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皮

黃皮

芸香科黃皮屬的植物
黃皮〔學名:Clausena lansium (Lour.)Skeels〕芸香科,小喬木,高可達12米。小葉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兩側不對稱,圓錐花序頂生;花蕾圓球形,花萼裂片闊卵形,花瓣長圓形,花絲線狀,果淡黃至暗黃色,果肉乳白色,半透明,種子1-4粒;4-5月開花,7-8月結果。黃皮原産中國南方,在中國一千五百多年的曆史了。中國海南的花果期均提早1-2個月。黃皮是中國南方果品之一,含豐富的維生素C、糖、有機酸及果膠,果皮及果核皆可入藥,有消食化痰、理氣功效,用于食積不化、胸膈滿痛、痰飲咳喘等症,并可解郁熱,理疝痛,葉性味辛涼,有疏風解表,除痰行氣功效,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溫病身熱、咳嗽哮喘、水脹腹痛、瘧疾、小便不利、熱毒疥癞等症;根可治氣痛及疝痛。
    中文名: 拉丁學名:Clausena lansium (Lour.) Skeels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超目: 目:無患子目 Sapindales 亞目:芸香亞目 科:芸香科 Rutaceae 亞科:柑橘亞科 族: 亞族: 屬:黃皮屬 Clausena 亞屬: 組: 亞組: 種:黃皮 C. lansium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在我國華南和西南地區廣泛栽培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黃皮 中文别名:黃彈,黃彈子,黃段 二名法:Clausena lansium

形态特征

喬木,高達12米。小枝、葉軸、花序軸、尤以未張開的小葉背脈上散生甚多明顯凸起的細油點且密被短直毛。

葉有小葉5-11片,小葉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常一側偏斜,長6-14厘米,寬3-6厘米,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兩側不對稱,邊緣波浪狀或具淺的圓裂齒,葉面中脈常被短細毛;小葉柄長4-8毫米

圓錐花序頂生;花蕾圓球形,有5條稍凸起的縱脊棱;花萼裂片闊卵形,長約1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花瓣長圓形,長約5毫米,兩面被短毛或内面無毛;雄蕊10枚,長短相間,長的與花瓣等長,花絲線狀,下部稍增寬,不呈曲膝狀;子房密被直長毛,花盤細小,子房柄短。

果圓形、橢圓形或闊卵形,長1.5-3厘米,寬1-2厘米,淡黃至暗黃色,被細毛,果肉乳白色,半透明,有種子1-4粒;子葉深綠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産海南的其花果期均提早1-2個月。

生長習性

性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以疏松、肥沃的壤土種植為佳。

繁殖方法

砧木培育

黃皮成熟期,選擇果大飽滿、充分成熟的酸黃皮果實,置陰涼處堆漚數天至腐爛,脫去皮肉,再用清水沖洗幹淨,晾幹,剔除細小的、發育不全的種子,即可播種。苗床高25厘米、寬80-100厘米,把種子均勻撒于畦面,不相互重疊,粒距2厘米左右,播後複蓋厚約1厘米的幹淨濕細沙,蓋上一層厚約2.5厘米的稻草,淋水,每隔3-5天淋水1次,保持土壤濕潤,苗地忌過幹過濕。幼苗開始出土時,分次逐漸将稻草揭去,并施用優質三元複合肥(0.4%),當苗高12-16厘米時,分床移栽于嫁接圃,株行距以20厘米×20厘米為宜,畦寬120厘米、高30厘米左右。幼砧生長期間,每隔15天追施腐熟稀薄人糞尿水肥,或優質三元複合肥(0.4%)1次;做好除草、淺松土、除蟲、防病等工作。

嫁接苗培育

待砧苗徑粗(砧苗離地面10厘米處)達0.8厘米時,即可進行嫁接。以3-4月嫁接為佳。

接穗的采集:接穗應采自進入結果盛期、豐産、穩産、優質的良種母樹(可選用郁南無核黃皮、選種大雞心黃皮、遲熟無核黃皮等品種),在其樹冠頂部或中部外圍選取生長充實健壯、芽眼飽滿的上年春梢或秋梢作接穗。

嫁接方法:采用單芽或雙芽切接法,嫁接時宜選在晴天,以無風陰天最适宜;在砧苗離地面10-12厘米處選擇平直光滑部位進行嫁接。

接後管理

一般嫁接後12-15天,接穗芽眼開始萌發,此時要加強檢查,對不成活的要及時補接。及時抹除砧樁萌芽,待第一次梢轉綠後,可施用優質的複合肥,以後在每次梢抽發前和新梢轉綠後各施1次優質複合肥。結合施肥适當淺松土(深度以2厘米左右為宜),除去苗地雜草。及時澆水防旱,保持土壤濕潤,雨天及時排漬。接穗抽梢長至30-35厘米時,打頂摘心,促分枝,培養2-3條分布均勻、生長健壯的分枝作主枝;注意做好炭疽病、蚜蟲、潛葉蛾等病蟲害防治,以保護苗木的正常生長。

