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

洋蔥

百合科蔥屬植物
洋蔥(學名:Allium cepa),别名球蔥、圓蔥、玉蔥、蔥頭、荷蘭蔥、皮牙子等,.百合科、蔥屬二年生草本植物。洋蔥含有前列腺素A,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粘度,可用于降低血壓、提神醒腦、緩解壓力、預防感冒。此外,洋蔥還能清除體内氧自由基,增強新陳代謝能力,抗衰老,預防骨質疏松,是适合中老年人的保健食物。洋蔥在中國分布廣泛,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是中國主栽蔬菜之一。中國的洋蔥産地主要有福建、山東、甘肅、内蒙古、新疆等地。
    中文名:洋蔥 拉丁學名:Allium cepa 别名:球蔥、圓蔥、玉蔥、蔥頭、荷蘭蔥、番蔥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亞綱: 超目: 目:百合目 亞目:百合亞目 科:百合科 亞科: 族:蔥族 亞族: 屬:蔥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洋蔥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全世界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鱗莖粗大,近球狀至扁球狀;鱗莖外皮紫紅色、褐紅色、淡褐紅色、黃色至淡黃色,紙質至薄革質,内皮肥厚,肉質,均不破裂。葉圓筒狀,中空,中部以下最粗,向上漸狹,比花葶短,粗在0.5厘米以上。花葶粗壯,高可達1米,中空的圓筒狀,在中部以下膨大,向上漸狹,下部被葉鞘;總苞2-3裂;傘形花序球狀,具多而密集的花;小花梗長約2.5厘米。

花粉白色;花被片具綠色中脈,矩圓狀卵形,長4-5毫米,寬約2毫米;花絲等長,稍長于花被片,約在基部1/5處合生,合生部分下部的1/2與花被片貼生,内輪花絲的基部極為擴大,擴大部分每側各具1齒,外輪的錐形;子房近球狀,腹縫線基部具有簾的凹陷蜜穴;花柱長約4毫米。花果期5-7月。

植株組成

根:洋蔥的胚根入土後不久便會萎縮,因而沒有主根,其根為弦狀須根,着生于短縮莖盤的基部,根系較弱,無根毛,根系主要密集分布在20厘米的表土層中,故耐旱性較弱,吸收肥水能力能力較弱。根系生長溫度較地上低,地溫5攝氏度時,根系即開始生長,10~15攝氏度最适,24~25攝氏度時生長緩慢。

莖:洋蔥的莖在營養生長時期,莖短縮形成扁圓錐形的莖盤,莖盤下部為盤踵,莖盤上部環生圓圈筒

形的葉鞘和枝芽,下面生長須根。成熟鱗莖的盤踵組織幹縮硬化,能阻止水分進入鱗莖。因此,盤踵可以控制根的過早生長或鱗莖過早萌發,生殖生長時期,植株經受低溫和長日照條件,生長錐開始花芽分化,抽生花薹,花薹筒狀,中空,中部膨大,有臘粉,頂端形成花序,能開花結實。頂球洋蔥由于花期退化,在花苞中形成氣生鱗莖。

葉:洋蔥的葉由葉身和葉鞘兩部分組成,由葉鞘部分形成假莖和鱗莖,葉身暗綠色,呈圓筒狀,中空,腹部有凹溝(是幼苗期區别于大蔥的形态标志之一)。洋蔥的管狀葉直立生長,具有較小的葉面積,葉表面被有較厚的蠟粉,是一種抗旱的生态特征。

花:花葶粗壯,高可達1米,中空的圓筒狀,在中部以下膨大,向上漸狹,下部被葉鞘;總苞2-3裂;傘形花序球狀,具多而密集的花;小花梗長約2.5厘米。花粉白色;花被片具綠色中脈,矩圓狀卵形,長4-5毫米,寬約2毫米;花絲等長,稍長于花被片,約在基部1/5處合生,合生部分下部的1/2與花被片貼生,内輪花絲的基部極為擴大,擴大部分每側各具1齒,外輪的錐形;

