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美女

樓蘭美女

女性幹屍
1980年穆舜英發掘出一具女性幹屍,史稱“樓蘭美女”。是迄今為止新疆出土古屍最早的一具,距今約有三千八百年的曆史。科學測定該女子死時為四十五歲左右,生前身高1.55米,現重10.1千克,血型為O型,出土時她仰卧在一座典型風蝕沙質土台中,墓穴頂部覆蓋樹枝、蘆葦、側置羊角、草簍等。古屍身着粗質毛織物和羊皮,足蹬粗線縫制的毛皮靴。發長一尺有餘,呈黃棕色,卷壓在尖頂氈帽内,帽插數支翎,膚色紅褐色富有彈性,眼大窩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翹,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征。然而,關于此屍所代表的人群具體屬于何種種族類型以及他們生前是當地土著還是從他處遷徙而來等問題至今在考古界仍衆說紛纭。
    中文名:樓蘭美女 外文名: 别名: 出處:新疆 特點:新疆出土古屍年代最早的一具 發現時間:1980年

簡介

在孔雀河下遊的鐵闆河三角洲,曾發現了一片墓地,墓中出土有一具中年女性幹屍,體膚指甲保存完好。她有一張瘦削的臉龐,尖尖的鼻子,深凹的眼眶、褐色的頭發披肩。她身上裹一塊羊皮,毛織的毯子,胸前毯邊用削尖的樹枝别住,下身裹一塊羊皮,腳上穿一雙翻皮毛制的鞋子,頭上戴氈帽,帽上還插了兩枝雁翎,被世人稱為“樓蘭美女”。經用她身上的羊皮殘皮做碳14鑒定,表明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古屍。她是誰,為什麼會在這荒蕪人煙的地方,就成為考古界的謎。

其實2003年出土的這具幹屍并非處于樓蘭時期。因為樓蘭古國距離現在隻有2000多年,而這個具幹屍大約是3800年前。根據墓地上随處可以見的對“7”這個數字的崇拜,一個“美女”的唇紋推斷此乃東歐一個叫做古提的民族。當時因為權力鬥争失敗,二王子帶着他的追随者一路逃亡到了以前還飛草豐厚的羅布泊,并在那裡繁衍生息了500多年。後來因為環境惡化,他們不得不繼續搬遷。由于樓蘭距離羅布泊的這個“小河”僅一百多公裡,由此推斷他們有可能搬遷到了樓蘭,并由此揭開樓蘭神秘文化的序幕 。

曆史傳說

她美賽天仙,晶瑩剔透;她生前并無太多的文字記載,死後卻留給世人無限的遐想空間。她沒有過多的曆史功過是非,僅僅留給世人貌美的永久話題……

樓蘭,本就一個謎一般、夢一般的代稱。

公元326年,割據敦煌的大軍閥張駿趁天下大亂,派将軍楊宣攻打鄯善。鄯善王元孟被逼無奈,不得不獻出樓蘭美女,這才平息了戰争。這位金發碧眼的樓蘭姑娘深得張駿的歡欣,不僅給她“美人”封号,還特地為她營造了一座名叫“賓遐觀”的宮殿(見(晉書·張駿傳)。 

而敦煌漢長城出土漢簡中,也提到“東葉捷翕侯、故焉耆侯虜址妻即鄯善女”。焉耆侯就是焉耆王,王莽纂位時,西域諸王都被降為侯。故知此前寫于西漢末年。

30年代在洛陽邙山意外發現的一座僑居中原的西域人古墓。所出北魏正始二年(505)墓志說,墓主人鄯月光是車嬸前部王車伯生太子之妻。都月光姓鄯氏,當為鄯善女。斯坦因在新疆米蘭發現的公元3世紀佛教壁畫上,就見到了樓蘭美女的音容笑貌。

據壁畫題記,這幅壁畫是中亞大夏請來的希臘畫師所作,畫師名字叫“泰特斯”,和公元1世紀羅馬皇帝泰特斯·維斯佩希埃納斯同名。畫這樣一幅畫,要支付3000般摩伽錢,可謂一畫幹金。

斯坦因剛見到這些畫的時候,大為吃驚。他在考古報告中這樣寫道:在熱烈的興奮之下,我用光手把它們一個頭部一個頭部地仔細地清理幹淨後,我自己即刻明白在昆侖山南北各處我所見到的任何古代繪畫藝術之中,以這些繪畫的構圖和色調最近于古典的作風。完全睜開的大眼靈活注視,小小微斂的唇都表情,把我的心情引回到埃及托勒密和羅馬時期木乃伊墓中所得畫版上繪的希臘少女以及青年美麗的頭部上去了。

