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産品商務

協同産品商務

企業産品和流程的戰略性信息源
協同商務是一種激勵具有共同的商業利益的價值鍊上的合作夥伴的商業戰略,它主要是通過對于商業周期所有階段(從産品研發期直到最後的分銷階段)的信息共享來實現。[1]從管理上說,協同産品商務是一組經濟實體(制造商、供應商、合作夥伴、顧客)的動态聯盟,共同開拓市場機會、并創造價值的活動的總稱。
    中文名:協同産品商務 外文名: 别名: 領 域:經濟 類 型:商務 提出者:Aberdeen Group

概述

根據美國咨詢公司Aberdeen Group(協同産品商務的提出者)的定義,協同産品商務(CPC: Collaborative Product Commerce)是一類新的軟件和服務,它使用Internet技術把産品設計、分析、尋源(sourcing:包括制造和采購)、銷售、市場、現場服務和顧客連成一個全球的知識網絡,使得在産品商業化過程中承擔不同角色、使用不同工具、在地理上或供應網絡上分布的個人能夠協作的完成産品的開發、制造以及産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從技術上說,協同産品商務是是企業産品和流程的戰略性信息源,是企業之間動态交互協作的環境,是一組集成的企業信息系統,也是已有數據和系統集成的框架。

發展

協同産品商務的提出是人類社會生産力發展的結果。物質财富的積累使經濟的性質發生變化,由原來的“短缺經濟”過渡到“過剩經濟”,顧客的要求越來越高,市場競争越來越激烈。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為了增強競争力,主動的采取大規模定制、全球化、外包和協作等策略,以獲得更短的上市時間、更低的成本,來更敏捷的滿足顧客不斷變化的需求。Internet技術的發展,使得跨企業的産品研發平台成為可能。因此,協同産品商務是企業全球化和協作策略與Internet技術結合的必然結果。從産品研發發展的過程,我們也可以清晰的看到協同産品商務産生的脈絡。

産品研發的發展

三個階段

1.配合CAD系統的圖檔管理系統

早期的PDM産品誕生于20世紀的80年代初。随着CAD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工程師們在享受CAD帶來好處的同時,也不得不将大量的時間浪費在查找設計所需的信息上,對電子數據和文檔的存儲和獲取新方法的需求變得越來越迫切了。針對這種需求,各CAD廠家配合自己的CAD軟件推出了第一代PDM産品,這些産品的目标主要是解決大量電子數據的存儲和管理問題,提供了維護電子繪圖倉庫的功能。主要表現形式為各類文檔管理或圖紙管理軟件系統等。

2. 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

九十年代初中期,出現了專業化的PDM産品,如SDRC公司的Metaphase、IDS公司的iMAN、IBM公司的PM、Smart Solution公司的SmarTeam等等。與第一代PDM産品相比,在第二代PDM産品中出現了許多新功能,如對産品生命周期内各種形式的産品數據的管理能力、對産品結構與配置的管理、對電子數據的發布和工程更改的控制以及基于成組技術的零件分類管理與查詢等,同時軟件的集成能力和開放程度也有了較大的提高,少數優秀的PDM産品可以真正實現企業級的信息集成和過程集成。

3.産品協同商務

1997年後,以Windchill和eMatrix為代表的CPC産品的出現标志着第三代PDM的誕生。産品協同商務(CPC)解決方案是一個完全建立在Internet平台、基于分布式W/B計算框架的聯盟式體系結構、CORBA和Java技術的基礎上的革命性産品。

産品協同商務(CPC)的理念把傳統PDM的功能擴展到了廣義企業的信息、流程和管理集成平台的高度。其定義為:産品協同商務(CPC)定義了一類Internet技術的軟件和服務,它能讓個體在整個産品生命周期中協同開發、制造和管理産品,而不管他們在産品商業化流程中擔任什麼角色,不管他們使用什麼樣的工具,不管他們在什麼地理上或供應網中位于何處。被授權的CPC用戶可以使用任何一種标準的浏覽器軟件查看廣義企業信息系統視圖中的信息,這一視圖對一組分散的異構産品開發資源進行操作。一般這些資源位于多個信息倉庫中,并且由相互獨立的實施和維護系統來管理。其重要特點是數據和應用功能的松散耦合式集成為一種并不依賴數據通用性來保證個體之間的相互協作的統一的數據模型。從而使企業應用軟件之間的集成變得很容易實現。

