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

漢語漢字
則(拼音:zé)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西周金文,古字形從刀從鼎,會用刀刻畫鼎紋之義。刀刻“鼎”文具有穩定性,故用以作為準則。則的基本義是規範、準則。由準則引申為規章,再由規章條文的分項引申作量詞。“則”用為動詞表示以……為準則、為标準。用作連詞,表示時間上的相承或因果聯系,也表轉折,又在兩個相同的詞之間表讓步。“則”作副詞,用于表示肯定的判斷。“則”用在序數詞後,表示列舉原因或理由。
  • 中文名:則
  • 拼音:zé
  • 繁體:則
  • 部首:貝、刂
  • 五筆:MJH
  • 倉颉:BOLN
  • 鄭碼:LOK
  • 筆順:253422
  • 字級:一級(編号:0440)
  • 平水韻:入聲十三職
  • 筆畫:4 2、2 4
  • 部首筆劃:2
  • 注 音:ㄗㄜˊ,ㄓˊ
  • 造字法:會意字
  • 結構:合體字,左右結構
  • 四角碼:7280₀
  • 統一碼:5219
  • 異體字:?、?、?、?、?

文字源流

“則”是會意字。在圖1的金文中,左為“鼎”右為“刀”,表示用“刀”在“鼎”上刻畫。部分金文左為兩個“鼎”(圖2),孫常叙對此字形解釋是:“西周金文‘則’字從兩鼎一刀,化一般為具體,以鼎代器。上一鼎是所比照的器樣,下一鼎是比照器樣傲制出來的模型母胎,從刀,表示對它照樣進行整形雕飾。把古‘則’字字形結構所反映的詞義特點和《說文》所記‘等畫物’的‘則’字古義統起來,可以使我們在商周青銅器鑄造工藝程序上又看到一道工序。”“《說文》所的‘等畫物’就是比照樣子刻畫器物——照樣子作東西。” 成批地制作器物,必須首先設立标準,然後按照同一标準生産,長短、寬窄、大小就會相等,形狀也相同,而且,在上古人們多将刑書、律法鑄于大鼎,作為人們行動的準則,所以“則”有标準、準則的含義。

圖3為春秋金文,圖5是戰國簡牍文字,圖6是戰國金文,均沿襲西周金文。小篆(圖7)将金文的“鼎”訛變為“貝”,隸書(圖8、9)、楷書由小篆體演變而來。

由法則、準則的意思,“則”又能泛指普遍遵守的規定,如:原則,規則。準則、法則是學習的标準,“則”字引申為榜樣、模範。成語“以身作則”也正是這個意思。“則”從法典規章又引申為遵守、效法,用作動詞,如《論語·泰伯》:“惟天為大,惟堯則之。”兩句話大意是:隻有上天才是偉大的,而隻有堯才能效法上天。凡法典規章,其内容都不止一項,須分别款,一一開列,所以法典規章的一條一款一項,就稱為一則。這樣“則”又引申為量詞,現代漢語多用于計量篇幅短小的文章,如兩則新聞,三則寓言等。

此外,“則”還是一個文言虛詞,主要用作連詞,多表示條件或因果關系,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就”“那麼”,如成語“不平則鳴”,“水至清則無魚”。“則”作為虛詞在現代漢語書面語中也經常使用。

現代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動詞

劃分等級。

權衡,衡量。

作;做。

效法;學習(别人的長處)。

名詞

等級。

古指三百平方裡以下的采邑。

标準權衡器。

規範;規律。

楷模;榜樣。

規章;條文。

形容詞

相同,均等。

量詞

用于内容完整的文字的條數。

用于事物細分的條目。

副詞

立即,馬上。

用于判斷句表示肯定,相當于“乃”“即”。

表示前後兩事時間相距很近,右因果、條件關系,相當于“即”“便”。

表示在發現某事時早已如此或即将如此,相當于“就”“将”。

表示範圍,相當于“隻”“僅”。

連詞

表示承接關系,相當于“就”“便”“那麼”(多單用)。

表示轉折關系,相當于“而”“卻”。

表示平列關系。

常“則……則”使用,有加強對比的作用。

表示原因(有時兼表對比)。

表示讓步關系,相當于“雖然”“盡管”。

表示讓步關系,相當于“倒”、“倒是”

