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體育館

北京首都體育館

北京适用範圍最廣的體育館之一
首都體育館是北京規模最大、功能最多、适用範圍最廣的體育館之一。于1968年建成。坐落在海澱區白石橋東側,東鄰北京動物園,西鄰紫竹院公園和北京國家圖書館。它的主要任務是:承擔國際、國内體育比賽、表演和訓練。以及大型集會和文藝演出等。[1]有一萬八千個觀衆席位,可容納觀衆18000人。場内有18個觀衆出入口,觀衆可在5分鐘内疏散完畢。為了适應國際比賽的要求,首都體育館在一九八五年對比賽館的燈光、音響、計時記分進行了更新改造。
  • 中文名:北京首都體育館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
  • 占地面積:7公頃
  • 開放時間:
  • 總部所在地:北京海澱區白石橋東側
  • 動工時間:1966年6月1日
  • 建成時間:1968年10月
  • 設計者:熊明
  • 可容納人數:17500人
  • 出入口設置:18個

建築外形

首都體育館占地面積7公頃,平面呈矩形。建築物東西長122.2米,南北長107米,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比賽大廳屋蓋淨跨112×99米,屋蓋結構為平闆型雙向空間網架。館内有空調、冷凍系統設施,還有照明、擴音、廣播電視轉播、計時記分、通訊等現代設施。

比賽場地

比賽場地為88×40米,淨高20.65米。

場地有活動木地闆,木制地闆可用機械轉動,不用時,全部存人地闆倉内。其第二層場地安裝有制冰設備,由直接輸氨系統可制冷為30×61平方米的冰場地面。制冰後可以進行冰球、花樣滑冰和短跑道速滑比賽。鋪上活動木地闆就可以進行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手球和體操比賽,以及文藝演出活動,可同時進行24台乒乓球比賽。

在這裡進行過世界體操錦标賽、世界冰球(C組)錦标賽,及多次重大國際比賽,第11屆亞運會體操比賽,男女籃球比賽,男女排球比賽。

主要任務

首都體育館是綜合性、多功能使用的體育館。它的主要任務是:承擔國際、國内體育比賽、表演和訓練。以及大型集會和文藝演出等。

奧運場館

為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于2006年5月18日開始進行了修繕。在比賽場地東西兩側增加12個觀衆包廂,在館外東西兩側各設兩部電梯,還改善了通風空調、廣播音響等設施,可更好地為觀衆服務。

由于在申辦奧運會期間首體的座席曾進行過更換,出于節儉辦奧運的考慮,此次改造觀衆坐席基本保持原貌。此次首體改造,按照國際奧委會的标準,對首體的座席間距進行了調整,減少了部分座席,增大了座席間距。首體原本能容納1.8萬名觀衆,減少到隻有1.75萬個坐席。

此外,為滿足大型活動的需要,主席台的前半部是可活動的,可以自動升降。據了解,這些“活動”主席台全部收起後,可為體育館擴大面積120平方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