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防災減災日

全國防災減災日

國家節日
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防災減災日的圖标以彩虹、傘、人為基本元素,雨後天晴的彩虹韻意着美好、未來和希望,傘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護、呵護之意,兩個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兩人相握之手與下面的兩個人的腿共同構成一個“衆”字,寓意大家攜手,衆志成城,共同防災減災。整個标識體現出積極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之意。
    中文名:全國防災減災日 外文名: 别名: 節日時間:5月12日 節日類型: 流行地區: 節日起源: 節日活動: 節日飲食: 節日意義:衆志成城,防災減災 設定地點: 設立機構:國家減災委、民政部發布消息,經國務院批準 設定時間: 起源時間:2009年

簡介

2009年3月2日,國家減災委、民政部發布消息,經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一方面順應社會各界對我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另一方面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

由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裡氏8.0級特大地震。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的大地震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難、17912人失蹤。這場大地震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難以愈合的心靈創傷,堪稱國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災難。 災害發生後,全國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衆志成城、抗震救災,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與堅強。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協委員提議,為表達對災害遇難者的追思,增強全民憂患意識,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有必要設立“防災減災日”或“中國赈災日”,借此表達對地震遇難者的紀念,弘揚團結抗災的精神。

設立意義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在全球氣候變化和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自然災害損失不斷增加,重大自然災害乃至巨災時有發生,中國面臨的自然災害形勢嚴峻複雜,災害風險進一步加劇。

在這種背景下,設立“防災減災日”,既體現了國家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重視,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社會平穩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通過設立 “防災減災日”,定期舉辦全國性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有利于進一步喚起社會各界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關注,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普及推廣全民防災 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提高各級綜合減災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

設立目的

1989年,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将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三确定為“國際減災日”,旨在喚起國際社會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視,敦促各國政府把減輕自然災害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在設立“國際減災日”的同時,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設立本國的防災減災主題日,有針對性地推進本國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如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為“防災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為“防災周”;韓國政府自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25日定為“防災日”;印度洋海嘯以後,泰國和馬來西亞将每年的12月26日确定為“國家防災日”;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發生7.6級地震後,巴基斯坦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為“地震紀念日”等。

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汶川發生8.0級 特大地震,損失影響之大,舉世震驚。設立中國的“防災減災日”,一方面是順應社會各界對中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國家設立“防災減災日”,将使中國的防災減災工作更有針對性,更加有效地開展防災減災工作。

演變過程

2005年初,中國國際減災委員會更名為國家減災委員會,負責制定國家減災工作的方針、政策和規劃,協調開展重大減災活動,綜合協調重大自然災害應急及抗災救災等工作。

2007年8月,《國家綜合減災“十一五”規劃》等文件明确提出了中國“十一五”期間及中長期國家綜合減災戰略目标。

突發事件應對法、防震減災法、防洪法、防沙治沙法、水污染防治法等30多部法律、法規,形成了全方位、多層級、寬領域的防災減災法律體系。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等,對災害應對、搶險救災和災後恢複重建事項做了規範;《汶川地震災後恢複重建條例》為汶川災區災後恢複重建提供法制保障。

2009年5月11日,中國政府發布首個關于防災減災工作的白皮書《中國的減災行動》。

1990年,中國第一次宣布災區可以對外開放。中國在減災領域與聯合國有關機構建立緊密型合作夥伴關系,積極參與聯合國框架下的減災合作。

2005年9月,中國政府主辦第一屆亞洲部長級減災大會;2008年12月,舉辦加強亞洲國家應對巨災能力建設研讨會。

2009年3月2日起,國家減災委、民政部2日發布消息,經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活動方案

為認真做好全國第一個“防災減災日”和該校防汛救災活動,有效增強全體師生防災意識,不斷提升應急能力,确保生命财産安全,根據縣委縣府及縣教委的部署和要求,結合該校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目标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按照“校長負責、突出重點、快速反應、主動配合、有效防範”的原則,堅持宣傳與演練并舉、預防與處置并重、常态與非常态結合,強化宣傳教育、預防控制、預案管理、應急處置、救援保障建設,完善網絡、健全機制、強化基礎、提升能力,形成政府主導、學校協調、軍地結合、社會參與的應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工作目标。預防控制能力、預案管理能力、應急處置能力、應急保障能力有效增強,全體師生應急知識和自救能力明顯提升,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大幅降低,全體師生财産安全進一步得到保障。

二、工作機構和職責

(一)成立領導機構。該校成立“防災減災日”和防汛救災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臨小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執行縣教委、鎮黨委、政府的各項指令,領導、指揮、部署、協調“防災減災日”和防汛救災各項工作,落實宣傳教育、應急預案、物資準備、隐患排查、演練開展等工作落實情況。該校決定成立“防災減災”和防汛救災工作領導小組。