子房:近球狀,腹縫線基部具有簾的凹陷蜜穴;花柱長約4毫米。花果期5-7月。

生長環境

(1)溫度

洋蔥對溫度的适應性較強。種子和鱗莖在3~5℃下可緩慢發芽,12℃開始加速,生長适溫幼苗為12~20℃,葉片為18~20℃,鱗莖為20~26℃,健壯幼苗可耐―6~7℃的低溫。鱗莖膨大需較高的溫度,鱗莖在15℃以下不能膨大,21~27℃生長最好。溫度過高就會生長衰退,進入休眠。

(2)光照

洋蔥屬長日照作物,在鱗莖膨大期和抽薹開花期需要14小時以上的長日照條件。在高溫短日照條件下隻長葉,不能形成蔥頭。洋蔥适宜的光照強度為2萬~4萬勒克斯。

(3)水分

洋蔥在發芽期、幼苗生長盛期和鱗莖膨大期應供給充足的水分。但在幼苗期和越冬前要控制水分,防止幼苗徒長,遭受凍害。收獲前12周要控制灌水,使鱗莖組織充實,加速成熟,防止鱗莖開裂。洋蔥葉身耐旱,适于60%~70%的濕度,空氣濕度過高易發生病害。

(4)土壤和營養

洋蔥對土壤的适應性較強,以肥沃疏松、通氣性好的中性壤土為宜,沙質壤土易獲高産,但粘壤土鱗莖充實,色澤好,耐貯藏。洋蔥根系的吸肥能力較弱,要高産需要充足的營養條件。每1000千克蔥頭需從土壤中吸收氮2千克、磷0.8千克、鉀2.2千克。施用銅、硼、硫等微量元素有顯着增産作用。

地理分布

洋蔥由于原産于大陸性氣候區,當地氣候變化劇烈,空氣幹燥,而且土壤濕度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所以在系統發育過程中,洋蔥由于長期适應這一特殊環境,不僅在形态上發生相應的變化——短縮的莖盤、喜濕的根系、耐旱的葉型、具有貯藏功能的鱗莖,在生理上也産生了一定的适應性。在營養生長期,要求涼爽的氣溫,中等強度的光照,疏松、肥沃、保水力強的土壤,較低的空氣濕度,較高的土壤濕度,并表現出耐寒、喜濕、喜肥的特點,不耐高溫、強光、幹旱和貧瘠。高溫長日照時進入休眠期。

洋蔥供食用的部位為地下的肥大鱗莖(即蔥頭)。根據其皮色可分為白皮、黃皮和紅皮三種:白皮種鱗莖小,外表白色或略帶綠色,肉質柔嫩,汁多辣味淡,品質佳,适于生食。

洋蔥的品質要求:以蔥頭肥大,外皮光澤,不爛,無機械傷和泥土,鮮蔥頭不帶葉;經貯藏後,不松軟,不抽苔,鱗片緊密,含水量少,辛辣和甜味濃的為佳。切洋蔥時,會流下眼淚。

栽培技術

洋蔥的不同球形與早晚熟性有關,一般球形越扁,熟性越早。種植洋蔥品種不同,産量有較大差異,熟性早的扁平品種,一般畝産4500~5500kg左右;中晚熟品種一般畝産5000~5500kg。種植洋蔥的經濟效益每畝在3000~6000元之間。而且易管理,是農業調整種植結構的較好模式。适合作為蘿蔔、白菜收獲後的接茬蔬菜。

育苗

1.播種期及播種量

适宜的播種期是培育壯苗的關鍵,播種過早,苗大,越冬後容易抽苔,晚播苗弱小,抗寒能力差,且磷莖小,産量低。以黃淮流域為例,最佳播期為9月上中旬。播種前最好進行發芽檢驗。在正常情況下,每畝的育苗床播種量為4~5公斤;考慮到要淘汰和間疏20%的弱苗和劣苗,其栽培面積應為播種苗床的15倍,如果發芽率低于70%,則應酌情增加播種量。

2.作畦與施肥

畦高1.4~1.5米,畦寬27厘米,畦面整平後每畝過磷鈣15公斤,腐熟好的有機土雜肥每畝4方作基肥,出苗後結合澆水撒施速效氮肥,每畝施尿素10公斤。

3.地下害蟲防治

每畝有甲拌磷5公斤,結合整地均勻翻入土中,細耧整平。

4.播種

畦面整平後,先澆水,再均勻撒播。後複0.8厘米營養土,确保一播齊苗。播後如果墒情不能達到出苗要求,可用噴壺淋水,以促進出苗,也可催芽後撒播。在冷水中浸種,時間不超過12小時,用濕布包好放置在20~24℃涼爽地方進行催芽,每天都要用清水淘洗一次,當種子剛剛“露白”時及時播種,不能耽誤,如不及時播種,胚根的生長會給播種工作造成不便。