CPC利用Internet技術,把産品設計、工程、原料選用(包括制造和采購)、銷售、營銷(及其它職能部門)、現場服務以及客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全球知識網。因此,CPC産品可以用來建立新一代的電子商務所必需的廣義企業基礎結構,用于協同完成産品的開發和管理工作。CPC基礎結構建立在企業當前的信息平台之上,産品數據管理、原料選用、可視化、CAD/CAPP/CAM/CAE、産品建模、文檔管理、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倉庫以及所有其他會增加産品生命周期過程價值的工具和服務都會用到這些平台。

核心理念

價值鍊的整體優化。協同産品商務從産品創新、上市時間、總成本的角度追求整體經營效果,而不是片面地追求諸如采購、生産和分銷等功能的局部優化。

以敏捷的産品創新為目的。迅速捕獲市場需求,并且進行敏捷的協作産品創新,是擴大市場機會、獲取高利潤的關鍵。

以協作為基礎。協同産品商務的每個經濟實體發揮自己最擅長的方面,實現強強聯合,以獲得更低的成本、更快的上市時間和更好的滿足顧客需求。顧客參與到産品設計過程,可以保證最終的産品是顧客确實需要的。

以産品設計為中心進行信息的聚焦和輻射。産品設計是需求、制造、采購、維護等信息聚集的焦點,也是産品信息向價值鍊其它各環節輻射的起源。隻有實現産品信息的實時、可視化共享,才能保證協作的有效性。

好處

協同産品商務通過敏捷的協作産品創新捕捉市場機會,擴大市場規模。在Peter Mark的著作 “Aligning Technology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一書中提出了如下的競争力方程。可見,CAD/CAM/CAE隻是在降低成本、增加利潤上做文章,VPDM/PDM隻是在增加市場份額上做文章,而CPC則以協同的方式擴大市場規模。

競争力方程

協同産品創新能取得更為持久的競争優勢,如下圖所示(資料來源:Gartner group,2000)。CAD/CAM/CAE提高設計效率10%- 20%,取得的競争優勢隻能持續1年多;VPDM/PDM縮短産品開發周期30%,取得的競争優勢隻能持續2年半;而CPC帶來的戰略性産品創新,取得的競争優勢能持續近5年。協同産品商務能帶來更快的上市時間、更大的市場份額和更高的利潤率。

CPC的價值曲線與傳統價值曲線的比較

基本架構

協同産品商務的三層基本架構為:

基于角色的Web訪問。這一層為協同各方提供方便、安全、無障礙的信息訪問門戶。具體功能包括信息的浏覽、搜索、訂閱等。

CPC的應用邏輯(産品應用财富)。這一層體現了人、活動和信息相互交互的邏輯。具體功能包括協作流程管理、信息的共享和重用、同已有系統的集成等。

CPC的Web數據存儲(産品信息财富)。這一層的主要作用是把産品數據變成企業的知識财富。具體功能包括信息的捕獲、存儲、整理、豐富、結構化和摘要。

建立

1、制定戰略:

協同商務建設要納入到企業經營戰略的層面去考慮。比如,與哪些企業建立協同商務,屬于戰略性的合作夥伴選擇問題。此外,建立協同商務可能會影響一個企業的議價能力、供應鍊地位以及收益、成本和風險,對這些影響的分析屬于戰略層面的思考。

2、發布合作信息、搜索潛在合作夥伴:

通過有效渠道将合作信息發布出去,另一方面可自主搜索潛在夥伴。

3、對合作夥伴進行評價、選擇與優化:

按照需求選擇合作夥伴,并對整個合作聯盟整體優化。

4、完善技術保障:

(包括信息管理技術、流程管理技術、生産管理技術、物流管理技術以及其他一些技術),準備基礎設施(除了信息與通訊設施之外,還要有能夠滿足協同商務效率與效益要求的物流設施)。

5、合作聯盟建模、生成合作規範:

規範(Specification)是企業間合作的元模型,它是一種中性格式,承載了企業間合作的産品模型、過程模型以及合作企業模型。

案例分析

中國家電零售業的競争向來以慘烈著稱,在經曆了八年家電零售業的巨大變革的洗禮後,2003年,上海永樂家用電器有限公司建立了cpc協同商務,這一舉措既是為了最大可能的降低商品的銷售成本、加快流通資金和商品的周轉率,又是為了加強企業内部信息的共享性、信息流動的時效性,改變及深化企業的管理模式。

随着cpc協同商務逐步發揮作用,永樂家電的企業管理更加精确、更加有效,業務處理效率及市場響應速度顯著提升,達到了優化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的最終目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