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犀

草木犀

豆科草木犀屬植物
草木犀,二年生草本,高40-100(-250)厘米。豆科草木犀屬1~2年生草本植物。全屬約有20~25種。中國主要有白花草木犀、黃花草木犀、香草木犀、細齒草木犀、印度草木犀、伏爾加草木犀6種。莖高1~2m,根系入土可達2m。3出羽狀複葉。總狀花序,長梗着花30~60朵。莢果倒卵形,每莢有種子1~2粒。有種子1-2粒。種子卵形,長2.5毫米,黃褐色,平滑。花期5-9月,果期6-10月。鮮草含氮約0.71%,磷酸0.23%,氧化鉀0.61%。本種在歐洲為野生雜草,在中國古時用以夾于書中辟稱芸香。花期比其他種早半個多月,耐堿性土壤,為常見的牧草。
    中文名: 拉丁學名:Melilotus officinalis L.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超目: 目:薔薇目 亞目:豆亞目 科:豆科 亞科:蝶形花亞科 族:車軸草族 亞族: 屬:草木犀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草木犀 中文别名:鐵掃把 二名法:Melilotus officinalis (Linn.) Pall.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40-100(-250)厘米。莖直立,粗壯,多分枝,具縱棱,微被柔毛。羽狀三出複葉;托葉鐮狀線形,長3-5(-7)毫米,中央有1條脈紋,全緣或基部有1尖齒;葉柄細長;小葉倒卵形、闊卵形、倒披針形至線形,長15-25(-30)毫米,寬5-15毫米,先端鈍圓或截形,基部闊楔形,邊緣具不整齊疏淺齒,上面無毛,粗糙,下面散生短柔毛,側脈8-12對,平行直達齒尖,兩面均不隆起,頂生小葉稍大,具較長的小葉柄,側小葉的小葉柄短。

總狀花序長6-15(-20)厘米,腋生,具花30-70朵,初時稠密,花開後漸疏松,花序軸在花期中顯着伸展;苞片刺毛狀,長約1毫米;花長3.5-7毫米;花梗與苞片等長或稍長;萼鐘形,長約2毫米,脈紋5條,甚清晰,萼齒三角狀披針形,稍不等長,比萼筒短;花冠黃色,旗瓣倒卵形,與翼瓣近等長,龍骨瓣稍短或三者均近等長;雄蕊筒在花後常宿存包于果外;子房卵狀披針形,胚珠(4)6(-8)粒,花柱長于子房。

莢果卵形,長3-5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具宿存花柱,表面具凹凸不平的橫向細網紋,棕黑色;有種子1-2粒。種子卵形,長2.5毫米,黃褐色,平滑。花期5-9月,果期6-10月。

分布情況

産東北、華南、西南各地。其餘各省常見栽培。生于山坡、河岸、路旁、砂質草地及林緣。歐洲地中海東岸、中東、中亞、東亞均有分布。

種類起源與分布

草木犀在世界上廣泛分布。

草木犀屬約有20~25種,見于中國的主要有以下6種:

①白花草木犀(M.albus),二年生,20世紀60年代廣泛栽培于北方各地;

②黃花草木犀(M.officinalis),二年生,原産歐洲,西藏、四川地區有野生;

③香草木犀(M.suaveoleus),又名野草木犀,多為一年生,原産四川等地,抗逆性強;

④細齒草木犀(M.dentatus),又名無味草木犀,一年生,原産地中海,飼用适口性好;

⑤印度草木犀(M.indica)。一年生或二年生,廣西、雲南、貴州等地用作稻田冬綠肥栽培;

伏爾加草木犀(M.volgicus)。原産蘇聯,20世紀70年代引進中國試種。栽培的其他一年生白花草木犀和黃花草木犀,均系二年生的變種。

形态和特性

世界各地栽培面積最多的為二年生白花草木犀。其根系發達,越冬的主根成肉質,入土可達2米以上;側根分布在耕層内,着生根瘤呈扇狀;根系吸收磷酸鹽能力強,有富集養分的作用。莖高1~3米,圓柱形中空,易分枝;三出羽狀複葉,中間小葉具短柄,小葉橢圓形或矩圓形,邊緣有細齒,托葉先端尖。

