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務報表審計

财務報表審計

會計學術語
财務報表審計的目标是注冊會計師通過執行審計工作。對财務報表是否按照規定的标準編制發表審計意見。規定的标準通常是企業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當然,對按照計稅基礎、收付實現制基礎或監管機構的報告要求編制的财務報表,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也較普遍。财務報表通常包括包括資産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或股東權益)變動表以及财務報表附注。
    中文名:财務報表審計 外文名:financial statement auditing 定義: 規定标準:企業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 包括:資産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

重點編輯

财務報表常規性審計

對常規性的财務報表審計主要包括報表編制是否符合規定的手續和程序;各種報表如主表、附表、附注以及财務情況說明書的編制是否齊全;報表的截止日期是否适當,資料來源是否可靠;報表内容是否完整;各項目數據如年初數、期末數及小計、合計、總計是否正确;對主要财務報表應逐一核對,其他報表一般可先核對總數,發現差錯和可疑問題再進行具體核對,對發現的差錯和不平衡現象必須查明原因,找出源頭。

财務報表勾稽關系的審計

财務報表之間存在着一定的勾稽關系,包括主表與附表、主表與主表、前期報表與本期報表、報表與賬簿之間等。對報表勾稽關系的審計,可以進一步驗證報表的正确性,分析企業資金運動的聯系和趨勢。報表之間的勾稽關系主要表現為:

1、前期報表與本期報表的關系,即本期報表中有關項目的期初數等于上期報表的期末數,本期報表中有關項目的累計數是上期報表的累計數加本期發生數;

2、本期報表内部各項目之間的勾稽關系,如資産負債表中“資産一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平衡關系式等;

3、主表與附表之間的關系,一般附表是用以說明主表中某些特定項目,主表中某些項目是附表的計算結果;

4、各類報表之間的勾稽關系,如,資産負債表與損益表之間實際項目的勾稽關系等。

财務報表中有關内容的審計

對财務報表有關内容的審計是财務報表審計的核心,即對财務報表中有關數據進行審查分析,驗證報表中的數據是否真實正确地反映企業的财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動,并進一步觀察企業經營活動的合規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由于各種财務報表的性質不同,反映的内容不同,審計人員所審計的内容和方法上也不盡相同。

如資産負債表是靜态報表,反映某一時點的财務狀況,它的資料來源主要來自資産、負債和資本等賬戶。這類賬戶屬于實賬戶,既有餘額可供核算,又有實物可供盤點,還可以經過調查分析取證以及進行平衡分析、結構分析等,以證實報表數據的真實性;但損益表卻不同,其性質屬于動态報表,反映的是某一時期的經營過程和結果,其資料來源于收入、成本費用等賬戶,一般無餘額,也無實物供盤點,往往需要通過計算、攤銷、分配才能得出其報表項目數所以對它們的審計應采用不同的方法,以獲取審計證據,取得審計成果。

方法

賬項基礎審計

賬項基礎審計亦稱詳細審計,實質對被審計方的有關會計賬項進行逐筆核對,以檢查是否有錯弊出現的一種審計方式。

賬項基礎審計早期階段:審計程序首先是以原始憑證或其他會計文書核對分錄賬,其次以分錄賬核對總賬,最後複核總賬後與試算表和資産負債表核對。賬項基礎審計後期階段:發生了兩個重要變化:第一,為了提高工作質量,審計人員逐步開發了專門的審計技術方法,而不是把審計對象局限于現成的審計紀錄。第二,開始引進“抽樣測試”方法,而不再單純的是原有的逐筆詳查。

綜上,賬項基礎審計目的就是防止和發現錯誤與舞弊,其方法主要是對會計憑證和賬簿進行詳細檢查。然而,這種方法自身之内也包含着難以克服的局限性,随着經濟的發展,審計師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單純圍繞着賬表事項進行詳細審查,既耗時又費力,已經無法圓滿地完成審計任務。其逐步讓位于制度基礎審計,又稱為系統基礎審計。

制度基礎審計

制度基礎審計是以内部控制系統為主要審查對象的一種審計方法。其目的是鑒證報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具體方法是在評價内部控制基礎上的抽樣并對内部控制系統進行評價。如果評價的結果證明内部控制系統值得信賴,在實質性檢查階段隻抽取少量樣本便可以得出審計結論;如果評價結果認為内部控制系統不可靠,就應根據内部控制的具體情況擴大審查範圍。可見,制度基礎審計将重點放在對于系統内各個控制環節的審查上,目的在于發現控制系統中的薄弱環節,找出問題發生的根源,然後針對這些環節擴大檢查範圍。

制度基礎審計與賬項基礎審計相比較

賬項基礎審計強調直接對控制系統所産生出的結果進行檢查,并不深入檢查系統的内部;而以控制系統為基礎的審計方式則着重剖析系統内部結構,分析産生最後結果的全部過程中各個步驟之間的關系,研究系統内部是否存在足夠的控制環節,檢查這些控制環節是否充分發揮了作用。如果整個系統經過分析和一些選擇性測試後,顯示出有足夠的控制因素在發揮作用,可以防止錯誤的發生,這同樣标志着系統所産生的結果是正确的特性。

