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制度

會計制度

中國會計管理特色
會計制度(accounting system)是對商業交易和财務往來在賬簿中進行分類、登錄、歸總,并進行分析、核實和上報結果的制度,是進行會計工作所應遵循的規則、方法、程序的總稱。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是指國務院财政部門(即财政部)根據會計法制定的關于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1]會計制度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它随着會計的發展而不斷演變。會計制度在其曆史發展過程中,經曆了自發階段、随意階段、準則階段和法制階段等4個階段。中國會計制度管理體制,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由國務院财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企業會計準則,統一會計制度,規範會計工作,逐步形成中國的會計規範體系,為中國會計管理的一大特色。
    中文名:會計制度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accounting system 分類:經濟

新制出台

從2005年1月1日起,财政部相繼頒發的3項新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正式實施。

小企業版

2004年4月27日,财政部下發了《關于印發〈小企業會計制度〉的通知》(财會2号),規定于 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國小企業範圍内實施《小企業會計制度》。

該制度适用于在我國境内設立的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具體是指不公開發行股票或債券,符合原國家經貿委、原國家計委、财政部、國家統計局2003年制定的《中小企業标準暫行規定》(國經貿中小企 143号)中界定的小企業,不包括以個人獨資及合夥形式設立的小企業。

在我國,小企業規模小、數量多,在全國各類企業總數和國内生産總值中均占有較大的比重。但在實際工作中,相當部分小企業會計機構不很健全、各項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會計人員素質相對較低、會計信息質量有待提高。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小企業的實際情況,根據《會計法》、《企業财務會計報告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和法規,财政部制定發布了《小企業會計制度》。為了做好該制度的貫徹實施工作,2004年10月22日,财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了《關于加強〈小企業會計制度〉貫徹實施工作的通知》(财會[2004]15号)。财政部還下發了《關于做好〈小企業會計制度〉宣傳貫徹工作的通知》(财會便[2004]16号),要求各地财政部門認真做好宣傳培訓工作。

點評:這項制度對于進一步貫徹《會計法》和《企業财務會計報告條例》,整頓和規範會計工作秩序,建立健全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範小企業的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促進小企業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小企業會計制度

一、總說明

(一) 為了規範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企業财務會計報告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和法規,制定本制度。

(二) 本制度适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設立的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本制度中所稱“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是指不公開發行股票或債券,符合原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原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财政部、國家統計局2003年制定的《中小企業标準暫行規定》(國經貿中小企143号)中界定的小企業,不包括以個人獨資及合夥形式設立的小企業。

(三) 符合本制度規定的小企業可以按照本制度進行核算,也可以選擇執行《企業會計制度》。

1.按照本制度進行核算的小企業,不能在執行本制度的同時,選擇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選擇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小企業,不能在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同時,選擇執行本制度的有關規定。

2.集團公司内部母子公司分屬不同規模的情況下,為統一會計政策及合并報表等目的,集團内小企業應執行《企業會計制度》。

3.按照本制度進行核算的小企業,如果需要公開發行股票或債券等,應轉為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如果因經營規模的變化導緻連續三年不符合小企業标準的,應轉為執行《企業會計制度》。

(四) 小企業可以根據有關會計法律、法規和本制度的規定,在不違反本制度規定的前提下,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适合于本企業的具體會計核算辦法。

(五) 小企業應當根據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機構,或者在有關機構中設置會計人員并指定會計主管人員;不具備設置條件的,應當委托經批準設立從事會計代理記賬業務的中介機構代理記賬。

(六) 小企業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管理會計檔案等,應按照《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和《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執行。

(七) 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持續、正常的生産經營活動為前提。會計核算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會計期末編制财務會計報告。

本制度所稱的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月度,年度和月度均按公曆起訖日期确定。會計期末,是指月末和年末。

(八) 小企業的會計核算以人民币為記賬本位币。業務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貨币為主的小企業,可以選定其中一種貨币作為記賬本位币,但編報的财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币。

小企業發生外币業務時,應當将有關外币金額折合為記賬本位币金額記賬。除另有規定外,所有與外币業務有關的賬戶,應當采用業務發生時的彙率或業務發生當期期初的彙率折合。期末,小企業的各種外币賬戶的外币馀額應當按照期末彙率折合為記賬本位币。

