深得方圆数十里百姓称赞。庄兰堂之子庄宗泮,聪慧好学喜钻研,为人淳朴正义,老先生十分赏识其才智,遂收其为义子,倾其所学,言传身教,精心指导十余年,将数代积累的验方、秘方和对骨伤科的独到见解、巧妙手法悉心传授。老先生在80多岁高寿过世后,庄宗泮以义子身份继承药铺并于1908年设立“德善堂正骨”,专注骨伤病专科的研究发展,形成集整复、固定、药物配合、功能锻炼为一体的治疗骨伤病完整方案。在先师所传技艺和数代所记录秘籍的基础上结合行医经验,制作出有奇效的固定四肢骨折的塑形小夹板,固定锁骨骨折双环软布圈,固定髌骨粉碎骨折的抱膝圈加长木板等骨折固定用具,形成灵活、适用、行之有效的固定方式。在先师传授的秘方、验方的基础上,研究出万灵代仗散、止血消肿散、定痛丹、活血祛瘀接骨丹、续筋散、鸡鸣散、补骨丹、续筋接骨膏、松质骨接骨膏、坚质骨接骨膏、活血接骨膏(供血不足部位)、开窍祛瘀接骨膏(肿胀日久)等数十种独到的中药配方,配合多种内服汤药方,外用熏洗药方,灵活加减使用,疗效神奇。庄宗泮享年84岁,一生精通药理,行医六十余载,其行医秉承师传祖训,济世扶贫,口碑甚好,为方圆数百里的骨伤科名医,享誉省内外。庄宗泮晚年,在家族中通过观察考验,正式收其次子庄尧云和其孙庄龙义为其传人,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庄尧云早逝,现只有庄龙义为唯一传人。  

风景名胜

潍坊市博物馆是由北京市设计院设计的一座古建筑风格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该馆位于潍坊市区东部开发区,自1995年4月15日开工建设,于1999年12月开馆,占地36.08亩,建筑面积18669.7平方米,是中全国地市级最大的博物馆。

馆内设有序厅、自然博物厅、潍坊简史陈列厅、革命历史厅、学术报告厅、科技厅、临时展厅、文物库房等设施,馆藏文物1.3万余件。主要展厅有:潍坊简史陈列、中国历代书画复制品回顾展、馆藏画精品展、航天航海科技与21世纪展。

潍坊风筝博物馆

潍坊市博物馆

潍坊风筝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大型风筝博物馆,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造型选取了潍坊龙头蜈蚣风筝的特点屋脊是一条完整的组合陶瓷巨龙,屋顶用孔雀兰琉璃瓦铺成,似蛟龙遨游长空伏而又起,设计风格在国内独树一帜。

在2001平方米的展厅里,汇集了世界各地造型优美、绘制精细、构思大方、飞行性好的风筝精品1000余只,并配有300余件翔实的风筝文物以及照片、文字、绘画、复制品等,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河欣赏价值。重现了1988年各国风筝组织代表推举潍坊为“世界风筝都”及1989年“国际风筝联合会”成立的重大史实。此外,潍坊风筝博物馆还设有书画、民俗、奇石、工艺品景德镇精品瓷器等展厅,生动展示了中华民族璀璨文化所独具的艺术魅力。

特产美食

因做火烧的面很硬,手揉不动,需用木杠翻压,故名。其形圆、个头大,每个约250克,边厚里薄,中间隆起。其特点是面硬、烤烙熟透而无糊斑,吃起来脆口,越嚼越香。因面硬用火烤而成,含水分很少,既可现吃,又便于携带,适合旅途食用。古时,用麻绳串成串,挂在鞍边、车旁,食之方便。凉吃越嚼越香;热吃,用菜、肉去烩,柔韧不散。

传统名吃,据说起源于山西、陕西,后经北京传至潍县,由历史上的“河漏”演变而来。“河漏”是用荞麦面在密凿细孔的河漏床上压出的面条,本是农家日常食品。潍县人对此作了改进,用小麦代替荞麦面,并配以鸡鸭肉、“憨肉”和小调料的卤子,用其谐音取名“和乐”,因卤子以鸡鸭为主,遂名“鸡鸭和乐”。经民间食品艺人不断加工发展至今。“鸡鸭和乐”的制作方法为:把面粉和淀粉和成的面用和乐床子压入老田鸡、鸭共煮的汤内,熟后捞出,再配入原汤、鸡鸭肉、憨肉、甜蒜、咸香椿、咸韭菜、辣椒油等即可。特点是:和乐条柔韧有劲,肉香、汤醇,别有风味。1997年“鸡鸭和乐”被中国烹饪协会、山东省贸易厅分别评为“中华名小吃”、“山东名小吃”。

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民间早市。当时潍县赶集的农民吃不上热饭,便有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铁锅,为路人煮菜热饭,因锅无盖,人们便称之为“朝天锅”。锅内煮着猪下货、肉丸子、豆腐干等。汤沸肉烂,顾客围锅而坐,由掌锅师傅舀上热汤,加点香菜和酱油等,并备有薄面饼,随意自用。然后,根据顾客要求,把肠、肚等切碎,放在饼上,捏上细盐,卷成火筒状,送到顾客手中。因其经济实惠,肉汤随喝随舀,深受群众欢迎。“朝天锅”肥而不腻,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汤清淡而不浑浊,加以薄饼配用。潍坊朝天锅经不断改进于1997年分别被中国烹饪协会、山东省贸易厅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山东名小吃”。 

潍坊萝卜又称“青萝卜”,或“高脚青”,既是地方著名土特产,也是山东省著名萝卜优良品种。其名字来源于老潍县,老潍县是现在潍坊市潍城区和奎文区的一部分。围绕北宫一带的土地出产的萝卜,是上乘精品。北宫原址,在现今的潍坊第一职业中专一带。上乘精品潍坊萝卜,个高六寸,直径寸半,其樱叶绿色,外皮黑绿色,尾部白色,内瓤青绿,绝无白糠花,清香,汁多且甜,皮微辛,甚是可口。潍坊萝卜既可做蔬菜,也可生食。做菜凡炒、拌、炖、腌均可,为当地秋、冬、春三季主要蔬菜之一。

点心

历史上潍县的点心业发达,点心,潍县人俗称“糖食”。各点心铺所做的点心,品种花色极其繁多。粗略计来,大致有如下品种:酥糖、口酥、枣瓤饼、大麻元(俗称大稀枣)、小麻元、蜜三刀、小蜜果、兰花根、水饼、投糖果、蜂糕、蛋糕、金丝糕、桃酥、西洋虾、炒糖、藤罗饼、玫瑰饼、桂花饼、芝麻片、月饼、元宵、百子糕、状元糕、绿豆糕、长寿糕、粉密果、蜂蜜果、方酥、饼干。此外,还有不列入点心的山楂糕、木瓜糕、片、橘饼、梅苏丸、粽子等。

荣誉称号

奎文区先后获得:

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山东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区

“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

全省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区

全省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  

2021年10月,入选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建议公示名单。  

2021年12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山东省财政厅授予“第一批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县(市、区)”称号。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