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索

溜索

固定两条或一条绳索的渡河工具
溜索是原始渡河工具,中国古代称为撞,明曹学佺撰《蜀中广记》中所记“度索寻撞之桥”,大抵即指溜索。用两条或一条绳索,分别系于河流两岸的树木或其他固定物上。一头高,一头低,形成高低倾斜。在国外秘鲁安第斯山的印第安人也运用溜索作为渡河工具,溜索不仅可以溜渡人,而且还可以溜渡货物、牲畜等。
    中文名:溜索 外文名: 别名: 古称:撞 出自:《蜀中广记》 用途:渡河工具

概述

溜索是怒江大峡谷各少数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它们改造和战胜自然的象征,是他们不畏艰险,勇猛顽强、性格的写照。

近几年,溜索已经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发展为表现各民族顽强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过溜有单人、双人、男女混双、人与物、人与畜等多种项目。成为怒江大峡谷一大惊险景观。

绳索有牦牛毛绳、藤编绳及钢丝绳等多种。过渡者将、木制做的溜板或特制座位,吊在绳索上,借助于绳索的倾斜度,溜向彼岸。

过去生活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一带的藏、傈僳、怒、独龙等民族,多使用溜索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事业的发展,大部分溜索已为桥梁所取代,只有极少数边远地区仍在使用溜索。

在国外,秘鲁安第斯山的印第安人也运用溜索作为渡河工具。

历史起源

怒族人民发明和使用溜索,据说最早是看见蜘蛛在树间织网、来回爬行而受到启示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怒江上已建起了几座现代化的桥梁,但溜索这种传统交通工具仍然横亘于怒江之上,不过危险易断的篾索已被坚固而且带有滑轮的铁索所取代了。

怒江大峡谷及其两岸的碧罗雪山、高黎贡山层峦叠嶂、危岩耸立、悬崖陡峭,谷中水流湍急、汹涌澎湃。自古以来,这里的交通就十分不便,正所谓"岩羊无路走,猴子也发愁"。

整个怒江只有几处水势稍缓的渡口可以用木船摆渡,除此而外,其它地方既无法架桥,又不能涉渡,两岸的怒族人民只有依靠溜索这种古老的渡江工具往来飞渡,保持着彼此间的交往与联系。

相关创作

羌族画家李云川根据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羌族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最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溜索习俗,精心设计的溜索图。该图已申请国家专利。专利号:国作登字-2014-F-00126865。

创作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将溜索图,用天然大漆绘制在精致的漆盘、花瓶等各种载体上,制作成各种精美的漆艺工艺品;另一方面可以将溜索图印刻在各种工艺品表面,制作成各种精美的工艺礼品。通过对溜索图的使用,创造商业价值。

其独创性在于:作品由丰富的色彩和画面构成,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传神的人物动作,将羌族溜索在羌族文化中独特性、唯一性等的重要地位和羌族人民机智聪慧,勇敢战胜生活困难的伟大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图中描述的是:源于古老羌族人民,原始的渡河方式,画面中羌族男女腰系麻绳,手握索绳,悬空于涛涛江水之上,完美展现出古老羌人勇敢渡河的惊险场面。

作品呈方形,画面活灵活现,生动写实地描绘出,在面对大自然中的困难时,羌族男女不畏艰险,横渡江河的精彩场面,表现出羌族人民机智勇敢,热爱生活的生活宗旨。

画风朴拙而不失灵动,兼具厚重的羌族文化和现代装饰感。溜索是一种古老原始的渡河方法,是羌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溜索即用一根竹缆横跨河川两岸,利用倾斜之势,人悬于溜筒上,从此岸滑向彼岸。索桥是在桥的两岸砌石为桥洞门,用几根或十余根竹绳并列,绳头固定于两岸石础或木柱上,竹索上铺有木板以方便人们通过。

羌族的溜索,不仅可以使人们认识羌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性格,而且可以生动地将羌族文化传承下去,体现出羌人机智勇敢,热爱生活,勇敢战胜生活中困难的伟大精神,是重要的羌族文化传承的基石。