(二)建立完善應急救援隊伍。該校成立處置突發事故應急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情報信息、搶險救援、後勤保障、事故調查、善後處理7個應急救援小組。各應急救援小組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負責聯絡協調、組織指揮本組成員按照相關應急預案和縣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的要求開展工作。各應急小組要針對該校的特點,作好應對各類突發災害的應急處置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一)指揮部:

主要職責:1、制定應急處置決策;2、調動應急隊伍;3、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令;4、組織指揮應急救援行動;5、做好事故善後處理工作;6、總結事故應急處置經驗教訓;7、組織實施演練。

(二)綜合協調組:

主要職責:1、傳達指揮部的指令,協調各應急組的統一行動;2、及時了解掌握和報告事故救援搶險進展情況,當好指揮部參謀。

(三)情報信息組:

主要職責:及時收集掌握信息,将突發性災害事故情況立即報告指揮部,并準确地作好記錄,負責有關信息發布。

(四)搶險救援組:

主要職責:負責對現場受傷人員的救助,排除現場各種險情,組織搶修、控制和穩定事故現場。

(五)現場治安組:

主要職責:維護現場治安秩序,做好宣傳,教育、疏導工作,控制事态發展,監控事故主要責任人及相關當事人。

(六)後勤保護組:

主要責任:負責保障救援人員的飲食安排及物資準備,做好現場救護工作。

(七)事故調查組:

主要職責:查明事故發生的經過,原因、人員傷亡情況及經濟損失;認定事故性質和事故責任,對事故責任者提出處理建議;提交事故調查報告,送綜合協調組報縣教委災害事故現場處置指揮部。

(八)善後處理組:

主要職責:負責對受災人員實施救助、安撫,妥善安置受災人員,做好保險理賠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三、主要工作任務

(一)切實加強宣傳教育。綜合協調組負責組織宣傳教育,加大對“防災減災日”和防汛救災活動的宣傳力度,在人員密集場所、街道和校園内設立宣傳站點,印制、發放宣傳資料,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宣傳,同時加強對師生進行地震、地質災害的自護自救知識教育。

(二)開展隐患排查整治。該校在副校長(分管負責人)的帶領下,由楊祥明、冉啟富、譚瑞林、各村校負責人組成隐患排查組,全面排查D、C級危房,校内設施設備疏散通道,凡居住在D級危房的人員,必須全部遷出并落實安置點進行妥善安置。校内設施和疏散通道隐患立即整改排除。每次隐患排查的結果必須有工作人員和排查負責人簽字,排查出的隐患必須如實記入隐患台帳,整改措施必須及時有效,整改效果必須明顯實在,排查資料必須完善齊全,并報縣教委“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學校安全監督科)”備案。

(三)抓緊做好物資準備。學校操場、體育場等地勢比較寬擴的區域,以15分鐘内步行到達為宜,做好生活必需品和相關物資準備工作。做好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藥品、器械準備,确保信息暢通。

(四)積極開展應急演練。該校由校長負總責,從2011年4月12日~2011年5月12日,開展“防災減災演練月”活動。根據工作需要,按照“全面演練,晝夜結合,突出重點”的原則,由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組織師生疏散演練、搶險救援演練、應急保障演練等。演練必須三次以上,演練時各校特别注意擁擠踩踏,嚴防踩踏傷亡事故發生。保證在2分鐘以内,達到安全有序疏散為止。

四、有關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開展“防災減災日”和防汛救災活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該校本着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對黨和人民負責的态度,将開展好此項工作作為當前重要的政治任務,由校長親自抓,落實專門工作人員,成立工作領導小組,認真制定工作計劃,全面落實具體要求,保障應急經費使用。積極開展宣傳教育、隐患排查整治、搶險救援隊伍組建、應急演練、物資準備等工作,絕不搞形式,走過場,敷衍塞責。對“防災減災日”和防汛救災活動的開展實行目标責任制,并将責任分解落實到相關人員,确保責任到人。随時接受縣應急辦、縣教委“防災減災”領導小組辦公室對該校演練和隐患排查落實情況的檢查督導。

(二)加強值班,保障通訊暢通。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不得對值班電話進行呼叫轉移等處理,堅決避免因值守不到位贻誤災情傳遞和搶險救援的最佳時機。主要負責人、搶險救災隊員必須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堅決避免因為通訊不暢出現人員無法聯系、隊伍無法集結、物資無法調出等情況的發生。要認真做好信息的上傳下達,加強演練隐患排查整改相關收集,及時向教委“防災減災”辦公室(學校安全監督科)報送信息。

主題活動

2009年主題

2009年5月12日是國家首個“防災減災日”。國家減災委對組織開展首個國家“防災減災日”進行了研究,對各地、各部門開展“防災減災日”活動提出了要求,主要圍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