(九) 小企業的會計記賬采用借貸記賬法。

(十) 小企業會計記錄的文字應當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民族文字。

(十一) 小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其财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2.小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僅以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3.小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能夠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4.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保持一緻,不得随意變更。如有必要變更,應将變更的内容和理由、變更的累積影響數,或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

5.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标應當口徑一緻、相互可比。

6.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延後。

7.小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編制的财務會計報告應當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運用。

8.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凡在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9.小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其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内的各項收入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内确認。期末,小企業的各種外币賬戶的外币馀額應當按照期末彙率折合為記賬本位币。

(九) 小企業的會計記賬采用借貸記賬法。

(十) 小企業會計記錄的文字應當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民族文字。

(十一) 小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其财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2.小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僅以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3.小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能夠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4.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保持一緻,不得随意變更。如有必要變更,應将變更的内容和理由、變更的累積影響數,或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

5.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标應當口徑一緻、相互可比。

6.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延後。

7.小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編制的财務會計報告應當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運用。

8.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凡在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9.小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其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内的各項收入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内确認。

10.小企業的各項資産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其後,各項資産賬面價值的調整,應按照本制度的規定執行。除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另有規定外,企業不得自行調整其賬面價值。

11.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合理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僅及于本年度(或一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幾個會計年度(或幾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

12.小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

13.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遵循重要性原則,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别其重要性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

(十二) 小企業如發生非貨币性交易,應按以下原則處理:

1.以換出資産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産的入賬價值。

2.非貨币性交易中如果發生補價,應區别不同情況處理:

(1) 支付補價的小企業,應以換出資産的賬面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産的入賬價值。

(2) 收到補價的小企業,應按以下公式确定換入資産的入賬價值和應确認的損益:換入資産入賬價值=換出資産賬面價值-(補價÷換出資産公允價值)x換出資産賬面價值-(補價÷換出資産公允價值)×應交的稅金及教育費附加+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應确認的損益=補價×[1-(換出資産賬面價值+應交的稅金及教育費附加)÷換出資産公允價值]

民間新規

2004年8月18日,财政部下發了《關于印發〈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通知》(财會7号),規定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國民間非營利組織範圍内全面實施。

該制度适用于在我國境内依法成立的各類民間非營利組織,包括社會團體、基金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這些非營利組織應符合3個條件:不以營利為目的;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因為出資而擁有非營利組織的所有權,收支結馀不得向出資者分配;非營利組織一旦進行清算,清算後的剩馀财産應按規定繼續用于社會公益事業。

近些年來,我國各類民間非營利組織發展迅速,成為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資金來源較廣、涉及公衆較多、影響較大,作為民間非營利組織與捐贈人、會員、服務對象、政府主管部門等的溝通渠道的會計信息質量顯得尤為重要。根據《會計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财政部制定出台了《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考慮到很多民間非營利組織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實際情況,為做好新舊制度的銜接工作,2004年10月19日,财政部下發了《關于印發〈民間非營利組織新舊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定〉的通知》(财會13号),明确了調賬原則及主要賬務調整。2004年10月28日,财政部、民政部下發了《關于認真貫徹實施〈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通知》(财會17号),要求切實做好宣傳培訓工作,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完整。财政部會計司還下發了《關于做好〈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宣傳貫徹工作的通知》(财會便26号),要求做好該制度的宣傳工作,确保制度積極穩妥的實施。

點評:這項制度是我國第一部非營利組織的會計制度,是我國會計改革進程中取得的又一項重要成果。它的頒布執行,标志着我國非營利組織财務會計規範體系建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必将對我國非營利事業,特别是民間非營利事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村制迎新

2004年9月30日,财政部下發了《關于印發〈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的通知》(财會12号),規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在村集體經濟組織執行《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1996年财政部頒發的《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試行)》同時廢止。

