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器

服務器

也稱伺服器
服務器(英文名稱server),也稱伺服器。指一個管理資源并為用戶提供服務的計算機軟件。是提供計算服務的設備。由于服務器需要響應服務請求,并進行處理,因此一般來說服務器應具備承擔服務并且保障服務的能力。服務器的構成包括處理器、硬盤、内存、系統總線等,和通用的計算機架構類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務,因此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較高。在網絡環境下,根據服務器提供的服務類型不同,分為文件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應用程序服務器,WEB服務器等。
    中文名:服務器 外文名: 别名:伺服器 英文名:server 構成:cpu、芯片組、内存、磁盤系統等 特性:可擴展、易使用、可用、易管理 外形:刀片式、塔式、機櫃式等 分類:文件、數據庫及應用程序服務器

概述

從廣義上講,服務器是指網絡中能對其它機器提供某些服務的計算機系統(如果一個PC對外提供ftp服務,也可以叫服務器)。從狹義上講,服務器是專指某些高性能計算機,能通過網絡,對外提供服務。相對于普通PC來說,穩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在CPU、芯片組、内存、磁盤系統、網絡等硬件和普通PC有所不同。

服務器作為網絡的節點,存儲、處理網絡上80%的數據、信息,因此也被稱為網絡的靈魂。做一個形象的比喻:服務器就像是郵局的交換機,而微機、筆記本、PDA、手機等固定或移動的網絡終端,就如散落在家庭、各種辦公場所、公共場所等處的電話機。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電話交流、溝通,必須經過交換機,才能到達目标電話;同樣如此,網絡終端設備如家庭、企業中的微機上網,獲取資訊,與外界溝通、娛樂等,也必須經過服務器,因此也可以說是服務器在“組織”和“領導”這些設備。

它是網絡上一種為客戶端計算機提供各種服務的高性能的計算機,它在網絡操作系統的控制下,将與其相連的硬盤、磁帶、打印機、Modem及各種專用通訊設備提供給網絡上的客戶站點共享,也能為網絡用戶提供集中計算、信息發表及數據管理等服務。它的高性能主要體現在高速度的運算能力、長時間的可靠運行、強大的外部數據吞吐能力等方面。

主要構成

服務器的構成與微機基本相似,有處理器、硬盤、内存、系統總線等,它們是針對具體的網絡應用特别制定的,因而服務器與微機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異很大。尤其是随着信息技術的進步,網絡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對自己信息系統的數據處理能力、安全性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您在進行電子商務的過程中被黑客竊走密碼、損失關鍵商業數據;如果您在自動取款機上不能正常的存取,您應該考慮在這些設備系統的幕後指揮者——服務器,而不是埋怨工作人員的素質和其他客觀條件的限制。

分類

按照體系架構來區分,服務器主要分為兩類:

非x86服務器

非x86服務器:包括大型機、小型機和UNIX服務器,它們是使用RISC(精簡指令集)或EPIC(并行指令代碼)

處理器,并且主要采用UNIX和其它專用操作系統的服務器,精簡指令集處理器主要有IBM公司的POWER和PowerPC處理器,SUN與富士通公司合作研發的SPARC處理器、EPIC處理器主要是Intel研發的安騰處理器等。這種服務器價格昂貴,體系封閉,但是穩定性好,性能強,主要用在金融、電信等大型企業的核心系統中。

x86服務器

x86服務器:又稱CISC(複雜指令集)架構服務器,即通常所講的PC服務器,它是基于PC機體系結構,使用Intel或其它兼容x86指令集的處理器芯片和Windows操作系統的服務器。價格便宜、兼容性好、穩定性較差、安全性不算太高,主要用在中小企業和非關鍵業務中。

按應用層次劃分

按應用層次劃分通常也稱為“按服務器檔次劃分”或 “按網絡規模”分,是服務器最為普遍的一種劃分方法,它主要根據服務器在網絡中應用的層次(或服務器的檔次來)來劃分的。要注意的是這裡所指的服務器檔次并不是按服務器CPU主頻高低來劃分,而是依據整個服務器的綜合性能,特别是所采用的一些服務器專用技術來衡量的。按這種劃分方法,服務器可分為:入門級服務器、工作組級

服務器、部門級服務器、企業級服務器。

1、入門級服務器

這類服務器是最基礎的一類服務器,也是最低檔的服務器。随着PC技術的日益提高,許多入門級服務器與PC機的配置差不多,所以也有部分人認為入門級服務器與“PC服務器”等同。這類服務器所包含的服務器特性并不是很多,通常隻具備以下幾方面特性:

