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大街

鼓樓大街

北京鼓樓大街
鼓樓位于北京市中軸線上、鼓樓東大街與地安門外大街交會處。與鐘樓一起,元、明、清時為北京全城報時中心。
  • 中文名:鼓樓大街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北京
  • 氣候條件:
  • 開放時間:
  • 門票價格:
  • 占地面積:
  • 著名景點:
  • 級别:國家級
  • 行政區類别:景區
  • 周邊景點:什刹海;宋慶齡故居
  • 所屬國家:中國
  • 類别:景區

曆史

“暮鼓晨鐘”使全城有序可循。1924年後停止,1990年起,每年除夕恢複鳴鐘擊鼓。鼓樓是一座單體的木結構古代建築物。灰筒瓦綠剪邊,重檐歇山項,通高46.7米,通面寬34米,通進深22.4米,檐下有單昂單翹五踩鬥,旋于彩畫。

樓底層共有拱券式門八座;南北各三座,東西務一座。北牆東側有旁門,内有登樓石階梯,南北向傾斜45度,共60級,然後拐彎向西,東西向傾斜45度,亦有9級,即攀登69級石階梯方到達二樓。

二樓四面均有六抹方格門窗,四周有廊,寬約1.3米,帶木護欄,望柱高1.55米,建築面積為1925平方米。第三層是暗層。整座建築坐落在高約4米的磚石台基上,通寬為56米,通進深為33米。

南北有磚砌階梯,東西為墁坡路。鼓樓總占地面積約為7000平方米。南側門前有石獅子一對,高約1.25米。

景觀

1、什刹海。風光秀麗的什刹海,長橋卧波、綠柳拂面,水域寬闊;周圍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恭王府花園積澱着老北京的曆史文化風貌,自然美景與人文景觀的融合,相得益彰,夏日泛舟、冬季溜冰,飽覽西山勝景。

2、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慶王府、恭王府。品味園林曲徑通幽、假山疊翠、紅荷碧波的幽靜典雅以及皇家王府的精巧精緻、富麗堂皇。

3、梅蘭芳故居。館藏數萬文件,緬懷藝術大師,追尋大師生活的足迹。

4、鐘鼓樓。晨鐘暮鼓,聆聽鐘聲和鼓聲訴說悠遠悠長的曆史。

5、煙袋斜巷。北京城最老的斜街,有機會去體驗細雨朦胧中的幽雅意境。

6、廣化寺。大型佛教寺院,寺院建築嚴謹,佛家在這裡講學說教,是皇城腳下的僧侶與佛結緣之地。現為北京市佛教協會和北京佛教音樂團辦公活動場所。

7、酒吧街。欣賞老北京城的夜色,燈紅酒綠的街道透着絲絲古意,放佛回到了上個世紀。

暮鼓晨鐘

“暮鼓晨鐘”使全城有序可循。1924年後停止,1990年起,每年除夕恢複鳴鐘擊鼓。鼓樓是一座單體的木結構古代建築物。灰筒瓦綠剪邊,重檐歇山項,通高46.7米,通面寬34米,通進深22.4米,檐下有單昂單翹五踩鬥,旋于彩畫。

樓底層共有拱券式門八座;南北各三座,東西務一座。北牆東側有旁門,内有登樓石階梯,南北向傾斜45度,共60級,然後拐彎向西,東西向傾斜45度,亦有9級,即攀登69級石階梯方到達二樓。

二樓四面均有六抹方格門窗,四周有廊,寬約1.3米,帶木護欄,望柱高1.55米,建築面積為1925平方米。第三層是暗層。整座建築坐落在高約4米的磚石台基上,通寬為56米,通進深為33米。

南北有磚砌階梯,東西為墁坡路。鼓樓總占地面積約為7000平方米。南側門前有石獅子一對,高約1.25米。更鼓,為報時器具,置于鼓樓二層上,原有25面,其中,大鼓1面、小鼓24面(以代表1年24個節氣)。

現僅存大鼓一面。這面大鼓鼓面直徑約1.5米,是用整張牛皮蒙制的,但鼓面已是刀痕累累,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日本軍隊所為。當年鼓樓擊鼓報時,有一定的規律。

每晚7時“定更”,擊鼓兩通,共108聲,以後,每個更次都擊鼓兩通108聲,直至五更(晨5時)擊最後的“亮更”鼓。擊鼓也有一定的節奏,至今,北京仍流傳着“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之說。

鼓樓上原有銅壺滴漏一座,但早已遺失無考。載:“鼓樓之銅刻漏制極精妙,故老相傳,以為先宋故物,其制為銅漏壺四:上曰‘天池’,次曰‘平水’,又次曰‘萬分’,下曰‘收水’。

口安撓神

口安撓神,設機械,時至,則每刻擊铙者八,以壺水滿為度。涸則随是增添,冬則用火溫之。

”民國以後,鼓樓曾改名為“明恥樓”,在樓上陳列了一些圖片和模型等實物,展示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屠殺和搶劫的情形,供人參觀,以示不忘國恥。以後還曾先後辟為“京兆通俗教育館”、“第一民衆教育館”等。

鐘樓在北京中軸線上、鼓樓正北約l00米,位于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北京建鐘樓,始于元至元九年(1272)。鐘樓舊址為元代萬甯寺中心閣。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在現基址上重建鐘樓,但不久即遭火焚毀,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

築于高大的磚石城台上,灰筒瓦綠剪邊歇山頂,四面開券門,高約33米,全部磚石結構,精緻堅固。以後又曾多次進行修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