5.出苗

出苗後要注意黴病和立枯病的防治。其方法為每畝用50%多菌靈或40%百菌清150克,對水30~40公斤均勻噴霧。

移栽施肥

1.整地與施肥

在播種前10天,先進行翻耕,普施充分腐熟搗碎和過篩後的農家肥,每畝的施肥量不超過2000公斤,而後要耕翻兩次,深約20厘米以上,使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再用平耙将畦面整平,以備播種。作畦規格分兩種:一種是小高畦,畦寬1.6米,畦溝寬0.2米,畦溝深0.1米,每畦移植8行,此畦适于粘質土壤或差距小的田塊。二是平畦:畦寬2米,畦埂寬0.27米,高0.2米,每畦栽10行。平畦适于對砂質土壤。

2.移栽與密度

移栽期可分:(1)複膜田地适宜移栽期十一月十五日至二十日(立冬前後);(2)不複膜田地适宜移栽期十月二十日(霜降前後)。定期密度應根據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管理水平的高低,密度相應增減,一般定植行距20厘米,株距16~17厘米,每畝密度2萬株上下。為防止抽苔,一般選用葉鞘直徑6~7毫米,單株鮮重4~6克,适度大小的幼苗為宜。淘汰大苗、弱苗、劣苗。定植前大小苗分開栽植,分級管理,平衡增産。

田間管理

1.澆水

洋蔥定植以後約20天後進入緩苗期,由于定植時氣溫較低,因此不能大量澆水,澆水過多會降低地溫,使幼棵緩苗慢。同時剛定植幼苗新根尚未萌發,又不能缺水。所以,這個階段對洋蔥的澆水次數要多。每次澆水的數量要少,一般掌握的原則是不使秧苗萎蔫,不使地面幹燥,以促進幼苗迅速發根成活。

秋栽洋蔥秧苗成活後即進入越冬期,要保證定植的洋蔥苗安全越冬,就要适時澆越冬水。越冬後返青,進入莖葉生長期,這個階段對水分的要求,既要澆水,促進生長,又要控制澆水,防止徒長。控制澆水的方法叫“蹲苗”,蹲苗要根據天氣情況,土壤性質和定植後生長狀況來掌握,一般條件下,蹲苗15天左右。當蔥秧苗外葉深綠,蠟質增多,葉肉變厚,心葉顔色變深時,即結束蹲苗開始澆水。以後一般每隔8~9天澆一次水,使土壤見幹見濕,達到促進植株生長,防止植株徒長的目的。采收前7~8天要停止澆水

2.施肥

洋蔥對肥料的要求,每畝需氮13~15kg、磷8~10kg、鉀10~12kg。注意磷、鉀肥的施用,切忌氮肥過重,以免造成地上部生長過旺而出現抽薹或使鱗莖膨大延遲,春播洋蔥幼苗出土前後要保持土壤濕潤,勤澆水,勤中耕,在葉生長盛期及鱗莖膨大期是洋蔥需肥、需水最大時期,應适時施肥、澆水,667平方米分别追施磷酸二铵15kg,磷酸二铵20kg,硫酸鉀3~5kg。

洋蔥定植後至緩苗前一般不追肥,越冬後結合澆越冬水,每畝施人糞尿1000~1300kg,到春季返青時結合澆返青水,再施一次返青肥。

3.松土

疏松土壤對洋蔥根系的發育和鱗莖的膨大都有利,一般苗期要進行3~4次,結合每次澆水後進行;莖葉生長期進行2~3次,到植株封壟後要停止中耕。中耕深度以3cm左右為宜,定植株處要淺,遠離植株的地方要深。

4.除薹

對于早期抽薹的洋蔥,在花球形成前,從花苞的下部剪除,或從花薹尖端分開,從上而下一撕兩片,防止開花消耗養分,促使側芽生長,形成較充實的鱗莖,同時适時噴灑地果壯蒂靈。實踐證明,對于先期抽薹的植株,采取除薹措施後,仍可獲得一定的産量。