1有一些基本硬件的冗餘,如硬盤、電源、風扇等,但不是必須的;

2通常采用SCSI接口硬盤,也有采用SATA串行接口的;

3部分部件支持熱插拔,如硬盤和内存等,這些也不是必須的;

4通常隻有一個CPU,但不是絕對;

5内存容量最大支持16GB。

這類服務器主要采用Windows或者NetWare網絡操作系統,可以充分滿足辦公室型的中小型網絡用戶的文件共享、數據處理、Internet接入及簡單數據庫應用的需求。這種服務器與一般的PC機很相似,有很多小型公司幹脆就用一台高性能的品牌PC機作為服務器,所以這種服務器無論在性能上,還是價格上都與一台高性能PC品牌機相差無幾。

入門級服務器所連的終端比較有限(通常為20台左右),況且在穩定性、可擴展性以及容錯冗餘性能較差,僅适用于沒有大型數據庫數據交換、日常工作網絡流量不大,無需長期不間斷開機的小型企業。不過要說明的一點就是目前有的比較大型的服務器開發、生産廠商在後面我們要講的企業級服務器中也劃分出幾個檔次,其中最低檔的一個企業級服務器檔次就是稱之為“入門級企業級服務器”,這裡所講的入門級并不是與我們上面所講的"入門級"具有相同的含義,不過這種劃分的還是比較少。還有一點就是,這種服務器一般采用Intel的專用服務器CPU芯片,是基于Intel架構(俗稱"IA結構")的,當然這并不是一種硬性的标準規定,而是由于服務器的應用層次需要和價位的限制。

2、工作組服務器

工作組服務器是一個比入門級高一個層次的服務器,但仍屬于低檔服務器之類。從這個名字也可以看出,它隻能連接一個工作組(50台左右)那麼多用戶,網絡規模較小,服務器的穩定性也不像下面我們要講的企業級服務器那樣高的應用環境,當然在其它性能方面的要求也相應要低一些。工作組服務器具有以下幾方面的主要特點:

1.通常僅支持單或雙CPU結構的應用服務器(但也不是絕對的,特别是SUN的工作組服務器就有能支持多達4個處理器的工作組服務器,當然這類型的服務器價格方面也就有些不同了)。

2.可支持大容量的ECC内存和增強服務器管理功能的SM總線。

3.功能較全面、可管理性強,且易于維護。

4.采用Intel服務器CPU和Windows/NetWare網絡操作系統,但也有一部分是采用UNIX系列操作系統的。

5.可以滿足中小型網絡用戶的數據處理、文件共享、Internet接入及簡單數據庫應用的需求。

工作組服務器較入門級服務器來說性能有所提高,功能有所增強,有一定的可擴展性,但容錯和冗餘性能仍不完善、也不能滿足大型數據庫系統的應用,但價格也比前者貴許多,一般相當于2~3台高性能的PC品牌機總價。

3、部門級服務器

這類服務器是屬于中檔服務器之列,一般都是支持雙CPU以上的對稱處理器結構,具備比較完全的硬件配置,如磁盤陣列、存儲托架等。部門級服務器的最大特點就是,除了具有工作組服務器全部服務器特點外,還集成了大量的監測及管理電路,具有全面的服務器管理能力,可監測如溫度、電壓、風扇、機箱等狀态參數,結合标準服務器管理軟件,使管理人員及時了解服務器的工作狀況。同時,大多數部門級服務器具有優良的系統擴展性,能夠滿足用戶在業務量迅速增大時能夠及時在線升級系統,充分保護了用戶的投資。它是企業網絡中分散的各基層數據采集單位與最高層的數據中心保持順利連通的必要環節,一般為中型企業的首選,也可用于金融、郵電等行業。

部門級服務器一般采用IBM、SUN和HP各自開發的CPU芯片,這類芯片一般是RISC結構,所采用的操作系統一般是UNIX系列操作系統,LINUX也在部門級服務器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部門級服務器可連接100個左右的計算機用戶、适用于對處理速度和系統可靠性高一些的中小型企業網絡,其硬件配置相對較高,其可靠性比工作組級服務器要高一些,當然其價格也較高(通常為5台左右高性能PC機價格總和)。由于這類服務器需要安裝比較多的部件,所以機箱通常較大,采用機櫃式的。

4、企業級服務器

企業級服務器是屬于高檔服務器行列,正因如此,能生産這種服務器的企業也不是很多,但同樣因沒有行業标準硬件規定企業級服務器需達到什麼水平,所以也看到了許多本不具備開發、生産企業級服務器水平的企業聲稱自己有了企業級服務器。企業級服務器最起碼是采用4個以上CPU的對稱處理器結構,有的高達幾十個。