主要用途

溜索又称“滑索”,“速滑”、“速降”、“空中飞人”等,最早用于高山自救和军事突击行动,后演化为游乐项目,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刺激性和娱乐性的现代化体育游乐项目。

可跨越草地、湖泊、河流、峡谷,借助高差从高处以较高的速度向下滑行。使游客在有惊无险的快乐中感受刺激和满足。现在它已分化成崖降、楼降、桥降、溪降等类别,抛开场地原因,其技术上并无多少本质差别。

游客身穿保险衣与架子钢索的滑轮连接,借助景点(区)的自然落差,由钢索、滑轮保险绳索与人体连接,从高处发射台顺势而下,以较高速度完成滑翔。速降可跨越草地、湖泊、河流、峡谷等。

制作方法

溜索是怒族人民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设施。溜索的制作方法,是用竹篾扭成手腕粗细的大索,然后横拉于刺激的溜索江河之上,固定在两岸的大树、木桩或石崖上,即成溜索。人们用溜板(溜梆)作辅助工具,沿竹索从空中滑过。

溜板是长4公分,宽约2公分的槽形硬木,背面凿有两个对称的用以拴绳的长孔。使用时将溜板的凹槽卡在溜索上,用麻绳或皮条穿过长孔,牢系于腰间,然后以仰卧的姿势手握溜板,即可以顺势滑下。

溜索有平溜和陡溜两种。平溜只有一根溜索,它基本平直,没有斜度,来往都可以溜。但这种方法比较吃力,因为溜索中段会自然下垂,所以人溜滑至中段以后,还要借助四肢的力量,半攀半爬地向对岸滑行。

陡溜需要一来一往两根溜索,它一头高,一头低,有一定的倾斜度。这种方法溜渡速度快,省力,但容易撞伤,需格外小心。

换溜时,两岸各选一个力气大的人,先用钓鱼线的一端拴一石子两岸对丢,待两个石子在江心钩边在一起时,便慢慢拉过对岸。

而后把鱼线换成较粗的麻绳,这时再将溜索一端固定于一岸的溜桩或大树上,另一端则系在粗麻绳上拉过对岸,固定于彼岸的树上或溜桩上,并用木棍逐段绞紧,换溜就完成了。

主要类别

平溜

平溜用一根溜索,它基本平直,没有倾斜度,来往都可以溜渡,开始用脚一蹬的

惯力滑行,滑至江心时会停止,就要手足并用攀至对岸,平溜费时、耗力。

陡溜

陡溜有一来一往的两根溜索,倾斜度大约25度,靠着这一头高、另一头低的倾斜度,倏地一溜而过,互不影响。溜索有竹索、藤索、钢丝索。

竹、藤索是用十多片竹、藤精心编扭而成,十分结实,两端各系在粗壮的树干上或突兀的岩石上,用挖成半圆凹槽的栎木作滑板,往溜索上一卡,再把长长的麻织的绳子一折为二,一端牢牢地把溜梆固定在溜绳之上。

再用余下的绳子兜住大腿;另一股勒住腰杆,打牢扣结,双手紧抱溜梆,头一偏,脚使劲一蹬树干或岩石,腿一曲,顿时临空,朝对岸飞去;钢丝索配有先进的滑轮。

注意事项

溜索有一定的危险性,最好有专业人士带队现场指导或请当地人协助。

出发前系紧鞋带、皮带,不要穿开衫,女性不应穿裙子,长发结辫盘起;不要携带无关物品(一定要带的物品要放在合适位置,防止掉落);滑轮、安全带、手套等检查妥当。

飞速溜行中身子应朝后仰,避开钢索,否则容易摩擦受伤。

快到终点时若冲击力仍然很强应注意及时“刹车”。

体重较轻者可两人一起过溜,便于增加惯性,顺利滑到终点。

改造运用

“溜索改桥”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建设的桥及附属公路是所在地区的重要甚至唯一的出行通道,对于打通关键交通节点,完善区域交通网络至关重要。

同时对“溜索改桥”实施前后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展开了系统性的深入剖析,深入研究偏远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此类地区经济社会增长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