該制度适用于按村或村民小組設置的社區性集體經濟組織,代行村集體經濟組織職能的村民委員會執行本制度。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一個特殊的經濟主體,加強其經營管理和财務管理,對提高農民收入、維護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随着農村社會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和發展,一些地方隻注重産業結構調整而忽視了對其會計核算和财務管理的規範,緻使相當一部分村級财務混亂,大量集體資産流失。為适應農村稅費改革的新情況,搞好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加強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會計工作,規範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會計核算,根據《會計法》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财政部制定頒發了《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

中美沖突

SEC起訴五大會計事務所中國分所,香港業内人士分析認為———SEC最終或與五大所達成妥協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以下簡稱“SEC”)近日指控美國五大會計師事務所(德勤、安永、畢馬威、普華永道和BDO)的中國業務違反美國證券法,未能配合SEC對數家中國公司的調查,提供相應的審計文件。盡管此舉被會計及法律行業内人士解讀為中美兩國法律沖突的結果,但鑒于此前普遍屢屢爆出的中概股财務造假事件,市場擔心,中美審計機構的互不信任,将打擊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融資前景。

究竟事态将向何種方向發展?多位香港法律及金融界人士向南都記者分析認為,結果也許不會很糟糕。

中美在會計制度上實際上越走越近

SEC在一起行政訴訟中稱,這五家會計師事務所拒絕應SEC的要求提供文件,部分原因是他們認為中國法律禁止其披露這些文件。

會計及法律行業内人士普遍将該事件解讀為這是中美兩國法律沖突的結果。“這次美國方面的要求剛好觸及中國法規所不允許的部分。”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主席、香港律師會前會長王桂埙向南都記者表示,“事實上,一直以來,在證券市場管轄上,雙方要求都有不同的地方,但沒有真正在實施的時候造成困難。很多時候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要求,很難有一個統一的做法去适應兩個地區的要求。可是這一次最凸顯這方面的問題,所以如果這個案件可以同時間解決這方面的問題,也是一件好事。希望能解決這個問題。”

前述五大事務所此前亦相繼發出聲明表示,希望美國和中國監管機構能夠達成一個相關協議。

盡管如此,多位受訪人士預計,SEC最終或與五大會計師事務所達成妥協。

“中美的會計制度最大差異在于認股期權的計算方法上,但此次事件并不涉及這塊。全世界公司在上市前一般都會粉刷櫥窗,把賬做得比較漂亮。在上市後,一二次财報後,一些激進的做法便慢慢還原出來。全世界的公司都是如此,隻是激進的程度不同。中美在會計制度上實際上越走越近。”香港翺騰投資管理執行董事王華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在信息披露方面很透明,隻要有一台電腦,無論是大基金還是小投資者,都能幾乎同等了解到本土上市公司的情況。但中國公司,可能大基金更接近公司,而中小投資者隻能很間接地了解到公司情況。”

其向南都記者坦言,盡管目前事态看似很嚴重,但事件涉及衆多會計師事務所以及美國IPO市場,在實際處理上,可能不會像表現得這般苛刻。“如果中國公司不再選擇在美國上市,整個華爾街都将受到震蕩。”

緻富證券中國區董事葉海亞則認為,該事件或許有針對中資的政治因素牽涉在内,但“很難說政治的舉動會有多大的動力,包括之前的一些事件,比如彙豐洗黑錢事件,最後以賠款了結。雖然事件本身鬧得沸沸揚揚,但收尾并不是很誇張。所以很難判定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美國方面可能是在表明某一種姿态,或者某一種嘗試。”

相關差異

美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主要差異

1.在存貨成本的計算方法上, IFRS規定禁止使用後進先出法。US GAAP規定可以采用後進先出法。

2.在存貨減值的轉回上, IFRS規定在滿足一定的條件時﹐需予以轉回。US GAAP規定不可以轉回。

3.在現金流量表中收取和支付利息的分類上, IFRS規定可包括在來自經營活動、投資活動或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中。US GAAP規定必須歸類為經營活動。

4.在工比例無法确定的建造合同上,IFRS規定成本收回法。US GAAP規定合同完工法。

5.在報告分部的基礎上,IFRS規定根據業務和地區劃分。US GAAP規定根據公司内部向高層管理人員報告的信息組成進行劃分﹐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根據業務和地區劃分。

