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中學

北京市第二中學

北京市首批全國示範性普通高中建設校
北京市第二中學(Beijing No. 2 Middle School)是一所曆史悠久的學校,位于北京市東城區。[1]1999年被批準為北京市首批全國示範性普通高中建設校,它前身是清朝左翼宗學,始建于1724年。學校處在北京市的中心區域,坐落在北京市東城區燈市東口内務部街。北京市第二中學師資雄厚,教學設施先進、全面,在社會上擁有良好聲譽。每年超過95%畢業生考入第一批重點大學,六分之一左右的學生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學校先後與11個國家和地區的學校建立了友好關系。
    中文名:北京市第二中學 外文名:Beijing No.2 Middle School 别名: 校訓:“敬業樂群”和“紮實、創造、團結、有恒” 創建時間:1724年 類别:公立中學 教師人數:215 主要獎項:北京市示範高中

學校簡介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内務部街15号

郵政編碼:100010

學校重點級别:北京市示範高中校

北京二中是一所曆史悠久的學校,它前身是清朝左翼宗學,始建于公元1724年(清雍正二年)。校慶日為每年的4月1日。從有學校相關曆史記載到現在,二中已有288年的曆史。學校處在北京市的中心區域,坐落在北京市東城區燈市東口内務部街。

曆史沿革

北京市第二中學據考證可以追溯到清朝左翼宗學。左翼宗學與右翼宗學(現北京三中)一并,始建于清雍正二年閏四月初五(1724年5月27日)。左翼宗學系清鑲白旗子弟學校,其确切校址是今東四南大街(東四十字路東側至燈市東口)馬路東側的街面上。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戊戌變法,左翼宗學改建為左翼八旗第五初等小學堂。

宣統二年(1910年)3月,改為左翼八旗中學堂。

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京師公立第二中學校,後又改名為北平市立第二中學、北京市立第二中學。1910年至1936年校址移至史家胡同(“史可法祠堂”舊址)。

民國25年11月1日(1936年),北京二中由史家胡同遷入内務部街15号現址。即原軍閥段祺瑞政府内務部公署所在地。

1999年被批準為北京市首批全國示範性普通高中建設校。

2011年,北京市第二中學與美國索斯蘭中學(Southlands Schools International)合作舉辦中美高中雙文憑課程項目。

師資隊伍

現有39個教學班,學生1791名,教職工總數215名,其中專任教師134名,特級教師7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曆3人、碩士研究生學曆24人,市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10人,區級骨幹教師27人、校級骨幹教師24人,占任課教師總數的67%。

北京二中擁有結構合理、學識廣博、治學嚴謹的一流教師隊伍和先進的教學設施。現有46個教學班,學生2333人,教職工227人,教師143人,特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62人,中級教師62人。

學校宗旨

北京二中以“全面優質,追求卓越”為學校的指導思想,形成了治學嚴謹、樸實無華、穩健務實的辦學風格。學校首創了“實驗自助餐”的學習模式,開設了網頁制作、跆拳道、攝影等40多門選修課,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學生曆年的中高考成績均列市區前茅,多名同學在國際或全國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北京二中繼1985年與瑞士音特拉根中學結為友好學校後又與丹麥索羅中學、日本長崎北高等學校、日本築前高等學校、香港觀塘中學建立友好交往關系。

教學特色

1.以人為本,堅持品格教育和誠信教育,嚴格管理。形成了良好的校風,遠近聞名。

2.教學上創造了适合學生發展,靈活且自主選擇班的教學模式——分層教學(四個學科: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施行小班分層授課)。分層原則:分層不分班,保底不封頂,學生自選層,層

間可流動。

3.各科教學大力夯實基礎,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大膽開發符合現代教育的校本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英語使用純英國進口教材,聘請經驗豐富的外教進行口語訓練。

4.為了開闊學生視野、豐富知識,學校每年組織初一至高三的學生去外省市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小學部每月組織一次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接觸社會,段練适應社會生存的能力。

5.學校每年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赴國外遊學,先後去過美國、英國、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

教學質量

二中作為一所示範校,為不同層次的學生群體提供了多元的發展空間,優秀的二中畢業生層出不窮。每年100%的二中畢業生考入大學,超過95%畢業生考入第一批重點大學,約1/5左右的學生考入清華、北大。2006年高考中,我校何旋同學取得了北京市文科第一的好成績,這已是我校培養的第六個北京市高考狀元。2007年我校郭依侬、辛雲娜同學又分獲東城區文科、理科狀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