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磐重生

涅磐重生

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砺後得以重生
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負着積累于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與幸福。同樣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練後它們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1]
    中文名:涅磐重生 外文名:nirvana and rebirth 定義: 拼音:niè pán chóng shēng 釋義:一個與火有關的美麗神話 出處:《涅槃無名論》 别名:不生 無為 無動 寓意:不畏痛苦、義無反顧、不斷追求、提升自我的執着精神

涅槃

梵文 Nirvana(涅槃)的原意是“被吹去、被消去”。好象一盞油燈的“油”,燒盡後,燈火便也熄滅、消失了。佛教修行人,天天苦修(包括思想與身體兩方面),到最後,死期來到(佛教忌用死字),便離世去“涅槃”了。用我們的話來說(不信佛教者),所謂涅槃,即是指人“死了”而言。佛教用涅槃來代替死字。對此,中英佛學辭典第三二八頁“涅槃”項中,也有相同的解釋,(涅槃即是死(。Nirvana、"blown out, gone out, put out, extinguished";"liberated from existence"; dead, deceased, defunct"。最後的“dead, deceased, defunct”,都是指“死亡”。小乘的涅槃,是灰身滅智,釋迦肉身已死,不複存在。但大乘的涅槃卻變成“常樂我淨”,把原來的“涅槃靜寂”變得熱鬧非凡了!

引用示例

重生之虎,笑傲山林,涅槃之鳳,氣焰更增,啟程之志,勢如箭矢,起航之歌,威震長空。

撥動記憶的每一根心弦,銘記起成長的每一次涅槃,忘記那些曾經刻骨的心酸,特殊的日子裡總有特殊的情懷。

釋義

鳳凰在大限到來之時集梧桐枝于自焚,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豐,其音更清,其神更髓。

佛經中的天龍八部提到的迦樓羅(一種超級大鳥)就是中國鳳凰的原形,500年涅磐一次,叫聲是仙界的音樂,每天要吃100頭龍,1000條大毒蛇。

涅磐是佛教教義,其為音譯,意譯為滅、滅度、寂滅、安樂、無為、不生、解脫、圓寂。涅磐原意是火的息滅或風的吹散狀态。佛教産生以前就有這個概念;佛教用以作為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境界。

鳳凰經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驗,獲得重生,并在重生中達到升華,稱為“鳳凰涅磐”,以此典故寓意不畏痛苦、義無返顧、不斷追求、提升自我的執着精神。

文獻記載

《涅磐無名論》中的記載如下:“ 無名曰:夫至人空洞無象,而萬物無非我造。會萬物以成己者,其唯聖人乎!何則? 非理不聖,非聖不理,理而為聖者,聖人不異理也。故天帝曰:般若當于何求?善吉曰:般若不可于色中求,亦不離于色中求。又曰:見緣起為見法,見法為見佛,斯則物我不異之效也。所以至人戢玄機于未兆,藏冥運于即化,總六合以鏡心,一去來以成體。古今通,始終通,窮本極末,莫之與二。浩然大均,乃曰涅磐。經曰:不離諸法而得涅磐。又曰:諸法無邊,故菩提無邊,以知涅磐之道,存乎妙契。妙契之緻,本乎冥一,然則物不異我,我不異物,物我玄會,歸乎無極,進之弗先,退之弗後,豈容終始于其間哉!天女曰:耆年解脫,亦如何久。”

翻譯

無名者說,達到一定境界的人必有空寂靈昧的體驗,體驗到空境,就不會在意世界萬象的事物,萬物由我心流出,執萬物與我合一,隻有聖人能做到!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不掌握這個真理就不能成為聖人,反之,不是聖人也不能知道這個真理,正因為掌握了這個真理才成為聖人,所以聖人與真理契合無間,凡是聖人都不能離開這個真理!這正如般若觀照所說的色心不二,相即相離,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不二之理。從緣起法的角度來看,萬法為空,空為萬法,見佛即見法,見法即見空,諸法性空,即成見佛,物我兩忘,不一不異。所以通達空境的聖人總是勘玄機于先兆,隐未來于變化,将東南西北上下六合統攝一心,過去未來同成一體。古來今往都是一樣,窮本極末,沒有二緻。将浩浩然物我一心,就是涅磐。這就是佛經裡說的“不離諸法而得涅磐”。又因為諸法無邊,故求得解脫也無盡,由是推知,涅磐之道在于保持契會妙理之“妙契”,有了“妙契”,乃知萬法冥然一體的真理。萬物與我沒有本質的差别,我與萬物實質一樣,物與我玄妙會通,無極是它們最後歸宿。涅磐就是進而不前,退而不後,無始無終,終始不在其間!天女說:耆年(舍利弗——引者注)的解脫也無終始。

傳說

傳說一

一個與火有關的美麗神話。傳說中的天方國,有一對神鳥,雄為鳳,雌為凰。滿五百歲後,集香木自焚,複從死灰中更生,從此鮮美異常,不再死亡。n

傳說二

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負着積累于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 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 同樣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砺後它們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n

傳說三

古荊州之火鳳凰的由來:荊州是楚文化的發祥地,相傳楚國有一年發大水,連續三個月降雨不見天日,全國成了水鄉澤國,老百姓苦不堪言,楚國國君設壇祭日,祈求太陽早日出來,沒想到邪惡的烏龍繼續降雨,國君诏令天下勇士讨伐邪惡的烏龍,都被烏龍打敗并吃掉。有一謀士說,在楚國的東邊有一座鳳凰山,山上有一隻神鳥名曰——火鳳凰。楚國國君和謀士請火鳳凰為人間除魔,火鳳凰義不容辭前去除魔,火鳳凰和烏龍大戰七七四十九天沒有分出勝負,火鳳凰最後隻得犧牲自己,燃燒自己的心和烏龍拼搏,最後火鳳凰和烏龍同時化為灰燼,天地重現光明楚國百姓為了紀念火鳳凰,在鳳凰山上修了一座火鳳凰壇。n

傳說四

火鳳凰在埃及的神話中稱為不死火鳥,相傳這種生長于阿拉伯沙漠中的美麗而孤獨的鳥每500年自焚為燼,再從灰燼中重生,循環不已,成為永生。但也有另一種說法,當鳳凰接受烈焰的洗禮後,也可能不會從灰燼中重生,一重生失敗則永遠消失。n火鳳凰的傳說,很早就從埃及傳到了中國。在中國,這個傳說被演繹的更加美麗。 n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