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食症

夜食症

疾病症狀
夜食症是一種由生活方式不當引起的疾病,多見于喜歡熬夜者或經常上夜班的中青年人。目前(2013年),醫學界對“夜食症候群”已有明确定義,包括早上厭食、晚上吃得多及合并失眠症狀等。[1]夜食症易導緻胃腸功能紊亂,引起消化性潰瘍等疾病。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病人和其他飲食失調的病人相似,但神經及内分泌不平衡,情緒也有問題。通常進食的次數較多,也較常人吸收較多的能量,因此導緻肥胖。國外研究發現,這類患者胰島素分泌正常,但是褪黑激素、類固酮分泌異常。
  • 中醫病名:夜食症
  • 外文名:Night eating syndrome
  • 别名:
  • 就診科室:
  • 多發群體:
  • 常見發病部位:
  • 常見病因:
  • 常見症狀:
  • 傳染性:
  • 傳播途徑:

誘因

美國醫生阿爾伯特·斯坦科德是醫學界研究夜食症的先行者和權威專家,他指出,夜食症是一種由精神壓力誘發、導緻荷爾蒙分泌失調而引起的臨床疾病。研究人員發現夜食者晚上嗜食的碳水化合物,可促使大腦産生一種引起“快感”的神經遞質複合胺。這提示夜間進食可能是人體自我醫治情緒問題和釋放壓力的一種無意識行為。

斯坦科德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大多數夜食症患者往往感到精神壓力大,而且睡眠質量不高,經常一個晚上醒來三到四次。每次醒來,患者往往會直奔廚房去找零食吃,包括餅幹、蛋糕或者薯片等蘊含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對于患者來說,這種進食的欲望是無法抑制的。

夜食症患者在白天所吸收的卡路裡要比正常人少。他們往往不吃早餐,但是在晚上大約9時過後直至翌日清晨的時間裡,他們所吸收的卡路裡至少是一天總量的四分之一,有時候甚至達到一半的水平。此外,他們平均一天吸收500卡路裡的熱量,比正常人多。因此,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有超重的現象。

夜食症患者其實患上了三種失調症——飲食失調症、睡眠失調症和情緒失調症。午夜時分,他們的情緒越是焦慮和抑郁,食量就越發地增加。斯坦科德相信,患者在潛意識中想要通過進食來調整情緒、減輕壓力和幫助睡眠。他們經常選擇一些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而碳水化合物能夠刺激複合胺的分泌。複合胺是人體内一種能夠舒緩神經、促進睡眠的化學物質。

有科學研究顯示,夜食症患者體内兩種與睡眠和胃口有關的荷爾蒙——褪黑素和瘦素的水平含量出現下降。與此同時,與精神壓力有關的荷爾蒙皮質醇的分泌則有所增加。這意味着患者可以通過服用褪黑素和瘦素來促進睡眠和減少饑餓感。

夜食症對于患者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斯坦科德表示:“進食對于他們來說不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種難以抵擋的沖動。”随着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生活節奏逐漸加快,現代人承受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人們意識到在不知不覺中夜食症正影響着越來越多的人,因此對夜食症的重視程度才有所增加。

症狀

夜食症患者有3種失調症———飲食失調症、睡眠失調症、情緒失調症。午夜時分,他們的情緒越焦慮、抑郁,食量就越發增加,潛意識中想通過進食來調整情緒、減輕壓力和幫助睡眠,一般是選擇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而碳水化合物能夠刺激複合胺的分泌。複合胺是人體内一種能夠舒緩神經、促進睡眠的化學物質。

醫界表示,如果是晚飯後、睡前偶而吃點宵夜,或因為某些原因導緻晚飯較晚吃,或經常吃完飯就上床睡覺,這可能還不至于是夜食症所緻。但若是出現以下現象,且已維持很長一段時間,則要小心提防夜食症:

1.白天胃口差、吃得不多,但一到夜裡就猛吃猛喝,而且吃的内容有點類似饑不擇食,拿到什麼都想往嘴裡塞。

2.沒有吃會有焦慮感,吃了又有很深的罪惡感。

3.有時已經睡了,還會忽然醒來找東西吃。

4.睡前一定要吃東西才能較快睡着,如果沒吃就難以入眠。尤其是吃澱粉類食物或甜食,才能入睡。

預防及治療

預防

除了三餐應定時定量、飲食均衡之外,最好不要任意減肥,若要減肥一定在醫師的指導之下進行,且應多運動以放松自己、舒解壓力;遇到挫折時更應該尋求正确的宣洩方式舒發情緒;并盡量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習慣。

治療

夜食症患者體内兩種與睡眠和胃口有關的荷爾蒙——褪黑素和瘦素的水平含量出現下降。與此同時,與精神壓力有關的荷爾蒙皮質醇的分泌則有所增加。這意味着患者可以通過服用褪黑素和瘦素來促進睡眠和減少饑餓感。

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一些抗抑郁症藥物對于70%的夜食症患者很有幫助。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