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人

希臘人

希臘和塞浦路斯的主體民族
希臘和塞浦路斯的主體民族,位于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南端。[1]陸地上北面與保加利亞、馬其頓以及阿爾巴尼亞接壤,東部則與土耳其接壤,瀕臨愛琴海,西南臨愛奧尼亞海及地中海。希臘被譽為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擁有悠久的曆史,并對三大洲的曆史發展有過重大影響。
    中文名:希臘人 外文名:希臘語: Έλληνες 英語:Greeks 别名:自稱亞該俄斯人(Acheos)或達拉俄斯人(Danaos) 總人口:約 14,000,000–16,000,000 主要分布:希臘、塞浦路斯、美國 分布地區:希臘、美國、塞浦路斯等 語言:希臘語 宗教:東正教

簡介

希臘、塞浦路斯的主體民族。另有部分分布在美國、俄羅斯、烏克蘭、澳大利亞和土耳其。多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部分屬阿爾卑斯類型。使用希臘語,屬印歐語系希臘語族。文字有古希臘文與新希臘文之分。多信東正教,少數信天主教和伊斯蘭教。由古希臘人與其他民族混合而成現代希臘人。分布在美國、俄羅斯、烏克蘭、澳大利亞和土耳其。在希臘大多數人以說現代希臘語和英語為主,與古社會的語言有一點區别。幾個小的語種包括羅馬語、土爾其語等。

民族曆史

在前7000年左右,新石器時代革命開始影響到當時的巴爾幹半島與希臘地區。約西元前二十世紀,來自于北歐的印歐民族,愛奧尼亞人、亞該亞人、多利安人等等,這些民族自稱為希倫人(Hellense),他們進入愛琴海一帶,并且移居此地,向愛琴海沿岸的民族,學習與吸收他們的文化與知識,希倫人因此逐漸文明化,并且趕走原居于愛琴海沿岸的民族,成為希臘人的祖先。在前8~前6世紀,建立雅典、斯巴達等奴隸制城邦國家。同時,相互間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稱謂——海倫人,即古希臘人。

前5世紀建立起高度的古代文明。前8世紀起,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殖民,使古希臘語和古希臘文明得以廣泛傳播,對歐洲文化産生深遠影響。後受羅馬、東羅馬、奧斯曼等帝國的統治。曆史上曾有瓦拉赫人、斯拉夫人、阿爾巴尼亞人、土耳其人相繼遷入,但均被同化,同時亦使希臘的語言、文化、風俗等增添新因素。18~19世紀,随着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反對奧斯曼帝國的鬥争的開展,各種民族和文化因素進一步融合,最終形成現代民族,1832年建立希臘王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參加協約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德軍占領。政府與王室流亡國外。在“民族解放陣線”領導下進行了反法西斯侵略的武裝鬥争。

1967年軍人發動政變,實行軍人專政。1974年确立共和制政體。希臘人過去多以農業為生,畜牧業、漁業、手工業和商業自古就很發達,但現代工業一直比較落後。至1970年,工業産值始超過農業産值。現已發展起冶金、化工、電機、造船、采礦、塑料、紡織食品等工業。海運業發達,為外彙收入的重要來源。1980年,其商船噸位占世界商船總噸位的14%以上 ,居世界第三位。全國實行9年制義務教育,人民文化教育水平一般較高。

文化

由古希臘人與其他民族混合而成。古希臘文學反映了歐洲從氏族社會向奴隸制社會過渡時期的現實生活,特别體現了古代世界的人們對戰争與和平、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的思考。古希臘時代顯赫的英雄行為和社會曆史的重大變遷都在文學作品中得以深刻的體現。這些文學作品不僅為整個西方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調,也為人們研究古希臘世界的曆史與社會提供了豐富的文獻資料。

由于古希臘海灣、海島衆多,航海業發達,因此同其他地區,特别是同埃及和西亞各國有着廣泛的商業、文化聯系。早在古希臘文明誕生之前,在西亞的兩河流域的峽谷裡就連綿不斷的産生了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和亞述文明。那裡已經具備了較先進的書寫、冶金、紡織等手工藝術,數學、天文學、建築學也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地處北非的埃及,在工業、農業、科學、文學藝術方面也出現了古代罕見的奇迹。這一切都對希臘文化産生了深刻影響。希臘人從古老的東方文化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以滋潤自己,希臘文學也具有顯着的東方色彩。

古希臘文學表現了古希臘人對宇宙、自然與人生的理解與思考,其中蘊涵着他們較為原始的精神、心理、情感和文化的内容。外部世界的神秘莫測,大自然不可駕馭,人生的變幻無常,使他們形成了帶有宗教宿命論色彩的“命運觀”。體現在文學中,命運對人具有絕對的控制性和不可改變性,人必須服從命運的安排,但人又可以在命定的範圍内發揮最大的才幹與潛能,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的事。

大多數希臘人信奉希臘正教。在希臘教堂裡婦女應穿長裙,胳膊不可外露,而且婦女不得站到聖壇後面去。古希臘古羅馬文學中的神和人都具有自由奔放、獨立不羁、狂歡取樂、享受人生的個體本位意識,而在困難面前又表現出艱苦卓絕、百折不撓的精神。威力無窮的命運給古希臘人帶來了困惑與恐懼,也培養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和個體精神。此外,他們在與命運抗争中激發出了蓬勃的生命活力。

古希臘文學正是在描寫人對現世價值的追尋、人與命運的矛盾和抗争中展示了人性的活潑與美麗,表現了人類童年時期的自由、樂觀與浪漫。生命意識、人本意識和自由觀念是古希臘文學的基本精神,以後也成了西方文學與文化的基本内核。希臘人忌諱13和星期五,認為它們是不吉祥的,他們不喜歡黑色,也不喜歡貓,尤其是黑貓,到希臘人家中作客,忌過份贊賞某件東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