1.是開展中小學防災減災專題活動。宣傳周期間,全國中小學普遍開展一次防災減災專題活動。通過組織防災減災演練、主題班會、闆報宣傳、觀看防災減災影視作品等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宣傳主題活動,提高學生防災減災素養。

2.開展各類防災減災教育活動。針對本地本部門主要災害風險,立足群衆廣泛參與,有針對性地向廣大幹部和群衆介紹災害基本知識、防災減災基本常識和避險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3.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演練。針對公共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救援、衛生防疫、自救互救、轉移安置等内容,針對特定人群,因地制宜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各類防災減災演練。針對消防安全、生産安全、醫療救護等内容,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和技能練兵活動。

4.開展“防災減災日”集中宣傳活動。宣傳周期間,各類媒體集中開展各類防災減災宣傳活動。通過開設專欄、專題,播出有關專題片和影視節目,報道各地活動開展情況、防災減災措施經驗以及取得的成績,宣傳防災減災政策法規,營造防災減災輿論氛圍。

2010年主題

2010年5月12日,我們将迎來全國第二個“防災減災日”。而2010年的主題是:“減災從社區做起”。社區作為社會的基本構成單元,是群衆工作、生活的重要場所,是防災減災的前沿陣地,防災減災離不開群衆參與。減災從社區做起,以社區為平台開展防災減災工作,可以有效整合各類基層減災資源,落實各項減災措施,增強社區的綜合減災能力,從而最大程度地減輕災害損失。在這方面,地震多發的日本有着不少防災減災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為紀念關東大地震,喚醒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日本确定每年9月1日為“防災日”。每到這一天,各地都要組織防災訓練,大大小小的消防單位或在購物中心的廣場,或在公園空地搭起帳篷,裡面放置模拟火災和地震現場的設備,外面擺出一排滅火器。身手敏捷的消防員爬到一根細細的長竿頂上,表演各種高難度動作,帶領市民體驗災害來臨時的情景。同時,上班族和學生這一天都要放假。家長會帶着小孩去鑽一下模拟火災的“濃煙走廊”、感受“8級地震”的劇烈晃動,或者排隊學爬雲梯,防災訓練演習就像逛遊樂園一樣新鮮有趣。中央和地方政府則更是責無旁貸。

有備才能無患,防災勝于救災。正是因為總結出一套完整的防災救災程序,防災避災意識深入人心,2008年6月14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7.2級大地震的強度盡管與阪神大地震相當,卻僅造成數十人死亡和上百人受傷。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迹,是加固建築、正确逃生共同創造的奇迹。由此足見,“減災從社區做起”絕不是一句空話。關鍵在于,警醒、幫助和鼓勵、支持群衆做好日常防災準備,并不遺餘力建設一個“耐災”型特别是“耐震”型社會來抵禦天災。為此,需要做好普及防災減災知識、開展應急演練活動、組織排查災害風險隐患等一系列工作。更重要的是,應将災害預防納入社會發展規劃,從城建、行政、經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不斷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确保緊急救援避險物資的必要配備,以及綜合減災基礎設施的極大完善。

2011年主題

國家減災委員會關于做好2011年防災減災日有關工作的通知 國減電〔2011〕1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家減災委員會各成員單位:2011年5月12日是中國第三個“防災減災日”,5月9日至15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為做好2011年“防災減災日”的各項工作,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緊緊圍繞“防災減災日”主題開展工作

2011年防災減災日的主題是“防災減災從我做起”。減輕災害損失,避免人身傷害,關鍵是要調動公衆參與防災減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緊緊圍繞主題,采取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動員每個公民關注身邊的各類災害風險,提高防災減災意識,積極參與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工作,提高自救、互救技能。

二、組織倡導公衆開展“四個一”活動

防災減災宣傳周期間,倡導每個公民開展“四個一”活動。即:閱讀一本關于防災減災的書籍,觀看一部涉及災害的影視作品,與他人分享一次避險經曆和避險經驗,開展一次家庭災害風險隐患排查。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宣傳引導,積極為公衆開展“四個一”活動提供條件,推進活動廣泛深入開展。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國家減災辦)将組織開展為期3個月的全民防災減災征文活動,鼓勵公民講述避險經曆,分享避險自救感受和避險忠告。

三、大力開展全民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各方力量、各種資源,采取公衆喜聞樂見的形式,相對集中時間,組織開展全民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要結合當地災害風險隐患等特點,增強宣傳教育的針對性。要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的優勢,推動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讓每個公民學習防災減災知識,掌握避險自救技能。

四、紮實開展災害風險隐患排查治理

防災減災宣傳周期間,涉災相關部門要結合工作部署,組織開展災害風險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要重點對居民住房和學校、醫院、工廠等各類公共場所的災害風險隐患進行排查治理。要動員和鼓勵群衆參與災害風險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提高全社會的應對災害風險能力。