苗木出圃

嫁接成活後1年便可出圃定植,出圃時應剪除嫩枝及一部分葉片(約1/2)。苗木質量要求接口愈合良好,苗高60厘米以上,主幹粗(離地面8厘米處)1.2厘米以上,有2-3條分枝,須根較多,無病蟲害。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擇:選擇年平均氣溫20℃

以上,1月份平均氣溫10℃以上,向陽、冷空氣不易積聚,附近有豐富水源,土層較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壤土,以丘陵緩坡地為佳。

整地:緩坡地可按等高線分區種植;坡度稍大的果園,一般應開築梯田,搞好水土保持,修築等高梯田或開平台,梯面寬不少于1.8米,梯面向内傾斜3°左右,使雨水往梯田内側的橫溝排流,梯田外側設土埂,高約20厘米、寬30厘米。建議在定植前半年開挖種植穴,穴規格60厘米×60厘米×60厘米,每667平方米50穴左右,經日曬風化(50-60天)後,可用土雜肥(每穴80-100公斤)與過磷酸鈣(每穴1.0-1.5公斤)混合放于穴的下層,再把表土回填,回填後的定植穴應高出地面15厘米。

移苗定植

定植時間:黃皮的定植時間以3-4月或10-11月為佳。

定植密度:種植株行距3.3m×4.0m,每667m植50株左右。

種植方法:在定植點築高出土面15厘米的土墩,再在土墩中央用鋤頭把土切碎,并挖一小坑,定植時植株要直,根系在穴内自然舒展,回填細土、輕輕壓實,種植深度以蓋過根頸4-5厘米為宜,用竿支撐固定苗木,土墩複蓋稻草,淋足定根水,以後看情況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土肥管理

土壤管理:山地果園,每年秋冬季節結合施用有機肥、磷肥進行擴穴深翻,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肥力。水田果園,可采用培土方式加厚耕作層,一般在每年的秋冬季節用曬幹塘泥進行1次培土。定植前3年利用果樹株行距的空間,間作植株矮小的豆科作物,作物收獲後将其植株複蓋于樹盤。夏秋季結合施肥進行淺中耕和除草。冬季清園,結合修剪,鋤除園内和園邊的雜草。注意搞好排灌系統,減少水土流失。

肥料管理:充分滿足黃皮生長發育過程對營養元素的要求,提倡采用測土施肥和營養診斷施肥;多施有機肥,合理施用無機肥,配合施用微生物肥。

施用肥料的種類和質量以氮、磷、鉀為主,配合施用微量元素;有機肥可用腐熟的優質廄肥或麸肥等,無機肥可選用優質三元複合肥、尿素、氯化鉀等,農家肥和商品肥料種類的使用參照NY/T394的規定執行。微生物肥料種類與使用參照NY/T227的規定執行。

施肥時間、次數及施肥量幼年樹每年施肥4-6次,重點是春梢、夏梢、秋梢抽發前施用,宜勤施薄施。定植後30天左右開始追施複合肥50克/株,以後實行“一梢兩肥”,即新梢萌發前及新梢葉片轉綠各施1次,每株施稀薄糞水3.0-4.0公斤或複合肥80克,随着幼樹的生長,追施的肥料可逐漸增加。結果樹全年追肥主要有4次。

第一次在1-2月春梢生長及抽穗前施下,株施複合肥0.3-0.5公斤、尿素0.1-0.2公斤,以促進春梢的生長和抽穗開花;第二次在4-5月幼果期施下,株施複合肥0.4-0.6公斤,以促進果實膨大;第三次在6-8月采果前後施下,株施尿素0.3-0.5公斤,以恢複樹勢和促進秋梢的抽吐;第四次在9月施下,株施複合肥0.3-0.5公斤、氯化鉀0.2-0.3公斤,促進秋梢發育,有利于花芽分化。

結果樹的需肥量較大,具體施用量可根據樹齡、樹勢、結果量、土壤條件等的不同而适當增減。除施上述肥料外,在每年的秋冬季節還應深施腐熟的廄肥或堆肥、麸肥等優質有機肥,其方法是:在樹冠滴水線外側開1對對稱的環狀溝(下次施肥應改變施肥位置),溝長80厘米、寬25厘米、深30-35厘米,每株施腐熟的麸肥3-4公斤,土雜肥50-60公斤,再用土複蓋。

