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

p2p

對等網絡
P2P平台(Peer-to-Peer Platform),即在線個人對個人的網絡平台,若通過P2P平台融資,則形成網絡與金融相互滲透的全新模式。P2P平台不依賴于服務器,而依賴于網絡參與者單機計算能力,實現互聯網直接交互的點對點技術向金融領域的延伸,擯棄了高準入、高成本的傳統銀行信貸體系,通過低門檻、低成本的互聯網信息及交易平台,實現個體借款需求及投資需求的有效對接。[1]
  • 中文名:
  • 外文名:
  • 适用領域:
  • 所屬學科:
  • 中文名稱:對等網絡
  • 外文名稱:Peer to Peer
  • 簡 稱:P2P
  • 又 稱:對等互聯網網絡技術
  • 别 稱:工作組

概述

對等網絡,即對等計算機網絡,是一種在對等者(Peer)之間分配任務和工作負載的分布式應用架構,是對等計算模型在應用層形成的一種組網或網絡形式。“Peer”在英語裡有“對等者、夥伴、對端”的意義。因此,從字面上,P2P可以理解為對等計算或對等網絡。國内一些媒體将P2P翻譯成“點對點”或者“端對端”,學術界則統一稱為對等網絡(Peer-to-peer networking)或對等計算(Peer-to-peer computing),其可以定義為:網絡的參與者共享他們所擁有的一部分硬件資源(處理能力、存儲能力、網絡連接能力、打印機等),這些共享資源通過網絡提供服務和内容,能被其它對等節點(Peer)直接訪問而無需經過中間實體。

在此網絡中的參與者既是資源、服務和内容的提供者(Server),又是資源、服務和内容的獲取者(Client)。在P2P網絡環境中,彼此連接的多台計算機之間都處于對等的地位,各台計算機有相同的功能,無主從之分,一台計算機既可作為服務器,設定共享資源供網絡中其他計算機所使用,又可以作為工作站,整個網絡一般來說不依賴專用的集中服務器,也沒有專用的工作站。

網絡中的每一台計算機既能充當網絡服務的請求者,又對其它計算機的請求做出響應,提供資源、服務和内容。通常這些資源和服務包括:信息的共享和交換、計算資源(如CPU計算能力共享)、存儲共享(如緩存和磁盤空間的使用)、網絡共享、打印機共享等。

網絡特點

對等網絡是一種網絡結構的思想。它與目前網絡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客戶端/服務器(Client/Server)結構(也就是WWW所采用的結構方式)的一個本質區别是,整個網絡結構中不存在中心節點(或中心服務器)。在P2P結構中,每一個節點(peer)大都同時具有信息消費者、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通訊等三方面的功能。從計算模式上來說,P2P打破了傳統的Client/Server(C/S)模式,在網絡中的每個節點的地位都是對等的。每個節點既充當服務器,為其他節點提供服務,同時也享用其他節點提供的服務。

簡單的說,P2P就是直接将人們聯系起來,讓人們通過互聯網直接交互。P2P使得網絡上的溝通變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間商。

P2P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改變互聯網現在的以大網站為中心的狀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權力交還給用戶。

對等網絡是對分布式概念的成功拓展,它将傳統方式下的服務器負擔分配到網絡中的每一節點上,每一節點都将承擔有限的存儲與計算任務,加入到網絡中的節點越多,節點貢獻的資源也就越多,其服務質量也就越高。

對等網絡可運用存在于Internet邊緣的相對強大的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執行較基于客戶端的計算任務更高級的任務。現代的PC具有速度極快的處理器、海量内存以及超大的硬盤,而在執行常規計算任務(比如:浏覽電子郵件和Web)時,無法完全發揮這些設備的潛力。新式PC很容易就能同時充當許多類型的應用程序的客戶端和服務器(對等方)。

P2P網絡技術的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非中心化:網絡中的資源和服務分散在所有節點上,信息的傳輸和服務的實現都直接在節點之間進行,可以無需中間環節和服務器的介入,避免了可能的瓶頸。P2P的非中心化基本特點,帶來了其在可擴展性、健壯性等方面的優勢。

可擴展性:在P2P網絡中,随着用戶的加入,不僅服務的需求增加了,系統整體的資源和服務能力也在同步地擴充,始終能比較容易地滿足用戶的需要。理論上其可擴展性幾乎可以認為是無限的。例如:在傳統的通過FTP的文件下載方式中,當下載用戶增加之後,下載速度會變得越來越慢,然而P2P網絡正好相反,加入的用戶越多,P2P網絡中提供的資源就越多,下載的速度反而越快。

健壯性:P2P架構天生具有耐攻擊、高容錯的優點。由于服務是分散在各個節點之間進行的,部分節點或網絡遭到破壞對其它部分的影響很小。P2P網絡一般在部分節點失效時能夠自動調整整體拓撲,保持其它節點的連通性。P2P網絡通常都是以自組織的方式建立起來的,并允許節點自由地加入和離開。

