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雷

董雷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董雷,1981年生于遼甯沈陽,先後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和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現任中國國家畫院創研規劃處處長,國家一級美術師,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學會理事,文化部青聯副秘書長,在職博士後。曾榮獲中央國家機關“青年五四獎章”、文化部青年拔尖人才等稱号。國家社科基金重點科研項目《中國現代美術史》、《中國畫院史》撰稿人;學術文章曾在《美術觀察》、《美術》等核心期刊發表,出版有《水靜猶明——董雷山水畫集》等。[1]
  • 中文名:董雷
  • 外文名:
  • 别名:
  • 民族:漢族
  • 籍貫:
  • 畢業院校:
  • 職業:
  • 主要成就:
  • 性别:男

藝術年表

2017年

1月,獲評中國畫學會“理事”稱号;

8月,作品被《中國拍賣》、《鑒賞收藏》等雜志刊載;

9月8日,兩幅作品入選文化部藝術人才中心主辦的“全國優秀青年藝術人才成果展”,展覽在炎黃藝術館舉行;

2016年

10月,參加在天津美術館舉辦的“第二屆全球華人書畫展”,由國務院僑辦、中國美協和天津市政府聯合舉辦;

12月,獲評首批文化部青年拔尖人才,全國文化系統120人;

2015年

5月,受邀參加“五月中國”美術作品展,并赴紐約聯合國總部參加展覽開幕式和中文日活動;

8月,參加“世界情中國夢”米蘭世博會意中聯合館展覽;

8月,受聘為國家财政重點推廣項目“中國水墨國際話語權推廣”(項目編号:1291502100008)撰稿人,并出版《中國水墨讀本》;

12月,經中國國家畫院申報,文化部批準,被任命為中國國家畫院辦公室副主任(副處級);12月26日,出席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中國美術報”創刊大會;

2014

5月,作為文化部系統唯一代表,被評為中央國家機關“五四獎章”稱号;

6月,參加“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福建泉州);

6月,在《美術論壇》雜志第十期發表作品;

7月,“水靜猶明——董雷山水畫展”金盞花美術館南京;

11月,通過南京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審核,受聘為南京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2012

5月,參加紀念毛主席文藝座談會講話發表70周年,中國國家畫院百名畫家“走進延安”活動;

5月,被共青團延安市委授予“希望工程愛心大使”稱号;

5月,被延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延安榮譽市民”稱号;

2009年

擔任《消費主義時代中國社會的文化寓言——中國當代藝術考察報告》文字撰稿,該書于2010年6月由吉林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5年參與撰寫國家社科基金重點科研項目《中國現代美術史》,并擔任項目的學術秘書;

2000年9月,考入魯迅美術學院美術學系;

1981年8月,出生于遼甯沈陽。

出版物

2006年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當代藝術家談藝錄王镛卷》;

2013年吉林美術出版社《水靜猶明:董雷山水畫集》

評論文章

樸拙清新的世界——董雷山水畫集序

(張曉淩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著名理論家)

數年前,“新文人畫”曾令人驚羨地火了一陣子,不過,沒多久便歸于沉寂。當今美術界亮出的招牌就是這樣,來得快,去得也不慢,長久者寡。究其原因,多為名實不符,耐不住時間的曬烤。以“新文人畫”群體為例,其成員除绶祥先生外,多為專業畫師,很難和“新文人”扯上幹系,何況還要“新”!然而,“新文人畫”也算不上一個太失敗的詞,至少對其後文人集團的操筆弄墨起到了接引作用。近年來,一些從事藝術史研究的學者們難抵筆墨誘惑,創研兼及,遂使繪事大興。依我個人的看法,這個沒有旗幟的文人集團的繪事,倒有些“新文人畫”的模樣,如以文入畫、筆墨至上、愉悅性情等。先說了這許多,并非無的放矢,準确地講,是看了青年藝術史學者董雷近期的作品後,不由得生發出的些許感慨。

董雷者,中國國家畫院研究人員,初進身于魯迅美術學院,後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獲藝術史專業博士學位。董雷習畫乃至創作,雖有文人繪事之世風的影響,但更多的還是得益于國家畫院的創作風氣。借工作之便,董雷曾多次随國家畫院諸名師深入生活,将寫生現場作為課堂,既得山川蒙養,又得人文資助,由此漸入堂奧,在山水創作上有了可觀的實績。從這點上講,是國家畫院成就了董雷這位藝術史學出身的“新文人畫”家。

董雷筆下的景緻,多為秋色。秋者,如人之壯年,既有青春澱積下的豐腴沉厚,又常作感時憂世之狀态,時而亦有暮年将至的壯懷激烈。曆代詩作多出于由秋的悲鳴所喚起的人性的悲憫。至于山水畫,我未作過統計,但依閱讀經驗而言,當以秋景為勝。董雷的秋之山水,骨相峥嵘,古拙厚重,沉郁斑斓如覆霜之枯石。然古厚不妨清華,其岩壑坡石間,似有天光流轉,清氣浮動,恍惚間,河湖山色潋滟,遠岫迤逦而去。讀董雷的秋景山水,有悲逝之情,亦有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壯闊之感。個中滋味,需慢慢咀嚼。

山水語言之難,除卻筆墨,便是結體。董雷的山水結構,偏簡約一路,不作鴻飛獸駭之狀,不作繁密迫塞之體,而求結體中正,布白疏朗,欹正相生,簡約為上。在章法上,多襲傳統的三段式,也有略去中間部分,隻留兩段的。布白在這裡扮演着貫通全圖氣韻的角色,畫面的空渺蒼茫既倚于此。山水的結構是内含大學問的課題,要懂山水的宇宙觀,還要習易學、勘輿學等,非朝夕能得,要做的功課很多。不過,董雷的山水結體入手既有此成就,卻也令人啧啧稱奇。

董雷的用筆力避秀峭,執着于率樸奇崛,運筆雄健而不趨疾,有深厚生辣之特點。其線如屈鐵含金,頓挫中見出蒼厚質樸,粗爽霸悍處張揚出筆性。其皴法也頗值一觀,或如刮鐵,或似斧劈,勾擦皴染中,山岩質感凹凸有緻。在暈染上,董雷惜墨如金,僅在焦墨短皴上略加渲染,即形成前景嘉木繁蔭,山石古厚,中間煙雲連綿,遠處山色滉漾的空間效果。

末了,還想說一句。中國畫家為何多着意于山水,道理或許并不複雜,若用一句話回答,那便是,山水是中國人的宇宙觀、自然觀與人生觀。不弄清楚這層意思,就會把山水當作再現性的風景來畫。不幸的是,這個锢蔽山水精神的做法正日益成為畫家們的方法論。若長期如此,中國山水危矣。借董雷的山水作品來警示一下,是因為我在董雷樸拙而清新的畫面上,看到了久違的山水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