采收貯藏

采摘時間:洋蔥采收一般在5月底至6月上旬。當洋蔥葉片由下而上逐漸開始變黃,假莖變軟并開始倒狀;鱗莖停止膨大,外皮革質,進入休眠階段,标志着鱗莖已經成熟,就應及時收獲。洋蔥采收後要在田間晾曬2~3天。直接上市的可削去根部,并在鱗莖上部假莖處剪斷,即可裝筐出售。如需貯藏的洋蔥,則不去莖葉,當葉片晾曬至七八成幹時,可把莖葉編成辮子,懸挂在通風、陰涼、幹燥的地方,稱為挂蔥。

采收晾曬:備作貯藏的洋蔥,宜選擇黃皮、扁圓形、個體大、辛辣味濃、水分含量低、鱗莖頸部細小的個體。在洋蔥植株最下部的1-2片葉片幹枯、地上部分開始倒伏時收獲為佳。采獲後應及時進行晾曬。方法:将洋蔥植株斜向排列,使後一排的莖葉正好複蓋在前一排的蔥頭上,以避免蔥頭直接受到陽光的曝曬。晾曬期間,每隔2-3天翻動1次,一直曬至葉子發黃為止。

貯藏方法:

1.是挂貯法将晾曬後的蔥葉編成長辮子,将辮子結合成束,每束約60個蔥頭,再晾曬5-6天(防止雨淋),曬至蔥頭充分幹燥、頸部完全變成皮質後,将它懸挂在屋檐下或室内。如果是室内挂藏,則挂藏室要求通風良好,并保持幹燥。

2.是堆藏法。選擇地勢高、排水好的地方,先用稻草或麥稭墊底,再墊上兩層蘆席,然後将去葉後的洋蔥頭堆放在蘆席上,四周也用蘆席圍起來,并用繩子紮緊,以避免陽光直曬或雨水滲入。三是庫藏法。有恒溫庫的,可将蔥葉除去後直接平鋪在菜架上貯藏。

注意事項:無論采用哪種方法貯藏,都應注意防止洋蔥腐爛和抽芽。洋蔥在貯藏的前期容易腐爛,所以一定要保持幹燥;貯藏的後期容易發芽,可在采收前2-3周用0.25%的新鮮素溶液噴灑洋蔥植株,也可在采獲後用0.25%的新鮮素蘸根。

采種方法

大鱗莖采種法:這是國内大部分地區采有的采種法,母株利用成熟的大鱗莖。第一年9-10月份播種,冬季幼苗露地或貯藏越冬。第二年夏天收獲大鱗莖,從中選擇優良個體,通過貯藏4後淘汰感病植株,9-11月定植田間,嚴寒地區第三年春季定植母球,6月收獲種子,從播種至收獲種子約21-23個月。該采種法經過多次田間和貯藏期的溝汰選擇,其品種純度、種性明顯高于兩年采種法,可作原種生産。缺點是采種周期長,貯藏費事,利用大鱗莖較多,成本高。

小鱗莖采種法:春播地區經常采用的方法。早春土壤解凍及早直播育苗,夏季小鱗莖成熟,選留直徑3cm以上的鱗莖,貯藏越冬後,第二年定植采種,從播種至收獲約16-19個月,其縮短了采種周期,成本降低,可用于繁殖生産用種,但未經成熟鱗莖性狀選擇,種性有退化。

小株采種法:又稱不結球采種法,第一年7-9月播種,冬前長成大苗,達到綠體春化标準而通過春化階段,保證第二年植株抽薹開花,前後周期約11-13個月,縮短采種周期,但未形成鱗莖,其種性有退化,同時因先期抽薹性狀的遺傳,長此将導緻生産中栽培鱗莖的失敗。

種株連續采種法:利用大鱗莖種法收種子後,種株基部形成幾個小鱗莖,收獲貯藏後秋天定植,幹燥地區也可原地越夏,萌發後由原先1個母鱗莖變成3-4個母鱗莖。翌年抽生花薹數為第一年采種,二年采種,降低了成本,縮短了采種周期,保證了種子質量,也提高了産量。