6.在廣場、廠房及設備的計量基礎上,IFRS規定可以使用重估價或曆史成本。如果是按重估價計量﹐會根據重估日的公允價值減之後的累計折舊和減值損失列示。US GAAP規定通常要求使用曆史成本。

7.在辭退福利上,IFRS規定沒有區分開“特别”和其他辭退福利﹐在雇主表明承諾會支付時确認辭退福利。US GAAP規定當雇員接受了雇主提供的條件且金額能夠合理估計時﹐确認“特别”(一次性)辭退福利;當雇員很可能有權享有﹐且金額能夠合理估計時﹐确認合約性辭退福利。

8.在确認與既定福利相關的過去服務的成本上,IFRS規定立即确認。US GAAP規定在剩馀服務年限或生命期間攤銷。

9.在設定受益計劃中﹐最小應确認的負債金額上,IFRS規定沒有最小的要求。US GAAP規定應确認的負債金額最小為未注資的累積福利義務。

10.在養老金資産确認上的限制上,IFRS規定确認的養老金資産不能超過未确認的過去服務成本、精算損失以及從該計劃返還資金或減少對計劃的未來提存金供款而得到的經濟利益的現值之總淨額。US GAAP規定對确認的金額沒有這樣的限制。

11.在确認縮減利得的時間上,IFRS規定當有關企業有明确表示将福利計劃縮減﹐且已經對外宣布時﹐确認縮減利得和損失。US GAAP規定直到相關雇員被辭退或計劃被終止或修訂時﹐确認縮減利得﹐時間可能在明确表示和宣布之後。

12.在福利計劃縮減産生的損益的計量上,IFRS規定縮減利得或損失包括設定受益義務現值上的改變;計劃資産公允價值上的任何改變;以前未予确認的任何相關精算利得和損失、因應用過渡條款而未确認的金額和過去服務成本的份額。US GAAP規定雖然未确認精算利得或損失要按未确認過渡性資産和負債的比例沖銷﹐但過渡期後的未确認精算利得和損失并不受計劃縮減的影響。

13.在需要相當時間完成的資産的借款成本上,IFRS規定資本化是可選擇的會計政策。US GAAP規定必須采用資本化的政策。在可予資本化的借款成本的類型上,IFRS規定包括利息、某些輔助成本和作為利息調整的折算差額。US GAAP規定通常隻包括利息。

14.在為購建固定資産的專門借款的暫時性投資收益上,IFRS規定抵減可予資本化的借款費用。US GAAP規定一般不抵減可予資本化的借款費用。

15.在投資者和聯營企業會計政策不同上,IFRS規定必須統一會計政策。US GAAP規定對統一會計政策沒有要求。

16.在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的經營實體的财務報表調整上,IFRS規定在折算之前使用一般物價水平指數調整。US GAAP規定在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經營的實體必須使用母公司的功能貨币(而不是其處于的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的貨币)編制其财務報表。

17.在合營企業的投資上,IFRS規定允許使用權益法或比例合并法。US GAAP規定通常使用權益法(建造和油氣行業除外)。

18.在發行者對可轉換債券工具的分類上,IFRS規定在發行時将可轉換債券工具分為負債部分和權益部分列報。US GAAP規定将整個工具全部作為負債。

19.在中期報告——收入和費用的确認上,IFRS規定中期是一個任意的報告期間(附有某些例外)。US GAAP規定中期是全年的一部分(附有某些例外)。

20.在減值迹象上,IFRS規定當表明資産存在減值迹象﹐必須進行詳細的減值計算﹐如果資産的賬面價值超過資産的使用價值(資産預期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和公允價值減銷售成本的較高者則發生減值。US GAAP規定如果資産的賬面價值超過其預期未來現金流量總額(不需要折現)﹐表明資産存在減值迹象﹐則必須進行詳細的減值計算。

21.在減值損失的計量上,IFRS規定基于可收回金額(資産的使用價值和公允價值減銷售成本的較高者)。US GAAP規定基于公允價值。

22.在資産剩馀價值的計量上,IFRS規定在假定資産已經使用完畢﹐且符合其使用年限結束時的預期狀況的情況下﹐以資産目前的淨銷售價格計量。US GAAP規定通常是資産未來處置時預期收入的折現值。