高性價比:性能優勢是P2P被廣泛關注的一個重要原因。随着硬件技術的發展,個人計算機的計算和存儲能力以及網絡帶寬等性能依照摩爾定理高速增長。采用P2P架構可以有效地利用互聯網中散布的大量普通結點,将計算任務或存儲資料分布到所有節點上。利用其中閑置的計算能力或存儲空間,達到高性能計算和海量存儲的目的。目前,P2P在這方面的應用多在學術研究方面,一旦技術成熟,能夠在工業領域推廣,則可以為許多企業節省購買大型服務器的成本。

隐私保護:在P2P網絡中,由于信息的傳輸分散在各節點之間進行而無需經過某個集中環節,用戶的隐私信息被竊聽和洩漏的可能性大大縮小。此外,目前解決Internet隐私問題主要采用中繼轉發的技術方法,從而将通信的參與者隐藏在衆多的網絡實體之中。在傳統的一些匿名通信系統中,實現這一機制依賴于某些中繼服務器節點。而在P2P中,所有參與者都可以提供中繼轉發的功能,因而大大提高了匿名通訊的靈活性和可靠性,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隐私保護。

負載均衡:P2P網絡環境下由于每個節點既是服務器又是客戶機,減少了對傳統C/S結構服務器計算能力、存儲能力的要求,同時因為資源分布在多個節點,更好的實現了整個網絡的負載均衡。

由于對等網絡不需要專門的服務器來做網絡支持,也不需要其他的組件來提高網絡的性能,因而組網成本較低,适用于人員少、組網簡單的場景,故常用于網絡較小的中小型企業或家庭中。

與客戶端/服務器網絡相比,對等網絡具有下列優勢:

1、可在網絡的中央及邊緣區域共享内容和資源。在客戶端/服務器網絡中,通常隻能在網絡的中央區域共享内容和資源。

2、由對等方組成的網絡易于擴展,而且比單台服務器更加可靠。單台服務器會受制于單點故障,或者會在網絡使用率偏高時,形為瓶頸。

3、由對等方組成的網絡可共享處理器,整合計算資源以執行分布式計算任務,而不隻是單純依賴一台計算機,如一台超級計算機

4、用戶可直接訪問對等計算機上的共享資源。網絡中的對等方可直接在本地存儲器上共享文件,而不必在中央服務器上進行共享。

科研成果

1、網絡的拓撲結構。

2、選擇合适的傳輸介質。

3、根據傳輸介質的類型、網絡的運行速度、網絡的覆蓋範圍等選擇網絡連接設備。

4、硬件連接。

5、網絡軟件的安裝。

6、設置資源共享。

鑒别方法

當前的通信模式還有Client/Server、Brtitleowser/Server和Slave/Master等。例如,企業局域網Intranet和Internet都是以Client/Server和Browser/Server為模式,而早期的主機系統則采用Slave/Master模式。這些模式的特點是:它們都是以應用為核心的,在網絡中必須有應用服務器,用戶的請求必須通過應用服務器完成,用戶之間的通信也要經過服務器。而在對等網絡中,用戶之間可以直接通信、共享資源、協同工作。

軟件類型

對等網絡軟件主要有以下類型:

1、即時通信軟件,如ICQ、Anychat等。2個或多個用戶可以通過文字、語音或文件進行交流,甚至還可以與手機通信。

對等網絡

2、實現共享文件資源的軟件,如Napster和Gnutella等。用戶可以直接從任意一台安裝同類軟件的PC上下載或上載文件,并檢索、複制共享的文件。

3、遊戲軟件,當前的許多網絡遊戲都是通過對等網絡方式實現的。

4、存儲軟件,如Farsite,用于在網絡上将存儲對象分散存儲。

5、數據搜索及查詢軟件,如Infrasearch、Pointera,用來在對等網絡中完成信息檢索。

6、協同計算軟件,如Netbatch,可連接幾千或上萬台PC,利用其空閑時間進行協同計算。

7、協同處理軟件,如Groove,可用于企業管理

8、P2P分布式計算。

9、比特币、萊特币等虛拟化數字貨币都是建立在P2P網絡上的。

标準

對等網絡尚無統一的标準

2000年8月成立了P2P工作組,成員包括Intel、IBM和HP公司等。發展對等網絡的其他主要障礙還有版權問題、網絡帶寬問題、管理問題和安全問題等。如何連接電話、手機和家電、工業設備等,也是對等網絡需要解決的問題。

國内對等網絡市場從2000年開始啟動。

國内的應用主要有2個方向:文件共享及協同工作。

在文件共享方面,國内已經有多家公司推出了自己的産品,當前主要的中文對等網絡軟件有Workslink、Ezpeer、Jelawat、Kuro和Toperson等,還有PASP_E-school實時交互多媒體在線課堂教學軟件。在未來,企業對等網絡應用将是熱點,主要将解決企業内部事務處理的協同、企業門戶、企業虛拟專網(VPN)、遠程互動和寬帶應用等。國内基于對等網絡技術的企業應用産品有KM-Server中小企業知識管理軟件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