總狀花序腋生,具長梗,着花30~60朵,白色。蜜腺發達。莢果倒卵形,無毛,每莢有種子1粒。種子腎形,黃褐色,種皮堅硬,千粒重1.9~2.5克,對土壤要求不嚴,pH6.5~8.5均能生長良好。耐旱,土壤含水量10~12%時,種子即可萌芽,在年降水量300~500毫米的地區生長良好。耐寒,出苗後能耐短暫的-4℃低溫,越冬芽能耐-30℃的嚴寒。

耐鹽,在含鹽量0.3%的土壤上能正常生長。生長速度快,第1年冬前根系生長迅速,貯蓄養分較多,并在根頸處形成越冬芽;第2年叢生的越冬芽萌發抽枝後,植株生長加快,中國華北地區于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的一段時間内,平均每日株高可伸長10厘米以上,夏季開花結果,植株木質化。不耐潮濕,在低窪易澇地區生長不良。

生長習性

草木犀在土地平坦,土層厚,又較濕潤的地方生長旺盛,長期種植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和肥力。抗幹旱和寒冷的能力也較強。

栽培技術

草木犀硬子占50%左右,播種前要進行碾磨處理。

飛機播種時,通常做成丸衣種子(包一層泥土和肥料)。中國北方早春頂淩播種或冬前播種有利出苗;東北地區8月以後播種會降低越冬率;南方則春秋兩季均能播種,一般以條播為主,行距30厘米左右。每公頃播種量(去莢殼種子)15~22千克;播深不超過2.5厘米。在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可大幅度提高鮮草産量。出苗後1個月内注意防治金龜子等蟲害和雜草的為害。

第1年一般在重霜以後收割,這時養分轉入根部。第2年在現蕾前收割,以利再生,留茬高度以10~15厘米為宜。春播草木犀當年每公頃可生産鮮草15~37.5噸

第2年開花前每頃可生産鮮草22.5~75.0噸。無限花序陸續開放,果實成熟不一,留種時一般待中下部莢果有65~70%由深黃色變暗綠色時即可收獲,每公頃種子産量約370~1100千克。

利用

優良的家禽飼料和綠肥。由于草木犀抗逆性強,生長健壯,常可用作城市郊區空閑較幹燥土地的綠化和土壤改良。鮮草含水分80%左右,氮0.48~0.66%,磷酸0.13~0.17%,氧化鉀0.44~0.77%。

生長第1年的風幹草,含水分7.37%,粗蛋白17.51%,粗脂肪3.17%,粗纖維30.5%,無氮浸出物34.55%,灰分7.05%,飼用時可制成幹草粉或青貯、打漿。但牲畜開始時不喜進食,需逐漸适應。貯藏或調制時如有黴爛,植株内含香豆素就轉變為雙香豆素或出血素,牲畜食後會中毒,但香豆素含量因種而異,如二年生白花草木犀含香豆素的含量就高于細齒草木犀。

白花草木犀第1年在重霜後收割也有利于降低香豆素含量。直接在草木犀地放牧,牲畜攝食過多易發生臌脹病。草木犀根深,複蓋度大,防風防土效果極好。草木犀還是改良草地、建立山地草場的良好資源。在低産地區與糧食作物輪種,可以大幅度提高全周期産量和經濟收入;在複種指數高的地區可與中耕糧食、棉花、油料等作物間套種植,生産飼草或綠肥。又因花蜜多,還是很好的蜜源植物。稭杆可作燃料。由于草木犀具有多種用途和抗逆性強、産量高的特點,被譽為“寶貝草”。

藥用價值

藥用部分:全草入藥,秋季采收。

性味:苦、涼、淡,無毒。

作用:清熱解毒,殺蟲利小便。治皮膚疤,丹風,赤白痢、淋病。

用量:3~5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