樓蘭美女不僅讓凡夫俗于為之動心,而且令佛門離憎失魂落魄。(魏書·祖渠傳)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公元420年前後,克什米爾高憎昙無谶來鄯善弘布佛法,受到美貌的鄯善公主曼頭陀林的誘惑。他竟然不顧佛門禁令和這位樓蘭公主發生私情。這件宮廷醜聞不幸敗露.昙無谶不得不倉皇逃往甘肅武威。可見,樓蘭姑娘真有“沉魚落雁”之容, “羞花閉月”之貌。

複原

邂逅樓蘭美女

2005年4月10日,又一幅樓蘭美女的形象,在素有“古人複原大師”之稱的趙成文教授筆下,穿越遠古的隧道展現在人們面前。 北京邂逅“樓蘭美女”

2005年4月4日,趙成文教授赴北京辦案,在北京從《樓蘭千年的傳奇和千年的謎》一書作者之一梁越手中,得到有關樓蘭美女的圖片資料。該資料上的“樓蘭美女”是舉世聞名的鐵闆河女屍木乃伊,人稱“樓蘭美女”。曾在2004年4月複原了一個“樓蘭美少女”的趙教授,在拿到圖片時非常激動,返回沈陽後,他立即帶領助手投入研究。

複原樓蘭美女

據趙教授介紹,他首先将樓蘭美女的顱骨X光片掃描進電腦,然後根據繪畫中的“三庭五眼”理論,用4橫5縱的9條直線确定五官位置和大小。之後,參考出土時為樓蘭美女屍體拍攝的照片,以及相關資料,将相關信息輸入趙成文教授自己研制的“警星cck-3型人像模拟組合系統”内,再按照人體解剖學和人類學原理,從這個系統的部件庫中尋找與樓蘭美女顱骨相匹配的五官部件。然後再運用美術、醫學等知識進行制作。

此次還原中,趙教授非常注重形象寫性:年齡35歲左右,是一個成熟的女人,眼睛深凹且有神,大眼睛,高鼻梁,鼻尖而翹,薄薄的紅唇,下颏較尖,顴骨略高。并把氈帽改成白色羊絨帽,帽上插有3根雁翎,頭發棕紅色,并增加了長度,身着粗線混紡上衣,側身姿勢,略左側,與右側頭發呼應。這是中國刑警學院首席教授趙成文教授還原的第15具古人形象。構圖形成後大家發現,這是一個十分俊美,卻帶有着濃重憂郁氣質的中年美女。據了解,趙成文教授下一步準備再次赴新疆考察,将借助一名守疆有功将軍的木乃伊來複制其形象。

樓蘭美女傳遞的信息之一:羅布泊在4000年前就已經幹旱多沙。

大約在1600年前,曾經繁榮一時的樓蘭古城突然從中國西部神秘地消失了,涉及這座古城的許多東西成了難解的謎。考古工作者通過這具木乃伊上的一個細節推測出當年的自然環境。據曾參加過樓蘭美女考古工作的夏訓誠研究員介紹,根據木乃伊解剖後在肺中發現的沙塵推斷,羅布泊在4000年前就已經幹旱多沙。這與樓蘭美女出土時的外部特征不謀而合。趙成文教授介紹,這具女木乃伊,頭戴麻布防風鬥篷連衣帽,下颌前有線帶橫穿……如此迹象可以推測,當年樓蘭地區天氣的炎熱和風沙較大。人們選用麻棉混紡衣料是要考慮,既要防風沙侵入,又要透氣防止出汗。

18歲時,樓蘭美女是瓜子臉,尖下巴,表情深邃,微笑動人。生前名叫“辛追”的馬王堆女屍的面相還原,在經過國内外衆多媒體的地毯式“轟炸”後,廣為人知,趙成文就是那一次的主刀人。而這次,他是為3800多年前的樓蘭美女進行面相還原,還原後的女孩是瓜子臉,尖尖的下巴,眼眶深凹,稍長些的杏核眼,柳葉彎眉,小尖鼻子,鼻梁挺直,彎彎的角嘴,嘴角挂有明顯的小酒坑,面色殷紅,表情深邃,微笑動人。那麼這樣看起來或者聽起來都很神奇的相貌複原又是怎麼做到的呢?趙成文教授說,這用到一種技術———顱像還原。

