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浏覽器

網頁浏覽器

展示萬維網信息資源的應用程序
網頁浏覽器(英語:web browser),常被簡稱為浏覽器,這些信息資源可為網頁、圖片、影音或其他内容,它們由統一資源标志符标志。JavaScript引擎和排版引擎是浏覽器内引擎的特點及應用,介紹了引擎的測試工具,并對不同JavaScript引擎和排版引擎的性能進行了對比測試。[1]
  • 中文名:網頁浏覽器
  • 外文名:web browser
  • 簡稱:浏覽器
  • 定義:展示萬維網信息資源的應用程序

介紹

WWW服務和Gopher服務是通過客戶端程序訪問的,這種程序被稱為網頁浏覽器,因為它允許用戶根據超文本鍊接(HyperText Link)進行漫遊,而不必進行有目的的查詢。網頁浏覽器鼓勵偶然的發現,并因此而得名。目前WWW環境中使用最多的網頁浏覽器主要有是美國Microsoft(微軟)公司的Internet Explorer。

浏覽器是指可以顯示網頁服務器或者文件系統的HTML文件内容,并讓用戶與這些文件交互的一種軟件。網頁浏覽器主要通過HTTP協議與網頁服務器交互并獲取網頁,這些網頁由URL指定,文件格式通常為HTML,并由MIME在HTTP協議中指明。一個網頁中可以包括多個文檔,每個文檔都是分别從服務器獲取的。大部分的浏覽器本身支持除了HTML之外的廣泛的格式,例如JPEG、PNG、GIF等圖像格式,并且能夠擴展支持衆多的插件(plug-ins)。另外,許多浏覽器還支持其他的URL類型及其相應的協議,如FTP、Gopher、HTTPS(HTTP協議的加密版本)。HTTP内容類型和URL協議規範允許網頁設計者在網頁中嵌入圖像、動畫、視頻、聲音、流媒體等。

除了上述兩款浏覽器外,包括蘋果公司在内的一些軟件開發商也發布了一些浏覽器産品。

主流浏覽器有:

    Internet ExplorerMozilla FirefoxChromeOperaSafari360安全浏覽器360極速浏覽器UC浏覽器傲遊浏覽器搜狗高速浏覽器獵豹浏覽器QQ浏覽器采編讀浏覽器極速采編讀浏覽器淘寶浏覽器糖果浏覽器百度浏覽器

    曆史

    蒂姆·伯納斯-李于1990年發明了第一個網頁浏覽器WorldWideWeb,此浏覽器後改名為Nexus。

    Erwise是第一個普遍可用的使用GUI的網頁浏覽器,由羅伯特·卡裡奧發起開發。

    1993年,馬克·安德森發布Mosaic——“世界上最流行的浏覽器”,進一步推動了浏覽器的創新,這使得萬維網更易于使用。安德森的浏覽器引發了1990年代的互聯網熱潮。安德森是NCSA中Mosaic團隊的領導者,他不久後辭職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Netscape,發布了受Mosaic影響的Netscape Navigator。Netscape Navigator很快便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浏覽器,市占率一度達到90%。

    作為應對,錯失了互聯網浪潮的微軟匆促購入了Spyglass公司的技術,發布Internet Explorer。這引發了第一輪浏覽器大戰。因捆綁于Windows,Internet Explorer于網頁浏覽器市場獲取了主導地位,其市占率于2002年達到最高時超過95%。

    NeXT平台的WorldWideWeb于1991年發表,是世界上第一個網頁浏覽器

    1996年,Opera首次亮相。它從未被廣泛使用,據Net Applications統計,截至2002年2月,Opera市占率一直低于2%。其Mini版本的市占率在2011年4月達到浏覽器總體使用量的1。1%,但主要集中在快速成長的手機網頁浏覽器市場,預裝超過4000萬部手機。它也可以在其他幾個嵌入式系統上使用,包括任天堂的Wii電子遊戲機。

    1998年,Netscape公司以開放源代碼迎戰,創造了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但此舉未能挽回Netscape的市場占有率。1998年底美國在線收購了Netscape公司。發展初期,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計劃為了吸引開發者而掙紮;但至2002年,它已經發展成一個穩定而強大的互聯網包。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 1。0的出現被視為其裡程碑。同年,派生出Phoenix(後改名Firebird,最後又改為Firefox)。Firefox 1。0于2004年發表。及至2008年,Mozilla及其派生産品約占20%網絡流量。

    縱然Macintosh電腦上的浏覽器市場亦曾同樣被Internet Explorer和Firefox占據,但蘋果電腦自行推出的Safari因内置于蘋果産品,尤其是iPad、iPhone等等,所以在蘋果産品大衆化的風潮中迅速擴張版圖。Safari是基于Konqueror這個開放源代碼浏覽器的KHTML排版引擎而制成的。Safari是OS X的默認浏覽器。

    Google Chrome是一個由搜索引擎龍頭Google開發的網頁浏覽器。2012年5月,StatCounter調查報告中,稱Chrome的市場占有率已經升至33%,超越Internet Explorer成為全球第一大浏覽器。 NetMarketShare的統計,2016年5月,Chrome浏覽器在全球的台式機市占率正式坐上龍頭寶座了。

    特點

    目前有各式各樣的網頁浏覽器。有的網頁浏覽器使用純文字接口,它們僅支持HTML;有的網頁浏覽器具有豐富多彩的用戶界面,并支持多種文件格式及協議。那些透過組件而支持電子信件、新聞組及IRC的網頁浏覽器,有時被稱為“網絡包”,而不僅僅是“網頁浏覽器”。

    所有主流網頁浏覽器都可透過多個窗口或多個标簽頁同時打開多種信息資源,亦可攔截彈出式廣告,以防止不必要的窗口在未經用戶同意的情況下彈出。

    用戶界面

    大部分主流網頁浏覽器的用戶界面皆有如下要素:

      “上一頁”與“下一頁”按鈕“刷新”按鈕“首頁”按鈕地址欄:顯示與輸入URI搜索列可顯示頁面源代碼

      隐私與安全

      大部分網頁浏覽器皆支持HTTPS,并可快捷地清除網頁快照、Cookie及浏覽記錄

      可擴充性

      浏覽器擴展是一種擴充網頁浏覽器功能的計算機程序。每個主流的網頁浏覽器都支持擴展的開發。

      手機浏覽器

      Opera Mini:支持WAP及萬維網浏覽的免費浏覽器,市場占有率較大。

      Opera Mobile:收費的手機浏覽器。

      Safari:Apple推出的網絡浏覽器。

      還有,UC浏覽器,QQ浏覽器,歐朋浏覽器,百度手機浏覽器,360安全浏覽器,谷歌浏覽器,搜狗手機浏覽器,獵豹浏覽器,其他雜牌浏覽器。國内的UC和QQ,百度等手機浏覽器都是根據Webkit修改過來的内核,國内尚無自助研發的内核,就像國内的手機操作系統都是基于Android修改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