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了夫人又折兵

賠了夫人又折兵

漢語成語
賠了夫人又折兵(拼音:péile fūrén yòu zhébīng)是一則來源于曆史故事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于元雜劇《隔江鬥智》,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也記錄有同樣的故事。[1]《隔江鬥智》及《三國演義》載:三國時周瑜出謀劃策,把孫權的妹妹許配劉備,讓劉備到東吳成婚,想乘機扣留,奪回荊州。結果劉備成婚後帶着夫人逃出東吳。周瑜帶兵追趕,又被諸葛亮的伏兵打敗。人們譏笑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後用“賠了夫人又折兵”來比喻想占便宜,沒有占到便宜,反而遭受損失(折:虧損)。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也作定語、補語。
  • 中文名:賠了夫人又折兵
  • 拼音:péi le fū rén yòu shé bīng
  • 近義詞:雞飛蛋打、損兵折将、偷雞不成蝕把米等
  • 反義詞:一舉兩得、一箭雙雕等
  • 用法:作謂語、定語、補語
  • 結構:聯合式
  • 感情色彩:貶義詞
  • 成語結構:複句式
  • 成語出處:《隔江鬥智》

成語出處

最早出處

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二折:“周瑜周瑜,休誇妙計高天下,隻教你賠了夫人又折兵。”   

衍生典故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成語故事

公元208年,劉備占領了荊州,力量逐漸壯大。後來,孫權因想讨還借給劉備的南郡沒有得逞,便采用大将周瑜的計謀,騙劉備到東吳來娶孫權的妹為妻乘機把他扣下當人質,借以讨還南郡。這就是所謂“借荊州”和“讨荊州”。

劉備臨行時,諸葛亮給負責護衛的大将趙雲三個錦囊,叫他在适當的時候打開,照其中寫的妙計行事。一行人到了東吳的都城,趙雲打開第一隻錦囊,按照裡面寫的行事:讓五百名軍士和随從采辦喜慶禮物,使全城老少都知道劉備已來娶親;同時拜訪孫權的舅父喬國老,并通過他轉告孫權的母親吳國太。吳國太不知孫權要替妹妹辦喜事,問了孫權才知道他是想把劉備騙來當人質,便大罵孫權,并且當場決定,約劉備第二天到甘露寺赴宴見面,她看中就把女兒嫁給他,看不中聽任孫權處置。孫權馬上命部将賈華第二天帶三百名刀斧手埋伏在旁,見他的眼色行事。

第二天,吳國太見劉備相貌堂堂,談吐舉止得體,非常高興。這時,趙雲發現兩廊埋伏着許多刀斧手,急忙入告劉備,劉備馬上跪請吳國太作主。吳國太責問孫權,孫權隻好把事情推在賈華身上。吳國太大怒,命左右将賈華斬首。虧得劉備求情,才留他一命。

甘露寺會見後,吳國太怕有人加害劉備,便叫他搬到府中書院暫住并擇日完婚。婚後,劉備夫婦非常恩愛,吳國太也很喜歡劉備。孫權見事情弄假成真南郡沒有讨回,反把妹妹賠給了劉備當夫人,非常氣惱,于是寫信問周瑜怎麼辦。周瑜再次獻計,要他讓劉備過安逸享樂生活,喪失意志,使他與諸葛亮等疏遠,屆時再取回荊州。

孫權依計,為劉備整修府第,在裡面擺設金玉錦绮玩好之物,又增送女樂數十人讓劉備沉迷于優裕的生活環境之中。果然,劉備樂而忘返,把荊州丢在了腦後。

到了年底,趙雲見劉備沒有回荊州去的意思,就打開第二隻錦囊,并按其中寫的妙計,驚慌失措地對劉備說,諸葛亮派人來報,曹操五十萬精兵殺向荊州,請主公速回。劉備一聽大驚失色,心事重重。在孫夫人的再三追問下,他才說了實話,孫夫人慨然表示,她願跟随劉備一起回荊州去。為了防備孫權阻擋,孫夫人決定不辭而别。