另外一般還具有獨立的雙PCI通道和内存擴展闆設計,具有高内存帶寬、大容量熱插拔硬盤和熱插拔電源、超強的數據處理能力和群集性能等。這種企業級服務器的機箱就更大了,一般為機櫃式的,有的還由幾個機櫃來組成,像大型機一樣。企業級服務器産品除了具有部門級服務器全部服務器特性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它還具有高度的容錯能力、優良的擴展性能、故障預報警功能、在線診斷和RAM、PCI、CPU等具有熱插拔性能。有的企業級服務器還引入了大型計算機的許多優良特性。這類服務器所采用的芯片也都是幾大服務器開發、生産廠商自己開發的獨有CPU芯片,所采用的操作系統一般也是UNIX(Solaris)或LINUX。

企業級服務器适合運行在需要處理大量數據、高處理速度和對可靠性要求極高的金融、證券、交通、郵電、通信或大型企業。企業級服務器用于聯網計算機在數百台以上、對處理速度和數據安全要求非常高的大型網絡。企業級服務器的硬件配置最高,系統可靠性也最強。

服務器中配置固态硬盤已經是一個普遍的選擇,特别是如果隻有很小比例的服務器存在性能問題的話尤其如此。固态硬盤可以幫助用戶解決服務器性能的瓶頸。固态硬盤也可以讓高速存儲更加的接近處理器并将共享存儲網絡這個潛在的瓶頸剔除掉。目前有三種固态硬盤的形式作為達标:即硬盤驅動型SSD,SSD DIMM和PCIs SSD。

5、典型服務器應用

辦公OA服務器

ERP服務器

WEB服務器

數據庫服務器

财務服務器

郵件服務器

打印服務器

集群服務器

無盤辦公系統

無盤網吧服務器

無盤教學系統

視頻監控服務器

流媒體服務器

VOD視頻點播服務器

網絡下載

SP服務

網絡教學服務器

IDC-主機出租

IDC-虛拟空間

IDC-網遊

IDC-主機托管

遊戲服務器

高性能計算(HPC)

桌面超算

論壇服務器

操作系統

服務器平台的操作系統。Unix操作系統,由于是Unix的後代,大多都有較好的作服務器平台的功能。常見的類Unix服務器操作系統有AIX、HP-UX、IRIX、Linux、FreeBSD、Solaris、MacOSXServer、OpenBSD、NetBSD、和SCOOpenServer。微軟也出版了MicrosoftWindows服務器版本,像早期的WindowsNTServer,現代的Windows2000Server、WindowsServer2003、WindowsServer2008,而目前最新版的Windows 2012,也在2012年9月4日正式發售。

操作系統英文名陳為OperationSystem,通過它可以實現對計算機硬件與軟件的直接控制和管理協調。任何計算機的運行離不開操作系統,服務器也一樣。由于用途的不同,服務器操作系統跟單機操作系統有一定的差别。

在Windows方面,個人用戶一般使用WindowsXP、WindowsVista或Windows7等操作系統。服務器用戶多使用WindowsServer2000、WindowsServer2003、WindowsServer2008等操作系統。

而在Linux陣營,個人用戶一般使用Ubuntu等操作系統,服務器用戶多使用Redhat、CentOS、Debian等操作系統。

故障排除

服務器故障排除是一門精細的工藝,但也有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以把這件事情變得簡單和快速。ITIL方法深入研究如何解決服務器故障或相關問題,但總的主旨是盡可能快速和有效地縮小問題範圍。退一步想想如何從邏輯上解決中斷期間的問題。例如,如果有用戶抱怨不能訪問一些東西,看看其他用戶有沒有相同的問題,這樣可以消除本地某個具體終端用戶設備問題的可能性。以下全方面指南旨在幫助考慮故障診斷流程和過程。請結合自己的指導原則和技術優勢使用。

問題普遍存在嗎?

需要的第一條信息是停機或效率變慢發生的範圍以及産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就像是網絡問題可能是因為踩線而影響了一台PC或小的群集。

如果同一問題影響到了多位用戶,可以排除環境變量,比如本地PC上的軟件誤操作或硬件問題。

如果有多個網站,它們全部受影響嗎?這樣可以确定問題是否在于本地服務器。

是服務器引起的問題嗎?

