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離不開

三個離不開

江澤民提出的理論
1990年,江澤民在新疆視察時指出“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構成的,在我們祖國的大家庭裡,各民族之間的關系是社會主義的新型關系,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三個離不開”思想,精辟概括了我國56個民族在長期曆史發展中結成的休戚與共、互助合作的緊密聯系,集中體現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願望。“三個離不開”思想,成為新時期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加強各民族大團結的重要指導原則。[1]
    中文名:三個離不開 外文名:Three inseparable 拼音: 近義詞: 反義詞: 提出人:江澤民 提出時間:1990年9月

簡介

1981年,中共中央在轉發《中央書記處讨論新疆工作問題的紀要》的通知中進一步指出: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事業中,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這個觀點高度概括和深刻表述了中國各民族休戚相關、命運與共的血肉關系,對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個離不開”指: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這是江澤民同志1990年視察新疆時指出的,是對“兩個離不開”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由來

(一)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各民族共同開拓祖國的疆域、共同捍衛祖國的統一、共同推動祖國經濟文化發展的過程中,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征逐漸形成,并不斷強化。特别是近代以來,各民族在抵禦外來侵略和長期革命鬥争中,形成了生死相依、休戚與共的血肉聯系。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一貫重視民族問題,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緻力于推動我國各民族的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新中國建立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内,黨對民族地區工作的重點,是消除曆史上漢族封建統治者對少數民族的統治、壓迫所造成的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隔閡,盡快改變各少數民族地區生産力遠遠地落後于漢族地區這樣一種普遍的社會狀況,加強漢族和少數民族地區之間的聯系,提倡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互相幫助。

但這一工作因出現了1959~1976年社會主義道路的曲折發展而延長。其間“文化大革命”的沖擊又使得新中國成立後逐步建立起來的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團結、信任關系遭到了嚴重破壞。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黨中央特别強調了民族團結的重要性。1981年6月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中指出:“改善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加強民族團結,這對于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國家具有重大意義。”

1981年7月6日,中央書記處讨論新疆工作問題時提出:“新疆的漢族幹部要确立這樣一個正确觀點,即離開了少數民族幹部,新疆的各項工作搞不好;新疆的少數民族幹部也要确立這樣一個正确的觀點,即離開了漢族幹部,新疆各項工作也搞不好。

如果漢族幹部認為離開少數民族幹部也可以,少數民族幹部認為沒有漢族幹部也可以,都是錯誤的、危險的。”同月16日,中央書記處在讨論内蒙古自治區工作時也強調指出:“内蒙古的漢族幹部要确立這樣一個正确觀點,即離開了少數民族幹部,内蒙古的各項工作搞不好,内蒙的少數民族幹部也要确立這樣一個正确觀點,即離開了漢族幹部,内蒙古的各項工作也搞不好。

漢族幹部和少數民族幹部要繼續加強團結,做到親如手足,相依為命。”同年10月,中央書記處進一步指出:“我們中央書記處最近讨論民族問題有一個觀點,即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是漢族離開了少數民族不行,少數民族離開漢族也不行。

這個關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幫助的關系,誰也離不開誰。”12月,在中共中央統戰部、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舉行的茶話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劉瀾濤在講話指出,“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是,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也離不開漢族”。

這些可以說是關于“兩個離不開”思想較早的完整表述。此後,“兩個離不開”的提法便開始普遍見諸于黨的報刊、文件和大衆輿論中,并很快為各族幹部群衆接受和肯定,鄧小平對“兩個離不開”給予了高度肯定,認為“‘兩個離不開’觀點正确,很好,大家都這樣想問題,處理問題就好了。”

“兩個離不開”的側重點在于強調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團結。是在全黨撥亂反正取得巨大成效,民族關系得到迅速恢複的曆史時期,黨中央針對來自“左”的和右的思想傾向而提出的。

它最初是為了強調在增強各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大業中,各民族幹部特别是漢族幹部和少數民族幹部之間加強團結的極端重要性,要求漢族幹部和各少數民族幹部要相互信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諒解、親密團結。由于這一提法既形象又概括,進而由漢族幹部和少數民族幹部誰也離不開誰,發展為漢族、少數民族誰也離不開誰。

(二)

上世紀90年代,與整個國家的改革開放相适應,各民族的社會生産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有了一定的參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這時候,不隻是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各少數民族之間在經濟文化上的交往也進一步增強,經濟文化上的互補性更加明顯。為了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更廣泛地加強各民族之間的團結互助,就顯得更為重要。

在此背景下,1990年9月,江澤民在視察新疆時指出:“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構成的,在我們祖國的大家庭裡,各民族之間的關系是社會主義的新型民族關系,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這樣,“兩個離不開”思想發展成為“三個離不開”思想。“

三個離不開”不但一如既往地強調了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團結,又專門指出了各少數民族之間團結的重要性,是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對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高度概括,成為今天我們黨和國家正确處理民族關系、做好民族工作、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的重要指導思想。

此後,在中央重要文獻及領導同志講話中,也多次對此加以強調。胡錦濤在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講話中就指出:“堅持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觀念,促進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三個離不開”思想,在涵蓋了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特點的同時,突出強調了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加強各民族團結這一核心内容,既全面反映了我國民族關系的生動現實,又着眼于我國民族關系的長遠發展;既是對黨和國家長期實行和堅持的民族團結思想的肯定、繼承,也是新時期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加強各民族大團結的重要指導原則,成為中國共産黨民族團結思想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意義

“三個離不開”精辟地概括了我國56個民族在曆史發展過程中,休戚與共、互助合作的緊密關系,反映了我國民族關系曆史構成的客觀事實——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三個離不開”思想既充分考慮了我國民族關系的曆史,全面反映了我國民族關系的生動現實,又着眼于我國民族關系的長遠發展,充分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團結、發展的共同願望,是新形勢下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重要指導原則。

從“兩個離不開”發展而來的“三個離不開”,精辟地概括了我國56個民族在曆史發展過程中,休戚與共、互助合作的緊密關系,反映了我國民族關系曆史構成的客觀事實——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它充分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團結、發展的共同願望,成為新的曆史時期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重要指導原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