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楚策四

戰國策·楚策四

《戰國策》的第十七卷
《戰國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國别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曆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典籍。西漢末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拟定。其中《楚四》為書中第十七卷。
  • 作品名稱:戰國策·楚策四
  • 外文名: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
  • 作品别名:
  • 作者:西漢末劉向
  • 創作年代:
  • 作品出處:戰國策
  • 文學體裁:
  • 體裁:國别體

正文

或謂楚王

原文

或謂楚王曰:“臣聞從者欲合天下以朝大王,臣願大王聽之也。夫因诎為信,舊患有成,勇者義之。攝禍為福,裁少為多,知者官之。夫報報之反,墨墨之化,唯大君能之。禍與福相貫,生與亡為鄰,不偏于死,不偏于生,不足以載大名。無所寇艾,不足以橫世。夫秦捐德絕命之日久矣,而天下不知。今夫橫人嚂口利機,上幹主心,下牟百姓,公舉而私取利,是以國權輕于鴻毛,而積禍重于丘山。”

翻譯

有人對楚王說:“我聽說,那些主張合縱聯盟的人,想要聯合諸侯以尊奉大王,我希望您答應他們。由于受到挫折,卻可以得到伸張,由于受到患難的激勵,卻可以得到成功,勇敢的人應該如此。因為遭受災禍,卻可以轉禍為福,因為收獲微少,卻可以轉少為多,聰明的人理解它們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才甘願去做這種事。

屈與伸、患與成、禍與福、少與多,它們之間反反複複,相反相成的變化,是沒有一定規則的。它們都是在無形中進行變化的。隻有您大王才能夠這樣做。有禍就有福,有福就有禍;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為了正義當死而苟生,為了正義當生而輕死,是不可能成就王、霸大業的。沒有經過戰争災禍的考驗和磨煉,不可能具有蓋世的本領。

長期以來,秦國捐棄道德、不顧性命,無所畏懼,而諸侯不知。誇誇其談,以利相誘,對上惑亂君主的心意,對下侵害百姓的利益,國家一有行動,那些主張連橫的家夥就乘機謀取私利。因此,國家權力比鴻毛還輕,而積禍比丘山還重。

魏王遺楚王美人

原文

魏王遺楚王美人,楚王說之。夫人鄭袖知王之說新人也,甚愛新人,衣服玩好,擇其所喜而為之;宮室卧具,擇其所善而為之。愛之甚于王。王曰:“婦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今鄭袖知寡人之說新人也,其愛之甚于寡人,此孝子所以事親,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鄭袖知王以己為不妒也,因謂新人曰:“王愛子美矣。雖然,惡子之鼻。子為見王,則必掩子鼻。”新人見王,因掩其鼻。王謂鄭袖曰:“夫新人見寡人,則掩其鼻,何也?”鄭袖曰:“妾知也。”王曰:“雖惡,必言之。”鄭袖曰:“其似惡聞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之,無使逆命。

翻譯

魏王贈給楚王一位美女,楚王很喜歡她。夫人鄭袖知道楚王很喜愛新人,也表現出很愛她。于是,衣服和妝飾品挑選新人喜歡的給她購置;房間和卧具挑選新人愛好的給她裝設。鄭袖甚至比楚王還要喜愛新人。楚王說:“女人靠美色來侍奉她的丈夫,有忌妒心理,這是人之常情。現在鄭袖知道我喜愛新人,可是她甚至比我還喜愛新人,這簡直是孝子在侍奉雙親,忠臣在侍奉君王啊!”

鄭袖知道楚王認為自己沒有忌妒心理,就對新人說:“大王很喜愛你的美麗。可是,讨厭你的鼻子。您如果去見大王時,一定要用手把鼻子捂住,”新人見到楚王,就捂住鼻子。楚王對鄭袖說:“新人見到我就捂住鼻子,這是為什麼?”鄭袖說:“我知道。”楚王說:“即使不好聽你也一定要說出來。”鄭袖說:“她好像是讨厭聞到大王的臭味。”楚王說:“真是膽大妄為!”于是下令給新人處以劓刑,絕不寬赦。

楚王後死

原文

楚王後死,未立後也。謂昭魚曰:“公何以不請立後也?”昭魚曰:“王不聽,是知困而交絕于後也。”“然則不買五雙珥,令其一善而獻之王,明日視善珥所在,因請立之。”

