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譜

鋼琴譜

記載音樂的一種方法
鋼琴譜通常用五線譜(一般擁有雙行譜表,即高音、低音譜表)記載。五線譜記譜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記譜法。在五根等距離的平行線上,标以不同時值的音符及其他記号來記載音樂的一種方法。[1]五線譜傳入中國,最早見于文字記載的是1713年的《律呂正義》續編,書中記述了五線譜及音階、唱名等。五線譜在中國逐步流傳和使用,則于19世紀中葉以後随西方傳教士的傳教及新學的興辦而有所推廣。
    中文名:鋼琴譜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The piano spectrum 記載方法:五線譜 領域:音樂 引入中國:1713年

曆史傳承

五線譜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紀的紐姆記譜法及有量記譜法。紐姆譜以橫線為标準,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顯示音值長短。從7世紀起,這種記譜法出現于歐洲天主教堂内,最初隻用1根線代表F音高,11世紀經阿雷佐的圭多逐步發展成4根線。規定音高為d、f、a、c,并将f線畫成紅色,c線畫成黃色(後成為五線譜中高音及低音譜号的起源)。13世紀有人使用第5根線,成為五線譜的前身。16世紀又有加線的辦法,使音高的記載更完備。

有量記譜法為13世紀科隆教士弗蘭科創始。這種記譜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記号嚴格規定了音的長短,是對紐姆譜的補充和豐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塗以黑色的,稱為有量黑符,以後改用空心音符,稱為有量白符,這種記譜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紀左右。

五線譜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出現,到17世紀逐步完善,18世紀開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節線原用于文字譜,17世紀末被五線譜所采用;升降記号通用于18世紀,表情記号取有量記譜法;裝飾音記号源于紐姆譜,17世紀系統化用于五線譜。

引入中國

琴可以給小孩的成長帶來很多幫助,因為有很多鋼琴和電子琴都是力度鍵的,可以鍛煉小孩的臂力,還可以鍛煉小孩的手指靈活。練鋼琴需要記住很多東西,所以這可以鍛煉小孩的腦力......還有很多很多。

有很多小孩都喜歡樂器。如果你想讓你的小孩練鋼琴以及其他樂器,是讓小孩上一對一的課,還是上集體課,這就成為了許多家長的難題,上集體課的老師批評得比較少而誇獎的就比較多;而一對一這種方法比較有利于孩子快速進步。所以還是因人而異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