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職業技術學院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省技術院校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公辦多科性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100多年來,學院經過幾代人的育人興學、團結拼搏、艱苦創業,積累了豐富的辦學資源,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學術底蘊,培育了"厚德、笃學、慎思、敏行"的優良校風,形成了"服務地方、求實創新、兼收并蓄"的優良傳統,為學院發展鑄就了厚積薄發的基礎。[1]
    中文名:襄陽職業技術學院 校訓:厚德、笃學、慎思、敏行 創建時間:1905年 類别:公立大學 現任校長:蔡澤寰 所屬地區:中國,襄陽 主要院系:醫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旅遊學院、人文藝術學院、外國語學院等。 簡稱:襄職 學校類型:綜合 主管部門:湖北省教育廳 主要獎項:國家重點建設示範性職業技術院校 國家星火農民培訓學校 省級文明單位 全國百萬志願者助殘行動先進單位 全省職業教育先

學校簡介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是襄樊職業技術學院,是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一所公辦多科性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迄今已有百年辦學曆史。

曆史沿革

其中創建于1905年的襄陽府師範學堂是原襄樊師範學校的前身;

1914年由美國教會創建的襄陽同濟醫院及其附設高級護士學校是襄樊衛校的前身;

1935年由留法博士張富春創辦的襄陽農業學堂是襄陽農校的前身;

1958年,襄樊師範學校、襄陽農校和襄樊衛校,同時升格為襄陽師範專科學校、襄陽農業專科學校和襄陽醫學專科學校;

1962年,根據國家調整政策調整為中專學校;

1975至1980年,三所學校根據國家政策恢複舉辦高師班、高農班和高醫班,其中襄陽農校更名為華中農學院襄陽分院,在襄陽衛校設立武漢醫學院襄陽分院;

1985年,襄樊師範學校恢複舉辦小教大專班;襄陽職業技術學院;

1997年,根據省教育廳統一計劃,其他三所學校同時開辦高職班;

1985年,襄樊師範學校恢複舉辦小教大專班;

1997年,根據省教育廳統一計劃,其他三所學校同時開辦高職班;

2000年8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組建成一所公辦全日制多科性高等職業院校——襄樊職業技術學院;

2012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襄樊職業技術學院更名為襄陽職業技術學院。

辦學條件

學術資源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是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于2000年8月組建的一所公辦全日制多科性高等職業院校,職教辦學曆史可上溯至上世紀初年。學校坐落在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陽,北瀕漢江,西臨諸葛亮躬耕地古隆中,東連襄陽古城池,占地面積1137畝,校舍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88.9萬冊;

學院建有護理、應用電子技術和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3個中央财政重點支持建設的國家實訓基地,醫學影像、數控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計算機網絡技術4個省級高職教育實訓基地,28個實驗實訓中心,309個實驗(訓)室。建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和農業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擁有一所二級優秀附屬醫院。

師資力量

教職工1003人,專任教師672人,雙師素質教師530人,外籍教師4人,教授等正高級職稱41人,副高級職稱20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享受國務院、省、市政府津貼專家6人。聘請兼職教師“楚天技能名師”14人,“千山顧問”14人,“襄江能人”81人。建有省級教學團隊3個。在校生14000多人。

院系設置

學校設有醫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旅遊服務學院、汽車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人文藝術學院、生物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公共課部、繼續教育學院等教學單位,開設有數控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畜牧獸醫、醫學影像技術、園林工程技術、建築裝飾工程技術、服裝設計、旅遊管理等48個專業,形成了以服務汽車工業、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為主的專業群體系。學校護理專業是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訓基地,醫學影像技術、數控技術、畜牧獸醫是湖北省重點專業,護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是湖北省教學改革試點專業。物流管理、學前教育兩個專業為中央财政重點支持專業。

教學建設

學校堅持“立足襄陽,服務湖北,輻射周邊,主動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辦學宗旨。圍繞襄陽市支柱産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主動開展社會服務。先後榮獲“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1項,湖北省教學成果獎及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5項,“襄陽市科技進步獎”17項,“襄陽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8項,實現成果轉化6項,獲得國家專利57項。建有國家級精品課程8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4門,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課程8門,省級精品課程20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4門,院級精品課程191門。

圍繞襄陽市支柱産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主動開展社會服務。先後榮獲“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1項,“襄陽市重大科技成果獎”1項,“襄陽市科技進步獎”8項,湖北省高校教學成果獎7項,實現成果轉化6項,獲國家專利13項。建有國家級精品課程8門,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課程7門,省級精品課程19門,院級精品課程124門。