五、積極組織群衆開展防災減災演練

每年5月12日當天,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等,結合本地災害風險、災害特點,按照預案開展一次防災減災演練活動。演練活動要廣泛動員群衆參與,加強宣傳力度,形成聲勢,擴大影響。玉樹、舟曲、盈江等災區要結合災後重建工作,組織開展慰問受災群衆活動。

請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對2011年“防災減災日”宣傳周活動的工作情況進行認真總結,并于5月30日前将總結報告報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

2012年主題

2012年年防災減災日的主題是“弘揚防災減災文化,提高防災減災意識”。減輕災害損失,避免人身傷害,關鍵是要調動師生參與防災減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各市(區)教育局、各高校、廳屬有關單位要緊緊圍繞主題,采取多種形式,充分利用班(團、隊)會、闆報、宣傳欄、校園廣播、校園網等載體,通過舉辦知識講座、開設專題專欄等途徑,深入開展防災減災知識宣教工作,動員每名師生關注身邊的災害風險,積極參與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工作,增強防災減災意識。要倡導和組織師生開展“四個一”活動(閱讀一本關于防災減災的書籍、觀看一部涉及災害的影視作品或者聽一堂防災減災知識講座、分享一次避險經曆、開展一次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的家庭災害風險隐患排查),普及防災減災知識。

2013年主題

2013年5月12日是中國第五個防災減災日,為期一周的防災減災宣傳周6日正式啟動。國家減災委員會發出通知,要求各地以“識别災害風險,掌握減災技能”為主題,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宣傳活動,提升全社會防災減災能力。

據了解,2013在5月6日至12日防災減災宣傳周期間,北京将舉辦城市暴雨應急救援綜合演練,湖北将在十堰市舉辦10萬人參加的大型地震應急演練活動。此外,安徽、山東、廣西、新疆等地也将組織開展應急救災演練,幫助居民熟悉災害預警信号和應急疏散路徑等。

國家減災委要求各地充分發揮防災減災教育培訓基地、重特大自然災害遺址和有關紀念館、體驗館的宣傳教育和警示作用,通過組織“體驗式、參與式”防災減災活動,向社會公衆尤其是中小學生、農民工、工礦企業職工等普及逃生避險基本技能,提升緊急情況下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減少生命财産損失。

同時,國家減災委要求,各地要深入開展災害風險隐患排查治理,實現關口前移、主動防範,重點做好城市地鐵、火車站、大型商場、影劇院、集市等人口密集場所以及學校、醫院、居民區、政府機關、工礦企業、城市地下管網等重點部位的風險隐患排查工作,并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采取防範治理措施、消除隐患。

2014年主題

2014年5月12日是我國第六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城鎮化與減災”,5月10日至16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國家減災委員會發出通知,要求:

一、突出城鎮化與減災主題,紮實開展防災減災活動

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進程中,城鎮人口密度不斷增加,基礎設施承載負荷不斷加大,各類災害風險明顯增多,城市安全設防問題日益突出。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緊緊圍繞“城鎮化與減災”這一主題,充分認識城鎮化給防災減災工作帶來的新挑戰,通過開展一系列防災減災活動,推動防災減災與城鎮化建設相結合、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适應,加強城市防洪排澇、抗震、消防等設施和災害監測預警、救援救助能力建設,提高城市建築災害設防标準,切實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和水平。

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技能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不斷完善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和新聞媒體聯合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教育的工作機制,以城鄉社區、機關、學校和企業等為平台,有針對性地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要充分利用廣播、電影、電視、報刊、網絡以及微博、微信等多種形式和手段,發揮各類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基地、重特大自然災害遺址和有關紀念館的宣傳教育和警示作用,向社會公衆尤其是中小學生、進城務工人員、工礦企業職工等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和自救互救基本技能,進一步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

三、加強災害風險評估,深入推進隐患排查治理

要結合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工作,加強與有關科研院所和社會組織的合作,深入開展社區災害風險評估,指導居民繪制社區災害風險地圖,梳理社區安全隐患清單,明确治理方案和時間進度。要結合區域或行業災害風險特點,針對各類易發災害可能帶來的威脅,重點做好城市地鐵、機場、火車站、地下管網、燃氣管道、隧道橋梁、學校、醫院、大型商場、集市等重點部位隐患排查工作,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治,最大限度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

四、修訂完善應急預案,組織開展防災減災演練

要針對城鎮化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修訂完善各類防災減災應急預案,重點針對城市内澇、台風、泥石流、山體滑坡、地震等災害以及煤氣洩漏、火災事故等,因地制宜組織開展應急預案演練活動,進一步強化綜合防禦防範措施,規範應急處置程序,提高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責任明确到人、落實到位。地震重點危險區所在地政府要做好防震減災知識宣傳,組織開展應急疏散演練,加強地震應對防範準備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