病害防治

洋蔥有霜黴病、紫斑病、萎縮病、軟腐病等。

1.洋蔥鏽病:用20%粉鏽甯乳油1000倍液噴霧,7―10天防治一次,連續防2―3次。

2.洋蔥霜黴病: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7―10天防治一次,連續防2―3次。

3.洋蔥白腐病: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7天防治一次,連續防2―3次。

4.洋蔥疫病:用68%金雷多米爾1000倍液噴霧,7―10天防治一次,連續防2―3次。

5.洋蔥灰黴病: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10天防治一次,連續防2―3次。

6.洋蔥黑斑病: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10天防治一次,連續防2―3次。

7.洋蔥軟腐病:用新植黴素4000―5000倍液防治,7天治一次,連續防1―2次。

蟲害防治

洋蔥蟲害主要有根蛆、潛葉蠅及蔥薊馬。

1.根蛆:可在發病初期每7~10天噴1次48%樂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連噴2~3次;

2.斑潛蠅:要在其産卵盛期至幼蟲孵化初期,連噴2~3次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或其它菊酯類農藥1500~2000倍液;

3.防治蔥薊馬:要在其若蟲發生高峰期噴灑5%銳勁特懸浮劑3000倍液或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每7~10天噴1次,連噴2~3次即可。

物種分類

普通

(AlliumcepaL.)每株通常隻形成一個鱗莖。種子繁殖,少數品種在特殊環境下在花序上形成氣生鱗莖。普通洋蔥,一般可以其鱗莖的形狀而分為扁球形、圓球形、卵圓形及紡錘形。也可以其成熟度的不同可分為早熟、中熟及晚熟。長江以南大都以中、早熟種為主。也可以按不同地理緯度分為三個類型:

“短日”類型:适應于中國長江以南,緯度在北緯32°~35°地區,這類品種,大多秋季播種,春夏收獲。

“長日”類型:适應于中國東北各地,緯度在北緯35°~40°以北地區,這類品種早春播種或定植(用鱗莖小球),秋季收獲。

中間類型:适應于長江及黃河流域,北緯32°~40°之間。這類品種,秋季播種,第二年晚春及初夏采收。

分蘖

(AlliumcepaL.var.aggregatumG.Don)能夠分蘖,每株分蘖成多個至10多個大小不規則的鱗莖,通常不結種子。每一分蘖基部能形成鱗莖,用分蘖的小鱗莖繁殖。該品種品質差,産量低,但耐貯藏,抗寒性極強。

頂生

(AlliumcepaL.var.viviparumMetz.)在花序上着生許多氣生

鱗莖。氣生鱗莖可以用來繁殖,不結種子。主要作為腌漬用。同分蘖洋蔥一樣,頂生洋蔥除特殊目的外,經濟價值不高,很少栽培。

紅皮

蔥頭外表紫紅色,鱗片肉質稍帶紅色,扁球形或圓球形,直徑8~10cm。耐貯藏、運輸,休眠期較短,萌芽較早,表現為早熟至中熟,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收獲。華東各地普遍栽培。代表品種有上海紅皮等。

黃皮

蔥頭黃銅色至淡黃色,鱗片肉質,微黃而柔軟,組織細密,辣味較濃。扁圓形,直徑6~8cm。較耐貯存、運輸,早熟至中熟。産量比紅皮種低,但品質較好,可作脫水加工用。圓形或高圓形,适合出口,代表品種有連雲港84-1、DK黃、OP黃、大寶、萊選13等。

白皮

蔥頭白色,鱗片肉質,白色,扁圓球形,有的則為高圓形和紡錘形,直徑5~6cm。品質優良,适于作脫水加工的原料或罐頭食品的配料。但産量較低,抗病較弱。在長江流域秋播過早,容易先期抽薹。代表品種有哈密白皮等。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洋蔥是一種很普通的廉價家常菜。其肉質柔嫩,汁多辣味淡,品質佳,适于生食。原産亞洲西部,在中國各地均有栽培,四季都有供應。洋蔥供食用的部位為地下的肥大鱗莖(即蔥頭)。在國外它卻被譽為“菜中皇後”,營養價值較高。

藥用價值

功效

洋蔥中的營養成分十分豐富,不僅富含鉀、維生素C、葉酸、鋅、硒,及纖維質等營養素,更有兩種特殊的營養物質——槲皮素和前列腺素A。這兩種特殊營養物質,令洋蔥具有了很多其他食物不可替代的健康功效:

1、預防癌症

洋蔥的防癌功效來自于它富含的硒元素和槲皮素。硒是一種抗氧化劑,能刺激人體免疫反應,從而抑制癌細胞的分裂和生長,同時還可降低緻癌物的毒性。而槲皮素則能抑制緻癌細胞活性,阻止癌細胞生長。一份調查顯示,常吃洋蔥比不吃的人患胃癌的幾率少25%,因胃癌緻死者少30%。

2、維護心血管健康

洋蔥是所知惟一含前列腺素A的蔬菜。前列腺素A能擴張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因而會産生降血壓、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洋蔥中含量豐富的槲皮素,其生物的可利用率很高,科學家研究報告指出,槲皮素可能有助于防止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對于動脈粥樣硬化,能提供重要的保護作用。

3、刺激食欲,幫助消化

洋蔥含有蔥蒜辣素,有濃郁的香氣,加工時因氣味刺鼻而常使人流淚。正是這特殊氣味可刺激胃酸分泌,增進食欲。動物實驗也證明,洋蔥能提高胃腸道張力,促進胃腸蠕動,從而起到開胃作用,對萎縮性胃炎、胃動力不足、消化不良等引起的食欲不振有明顯效果。

4、殺菌、抗感冒

洋蔥中含有植物殺菌素如大蒜素等,有很強的殺菌能力,能有效抵禦流感病毒、預防感冒。這種植物殺菌素經由呼吸道、泌尿道、汗腺排出時,能刺激這些位置的細胞管道壁分泌,所以又有祛痰、利尿、發汗以及抑菌防腐等作用。

小建議:紫皮洋蔥營養成分更高

根據皮色,洋蔥可分為白皮、黃皮和紫皮三種。從營養價值的角度評估,紫皮洋蔥的營養更好一些。這是因為紫皮洋蔥相對于其他兩個品種的洋蔥味道更辛辣,這就意味着其含有更多的蒜素。此外,紫皮洋蔥的紫皮部分含有更多的槲皮素。

5、洋蔥對“富貴病”有很好的預防

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身重、惡寒、發熱、無汗。可口可樂500毫升,加入洋蔥100g切絲,生50g切絲,紅糖少量,慢火燒開約5min,趁熱飲。

近的年發現,除此之外,洋蔥可有效預防“富貴病”,洋蔥含有黃尿丁酸,可使細胞更好利用糖分,從而降低血糖。洋蔥還含有前列腺素,可擴張血管,減少外周血管阻力,促進鈉的排洩,使增高的血壓下降。

洋蔥中含有少量的棉子糖是一種功能性低聚糖,是洋蔥抵禦惡劣環境(耐寒、耐旱)的重要糖類。棉子糖可增殖人體雙歧杆菌,起到潤腸通便、降脂降壓等作用。

洋蔥中還含有二烯丙基硫化物,有預防血管硬化、降低血脂的功能。在洋蔥中還能測到含槲皮質類物質,在黃醇酮誘導下所形成的配糖體有利尿消腫作用,這些對肥胖、高血脂、動脈硬化等症的預防有益,與洋蔥的燥濕解毒功能是一緻的。

6、其他藥效

(1)所含前列腺素A是種較強的血管擴張劑,可對抗兒茶酚胺等升壓物質,促進鈉鹽排洩,有降血壓作用;

(2)所含硫化物能促進脂肪代謝,具有降血脂、抗動脈硬化作用;

(3)洋蔥所含類黃酮能降低血小闆的粘滞性,常吃洋蔥可預防血栓,減少心梗和腦血栓概率;

(4)洋蔥含有與降糖藥甲磺丁脲相似的有機物,能明顯降低血糖含量;

(5)所含硫化物、微量元素硒等,能抑制胃癌、食道癌、結腸癌、乳腺癌等;

(6)洋蔥所含揮發油能助性,老人常吃洋蔥可提高性生活質量;

(7)洋蔥可提高實驗鼠的骨密度,常吃洋蔥可預防骨質疏松;

(9)洋蔥富含維生素C、尼克酸,它們能促進細胞間質的形成和損傷細胞的修複,使皮膚光潔、紅潤而富有彈性,具美容作用。所含硫質、維生素E等,能阻止不飽和脂肪酸生成脂褐質色素,可預防老年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