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截拳道:實戰篇

李小龍截拳道:實戰篇

2009年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圖書
《李小龍截拳道:實戰篇》全面介紹了李小龍截拳道,系統講解了截拳道的實戰技擊法。由專業的武術教師進行動作示範指導,圖文并茂,内容嚴謹實用,是一本學習和了解李小龍截拳道的不可多得的指導書。[1]截拳道(JKD),由李小龍首創并發揚光大,是一種集合詠春拳、太極拳、泰拳、空手道、柔道、跆拳道、菲律賓武術、印尼格鬥技、法國拳術等26種世界武道精華,融彙中西哲學為其理論指導的無特定招式的格鬥技擊法,舉世聞名。
    書名:李小龍截拳道:實戰篇 别名: 作者:劉甯峰 類别: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頁數:224 頁 定價:35.00元 開本:16 裝幀:平裝 ISBN:9787530441541

圖書信息

出版時間:2009-6-1

版次:1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作者簡介

劉甯峰,男,漢族,1979年出生在武術之鄉——山西河邊鎮,7歲習武至今。主要學練太極拳、形意拳等傳統拳術,并一心鑽研武術實戰搏擊技法。現任山西忻州師範學院體育系武術教研室主任。淪文《唐代楊驚技擊注釋研究——兼談射與技擊的關系》獲第二:屆世界傳統武術節論文報告會一等獎。

文摘

第一個階段,是1959~1967年,這個階段是截拳道的形成前階段。李小龍初出茅廬,所用的招式、搏擊技術和訓練方法大都出自詠春拳,李小龍所展示的功夫基本是原汁原味的中國功夫。就技術而言,這個階段的功夫可以稱為振藩功夫階段(李小龍原名李振藩)。

第二個階段,是1967~1973年,是李小龍截拳道形成和發展階段。1967年10月,李小龍第一次将“截拳道”這一名稱公布在《黑帶》雜志上,首次将自己的功夫系統稱之為“截拳道”。這時候李小龍的技術體系已相對成熟,将跆拳道、泰拳、空手道、柔術等世界武術精髓融為一體,并具有了哲學層面的理論指導和對武術精辟的個人見解。技術體系和理論體系的成熟,為截拳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在這個時期,截拳道伴随着李小龍的功夫電影迅速走紅,甚至洛杉矶的臀察都是在使用李小龍的雙節棍而不是警棍。習練截拳道的人數也與日俱增,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群體。這個階段習練截拳道的人基本上學習的是李小龍在詠春拳技基礎上融合各家之長的技法體系,訓練中可見詠春拳的痕迹,如吃手練習等。

一第三個階段,是1973~1996年,是截拳道的後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由于李小龍的隕落,截拳道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原始截拳道”與“概念截拳道”的分歧與争執。“概念派”指責“原始派”盲目自大,隻是單純模仿李小龍的動作而無視他關于不斷提高與改進現有武技以适應時代與環境發展的遺訓。而“原始派”則斷言,“概念派”建立在一套為适應發展與改變而不斷簡化的理論基礎之上,這種做法将導緻截拳道原始之根的最終消失……

人物介紹

李小龍,原名李振藩,乳名細鳳,為美籍華人,祖籍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身高173厘米,體重64公斤。他是一位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全球範圍内具有影響力的著名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世界武道改革先驅者,UFC起源于李小龍,他是MMA之父,也是截拳道武道哲學的創立者。李小龍對中國電影業的貢獻永不磨滅,他在香港的3部半電影,3次打破空前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更是打破全亞洲票房記錄,李小龍随即風靡東南亞。就連毛澤東也喜歡觀看李小龍的電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