表示出乎意外,發現了新的情況,相當於“竟”“卻”。

表示假設。相當于“若”“如果”。

助詞

用于句中,無實義。

句末語氣詞,相當于“哉”“者”。

句首語氣詞。

形容詞

通“測”。深。

動詞

通“測”。測度。

通“側”。隐蔽。

zéi

通“賊”。害。

zhī

名詞

姓氏用字。

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四】【刀部】子德切(zé)

等畫物也。從刀從貝。貝,古之物貨也。

?,古文則。

?,亦古文則。

?,籀文則,從鼎。

說文解字注

等畫物也。

段注:等畫物者,定其差等而各為介畫也,今俗雲“科則”是也。介畫之,故從刀。引伸之為法則,假借之為語詞。

從刀貝。貝,古之物貨也。

段注:說從貝之意。物貨有貴賤之差,故從刀介畫之。子德切,一部。

?,古文則。

段注:重貝者,定其等差之意。

?,籀文則,從鼎。

段注:鼎部曰:“籀文以鼎為貝”,故員作?,㜏作?,霣作䨶,則作?。

廣韻

子德切,入德精 ‖則聲職部(zé)

則法則。子德切。三。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部】 則;康熙筆畫:9;部外筆畫:7

古文:?、?、?、?

《唐韻》《正韻》子德切。《集韻》《韻會》即德切。竝音側。《說文》:則等畫物也。從刀貝。貝,古之物貨也。徐曰:則,節也。取用有節,刀所以裁制之也。

又《玉篇》:法也。《爾雅·釋诂》:則,常也。疏:謂常禮法也。《周禮·天官·冢宰》:以八則治都鄙。鄭注:則,法也。

又《增韻》:凡制度品式皆曰則。《書·說命》:明哲實作則。

又天理不差曰則。《易·乾卦》:乃見天則。《詩·大雅》:順帝之則。

又法其可法者曰則。《書·無逸》: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觀,于逸,于遊,于田。注:戒成王效法文王也。《詩·小雅》:君子是則是效。

又《周禮》五命賜則注:地未成國之名。

又夷則,七月律名。《前漢·律曆志》:則,法也。言陽氣法度,而使隂氣夷當傷之物。

又《韻會》:助辭,又然後之辭。《論語》:行有馀力,則以學文。

考證:“《周禮》五命賜注:‘則,地未成國之名。’”謹照原文注改則。則改注。

字形書法

“貝”寬“刂”窄,頂部“貝”低,底部“刂”低。“貝”,㇕(橫折)的豎段寫在豎中線左側。“刂”,兩筆的中點在橫中線。

音韻集成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ts

ək

王力系統

ts

ək

董同龢系統

ts

ə̂k

周法高系統

ts

ək

李方桂系統

ts

ək

西漢

東漢

ək

ə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ək

北魏後期北齊

ək

齊梁陳北周隋

ək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ts

ək

拟音/王力系統

ts

ək

拟音/董同龢系統

ts

ək

拟音/周法高系統

ts

ək

拟音/李方桂系統

ts

ək

拟音/陳新雄系統

ts

ək

中上古音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韻系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入聲

二十五德

開口呼

一等

全清

子德切

tsək

集韻

入聲

二十五德

開口呼

一等

全清

即得切

tsək

韻略

入聲

即得切

增韻

入聲

子德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上聲

皆來

開口呼

全清

tsai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支思

葉子

入聲作上聲

齊微

滋美切

洪武正韻

入聲

七陌

全清

子德切

tsək

分韻撮要

陰入

第十五登等凳德

韻書集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