不同的部門之間傾向于相互指責。系統管理員會将服務前台緩慢的應用程序響應歸咎于網絡;網絡管理員抱怨存儲區域網絡(SAN);存儲管理員指責軟件部門。如果正在解決一個問題——尤其是像應用程序變慢這類無法确定原因所在的問題——那麼,确定數據中心裡哪些區域的基礎設施受到了影響。當多個服務器和應用程序發生故障,通常可以排除服務器問題,真正的問題可能來自網絡或存儲陣列。虛拟化環境中,檢查所有受影響的虛拟機的物理主機位置,确保它們沒有共享受損的硬件。

通過排除,結果最終通常會指向某個明确的罪魁禍首,但并非總是如此。發現問題的共性,嘗試不同的因素組合,以縮小可能性。例如,問題可能源于文件共享時複制時間過長。如果在相同站點上,從一台服務器複制到另一台服務器時,是否也很緩慢?如果是的話,可排除廣域網絡的嫌疑。在服務器上的本地磁盤之間複制過程是否緩慢?如果是的話,可排除SAN或局域網的嫌疑。如果你不得不使用數據包捕獲或輸入/輸出(I/O)速度測試,故障排除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文檔

文檔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故障診斷工具,可輕松訪問環境的拓撲,并了解應用程序是如何工作的,使得能夠迅速排除服務器問題。

需要有紮實的數據中心操作知識,并拷問自己幾個重要的問題:每個應用程序涉及多少台服務器?基本的網絡設置是什麼?當前是什麼基礎設施?這些問題很有價值。例如,如果有兩台應用服務器供客戶端通過循環DNS訪問,同時一半用戶反饋有問題。從一開始就知道一半的用戶連接到各自的服務器,因此不會将時間浪費到另外一台服務器上并試圖解決問題。

溝通

溝通是診斷服務器故障的關鍵。例如同事昨晚更改了服務器設置,結果第二天一些東西無法使用。那麼需要了解做了哪些更改,因為這可能就是原因所在。大型企業有正式的改革形勢,涉及到每個人,但并不是所有的IT小組都會享受(或者阻礙,這得看你怎麼看待這件事了)的。

當一個新的應用程序或其他項目改變投入生産時,溝通可以幫助數據中心團隊做好準備并積極地檢查環境。否則當終端用戶開始抱怨應用無法正常工作的時候,不得不詢問新應用程序的部署和資源需求等情況。

監控

在對服務器進行故障排除時,對正在進行的操作進行完整的描述可以幫助節省時間。

市場上有很多監控工具用于不同規模和架構的數據中心。正确配置之後,它們會跟蹤關鍵指标,如延遲和I/O速度等。監控工具還會提醒你潛在的有用的信息,例如一個隻剩1%磁盤空間的驅動器将要導緻服務器問題。

很多産品還會對服務進行監控,因此如果某個關鍵服務崩潰或中斷,監控工具會發出警告或自動按照已設置的規則嘗試重啟。

檢查日志

令人驚訝的是,服務器和相關的日志常常被忽視。

當出現問題時,技術人員認為他們知道問題出自哪裡,并且會花好幾個小時來證明他們的正确性。但是如果他們花上幾分鐘的時間檢查一下日志,會發現已記錄下來的确切的問題。例如,如果知道正在交互的兩件事情以及它們的賬戶,就能夠很容易解決許可問題。

查看微軟Windows中的Event Viewer日志或Unix/Linux服務器上的系統記錄,這上面顯示了警告和錯誤。應用程序日志也值得一看,因為它們通常包含錯誤的數據,指向正确的根本方向。

支持

有些管理員調用供應商和日志記錄,但最好不要這樣做。檢查基礎事項之後,花幾分鐘調用日志,而不是直到停機幾個小時後再這樣做。

在解決事情之前不要着急,檢查數據中心供應商支持的服務水平協議。如果供應商直到第二個工作日都沒主動聯系你,記錄問題可以盡早避免一個令人沮喪的夜晚。

許多供應商網上有具體說明如何解決服務器問題。從知識庫和在線論壇中檢查供應商的資源。

不能排除服務器問題并且在前五分鐘内解決問題着實會令人沮喪,但是不要害怕尋求幫助。充足的準備、溝通和對環境的理解是拯救錯誤的有利工具。

1M帶寬

服務器1M帶寬同時能承受多少人在線

物色了一圈,想看看雲主機,沒錢隻能用最低端的,幾百塊錢也就1M帶寬,512内存,單核CPU。考慮到網站用戶體驗,百度了n多頁面,服務器1M帶寬同時能承受多少人在線。綜合了下有如下幾點:

服務器1M帶寬同時能承受多少人在線

首先要知道影響在線人數的因素

1:訪問量,毋庸置疑,訪問量越大,占用的帶寬越大。

2:網站類型:如果是出文字的網站(如小說站),1M帶寬帶動日均5000IP,還勉強。如果是普通網站有圖片,有文字、論壇、新聞資訊類型網站大概1M能帶一千IP。考慮到高峰期并發,1M高峰期還會卡。【最低配單核CPU+512内存。1千IPCPU占用10%左右,内存200到300之間】。

下面根據影響因素計算下1M帶寬能同時承受多少人在線(以網絡狀況良好為前提)

1、打開網站8秒原則;(隻有8秒時間讓客戶記住你的網站)一般訪客超過八秒無法打開網站,就會選擇關閉網站了。其實,一般超過三秒都很難讓訪客忍受,八秒原則講的是用戶體驗。

2、評判的隻是:用戶從雲服務器下載文件的速度;

3、頁面的标準尺寸大小為:60KB;

參考公式:支持連接個人=服務器帶寬/頁面尺寸大小

通過計算大緻結果是,1Mbps的帶寬(服務器的1M帶寬最快上下速度能達到1M/s,跟我們家用的帶寬稍有區别)支持的連接數為:17個

因此,NM帶寬可以支持的同時在線人數大概為N*17個

所以,1M帶寬的雲主機,日均3000IP以下應該沒問題。當然如果你的每個頁面都比較大的話,那就沒這麼多了。具體多少,可以按照上面的算法算下。

帶寬選擇

假設你僅有一個頁面是100KB,那麼1G流量可以訪問的頁面是:(1x1024x1024)/100=10485,也就是說每天1G流量可以承受1萬PV,很多個人網站是達不到這麼大pv的,所以很多網站每個月30G流量足夠了。當然如果下載的話流量就可能會很大。

另外,一個頁面文件100K,訪問時消耗的流量未必就是100K,浏覽器都會緩存頁面,很多元素是不會重複計算流量的。另外還可以通過gzip等方式降低流量占用。

所以,一般情況下,流量限制并沒有多數人想像的那麼可怕,而且不管主機商是否限制,其實都隐含了流量限制。如果你的服務器隻有1M的帶寬,你拼命地用(1024*60*60*24*30)/(1024*1024*8)=316,一個月也隻能用掉300多G而已。

解析設置

A (Address) 記錄是用來指定主機名(或域名)對應的IP地址記錄。用戶可以将該域名下的網站服務器指向到自己的web server上。帕紹互聯同時也可以設置您域名的二級域名。

必須需要到注冊商的域名管理界面去設置成正确的有效穩定的DNS。在注冊商修改DNS可能需要12-72小時才能反映在根服務器上。TTL值全稱是“生存時間(Time To Live)”,簡單的說它表示DNS記錄在DNS服務器上緩存時間。

硬件選擇

1.服務器硬件CPU的選擇

與我們平常選購PC機一樣,首先要确定是CPU,而不是主闆,因為CPU是整個服務器核心所在。服務器性能如何,在相當大程度上取決于所選擇的服務器硬件CPU類型。要選擇CPU,首先就要知道當前飛服務器硬件cpu品牌、類型和型号。從整體上來講,Intel和AMD的處理器兼容性更好,支持面廣,但一般僅滿足中、抵擋用戶需求,像網站機房、電信、金融、證券之類的用戶通常是選擇支持UNIX系統,基于IBM和SUN處理器的服務器系統。在價格方面,當然是基于Intel和AMD處理器的服務器要便宜些。

2.服務器硬件主闆的選擇

在選擇服務器硬件主闆方面我們主要考慮的是服務器的标準配置和擴展性能。如支持的處理器數、支持的内存類型和最大内存數、各種磁盤接口數、各種擴展槽類型和數量,是否集成RAID控制卡,RAID控制卡類型,集成的網卡類型和數量,以及其他一些内/外置接口配置。

3.服務器硬件内存的選擇

内存的重要性僅次于CPU,在服務器中更是如此,因為服務器的許多故障都是因内存而産生的。在服務器内存選擇方面,不僅要考慮當前主流的内存技術,如DDR2、DDR3,還要看它所具有的其他特性,如糾錯方式,是否支持内存鏡像、内存保護、内存陣列等技術。

4.服務器硬件硬盤的選擇

服務器因為要面對多用戶的并發文件訪問,所以要求服務器所用的硬盤的讀寫性能非常高。這一方面是通過提高硬盤轉速、硬盤接口帶寬來保障,另一方面還要通過磁盤陣列來加強。

對于絕大多數中中、小企業選擇标準的SCSI接口硬盤和RAID0、RAID1、RAID5之類的較低級别陣列即可;大型企業用戶則可以選擇目前性能最高的SAS接口硬盤和RAID5或者以上級别的陣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