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會玉器

四會玉器

裝飾佩戴品
四會與廣州、平洲、揭陽并稱廣東四大翡翠批發市場,是國内最大的翡翠加工基地。2003年,四會市榮獲“中國玉器之鄉”稱号,玉城也就成為了四會市的城市簡稱。[1]四會玉器業的興旺還帶動了商貿、旅遊、酒店、飲食等行業的發展。
    中文名:四會玉器 外文名: 别名: 用途: 分類: 光澤:透光 透明度:5-6 分布:廣東省肇慶四會市

發展曆史

中國的玉器源于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晚期,興盛于戰國及兩漢時期,繁榮于明清。四會的玉器加工也有很長的曆史,早在清末民初,四會就有一些人在當地開設“家庭作坊”從事玉器雕刻加工。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四會已辦起了一批玉器加工廠,玉器加工業迅速發展起來,玉器加工技術和玉器品質迅速提高,品種更加齊全,成為當時廣東省内少有的上規模生産玉器系列産品的地方,一些玉器産品還被評為廣東省名優産品,在省内已頗有名氣。

改革開放後,由于種種原因,玉器企業轉産,原企業内的工人紛紛在縣城沙尾路一帶開設玉器加工銷售門店,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條“玉器街”。從此,四會的玉器加工場、加工店和家庭作坊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四會已有玉器加工戶1000多戶,從業人員達8000餘人,年産值超1億元。初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玉器加工新行業。

到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在四會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導下,四會玉器行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建設了具有一定規模和檔次的玉器街、玉器城等玉器專業市場,吸引了大批客商前來投資和進行玉器交易,在國内乃至東歐、東南亞等地區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同時,四會的玉器商戶為了擴大業務,自發形成“玉器天光墟”市場,每天黎明前,“天光墟”燈火通明,人頭湧湧,熙熙攘攘,前來采購玉器的客商絡繹不絕。

四會玉器市場逐漸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玉器産品銷售集散地,成為了廣東最大的翡翠玉器批發市場。經過幾代人琢玉工藝技術的傳承和曆屆黨委政府的扶持,四會的玉器行業不斷發展壯大,并在玉器加工、玉器産品造型、玉器銷售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發展現狀

據統計,到2006年,四會的玉器商鋪已發展到近1000家,玉器加工廠400多家,玉器加工經營戶已經達到4000多家,從業人員超過8萬人,年加工玉璞量達到7000噸以上,年銷售額超過15億元。走在四會玉器街,處處都能聽到車玉聲,“玉器之鄉”不負盛名。

“他山之石,四會成器”,沒有玉石礦産的四會,卻擁有“中國玉器之鄉”的美名。四會的玉石原料大都來自緬甸的翡翠玉石,所生産的翡翠玉器産品種類齊全,包括擺件、玩件、挂件、飾件等,款式多樣,品質上乘,在國内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産品遠銷港澳台以及東歐、東南亞等地區。四會玉器産業的發展,培育了一大批玉雕工藝師,生産出的玉器産品構思巧妙,工藝精細,有許多産品被評為中國玉雕、石雕作品“天工獎”優秀作品;在中國藝術博覽會上,評選出的珠寶玉器類金獎、優秀獎作品中,四會的占了大部分。

發展思路

中國作為全球最有潛力的珠寶生産、消費大國,随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加快發展,珠寶業越來越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新亮點,玉器與其他珠寶首飾的結合也更加緊密,玉器業發展前景廣闊。我市玉器行業發展還處于成長期,玉器生産銷售大都以個體戶為單位,缺乏品牌意識,未能形成規模化生産、企業化經營,市場競争力不夠強。為适應形勢的發展,四會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玉器産業向規模化、規範化、高端化的發展目标,實現玉器産業的升級。

加強引導扶持。扶持一批重點企業,鼓勵重點企業擴大生産規模,提升管理水平,樹立品牌,利用品牌的效應,輻射、帶動更多的企業和個體戶。

搭建平台,加強推介。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渠道進行大力宣傳。并通過組織舉辦玉器産品展銷會、訂貨會和博覽會以及研讨會等活動,不斷開拓新的市場,加強對外交流和合作,擴大對外影響,提高知名度。

優化産業布局,完善功能配套。通過向原材料供應和産品銷售拓展,進一步做大、做強、做長玉器産業鍊。同時,逐步建立和完善玉石交易、玉器加工、産品銷售等專業功能區,不斷完善功能配套。四是加強人才培養。通過加強與大專校聯合,在四會建立珠寶玉器專業學生實習基地和玉器加工工藝技術培訓基地,加強對玉雕技術人才的培訓,不斷壯大玉雕技術人才隊伍。同時,積極組織對玉雕工藝人員進行職稱評定,培養更多高級專業人才,提高玉器工藝的檔次和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