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

中医药方
柴胡疏肝散,中医方剂名。为理气剂,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肋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
    药品名:柴胡舒肝散 外文名: 别名: 是否处方药:非处方药 主要适用症:肝气郁滞 主要用药禁忌:不宜久服 剂型: 运动员慎用: 是否纳入医保: 批准文号: 药品类型: 用法用量: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类 别:和解类 来 源:《景岳全书》卷五十六

适应症

柴胡疏肝散是一个临床常用的理气的方子,它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这个功效,它是由四逆散基础的,然后加上血中之气药的川芎,然后加上气中之血药的香附,再加上一个能升能降的这个陈皮组成。当然我们这四逆散使用的枳壳比较多,用枳实的也可以用到。一般来说,后世有人认为柴胡疏肝散是出自《景岳全书》,其实这个方子在《医学统旨》里边就已经出现了。这个药主要功效就是在于疏肝理气,当然里边有香附和川芎能够有一定的行血分的作用,所以对于肝郁气滞,我们胸闷、腹胀、胁肋疼痛以及痛经等等表现的时候,可以选择应用。但是这个方子大家注意,毕竟它是芳香辛窜的药物比较多,对于一般情况下不太适合长期应用,要注意肝体阴而用阳,要注意柔肝和舒肝相结合,这是我们临床中要特别注意的。

    慢性胃炎的患者。患有胆囊炎的人肝炎患者。

成分

陈皮(醋炒)、柴胡6g、川穹、香附、枳壳(麸炒)、芍药各4.5g。甘草(炙)1.5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歌诀

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立能消。

用量

陈皮(醋炒)、柴胡6g,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各4.5g,甘草(炙)1.5g。

用法

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主治

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方义

本方所治为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郁血滞,横逆犯胃所致。肝失疏泄,经气不利,则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脉弦;肝气不疏,横逆犯胃,则脘腹胀满。根据“木郁达之”之旨,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方以柴胡为君,调肝气,散郁结。臣以香附专人肝经,既疏肝解郁,又理气止痛;川芎辛散,开郁行气,活血止痛,二药助柴胡疏肝理气止痛。佐以陈皮理气行滞和胃,醋炒以增入肝行气之功;枳壳理气宽中,行气消胀,与陈皮相伍以理气行滞调中;白芍、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炙甘草又调和诸药,兼作使药。诸药合用,能理肝气、养肝血,和胃气,诚为疏肝理气解郁之良方。

本方是四逆散加陈皮、川芎、香附而成。而四逆散中四药等量,侧重调畅气机,疏理肝脾;本方重用柴胡,轻用甘草,将枳实改为枳壳,再加陈皮、川芎、香附重在行气疏肝,兼以和血止痛,为治肝郁血滞之良方。

配伍特点

以疏肝理气为主,疏肝之中兼以养肝,理气之中兼以调血和胃。

运用

本方为疏肝解郁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以胁肋胀痛,脉弦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胁肋痛甚者,酌加郁金、青皮、当归、乌药等以增强其行气活血之力;肝郁化火者,可酌加山栀、黄芩、川榛子以清热泻火。

禁忌

本方芳香辛燥,易耗气伤阴,不宜久服。

重要文献摘要

    原书主治 《医学统旨》:"治怒火伤肝,左胁作痛,血苑于上……吐血加童便半盅。"方论选录 《谦斋医学讲稿》:"本方即四逆散加川芎、香附和血理气,治疗胁痛,寒热往来,专以疏肝为目的。用柴胡、枳壳、香附理气为主,白芍、川芎和血为佐,再用甘草以缓之。系疏肝的正法,可谓善于运用古方。"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