翻譯

楚國的王後死了,還沒有新立王後。有人對昭魚說:“您為什麼不請求新立王後呢?”昭魚說:“大王如果不聽從我的意見,這樣,我不僅十分尴尬,而且新立的王後和我的關系就會惡化。”這人說:“那末,您就買五雙耳環獻給大王,其中一雙是最好的,第二天看看誰戴着那雙最好的耳環,您就請求立誰為王後。”

齊明說卓滑以伐秦

原文

齊明說卓滑以伐秦,滑不聽也。齊明謂卓滑曰:“明之來也,為樗裡疾蔔交也。明說楚大夫以伐秦,皆受明之說也,唯公弗受也,臣有辭以報樗裡子矣。”卓滑因重之。

翻譯

齊明自韓國至楚,遊說楚國大夫卓滑去進攻秦國,卓滑不同意。齊明對卓滑說:“我來到楚國,是為了給樗裡疾探聽各國與韓國的關系如何。我勸楚大夫進攻秦國,他們都接受我的意見。唯獨您不接受,我有話可以報告樗裡疾了。”卓滑因此而看重齊明。

或謂黃齊

原文

或謂黃齊曰:“人皆以謂公不善于富摯。公不聞老萊子之教孔子事君乎?示之其齒之堅也,六十而盡相靡也。今富摯能,而公重不相善也,是兩盡也。諺曰:‘見君之乘,下之;見杖,起之。’今也王愛富摯,而公不善也,是不臣也。”

翻譯

有人對楚人黃齊說:“人們都認為您和富摯的關系不好。您沒聽說老萊子教導孔子如何侍奉國君嗎?他指着牙齒說:‘人的牙齒很堅硬,到了六十歲,牙齒就損壞完了,這是因為牙齒經常互相磨損的緣故。現在,富摯是楚王的寵臣,而您與他關系很不好,這是兩敗俱傷的做法。常言說得好:‘見到國君的車馬,如果自己在車上,就應該下車;見到國君的木杖,如果自己坐着,就應該起來。’對國君的車馬、木杖尚且如此尊重有禮,現在國君寵愛富摯,您卻不對他友善,這不是做臣子的本分。”

長沙之難

原文

長沙之難,楚太子橫為質于齊。楚王死,薛公歸太子橫,因與韓、魏之兵随而攻東國。太子懼。昭蓋曰:“不若令屈署以新東國為和于齊以動秦。秦恐齊之敗東國而令行于天下也,必将救我。”太子曰:“善。”遽令屈署以東國為和于齊。秦王聞之懼,令辛戎告楚曰:“毋與齊東國,吾與子出兵矣。”

翻譯

在長沙戰役中,楚國太子橫作為人質被送到齊國去。楚王死後,齊相孟嘗君送回太子橫。随後聯合韓、魏兩國之兵,進攻楚國的東地。楚太子害怕。昭蓋說:“您不如派屈署假稱給齊國以東地,和齊國講和。用這來誘勸秦國。秦國擔心齊國真的奪得楚國的東地,而在諸侯中占據發号施令的地位,一定會派兵救援楚國。”太子說:“好。”馬上下令派屈署假稱以楚國的東地與齊國講和。秦王聽說後,很擔心,就派華陽君芈戎告訴楚王說:“不要給齊國東地,我就要為您派出援兵了。”

有獻不死之藥于荊王者

原文

有獻不死之藥于荊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曰:“可。”因奪而食之。王怒,使人殺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臣問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無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藥,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王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殺。

翻譯

有人給楚王獻來不死的藥,禀報人員拿了藥進宮去。侍衛官問禀報人員說:“它可以吃嗎?”禀報人員回答說:“可以吃。”侍衛官奪過不死之藥便把它吃了。楚王大怒,派人要殺侍衛官,侍衛官給楚王解釋說:“我問過禀報人員,他告訴我:‘可以吃。’所以,我就吃了。這說明我是無罪的,有罪的是禀報人員。

再說,有人給大王獻來不死的藥,我吃了,大王就把我殺死,這藥就成了死藥。大王殺了無罪之臣,說明有人拿了所謂‘不死之藥’來欺騙大王。”楚王于是沒有殺侍衛官。

客說春申君

原文

客說春申君曰:“湯以亳,武王以鄗,皆不過百裡以有天下。今孫子,天下賢人也,君籍之以百裡勢。臣竊以為不便于君。何如?”春申君曰:“善。”于是使人謝孫子,孫子去之趙,趙以為上卿。”