水分管理:黃皮喜濕怕澇,應加強水分管理。灌溉在黃皮抽梢期、開花坐果期、果實膨大期,如遇幹旱,應及時灌水,一般在晚間或早晨土溫較低時灌溉為佳。排水雨季及時排澇,防積水。

整形修剪

幼齡樹的整形修剪:生長季節修剪幼樹重在整形,在主幹高35-45厘米處選留方位均勻、分布合理、生長健壯的2-3個分枝作主枝,待主枝老熟後,在16-21厘米處摘心或短截,促剪口下的芽萌發,再在各主枝上選留2-3條分布合理、生長健壯的枝條培養成一級側枝,以後繼續按照此法培養各級側枝,促使形成豐産的自然圓頭形樹冠。冬季修剪在冬季結合清園進行修剪,剪除病蟲枝、衰弱枝、交叉枝、下垂枝等,使枝組分布合理。把剪除的枝葉及園面的枯枝落葉集中燒毀。

結果樹的修剪:生長季節修剪結合采果或采果後及時回縮或短截結果母枝,促發健壯秋梢,以培養優質的結果母枝。冬季修剪每年11-12月結合清園進行修剪,剪除枯枝、陰枝、弱枝、病蟲枝等,把剪除的枝葉及園面的枯枝落葉集中燒毀。

花果管理

疏花:對于抽穗過多的樹,可疏去一部分弱穗和帶葉穗,一般疏去總花穗數的20%為好;對于較長的花穗,可在花穗開花後至盛花前,剪去花穗的頂部(占整個花穗總量的1/3-1/4)。

疏果:疏果可在生理落果後進行,對結果過密的果穗,可在5-6月間摘除小粒果、畸形果、過密果、病蟲果,以保證果穗中果粒大小較均勻,利于果粒增大,成熟期趨于一緻。

保果:果實膨大期至成熟期,要特别注意防治病蟲害、防裂果、防鳥啄食果實等。

病蟲防治

黃皮主要病蟲害有炭疽病、煤煙病、蚜蟲、介殼蟲、潛葉蛾、紅蜘蛛、白蛾蠟蟬等。

農業防治:加強果園管理,增強樹勢;防旱排漬,做好整形修剪工作,保持通風透光;冬季清潔果園。

物理防治:采用銀灰膜避蚜、黃色粘蟲闆誘殺等。

生物防治:合理選用農藥及使用農藥;在果園中保留複蓋白花草,保護利用天敵(如捕食螨、食螨瓢蟲、草蛉、寄生菌等),采用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

化學防治:做好病蟲害的測報工作,适時用藥,交替用藥,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炭疽病

4-7月為主要防治期,新梢抽發初期和謝花坐果期為防治重點。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或10%世高水分散顆粒劑2000倍噴霧防治。

煤煙病

徹底清除蚜蟲、介殼蟲等傳媒,在發病初期及時噴藥防治,可在殺菌劑中加入殺蟲劑(注意農藥是否可以混合使用),達到除蟲防病目的。可選用硫磺膠懸劑400倍或50%代森鋅800倍或30%氧氯化銅懸浮液600倍防治。

蚜蟲抽梢抽穗期為防治重點,用2.5%功夫水乳劑2000倍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或80%敵敵畏乳油800倍噴霧防治。

介殼蟲

4-5月、9-11月為主要防治期,卵盛孵期及若蟲期為防治重點,用20%滅掃利2000倍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或2.5%功夫水乳劑2000倍噴霧防治。

紅蜘蛛

3-5月、9-11月為主要防治期,卵盛孵期及幼螨期為防治重點,用73%克螨特乳油2500倍或40%硫磺膠懸劑400倍或40%三氯殺螨醇乳油1000倍噴霧防治。

白蛾蠟蟬

4-5月、8-9月為主要防治期,若蟲初孵期為防治重點,用80%敵敵畏乳油800倍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或40%樂果乳油1000倍噴霧防治。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黃皮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根、葉、果和種子等都可入藥,具有消食健胃、理氣健脾、行氣止痛等功效,俗有“饑食荔枝,飽食黃皮”之說。果皮可消風腫,去疳積;種子可治疝氣、蜈蚣咬傷和小兒頭瘡。

黃皮種子富含油分,出油率高達42%,為優良的潤滑劑。黃皮作為一種優質的水果,其果實除鮮食外,尚可加工成果凍、果醬、蜜餞、果餅及清涼飲料等或鹽漬、糖漬。所以,在民間黃皮素有“果中之寶”之稱。

