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棉

有機棉

純天然無污染棉花
有機棉這一名詞是從英文Organic Cotton直譯過來的。在國外其他語言中也有叫生态棉或生物棉的。有機棉生産中,以有機肥生物防治病蟲害自然耕作管理為主,不許使用化學制品,從種子到農産品全天然無污染生産。并以各國或WTO/FAO頒布的《農産品安全質量标準》為衡量尺度,棉花中農藥重金屬硝酸鹽有害生物(包括微生物、寄生蟲卵等)等有毒有害物質含量控制在标準規定限量範圍内,并獲得認證的商品棉花。有機棉的生産方面,不僅需要栽培棉花的光、熱、水、土等必要條件,還對耕地土壤環境、灌溉水質、空氣環境等的潔淨程度有特定的要求。
    中文名:有機棉 外文名:Organic Cotton 别名:生态棉或生物棉 定義:有機棉是一種純天然無污染的棉花 意義: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概述

有機棉生産是一種完全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藥、和生長等物質,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品種及其産物(如種子、稭稈和餅泊等)的生産體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複農業生态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良性循環,以保持和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有有機棉花生産是可持續性農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機棉對保護生态環境、促進人類健康發展以及滿足人們對綠色環保生态服裝的消費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那冠以“有機棉”産品名稱的棉花生産必須符合哪幾個條件:

一、是生産者在生産和流通過程中,有完善的質量控制和跟蹤審查體系,有完整的生産和銷售記錄檔案。

二、是必須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和頒證。

三、是原料必須來自于已建立的或正在建立的有機農業生産體系或采用有機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産品。

四、是産品在整個生産過程中嚴格遵循有機農業的加工、包裝、貯藏和運輸标準。

種植要求

1、農場及土地要求:

(1)環境要求:有機基地必須選擇在大氣、水、土壤未受到污染,周邊無工廠或其他污染源的地區,同時避免轉基因作物的污染。有的還提出在種植有機作物方圓200平方公裡内要無工業污染存在。

(2)認證範圍:需經認證的土地。

(3)轉換期:由常規生産過渡到有機生産需要經過轉換期,一般為首次申請認證的作物收獲前3年時間。轉換期内必須完全按有機生産要求操作。經1年有機轉換後田塊中生長的作物,可以獲得有機轉換作物的認證,其産品可以冠以有機轉換期産品銷售。

認證機構

    國際認證機構

有機棉進入國際市場是需要認證的,國外從事有機棉标準制定和認證的組織機構很多,主要有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1FOAM,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美國的有機貿易協會(OTA,Organic Trade Association)、英國的土壤協會(Soil Association)、德國的國際天然紡織工業協會(ⅣN.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Natural Industry)、歐洲的國際組織(Demeter)、瑞典和北歐的(KRAV)和日本的日本有機棉協會(JOCA,Japan Organic Cotton Association)。

瑞士的生态市場協會(IMO,Institute for Marketecology)和荷蘭Skal是知名國際認證機構,IMO可以代表OTA、INV、Demeter等進行認證,IMO也是沃爾瑪有機棉項目在中國、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和非洲國家的認證機構。

2.國内有機棉花種植認證機構

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和南京國環有機産品認證中心是國内認證機構。

3.國内有機棉産品生産加工認證機構

Control Union、IMO、Ecocert。

4.國際有機棉産品加工标準

GOTS、OCS。

彩色棉

彩色棉是一種棉纖維具有天然色彩的新型棉花。與普通棉花相比具有柔軟透氣、富有彈性、穿着舒服的特點,因此又被稱為更高層次的生态棉。國際上稱之為零污染(Zero pollution)。

由于彩棉的色澤是天然的,因而減少了在印染過程中産生的緻癌物質,同時因印染對環境造成的嚴重污染和破壞。國際标準化組織(ISO)已頒布了零污染ISO1400認證體系,即紡織品和服裝通過環保認證,獲得綠色通行證才能允許進入國際市場。由此可見,面對着21世紀,誰擁有綠色産品認證,誰就擁有了進入國際市場的綠卡。

國際通用的真正的有機棉是:土地、氣候、種子、培育、種植、收割、儲運、紡紗、編制、制衣等所有環節(包括相關使用的物品、設備、助劑等)都要經過認證。而彩棉隻是指明具有天然色彩的新型棉花。

染色

由于有機棉在種植和紡織過程中要保持純天然特性,現有的化學合成染料無法對其染色。隻有采用純天然的植物染料進行自然染色。經過天然染色的有機棉具有更多的色彩,能滿足更多的需要。

産量分布

在2000~2001年度,全球有機棉産量約為6368t(約1400萬磅,29248包),占全球棉花産量的0.03%。有12個國家種植,依次是土耳其(占29%)、美國(占27%)、印度(占17%)、秘魯、烏幹達、坦桑尼亞、埃及、塞内加爾、以色列、希臘、貝甯和巴西。

中國新疆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種植有機棉,2000年進入常規地轉換有機棉地面積4000多畝,當年獲得通過認證的有機棉轉換産品20多噸;2001年進入有機棉生産,面積7000畝,獲得有機棉認證産品60多噸。2002年有機棉種植面積約1.1萬畝,産量90—100t。2003年新疆有機棉生産面積接近1.5萬畝,總産約600t,婧麒、沃爾瑪和Nike公司均在新疆采購有機棉。

2004~2005年間,種植有機棉花的國家已發展到22個,産量依次為土耳其(40%),印度(25%),美國(7.7%)和中國(7.3%)。世界有機棉産量從2000~2001年到2005~2006年的年增長率為76%,2005~2006年産量已達31000t,世界有機棉最大産棉國依次為:土耳其産量10160t,占世界産量的32.76%,印度有機棉産量9835t,占31.71%,中國和美國的有機棉産量排在第三和第四,分别為1868t和1336t。