正月元那天,劉備夫婦向吳國太謊稱去江邊遙祭劉家祖墳,獲得同意出城與趙雲會合,向江邊出發。孫權得知劉備離走,先命兩名部将率五百精兵去追捕劉備夫婦;後他們不敢對孫夫人下手,便解下佩劍交給另外兩名部将,要他們領一千兵馬割劉備夫婦腦袋。劉備一行人來到周瑜駐軍的柴桑地界,被兩名将領攔住。趙雲趕緊打開錦囊依計叫劉備請孫夫人解救。在孫夫人的責罵下,那兩名将領隻得放行。

過了一會,孫權派出的第一批人馬追了上來。這時,劉備已帶領一部人先奔向江邊。孫夫人嚴詞痛斥,兩名部将不敢違抗夫人;又見趙雲在邊上怒目橫眉,準備厮殺,怕有個閃失,隻好眼看一行人離走。一行人走不多時,孫權派出的第二批人馬又追了上來。這時劉備等已到江邊,隻見那裡停着二十多條船,正好容納下他們一行。上船後才發現,諸葛亮早已在此迎候。

等追兵抵達江邊,劉備等乘坐的船隻已駛到了江心。但不久又聽到江上喊聲大震,原來是周瑜親自領着水軍追來。諸葛亮命船靠上北岸,登陸而走。周瑜見劉備等上岸,親自率水兵上岸追趕。眼看快要追上,山谷裡一陣鼓響,擁出大批刀斧手,為首的是大将關羽。緊接着,兩側又殺出兩支軍隊。原來諸葛亮早就在此埋下了伏兵。周瑜率領的水兵不慣陸戰,丢了不少兵,隻得退到江邊登船南返。

就在這時候,岸上的荊州追兵齊聲高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聽了又羞又氣,頓時昏倒在船上。   

成語寓意

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很多時候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有些人就會采取首先給人甜頭然後再雙重拿回的手段,但有時卻事與願違,得不償失,不但沒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連自己事先給出的好處也要不回來。比如現實生活中常常的賄賂現象,如果一個心術不正的人遇到麻煩時,他就有可能想到用金錢等物質來賄賂,但要是他遇到了一個正直的人,那個人有可能先收下他的金錢,然後曝光,不但沒收了這筆錢,還給他多加了一道賄賂罪刑,這也是一種“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做法。所以,凡事要三思而後行,要想想笑臉給出的“夫人”到底能帶來多少好處,這值不值得,在不“折兵”的基礎上。   

成語用法

成文用法

“賠了夫人又折兵”比喻不但沒有占到便宜,反而遭受了雙重損失。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也作定語、補語,含貶義。      

運用示例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忏悔》:“當初桂生欺負施家,不肯應承親事,誰知如今不為妻反為妾,雖是女孩兒命薄,也是桂生欺心的現報。分明是:周郎妙計高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程朝奉隻得忍氣吞聲,不敢回答一句。又害那趙孝打了屈棒,免不得與金朝奉共出些遮羞錢與他,尚自喃喃呐呐的怨怅,這教做“賠了夫人又折兵”,各自散訖。”   

清·酌元亭主人《照世杯·百和坊将無作有》:“可見世人須要斬絕妄想心腸,切不可賠了夫人又折兵,學那歐滁山的樣子。”   

現代·姚雪垠《李自成》:“闖王想得倒美,可是種子在哪裡?農具在哪裡?别說這事辦不成,即使辦得成,老天爺不幫忙,繼續旱下去,那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與其浪費種子,還是吃了好。”   

成語辨析

賠了夫人又折兵—雞飛蛋打

兩者都有遭受雙重損失的意思,區别在于:“賠了夫人又折兵”主要是形容想要算計别人,從别人那裡獲得好處,結果反而被别人将計就計,連付出的誘餌也被對方騙去。而“雞飛蛋打”主要是形容想要一石二鳥,結果全部落空的慘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