夏天吃黃皮時,可以将果肉、果皮和果核放在口中嚼碎,連渣帶汁一并吞下,味雖有些苦,但可以起到降火、治療消化不良、胃脘飽脹的作用。

【成分】黃皮種子含油量達53.2%。果皮、葉均含揮發油。葉又含酚類、黃酮甙、氨基酸。樹皮含小薜鹼、黃柏鹼、掌葉防己鹼等多種生物鹼、舀醇、粘液質,酯類成分。

【性味】黃皮氣香、性平、味酸、微苦、辛。

【功用】宣解郁熱,理疝痛。葉可防治流行性感冒。根能治氣痛及疝痛。這是海南群衆廣為使用的一種民間藥。

【秘方】

1、防治流行性感冒:黃皮樹葉2斤半,加水24斤,煎至8斤,将汁水濾出、再在藥渣上加水20斤,又煎至8斤,将2次濾液合并,再煎煮濃縮至8斤,然後加防腐劑。成人每次服30毫升(約1小酒杯),一日3次。小孩減半,連服3至6天(或每人每日用葉2—3錢,水煎服,連服數天)。治療和預防流感有顯着效果。此方同時可治瘧疾。

2、肝胃氣痛:生黃皮果曬幹,每日10個,水煎服。或用黃皮樹根l至2兩,水煎後去渣,加黃酒沖服。

3、疝氣偏墜:黃皮樹根2兩,小茵香5錢,水煎後去渣,沖入黃酒适量,溫服,一日2次。

4、風痰流注,寒性膿瘍:黃皮樹嫩葉,黃皮果核焙燥研細,龜闆砂炒研末,各4兩,煉蜜為丸,如小豆大,每服2錢,一日2次,以黃酒送下。

5、蛔蟲上攻,心下痛:黃皮果6錢(鮮者2兩),水煎空腹服。

6、毒蛇、狂犬咬傷:黃皮樹葉2兩,焙燥,研細,用适量好黃酒隔水炖煮,一月分2次溫服,并以藥渣敷于傷口。

7、腸痙攣,腸癌痛,胃神經痛:黃皮果核炒香,研細末,以水或黃酒送下,每服2錢,一日2至3次。

藥用黃皮有消除胸腹脹滿、生津、止渴、順氣、鎮咳的功效;苦味較重的黃皮,效果尤佳。有藥學家認為:“黃皮的苦味,可以刺激膽汁分泌,促進消化,使吸收機能暢旺;此種苦味質,還有強心作用,又能松馳胸腹肌肉緊張,脹滿狀況得到減少或消除,黃皮之所以能順氣、鎮咳,就是由于它具有松馳胸腹肌肉緊張作用,使呼吸順暢,沒有障礙問題,咳嗽自然停止。”

營養價值

黃皮,海南熱帶水果之一,是海南的特産,産地儋州,原來的黃皮,是喬木水果,一年結一次,黃皮樹,樹質纖維較密,木質堅韌,但是,樹幹生長彎彎曲曲,不能成材。經過改良後,黃皮樹都長不高,而且枝杈茂盛,每年是二月開花,三月成果,四月果子成熟,成熟後能自然保鮮48小時,一棵樹多的可以收一百多斤不等。果子呈圓狀,個象新疆的黑葡萄,裡面有子,多的有四個,少的也有兩個;黃皮的果子,初長成是深綠色,成熟後變成黃色,故名曰黃皮。黃皮果子肉白色半透明,味甜,稍帶有少許酸味;夏天,用黃皮果子擠破泡在涼開水裡喝,能止渴生津;皮甘,有祛熱,消痰,止渴之功效。

黃皮生産于華南各地,在農曆五、六月是黃皮成熟的季節。通常有甜黃皮,酸味極少;酸黃皮,酸味頗重。還有一種苦味很重的黃皮叫苦黃皮,雖然味苦難食,但藥用功效最好。

甜黃皮最為好吃,長到成熟時,更加可口。酸黃皮、苦黃皮,若夏日作為解渴用,效果則比甜黃皮好得多。黃皮的酸苦味質,不僅有生津止渴的好處,而且食後喉嚨甘涼,一條涼氣直透胸腹,令人感到舒暢。