顱像還原是法醫學中的高難技術,在案件偵查中,用顱像還原以查身源。此項技術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運用,原來用石膏、泥塑、蠟像、繪畫,近百年來,經過漫長的演化,直到今天我們用高科技電腦進行逼真的還原。

還原的原理主要根據顱骨(屍骨)的死亡年齡、性别、民族、地域、死亡年代等自然、人文、地理等多方面資料,來确定其軟組織厚度,先恢複原五官的形狀、比例,最後組合、修改到完成。可以說既是一個工程,也是一件藝術作品,要經過千百道工序才能完成 。

消失之謎

曾經顯赫一時的樓蘭美女與其樓蘭古國一起消失在大漠黃沙中,關于樓蘭古國消失之謎一直是衆說紛纭,沒有定論。據有關學者考證,共有一下六種說法導緻了樓蘭古國和樓蘭美女的消失。

說法一:樓蘭消失于戰争。公元五世紀後,樓蘭王國開始衰弱,北方強國入侵,樓蘭城破,後被遺棄。

說法二:樓蘭衰敗于幹旱、缺水,生态惡化,上遊河水被截斷後改道,人們不得不離開樓蘭。樓蘭曾頒布過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環境保護法律。

說法三: 樓蘭的消失與羅布泊的南北遊移有關。 斯文·赫定認為,羅布泊南北遊移的周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歐洲人種部落生活在樓蘭地區,1500多年前樓蘭再次進入繁榮時代,這都和羅布泊遊移有直接關系。

說法四:樓蘭消失與絲綢之路北道的開辟有關。經過哈密(伊吾)、吐魯番的絲綢之路北道開通後,經過樓蘭的絲綢之路沙漠古道被廢棄,樓蘭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輝。

說法五:樓蘭被瘟疫疾病毀滅。一場從外地傳來的瘟疫,奪去了樓蘭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僥幸存活的人紛紛逃離樓蘭,遠避他鄉。

說法六:樓蘭被生物入侵打敗。一種從兩河流域傳入的蝼蛄昆蟲,在樓蘭沒有天敵,生活在土中,能以樓蘭地區的白膏泥土為生,成群結隊地進入居民屋中,人們無法消滅它們,隻得棄城而去。

保養方法

古樓蘭一年四季都是風,陽光輻射強烈。樓蘭姑娘是如何保養的呢?樓蘭美女之謎誘惑着所有的人們。

1988年,有關部門組織的羅布泊文物隊伍在部隊的配合協助下,經過32天的奮戰,在樓蘭古城東南意外地發現了兩處類似現代的酒窯池,說明當時已經有了釀造葡萄酒的雛形。經科學鑒定:在葡萄酒中含有有益的天然成分約有250種以上,包括豐富的糖、蛋白質、有機酸、微量元素、無機鹽、果酸和各種醇美維生素,這些物質能減低膽固醇和血脂的含量,從而預防和改善動脈硬化。酒中含有的尼克酸能保護皮膚和神經的健康,因而,能起到美容的作用,并且可以治療貧血,降低心髒病發病率。

據史書記載樓蘭古國的釀造技術早于法國八百多年,樓蘭姑娘緣何漂亮,美麗的奧秘便有了理論根據,這和她們常飲葡萄酒有着很大的關系。

發現地域

樓蘭古城

樓蘭,西域古國名,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于阗,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沖。國人屬印歐人種。 

樓蘭國的遠古曆史至今尚不清楚。樓蘭名稱最早見于《史記》。《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時,樓蘭人建立了國家,當時樓蘭受月氏統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敗了月氏,樓蘭又為匈奴所轄。 漢武帝(前141年-前87年在位)初通西域,使者往來都經過樓蘭。樓蘭屢次替匈奴當耳目,并攻劫西漢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漢派兵讨樓蘭,俘獲其王。樓蘭既降漢,又遭匈奴的攻擊,于是分遣侍子,向兩面稱臣。後匈奴侍子安歸立為樓蘭王,遂親匈奴。王弟尉屠耆降漢,将情況報告漢朝。昭帝元鳳四年(前77),漢遣傅介子到樓蘭,刺殺安歸,立尉屠耆為王,改國名為鄯善,遷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後漢政府常遣吏卒在樓蘭城故地屯田,自玉門關至樓蘭,沿途設置烽燧亭障。魏晉及前涼時期,樓蘭城成為西域長史治所。   距今約1600年前樓蘭國消失,隻留下處古城遺迹。樓蘭古城位于東徑89°22′22〃,北緯40°29′55〃,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裡處。