風險導向審計

審計人員必須從高于内部控制系統的角度,綜合考慮企業内外的環境因素。具體地說:審計人員在制定審計計劃時,首先應充分把握被審計單位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分析被審計單位經濟業務中出現差錯和舞弊的風險情況。适應這種局面的方式之一,是發展一種新的、多維的審計技術——風險導向型審計,來緩解審計人員所面臨的錯綜複雜的風險。目前,風險導向型審計成為财務報表審計的主流方法。風險導向審計的目的是鑒證報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其方法主要為在評估報表重大錯報風險的基礎上,設計并執行有針對性的測試程序,以合理發現重大錯報。

總體目标

審計的目的是提高财務報表預期使用者對财務報表的信賴程度。執行财務報表審計工作時,注冊會計師的總體目标是:

1、對财務報表整體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錯誤導緻的重大錯報獲取合理保證,使注冊會計師能夠對财務報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發表審計意見;

2、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根據審計結果對财務報表出具審計報告,并與管理層和治理層溝通。

财務報表使用者之所以希望注冊會計師對财務報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發表意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1、利益沖突。

2、财務信息的重要性。

3、複雜性。

4、間接性。

作用和局限性

由于審計存在固有限制,注冊會計師據以得出結論和形成審計意見的大多數審計證據是說服性而非結論性的,因此,審計隻能提供合理保證,不能提供絕對保證。審計意見本身并不是對被審計單位未來生存能力或管理層經營效率、經營效果提供的保證。

注意事項

随着現代企業規模的日益壯大,審計财務報表重大報錯風險成為财務報表審計程序的重要環節。在對财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進行審計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财務報表審計需明确審計範圍和内容。對财務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審計,必須明确審計範圍和具體内容,這是審計财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基礎。

2、掌握财務報表審計中有效獲取重大錯報風險審計相關信息的方法。重大錯報風險審計的範圍涉及面廣,内容多,各内容複雜程度不一,因此,要獲取被審計單位重大錯報風險審計的相關信息,必須運用适當的方法。這些方法主要包括:詢問、觀察與檢查,分析程序和穿行測試等。

3、進行财務報表審計藥合理估量重大錯報風險水平。合理估量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水平,是一個盡可能節約審計成本與努力降低審計風險的判斷過程。

4、進行财務報表審計需拟定總體應對措施。由于影響财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且每一因素對财務報表産生的影響是廣泛的,一般情況下,難以限于某一具體認定。因此,對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審計後,應采取總體應對措施。

5、财務報表審計需設計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進一步審計程序。财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以及所采取的總體應對措施,對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具有重大影響。因此,CPA應針對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設計進一步審計程序,以将檢查風險降到可接受的水平。

6、财務報表審計要注意兩個層次重大錯報風險審計的内在聯系。從重大錯報情形的最終顯現來看,财務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與特定的某類交易、賬戶餘額、列報的認定有關,也可能與多個具體認定有關。因此,要注意财務報表層次與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審計的内在聯系。

基本要求

職業懷疑和職業判斷是審計的基本要求。

(一)職業懷疑是一種态度,要求注冊會計師:

1、采取質疑的思維方式:擯棄"存在即合理"的思維,尋求真相;不應不假思索地全盤接受被審計單位提供的證據和解釋,過分相信理想的結果和太多的巧合。

2、保持警覺:相互矛盾的審計證據;對可靠性産生懷疑的信息;可能存在舞弊的情況;需要實施審計準則規定外的其他審計程序的情形。

3、對審計證據審慎評價:相互矛盾的審計證據;考慮詢問答複和文件記錄的可靠性;對可靠性懷疑和有舞弊迹象時,做進一步的調查;不要因為困難、時間、成本而省略不可替代的審計程序,并滿足于說服力不足的審計證據。

4、客觀評價管理層和治理層:不要依賴以往對管理層和治理層形成的判斷;即使相信管理層和治理層正直、誠實,也要保持職業懷疑,不要滿足于說服力不足的審計證據。

(二)職業懷疑的作用範圍:幫助注冊會計師:設計恰當的風險評估程序;幫助注冊會計師:恰當設計進一步審計程序;幫助注冊會計師:審慎評價審計證據;幫助注冊會計師:對舞弊導緻的重大錯報風險保持警惕。

(三)職業判斷的作用:确定重要性,識别和評估中重大錯報風險;确定審計程序;評價審計證據;評價财務報告編制基礎;得出個别審計結論;識别、評估、應對對職業道德基本原則不利的影響。

(四)衡量職業判斷的質量:1、準确性和一緻性(不同的注冊會計師對同一問題);2、一貫性和穩定性(同一個注冊會計師針對同一項目的不同問題,或在不同時點針對相同問題)3、可辯護性(理由充分、思維邏輯、程序合規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