根據有機棉協會(OTA)2006年的調查,2005年美國有機棉種植面積較上一年提高14%,有13家農場在2005年種植了有機棉,種植面積為6325英畝,較2004年的5550英畝提高近14%。2005年美國大約收獲8655包有機陸地棉,975包有機皮馬棉,與2004年收獲的6814包有機棉相比,2005年有機棉收獲數量提高了41%,其中多數為陸地有機棉,主要種植在得克薩斯州,少量種植在加利福尼亞州和新墨西哥州。2006年美國有機棉種植面積總計為6254英畝。2005年,美國有機陸地棉的每磅平均價格在80~105美分。

據有機棉交易所2007年有機棉農場和纖維報告稱,2007年24個國家的有機棉産量達到57931噸,或者265517包。有機棉生産基于一種農業制度,即維持和補充土壤肥力,不施用有毒的和有持久效力的殺蟲劑以及化肥。最大的10個有機棉花種植國家是(根據順序排名):土耳其、印度、中國、叙利亞、秘魯、美國、烏幹達、坦桑尼亞、以色列和巴基斯坦。幾乎45%的有機棉種植在中東地區(土耳其、叙利亞和以色列),而32.9%的有機棉種植在東南亞(印度和巴基斯坦)。

意義

有機棉對保護生态環境、促進人類健康發展以及滿足人們對綠色環保生态服裝的消費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種植技術

棉田土壤培肥技術

棉花與草木犀苜蓿豆科綠肥作物套(輪)作。每年6~7月份灌水前在棉田套種草木犀或苜蓿,棉花收獲後草木犀或苜蓿越冬,第二年春季棉花播種前翻入土壤。

施用棉籽粕或畜禽糞等有機肥。棉花播種前每公頃基施棉籽粕6000千克或牛羊雞糞肥7500千克以上。另外每公頃備用1500千克棉籽粕(堆制腐熟),于棉田灌第一水前開溝追施。

品種和種子的選擇

根據有機農業認證标準中禁止采用轉基因品種、合成物質處理種子以及盡可能使用有機種子的要求,經四年的試驗示範和生産,确定中棉所35為當前較适宜的有機棉種植品種。

種子加工采用機械脫絨,不用任何化學物質處理。除第一年無法獲得有機種子外,從第二年起全部種植上一年生産的有機棉種子。

密度

新墾荒地,土壤肥力低,棉株的個體發育較小,在前2~3年内應靠群體增加總鈴數,因此一般采用高密度種植方式,每公頃19.5萬~22.5萬株;第二年,密度18萬株左右;達到中等肥力時,應在12萬~15萬株。

生長調控

1.灌水調控。适當推遲棉田第一水,防止蕾期生長過旺,以後各次灌水也應适期适量,以控制棉株營養生長速度,防止旺長而造成田間蔭蔽。

2.去枝葉,适當早打頂、打邊心。在棉花現蕾後,及時去除葉枝,有機棉由于禁止使用縮節胺等生長調節劑,棉株營養生長較快,為控制株高和果枝長度,減少田間蔭蔽,應适當早打頂、去邊心,留果枝8~9個,每果枝留果節1~2個。

害蟲防治技術

1.農業防治。進行秋耕冬灌,降低棉鈴蟲、地老虎等蛹的越冬基數。适時定苗、中耕除草、整枝打杈。剔除重株,可消滅部分害蟲的卵和幼蟲。

2.生物防治。采用棉花與玉米、小麥、油菜、高粱等地塊鄰作,或在棉田内、田邊、溝旁點種玉米、高粱等誘集作物,為天敵提供适宜的栖息和繁殖的場所,增加天敵的種類和數量。利用微生物殺蟲劑防治害蟲,如Bt、核多角體病毒具有較強的專一性,對人畜、農作物和天敵無害,不污染環境,對害蟲毒性較高,不易産生抗性。或利用性誘劑誘捕成蟲。

3.物理機械方法防治。棉田安裝黑光燈、高壓汞燈誘殺棉鈴蟲成蟲。在棉鈴蟲羽化盛期,楊樹枝捆成束豎立在田間地頭或渠道兩旁誘集棉鈴蟲成蟲。苗期可在棉田周圍間隔20米處放糖漿瓶一個,誘殺地老虎成蟲。棉田周圍和中間渠埂放置黃色膠闆誘捕蚜蟲。

4.使用植物性殺蟲劑。在棉花受到直接威脅時,殺蟲皂(鉀皂)和植物性殺蟲劑,如除蟲菊、魚藤酮、魚尼丁、沙巴草、茶、苦木制劑、苦參堿等,可用于防治害蟲。

草害防治技術

在棉花的生産過程中,通過精選種子、施有機肥、合理密植、地膜複蓋、機械和人工除草以及科學合理地與其他作物輪作換茬,改變其生态和環境條件,都可明顯減輕雜草的危害。

病害控制技術

種植抗病品種,如中棉所35等,不用發病棉田生産的種子,以防止病原菌随種子帶入土壤;常規棉田的棉稈禁止帶入有機棉田;棉花與其他作物輪作倒茬,使危害棉花的病原菌逐漸減少;施用的棉籽粕等有機肥須經過高溫加工處理或高溫堆制處理,以殺死其中的病原菌;在棉花播種前,進行日光曬種或溫水浸種,可起到殺菌的作用;有機棉田和常規棉田混用的機械設備工具,在用于有機棉田時必須進行清潔;在棉田中如發現病株,應拔除以病株為中心一米二内的棉株。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