羅布泊

說到樓蘭就不得不說羅布泊。自20世紀初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闖入羅布泊,它才逐漸為人所知。從考古推測的時斷時續的曆史再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探險事故,羅布泊—樓蘭一線是個神秘與詭異的地帶。

羅布泊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若羌縣境東北部,位于塔裡木盆地東部,海拔780米,為盆地的最低處。它是盆地最大的一個窪地,曾經是塔裡木的積水中心,古代稱泑澤、鹽澤、蒲昌海等,敦煌、哈密、鄯善、吐魯番、庫爾勒、若羌都處于羅布泊周邊地區。蒙古語 羅布淖爾(Lop Nor)即羅布泊,意為“多水彙入之湖”。古代發源于天山、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的塔裡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和米蘭河等在此彙集,也有來自從東南流入的祁連山冰川融水疏勒河的補給,曾為中國第二大鹹水湖。公元330年以前羅布泊湖水較多,據史書記載,在4世紀時水面超過兩萬平方公裡;此後湖水減少,以緻缺水幹旱,樓蘭城最終成為廢墟。1921年後塔裡木河東流,湖水又有增加,民國時期1941年測量時湖水面積達3,100平方公裡。1962年湖水減少到660平方公裡,由于塔裡木河兩岸人口突然增多,不斷向塔裡木河要水,使300多公裡的河道幹涸,導緻羅布泊于1970年以後水體整體消失,1972年最終完全幹涸。現僅為大片鹽殼。

自20世紀80年代美國公布已幹涸的羅布泊“大耳朵”衛星照片以來,“大耳朵”被認為是羅布泊東湖的幹涸湖盆。在“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險之路”科學考察中,研究人員發現了羅布泊東湖連續向西延伸的湖岸線,由此測算出羅布泊古湖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裡。

塔克拉瑪幹沙漠

在維吾爾族語中,塔克拉瑪幹是“走進去出不來”之意。它僅次于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

塔克拉瑪幹沙漠  塔克拉瑪幹沙漠

它位于塔裡木盆地中心,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寬約400公裡,面積33.76萬平方公裡,和蘇、浙、皖三省總面積相等,北近天山,南望昆侖。在這片廣袤漠地上,無草無木,無舍無房,隻有望無盡頭的沙丘和層疊不窮的沙山,夏季氣溫高達71℃,又稱“死亡之海”。樓蘭古城就在大沙漠的腹地。

科學研究

“樓蘭美女”的人類學型屬古歐洲人種,其血型為O型。醫學專家對“樓蘭美女”的屍體解剖發現,其心、肝、肺、脾、膀胱、大小腸、子宮等内髒都有保存,隻是變得幹硬、萎縮。其頭發尚有彈性。肺外形也可辨認,肺泡腔内有成堆的黑色塵粒,反映出她生前處于一個風沙很重的環境。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員,對沉睡沙海3800年而保存完好的“樓蘭美女”,最早提出了自然幹屍論斷。這裡氣候幹旱,多熱風沙,使屍體來不及腐爛即已迅速脫水變幹,減緩了肌體的氧化;墓地建築在高于地面7至8米的高台上,無水淹的危險;墓穴深僅1米,屍體上面的覆蓋物為砂土、蘆葦杆和紅柳樹枝,易于透風和水分蒸發;死亡時間在冬季,嚴寒的氣候限制了細菌的活動。

長期以來,專家們一直認為新疆古屍全為自然幹屍,與古埃及等地經過人工精細處理的幹屍不同。然而,“樓蘭美女”身上的塗敷物,就有可能打破這種論斷。有的專家認為,給屍體塗敷某種物質也許是一種葬俗。而不少專家面對“樓蘭美女”身上的塗敷物,分析當時當地人們已經認識到通體塗敷這種動物性蛋白質,有利于屍體長期保存的可能。這種做法與古埃及人工精細處埋幹屍的方式還有某些相似之處。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人類學家邁爾經中國有關部門同意,成功收集到了“樓蘭美女”等塔裡木盆地出土的木乃伊的DNA樣本。 在瑞典,用了6個月時間,對距今約3800年的‘樓蘭美女’以及距今3000年左右的男屍等5件木乃伊DNA樣品進行了基因學研究,從目前獲得的證據看,從‘樓蘭美女’起,之後的1000年中,也就是距今4000年至3000年之間,塔裡木盆地唯一的定居者是高加索人,也就是俗稱的白種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