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

塞北

長城以北地區
塞外古代指長城以北的地區。也稱塞北。包括内蒙古、甘肅、甯夏、河北等省、自治區的北部。南方的暖濕季風吹不到,西伯利亞的幹冷空氣首當其沖,氣候都比較幹燥寒冷。塞北,一般指中國長城以北地區。塞北一詞,在作為劃分地理區域時并不像東北、西南之類單純的方位概念。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塞北的區劃方式與概念仍在地理教科書上繼續使用,直至90年代教改開始及教科書開放後,為順應現實劃分,已多半不再使用,但地理位置劃分和大陸不同,而是将内蒙古劃入西北地區,與新疆同區,而蒙古地方(外蒙古)則移到世界地理。
    中文名:塞北 外文名: 别名: 拼音:sài běi 注音:ㄙㄞˋ ㄅㄟˇ 解釋:長城以北 現指:山西西北部 出自:後漢書·袁安傳

引證解釋

指長城以北。亦泛指我國北邊地區。

《後漢書·袁安傳》:“北單于為耿夔所破,遁走烏孫,塞北地空,馀部不知所屬。”南朝梁江淹《侍始安王石頭》詩:“何如塞北陰,雲鴻盡來翔。”隋江總《贈賀左丞蕭舍人》詩:“江南有桂枝,塞北無萱草。”《敦煌變文集·王昭君變文》:“居塞北者,不知江海有萬斛之舡。”宋劉過《清平樂》詞:“新來塞北,傳到真消息:赤地居民無一粒,更五單于争立。”清吳偉業《贈遼左故人》詩:“雁去雁來空塞北,花開花落自江南。”

基本含義

塞北,一般指中國長城以北地區。包括内蒙古自治區及甘肅省和甯夏回族自治區的北部。地形以高原為主。屬溫帶幹旱半幹旱氣候。少數民族集居地區之一。主要有漢、滿、回、蒙古、裕固、哈薩克等民族。地域遼闊,資源豐富,是中國重要的鐵生産地和畜牧業基地。

塞是指邊塞、要塞,這裡所謂的塞相當于今日的明長城。而以此為界,以北的部分已經出邊塞,故名塞北。偶爾會與塞外一同使用

塞北一詞,在作為劃分地理區域時并不像東北、西南之類單純的方位概念。塞有邊界的含意,塞北有邊界國界之外的意涵在,隐約的認為這些地方并不是中國領土,而事實上塞北省區都是中國領土,所以其實塞北、塞外應該算塞内才對。

解放後,由于外蒙古獨立,而另外四省在行政區重置後全數撤銷(省名僅留下“甯夏”,但省區大量縮小),部分區域劃入河北省及甯夏回族自治區外,皆成為内蒙古自治區。由于隻剩一個行政區,加上内蒙本身也不僅包含塞北還有東北的西部部分,再加上上述原因,在地理區劃時劃入華北,表示是中國領土的北部,而非中國領土以北的地區。

華民國政府遷台後,塞北的區劃方式與概念仍在地理教科書上繼續使用,直至90年代教改開始及教科書開放後,為順應現實劃分,已多半不再使用,但地理位置劃分和大陸不同,而是将内蒙古劃入西北地區,與新疆同區,而蒙古地方(外蒙古)則移到世界地理。

地理位置

清代時的塞北大約是漠南蒙古、漠北蒙古、科布多、唐努烏梁海與阿拉善盟等以蒙古人居住為主的地理區域。民國以後,用來做為地理劃分的區域,包括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甯夏省、蒙古地方五個省區,國民政府承認蒙古國政權期間,塞北用以代指其他的四個省份。

甯夏是我國西部較為适宜農業發展的地區,自古以來就有“塞北江南”的美譽,唐代詩人韋蟾筆下的“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這就是甯夏瓜果飄香,米糧滿缽的真是寫照。

塞北經濟

在塞北生長600多年的小黃花,或許沒有料到,有朝一日可以插上“翅膀”飛入澳門百姓家。山西省大同市副市長龔孟建表示,當地與廣東南粵集團開展合作,首批大同黃花已進入澳門市場。

從網絡帶貨到鄉村振興,近年來,無論是在直播間還是田間,都能看到大同黃花的“身影”,這朵“小黃花”正引發一場“蝴蝶效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