23.在商譽減值測試的層次上,IFRS規定現金産出單元或一組現金産出單元。其代表了出于企業内部管理目的而對商譽做出監察的最低組織層次﹐其不能大于一個業務或地區分部。US GAAP規定報告單位——業務分部或組織内的更低一個層次。在商譽減值的計算上,IFRS規定一步法比較現金産出單元的可收回金額(公允價值減銷售成本和使用價值的較高者)和其賬面價值。US GAAP規定兩步法:比較報告單位的公允價值和其包括商譽在内的賬面價值;如果公允價值大于賬面價值﹐沒有減值(不需要進行第二步);比較商譽的内含公允價值和其賬面價值。在不可确定年限的無形資産的減值上,IFRS規定商譽和其他不可确定使用年限的無形資産包括在現金産出單元中﹐對現金産出單元進行減值測試。US GAAP規定商譽包括在現金産出單元中﹐其他不可确定使用年限的無形資産則作單獨測試。

24.在減值損失的轉回上,IFRS規定如果滿足一定的标準﹐減值損失應轉回﹐但商譽的減值損失不可轉回。US GAAP規定減值損失不可轉回。

25.在準備的計量上,IFRS規定清算債務的最佳估計﹐通常采用預期價值法﹐并要求采用折現的方法。US GAAP規定清算債務可能發生數的較低值﹐某些準備不需要折現。在購買研制中的研究開發項目的後續支出上,IFRS規定如果滿足開發的定義則資本化。US GAAP規定費用化。

26.在無形資産的重估上,IFRS規定隻有當無形資産有活躍的市場進行交易﹐才可以進行重估。US GAAP規定通常不可以重估。

27.在對非上市權益工具的投資上,IFRS規定如果可以可靠地計量﹐則按公允價值計量﹐否則按成本計量。US GAAP規定按成本計量。在金融工具重新劃入或劃出為交易而持有的類别上,IFRS規定不可以。US GAAP規定如果将有關資産轉入為獲取短期盈利的投資組合中﹐該金融工具應從可供出售的類别劃入為交易而持有的類别。但是不可以從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資産劃入為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産。

28.在應付和應收不同方的金額的抵消上,IFRS規定如果存在法律上的抵消合約﹐可以抵消。US GAAP規定不可以抵消。

29.在減值損失的後續轉回上,IFRS規定如果滿足一定的條件﹐對于貸款和應收款項、持有至到期日金融工具(HTM)和可供出售(AFS)債務工具的減值損失需要轉回。US GAAP規定對HTM和AFS﹐禁止轉回減值損失。

30.在投資性房地産的計量基礎上,IFRS規定可采用成本-折舊-減值模型或公允價值模型﹐而公允價值變動計入損益。US GAAP規定通常要求采用曆史成本法﹐同時提取折舊和減值。

31.在農業産品、牲畜、果品和林産品的計量基礎上,IFRS規定采用公允價值﹐而公允價值的變動會計入損益;US GAAP規定通常采用曆史成本﹐然而﹐已收割的及待售的農産品和牲畜會按公允價值減銷售成本核算。

32.在保險合同中的嵌入衍生工具上,IFRS規定當嵌入衍生工具的特征和風險與主合同沒有緊密關系及其價值與保險合同的價值有相互關系時則不需要單獨列示﹐并作為衍生工具核算。US GAAP規定這樣的衍生工具必須單獨予以核算。在最初分類為持有待售資産時的計量上,IFRS規定累積的彙兌差額保留在權益中。US GAAP規定累積的彙兌差額從權益中重新分配到持有待售資産的價值中。

33.在終止經營的定義上,IFRS規定業務或地區報告分部或其主要組成部分。US GAAP規定報告分部、經營分部、報告單位、子公司、或一組資産(比在B的定義較少限制)。在終止經營的列報上,IFRS規定終止經營的稅後損益應在收益表上列報。US GAAP規定終止經營的稅前和稅後損益應在收益表上列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