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裡斯·威爾金斯

莫裡斯·威爾金斯

英國分子生物學家
莫裡斯·威爾金斯,英國分子生物學家,1916年生于新西蘭。6歲随父母回到英國受教育。畢業于劍橋大學,畢業後到伯明翰大學任蘭德爾教授的助手。後經選拔參加了美國的“曼哈頓計劃”。從美國回英國後,在倫敦皇家學院從事DNA的X射線的分析研究。1962年獲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 中文名:莫裡斯·威爾金斯
  • 外文名:Maurice Hugh Frederick Wilkins
  • 别名:莫裡斯·休·弗雷德裡克·威爾金斯
  • 民族:
  • 出生地:新西蘭懷拉拉帕
  • 畢業院校:劍橋大學
  • 職業:分子生物學家
  • 代表作品:發現DNA雙螺旋結構X光衍射
  • 主要成就: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國 籍:英國

人物簡曆

1916年12月15日威爾金斯在新西蘭北威拉拉巴的龐加羅阿出生。他的父親埃德加·亨利·威爾金斯是一個醫生。

威爾金斯六歲時從新柏林遷到英國的伯明翰。在伯明翰的金·愛德華學校受中等教育。

1935年在劍橋的約翰學院讀物理系。

1940年獲博士學位。論文題目是“磷俘獲電子的熱穩定性和磷光的理論”。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軍隊中服役。改善陰極射線的屏幕和鈾的分離等。

後從伯明翰移到美國加爾福尼亞伯克林從事曼哈頓原子彈制造計劃的工作。

1945年,二戰過後,威爾金斯在蘇格蘭安得魯斯大學當講師。

1946年威爾金斯到倫敦皇家學院任生物物理實驗室副主任。

1950年他在英國醫學理事會的單位内做蛋白的研究工作。

科研成果

1948年萊納斯·鮑林發現許多蛋白質分子都具有像彈簧線團一樣的螺旋結構的形式。1950年生物化學家歐文·差加夫發現DNA氮氣的底面的排列改變很寬,但某些底的數量常占有1比1的比率,這個發現是後來描述DNA的基礎

早在1950年的早期,劍橋大學競争發現DNA的結構,弗朗西斯·克裡克和詹姆斯·瓦特森忙于制出物理模型去描述分子的輪郭。而皇家學院的莫裡斯·威爾金斯等人則從X-射線衍射圖中一步一步接近DNA的結構。1951年,威爾金斯已有證據;細胞内的DNA和純化的DNA都有螺旋結構。并把這個結果告訴了沃斯頓和克裡克。這樣,1953年沃爾頓和克裡克與威爾金斯共同提出DNA的分子結構模型。

DNA結構的發現被稱為生物學過去100年的最重要工作,而且打開了未來100年科學研究的前沿領域。為此他們三人獲1962年諾被爾生理學/醫學獎。

人物逝世

2004年10月6日,來自倫敦皇家學院的消息:1962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得者莫裡斯·威爾金斯(Maurice Wilkins)在倫敦去世,享年87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