客又說春申君曰:“昔伊尹去夏入殷,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魯入齊,魯弱而齊強。夫賢者之所在,其君未嘗不尊,國未嘗不榮也。今孫子,天下賢人也,君何辭之?”春申君又曰:“善。”于是使人請孫子于趙。

孫子為書謝曰:“疠人憐王,此不恭之語也。雖然,不可不審察也,此為劫弑死亡之主言也。夫人主年少而矜材,無法術以知奸,則大臣主斷國私以禁誅于己也,故弑賢長而立幼弱,廢正适而立不義。春秋戒之曰:‘楚王子圍騁于鄭,未出境,聞王病,反問疾,遂以冠纓絞王,殺之,因自立也。

齊崔杼讨妻美,莊公通之。崔杼帥其君黨而攻。莊公請與分國,崔杼不許;欲自刃于廟,崔杼不許。莊公走出,逾于外牆,射中其股,遂殺之,而立其弟景公。近代所見:李兌用趙,餓主父于沙丘,百日而殺之;淖齒用齊,擢闵王之筋,懸于其廟梁,宿夕而死。夫厲雖痛腫胞疾,上比前世,未至佼纓射股;下比近代,未至擢筋而餓死也。夫劫弑死亡之主也,心之憂勞,形之困苦,必甚于疠矣。由此觀之,疠雖憐王可也。”因為賦曰:“寶珍隋珠,不知佩兮。袆布與絲,不知異兮,闾姝子奢,莫知媒兮。嫫母求之,又甚喜之兮。以瞽為明,以聾為聰,以是為非,以吉為兇。嗚呼上天,易惟其同!”

詩曰:“上天甚神,無自瘵也。”

翻譯

有人對春申君說:“商湯以毫為根據地,武王以高為根據地,他們的領地都不過百裡,可是得了天下,現在荀子是天下的賢人,如果您資且他百裡之地,我認為将會對您有利。您看怎麼辦?”春申說:“好。”于是,派人謝絕了荀子。荀子離開楚國,去到趙國,趙國任命荀子為上卿。

又有人對春申君說:“以前伊尹離開夏,去到殷,因此殷得了天下而稱王,夏失去天下而滅亡。管仲離開魯國,去到齊國,因此魯國衰弱,齊國富強。賢人在哪個國家,哪個國家的君主便定會受人尊敬,那個國家也一定會興盛。現在荀子是天下的賢人,您為何辭絕了他呢?”春申君說:“好。”于是,派人到趙國去召請荀子。

荀子寫信謝絕了,信上說:“‘麻瘋病人哀憐國君,’這是一句不恭敬的話。即使如此,但也不可不加審察,這是一對一般被大臣脅迫而殺死的國君說的。人主年幼,自以為有才能,卻沒有方法識察壞人壞事,這樣,大臣就會獨斷專行,圖謀私利,一切權力歸于自己,所以,他們廢棄年長而有才能的,立了年幼而懦弱的;廢掉嫡親當繼承王位的,立了不當繼承王位的。

《春秋》上告誡說:“楚共王的兒子圍,出使鄭國,未離開國境,聽說楚君郏敖生病,就返回宮中,去探病,于是他用帽帶将敖勒死,自立為國君。齊大夫崔杼之妻很美,與齊莊公私通。崔杼便帶領他的私黨進攻莊公。莊公請求與崔杼平分國家,崔杼不許;莊公請求在宗廟自殺,崔杼仍不許。莊公逃跑,翻牆而出,崔杼用箭射中了莊公的大腿,将莊公殺死,另立莊公之弟為景公。’近代所見的:李兌在趙國專權,困餓趙國主父趙武靈王于沙丘宮,以緻他一百天就餓死了;淖齒在齊國專權,抽掉齊闵王的筋,把他吊在宗廟的大梁上,一夜他就死了。

麻瘋病是先天性的病,但往上與前代比,還不至于有象楚王郊敖被絞死,齊莊公被殺死的悲慘下場;往下與近代比,還不至于有象齊闵王被抽筋而死、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的悲慘下場。那些被大臣殺害的國君,心中憂慮,形體痛苦,一定超過麻瘋病人。由此看來,說‘麻瘋病人哀憐國君’是可以的。”因此荀子寫了一首賦,說:“珍寶、随侯之珠不知戴呀、布、錦混雜亂安排呀!美女闾姝、美男子奢沒人說媒啊,醜女嫫母、醜男力父反而被人愛啊!人說瞎子是千裡眼啊!聾子硬當作順風耳啊!正确硬要說是錯誤啊!吉利硬要說是災禍啊!唉呀!老天爺啊!為什麼人世間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如此相同啊!”