黃皮成熟時,一串串金黃的黃皮挂滿樹梢,形狀為長圓形,長5~8毫米,寬約2毫米,外表黃綠色,仿佛一棵棵挂滿黃金的搖錢樹。個大的黃皮,據說28顆就有一斤重,直逼荔枝大小了。黃皮别樣甜,據說雲浮郁南的無核黃皮,被譽為“中華名果”,更是人們追逐的目标。無核黃皮果大、肉厚、色鮮、味美,一般在7月中下旬成熟,采摘期可以延續到8月中旬。民間諺語雲:“饑食荔枝,飽食黃皮”,說明黃皮可幫助消化。幼果形狀橢圓,顔色深綠,逐漸長大之後,才慢慢變圓、變黃。黃皮果的果實是典型的漿果,果肉半透明,多汁多漿,含有高量的維他命,看起來像龍眼,吃起來卻有點柚子的味道,甜中帶酸的滋味,是非常讨人喜歡喜的水果。

黃皮果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還有藥用價值。含豐富的維生素C、糖、有機酸及果膠,有消食化痰、理氣功效,用于食積不化、胸膈滿痛、痰飲咳喘等症,并可解郁熱,理疝痛,葉性味辛涼,有疏風解表,除痰行氣功效,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溫病身熱、咳嗽哮喘、水脹腹痛、瘧疾、小便不利、熱毒疥癞等症;根可治氣痛及疝痛。黃皮果是一種中性藥用水果。

《本草圖經》把黃皮叫“茴香”。“異名”又叫“蘹香”。果實含揮發油約3~6%,主要成分為茴香醚50~60%、小茴香酮18~20%。茴香油可作驅風劑,在腹氣脹時排除氣體,減輕疼痛。它能降低胃的張力,随後又刺激之,而使其蠕動正常化,縮短排空時間。對腸則增進張力及蠕動,因而促進氣體的排出。有時在興奮後蠕動又降低,因而有助于緩解痙攣、減輕疼痛。此種作用可被局部麻醉藥取消,因此可能是神經反射性的。它還有某些抗菌作用,茴香醚可能是抗菌的有效成分。《得配本草》:肺、胃有熱及熱毒盛者禁用。

化學成份

黃皮根中含呋喃香豆精歐前胡内酯(impera-torin),黃皮呋喃香豆精(wampetin)即去氫印黃皮内酯(dehy-droindicolactone),8-牻牛兒氧基補骨脂素(8-geranoxypsoralen)和倍半萜酮右旋日本刺參萜酮(oplopanone),卡巴唑生物堿3-甲酰基-6-甲氧基卡巴唑(3-formyl-6-methoxy carbazole),6-甲氧基卡巴唑-3-羧酸甲酯(methyl 6-methoxycarbazole-3-carboxy-late),3-甲酰基-1,6-二甲氧基卡巴唑(3-formyl-1,6-dimethoxy-carbazole),3-甲酰基卡巴唑(3-formyl carbazole),卡巴唑-3-羧酸甲酯(methyl carbazole-3-carboxylate),九裡香堿(murrayanine),山小桔靈(glycozoline),印度黃皮唑堿(indizoline)等。

蜜餞黃皮

黃皮的産量不算太多,所以加工食品很少,但是黃皮果實本身有一種很特殊芳香和風味,在其加工食品中盡其量留住此種特殊芳香物質是至關重要的。蜜餞黃皮也就是黃皮果脯類食品,加工技術如下:

1. 原料選擇與預處理:選擇果實個體大,肉質厚,無種子的更好,否則需經洗滌、去種子,除去種子辦法是先把果實壓成餅狀,種子就自然擠出,因為黃皮果肉成軟漿狀(成熟果實),避免在加工過程中呈溶爛狀态而需要進行硬化處理。為了避免和減少原料在加工過程中褐變現象産生,需要進行漂白處理,而且這兩個措施可以在同一個工序中進行,也就是0.1%二氯化鈣和0.1%亞硫酸氫鈉漂果8小時。

2. 透糖工藝:先配制40%糖液,原料與糖用量比1:0.8;0.2%—0.3%檸檬酸;1%食鹽;0.05%山酸鉀。以上混合液煮沸後加入黃皮果,采用多次透糖法,每天要把糖液單獨加熱濃縮,提高糖度約5%,然後把黃皮加進熱糖液中浸漬透糖。采用這種多次加熱濃縮透糖辦法,使黃皮果逐漸吸收糖分,其果肉中水分就逐漸蒸發而減少。這樣使糖液濃度達到60—65%,約需10天透糖時間,透糖便可結束。

3. 幹燥:在60—65攝氏度溫度下幹燥16—18小時。

包裝:最好密封包裝。

成品要求:(1)黃皮脯透明或淺黃色,口感爽脆,甜酸可口。

(2)含糖量55—60%。

(3)含水量25—28%。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