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

全国范围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将于今年底完成“扩围”工作。除西藏外每个省份都选取2-3个市进行试点。根据试点方案,中学、小学教师两个系列合并成“中小学教师”一个系列,提高了职称等级,设置正高级职称。小学教师最高职称是副高,也有可能当上“教授”了。人社部正在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一个重点就是在全国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完成全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同时推进其他专业系列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将逐步建立起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确立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核心的职称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分类、动态、面向全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制度。
    中文名: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 外文名:The reform of the title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发布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发生地点:中国全国范围 对象:中小学教师

改革背景

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吴剑英说,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将统一中小学教师系列,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吴剑英介绍,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教育部一起开展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试点。目前,两部正在总结试点的经验,下一步将研究进一步推进改革试点的方案。

我国从2009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起试点范围开始扩大。这项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在职称等级上,设置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并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标准和办法。

改革内容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一是统一中小学教师系列,过去中学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系列,这次要统一在一起成为一个系列,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地位。二是完善评价标准,把师德作为评聘教师职称的首要条件,同时突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实绩和实践经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三是创新评价机制,靠同行专家,主要是一线教师来评价中小学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明确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促进中小学教师的合理使用和跨校流动。

改革目的

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负责人指出,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举措。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