學校榮譽

2002年學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為“國家重點建設示範性職業技術院校”;2004年被科技部确定為“國家星火農民培訓學校”;2002年、2004年連續兩次被湖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2005年被團中央和中國殘聯表彰為“全國百萬青年志願者助殘行動先進單位”;2006年被湖北省教育廳、省發改委等部門聯合授予“全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榮譽稱号。被教育部、全國紅十字總會表彰為“全國紅十字模範校”,被湖北省委、省政府确定“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被省教育廳确定為“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等次”和“湖北省示範性職業院校立項建設單位”,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國家示範(骨幹)院校。

學術交流

合作交流

學校建有護理、應用電子技術和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3個中央财政重點支持建設的國家實訓基地,醫學影像、數控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計算機網絡技術、畜牧獸醫5個省級高職教育實訓基地,32個實驗實訓中心,264個實驗(訓)室。建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農業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及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3個,擁有一所二級優秀附屬醫院。

學校堅持“依靠行業、服務社會、育才樹人、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緻力于高職教育理論的創新和實踐。創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1233”辦學模式【即一個目标,實現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目标;兩個依靠,依靠行業和企業建立校企互動辦學機制;三級平台,搭建培養對象可持續發展的與職業崗位(群)知識、素質、能力和技能相适應的“通識能力”、“專業通用能力”和“專業特殊技能”三級平台教學模式;三支隊伍,建設“雙師”型、“技能”型、“理論”型教師有機結合的三支教師隊伍】;确立了“三對接一貫穿”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與地方支柱産業對接,人才培養規格與用人單位需求對接,課程與崗位工作任務對接,校企合作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探索了基于“三會”模式的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學院層面成立了政府主導的“合作辦學理事會”;系院層面成立了行業(區域)主導的“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專業層面成立了學校主導、校企參與的“專業合作建設委員會”】;實行了以愛為核心,以職業為切入點的“四位一體”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由專業研究室主任、專業課教師(職業導師)、公共課教師(德育導師)、輔導員(班主任)組成班級管理團隊】。深化了與行業、企業的合作與交融,組建訂單班39個,強化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礎,在全國、全省各類學生技能競賽中獲獎103項,畢業生雙證率、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

國際交流

學校領導慰問外籍教師聖誕将臨

2014年12月23日下午,學校副校長萬成海教授在國際交流與合作處相關人員陪同下,前往主校區外教的住所,分别看望了該校的兩名美籍教師Mr.Cooper、Mrs.Rawlins及其家人,并向他們送上了精美的聖誕節禮物。赴美文化交流活動報告會成功舉行。

2013年11月28日下午,該校第二批赴美文化交流活動報告會在學院學術報告廳舉行。

赴美交換生韓好男、饒靜、易雄飛、劉雯雯、汪澤明分别從環保與生态文明建設、中美基礎教育差異之比較、細節與文明、大愛精神、文體活動各個不同角度分享了他們赴美交換期間的觀察與思考。交換生們的陽光、熱誠、純真的精神氣質及獨立思考能力給參加報告會的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後,赴美文化交流團隊負責人陳琦副院長全面總結了此次文化交流的意義和他本人對中美文化異同的深度理解,并誠摯寄語在座的大學生愛生活、講文明、積極參加文體活動,主動拓展個人視界,提升個人綜合素養,實現個人的可持續發展。

該校2013年赴美文化交流團隊歸來

日前,以學校副校長陳琦教授為團長的赴美學術文化交流團隊一行8人,結束了在美國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福克納大學的訪學返回學校。本次活動為期20天,系該校師生第二次赴福克納大學開展文化交流活動。赴美期間,陳琦教授共做了4場學術報告,講座題目分别為《三國演義與襄陽》、《襄陽古城牆》,《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一件陶器的故事》獲得了福克納大學師生的一緻好評。

該校師生在美期間不僅參加了福克納大學組織的課堂教學活動和學生社團活動,還深入美國人的家庭,參觀了蒙哥馬利市各類富有人文氣息的紀念館,多層面、多角度地了解和體驗了美國的曆史文化、校園文化和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等。