《詩經》說:“上天神明,如要違犯,自取災禍。”

天下合縱

原文

天下合從。趙使魏加見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臨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時好射,臣願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異日者,更赢與魏王處京台之下,仰見飛鳥。更赢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赢曰:‘可。’有間,雁從東方來,更赢以虛發而下之。

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赢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至也。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今臨武君,嘗為秦孽,不可為拒秦之将也。”

翻譯

諸侯合縱對付秦國,趙國派魏加會會見楚相春申君,說:“您有了大将嗎?”春申君說:“有了。我準備任命臨武君為大将。”魏加說:“我年輕時候,很喜歡射箭,我願意用射箭作比喻,可以嗎?”春申君說:“可以。”魏加說:“從前,更赢與魏王遊于京台之下,擡頭看見飛鳥。更赢對魏王說:“我隻要為大王拉拉弓弦,就可以讓飛鳥掉下來。’魏王說:“如此說來,射箭竟可達到這種地步嗎?’更赢說:‘可以的。’過了一會,從東方飛來一隻孤雁,更赢拉拉弓弦,飛雁就掉下來了。

魏王說:‘射箭竟然有這樣神妙嗎?’更赢說:‘這隻飛雁有隐痛在身。’魏王說:‘先生怎麼知道的?’更赢回答說:‘它飛得緩慢,叫得悲切。飛得緩慢,是因為有舊傷;叫得悲切,是因為長久失群。舊傷未愈,而又心有餘悸,聽到了弓弦的聲音,便驚駭地高飛,以緻傷口破裂,所以落了下來。’現在臨武君曾被秦國打敗,心有餘悸,他也象那隻傷雁一樣,是不能擔任抗秦的将領的。”

汗明見春申君

原文

汗明見春申君,候問三月,而後得見。談卒,春申君大說之。汗明欲複談,春申君曰:“仆已知先生,先生大息矣。”汗明憱焉曰:“明願有問君而恐固。不審君之聖孰與堯也?”春申君曰:“先生過矣,臣何足以當堯?”汗明曰:“然則君料臣孰與舜?”春申君曰:“先生即舜也。”汗明曰:“不然。臣請為君終言之。君之賢實不如堯,臣之能不及舜。夫以賢舜事聖堯,三年而後乃相知也,今君一時而知臣,是君聖于堯而臣賢于舜也。”春申君曰:“善。”召門吏為汗先生着客籍,五日一見。

汗明曰:“君亦聞骥乎?夫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坂遷延,負轅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之。骥于是俛而噴,仰而鳴,聲達于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今仆之不肖,陋于州部,堀穴窮巷,沈污鄙俗之日久矣,君獨無意湔拔仆也,使得為君高鳴屈于梁乎?”

翻譯

汗明拜見楚相春申君,等候了三個月,才見了面。雙方談完,春申君很高興。汗明想再繼續談,春申君說:“我已經了解先生了,先生請休息吧。”汗明很感不安地說:“我想問問您,但又怕自己固執不通。您和堯比,不知誰更聖明一些?”春申說:“先生錯了,我怎麼配與堯比呢?”汗明說:“您看我和舜比,怎麼樣?”春申君說:“先生就是舜啊!”汗明說:“不對,請讓我把話說完。您的聖明實在不如堯,我的賢能也不如舜。以賢能的舜去侍奉聖明的堯,經過三年才彼此了解。現在您一下子就了解我了,這說明您比堯還聖明,而我比舜還賢能。”春申君說:“您說得好。”于是,請門吏把汗先生的名字登記在賓客簿上,每隔五天春申君就接見他一次。

汗明對春申君說:“您聽說過千裡馬嗎?千裡馬成年了,駕着鹽車上太行山,後蹄伸得很直,前膝彎得很曲,尾巴夾在兩股之間,氣喘噓噓,渾身流汗,車到半坡前,無論怎麼用勁也不能前進一步。這時正好遇到伯樂,他趕快下車,撫着馬背,為它難過得流了眼淚,他解下麻衣,給千裡馬罩上。這時千裡馬向前低下頭,噴着氣,擡起頭,大叫一聲,聲音直沖雲霄,好像金,石發出的聲音,這是為什麼?因為千裡馬知道伯樂很賞識它。現在,我沒有出息,困厄在底層,處在窮鄉僻壤,地位低下,長期如此,您難道就不想推薦我,讓我能夠借您的助力,施展我的抱負,在魏國嶄露頭角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