美國護理專家來該校講學

為借鑒和推廣國際化的護理教學理念,該校特邀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婦女健康辦公室負責人MonicaYu博士和美國Emory大學護理學院副教授、Georgia州立大學護理學院副教授LindaSpencer女士來該校分别為護理專業師生進行了講座,講座由國際學院院長張映晖主持。兩位專家在講座中分享了他們的教學理念及職業感悟,激勵護理專業的同學熱愛專業,心懷夢想。此前,醫學院還精心組織了護理專業的全體教師與兩位學者及武大HOPE護理學院的領導專家就我院護理專業建設與改革進行了深入座談。這次學術交流活動對推動該校護理專業教學改革及國際化進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院校交流

2014年4月25日下午,生物工程學院在系辦公樓三樓會議室召開教學方法改革研探活動專題培訓會。學校教學督導專家徐鴻濤教授為全體生物工程學院教師作了題為《教學研探:通向教學夢想的階梯》的專題輔導講座。培訓會由生物工程學院副院長張代濤主持,學校督導組羅純主任和蔣紅梅老師到會指導。

督導專家徐鴻濤教授對教務處開展教學方法改革研探活動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解讀,結合近年來教師的教學情況,以質樸的語言、獨到的教學見解,指出研探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源于四個缺少。從目标與設計、任務與訓練、主導與主體、教書與育人等四個方面,深刻解析了如何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效果得到提升。

文化傳統

辦學理念

依靠行業、服務社會、育才樹人、追求卓越。

人文基礎

百年的風雨曆程,培育了學院“厚德、笃學、慎思、敏行”的優良校風。以肖楚女、謝遠定、張元衡、黃火青、李實等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和以張光年、韋君宜為代表的文學藝術家,都曾在此弘文勵教,他們留下了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為學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文基礎。

學院校訓

厚德 笃學 慎思 敏行

何謂厚德?中國古代人認為天地最大,它包容萬物。古人對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為陽,地為陰;天為金,地為土;天性剛,地性柔。認為天地合而萬物生焉,四時行焉。沒有天地便沒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這是中國古代人對宇宙的樸素唯物主義看法,也是中國人的宇宙觀。在周易中,幹代表天,坤代表地,認為天地的屬性是:天高行健,地厚載物。并且從天地的屬性中引申出了人生哲理,這就是人生要像天那樣高大剛毅而自強不息,要像地那樣厚重廣闊而厚德載物。取厚德作為學院精神,意在要求全體師生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象地那樣“厚德”,實而不華,勇于承擔責任,謙虛謹慎,淡泊名利;像天那樣“行健”,高大威武,百折不撓,敢于正視困難,敢于克服困難,敢于戰性困難,永遠進取。

何謂笃學、慎思、敏行?笃學、慎思、敏行出自《論語》。孔子是我國教育的先行者,被尊崇為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閃耀着真理的光芒。孔子給後人留下了大量關于做人、學習和做學問的光輝思想,比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寝,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等。同時,孔子十分強調學與用的關系,特别看重“敏行”,他說,“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是說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難,故欲敏。孔子自己也是一個“敏行”的典範,他花費14年時間,帶着弟子周遊列國,開闊眼界,磨練意志。取笃學、敏行為學校精神,意在要求全體師生用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對待學問,在知識的問題上不參雜半點虛假;要求全體師生在探求真理的過程中,學思并重,勤學慎思,尊重知識而不拘泥于書本,學習前人而不束縛住自己,勇于實踐,敢于創新。

教育方針

學院堅持“依靠行業、服務社會、育才樹人、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探索并确立了符合高職教育規律,具有自身特色的“1233”辦學模式,即一個目标、兩個依靠、三支隊伍和三級平台。一個目标:就是在保證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以社會職業崗位的需要為依據,培養直接為生産、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能将客觀規律和原理轉變為物化形态,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兩個依靠:就是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基地建設、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等方面,依靠行業組織和行業研究會辦學,形成校企互動的辦學機制。三支隊伍:就是建設“雙師型”、“理論型”、“技能型”三支教師隊伍,形成專兼結合的優秀教學團隊。三級平台:就是搭建“通識能力”、“專業通用能力”和“專業特殊技能”三級教學平台。

現任領導

學院黨委書記:梁建華,主持學院黨委全面工作。

黨委副書記、學院院長:蔡澤寰,協助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主持學院行政全面工作。

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劉愛平,分管黨委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紀委(監察審計處)、離退休人員工作處、工會、學工部、團委、綜合治理委員會工作。

學校地址

地址: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隆中路18号

郵編:441050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