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盤

硬盤

存儲設備
硬盤(港台稱之為硬碟,英文名:Hard Disk Drive 簡稱HDD 全名溫徹斯特式硬盤))是電腦上使用堅硬的旋轉盤片為基礎的非易失性(non-volatile)存儲設備。它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儲和檢索數字數據。信息通過離磁性表面很近的寫頭,由電磁流來改變極性方式被電磁流寫到磁盤上。由于它體積小、容量大、速度快、使用方便,已成為PC的标準配置。硬盤有固态硬盤(SSD 盤,新式硬盤)、機械硬盤(HDD 傳統硬盤)、混合硬盤(HHD 一塊基于傳統機械硬盤誕生出來的新硬盤)。SSD采用閃存顆粒來存儲,HDD采用磁性碟片來存儲,混合硬盤(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盤和閃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種硬盤。絕大多數硬盤都是固定硬盤,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盤驅動器中。
    中文名:硬盤 外文名: 用途: 英文名:Hard Disk Drive 其他外文名:HDD 起源:1956年

尺寸分類

3.5英寸台式機硬盤;風頭正勁,廣泛用于各種台式計算機。

2.5英寸筆記本硬盤;廣泛用于筆記本電腦,桌面一體機,移動硬盤及便攜式硬盤播放器。

1.8英寸微型硬盤;廣泛用于超薄筆記本電腦,移動硬盤及蘋果播放器。

1.3英寸微型硬盤;産品單一,三星獨有技術,僅用于三星的移動硬盤。

1.0英寸微型硬盤;最早由IBM公司開發,MicroDrive微硬盤(簡稱MD)。因符合CFⅡ标準,所以廣泛用于單反數碼相機。

0.85英寸微型硬盤;産品單一,日立獨有技術,已知用于日立的一款硬盤手機,前Rio公司的幾款MP3播放器也采用了這種硬盤。

接口種類

ATA

ATA全稱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用傳統的40-pin并口數據線連接主闆與硬盤的,外部接口速度最大為133MB/s,因為并口線的抗幹擾性太差,且排線占空間,不利計算機散熱,将逐漸被SATA所取代。

IDE全稱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俗稱PATA并口。

RAID的優點

    傳輸速率高。在部分RAID模式中,可以讓很多磁盤驅動器同時傳輸數據,而這些磁盤驅動器在邏輯上又是一個磁盤驅動器,所以使用RAID可以達到單個的磁盤驅動器幾倍的速率。因為CPU的速度增長很快,而磁盤驅動器的數據傳輸速率無法大幅提高,所以需要有一種方案解決二者之間的矛盾。2.更高的安全性。相較于普通磁盤驅動器很多RAID模式都提供了多種數據修複功能,當RAID中的某一磁盤驅動器出現嚴重故障無法使用時,可以通過RAID中的其他磁盤驅動器來恢複此驅動器中的數據,而普通磁盤驅動器無法實現,這是使用RAID的第二個原因。

SATA

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SerialATA委員會正式确立了SerialATA1.0規範。2002年,雖然串行ATA的相關設備還未正式上市,但SerialATA委員會已搶先确立了SerialATA2.0規範。SerialATA采用串行連接方式,串行ATA總線使用嵌入式時鐘信号,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别在于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

SATAⅡ

SATAⅡ是芯片巨頭Intel英特爾與硬盤巨頭Seagate希捷在SATA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主要特征是外部傳輸率從SATA的150MB/s進一步提高到了300MB/s,此外還包括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原生命令隊列)、端口多路器(PortMultiplier)、交錯啟動(StaggeredSpin-up)等一系列的技術特征。但是并非所有的SATA硬盤都可以使用NCQ技術,除了硬盤本身要支持NCQ之外,也要求主闆芯片組的SATA控制器支持NCQ。

SATAⅢ

正式名稱為“SATARevision3.0”,是串行ATA國際組織(SATA-IO)在2009年5月份發布的新版規範,主要是傳輸速度翻番達到6Gbps,同時向下兼容舊版規範“SATARevision2.6”(也就是現在俗稱的SATA3Gbps),接口、數據線都沒有變動。SATA3.0接口技術标準是2007上半年英特爾公司提出的,由英特爾公司的存儲産品架構設計部技術總監KnutGrimsrud負責。KnutGrimsrud表示,SATA3.0的傳輸速率将達到6Gbps,将在SATA2.0的基礎上增加1倍。

SCSI

SCSI的英文全稱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準接口,而SCSI并不是專門為硬盤設計的接口,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小型機上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SCSI接口具有應用範圍廣、多任務、帶寬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熱插拔等優點,但較高的價格使得它很難如IDE硬盤般普及,因此SCSI硬盤主要應用于中、高端服務器和高檔工作站中。

光纖通道

光纖通道的英文拼寫是FibreChannel,和SCSI接口一樣光纖通道最初也不是為硬盤設計開發的接口技術,是專門為網絡系統設計的,但随着存儲系統對速度的需求,才逐漸應用到硬盤系統中。

光纖通道硬盤是為提高多硬盤存儲系統的速度和靈活性才開發的,它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多硬盤系統的通信速度。光纖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熱插拔性、高速帶寬、遠程連接、連接設備數量大等。

光纖通道是為在像服務器這樣的多硬盤系統環境而設計的,能滿足高端工作站、服務器、海量存儲子網絡、外設間通過集線器、交換機和點對點連接進行雙向、串行數據通訊等系統對高數據傳輸率的要求。

RAID的分類

RAID,無冗餘無校驗的磁盤陣列。數據同時分布在各個磁盤上,沒有容錯能力,讀寫速度在RAID中最快,但因為任何一個磁盤損壞都會使整個RAID系統失效,所以安全系數反倒比單個的磁盤還要低。一般用在對數據安全要求不高,但對速度要求很高的場合,如:大型遊戲、圖形圖像編輯等。此種RAID模式至少需要2個磁盤,而更多的磁盤則能提供更高效的數據傳輸。

SAS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連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術,和現在流行的SerialATA(SATA)硬盤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度。并通過縮短連結線改善内部空間等。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後開發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設計是為了改善存儲系統的效能、可用性和擴充性,并且提供與SATA硬盤的兼容性。

物理結構

磁頭

磁頭是硬盤中最昂貴的部件,也是硬盤技術中最重要和最關鍵的一環。傳統的磁頭是讀寫合一的電磁感應式磁頭,但是,硬盤的讀、寫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操作。為此,這種二合一磁頭在設計時必須要同時兼顧到讀/寫兩種特性,從而造成了硬盤設計上的局限。

而MR磁頭(Magnetoresistiveheads),即磁阻磁頭,采用的是分離式的磁頭結構:寫入磁頭仍采用傳統的磁感應磁頭(MR磁頭不能進行寫操作),讀取磁頭則采用新型的MR磁頭,即所謂的感應寫、磁阻讀。這樣,在設計時就可以針對兩者的不同特性分别進行優化,以得到最好的讀寫性能。

另外,MR磁頭是通過阻值變化而不是電流變化去感應信号幅度,因而對信号變化相當敏感,讀取數據的準确性也相應提高。而且由于讀取的信号幅度與磁道寬度無關,故磁道可以做得很窄,從而提高了盤片密度,達到每平方英寸200MB,而使用傳統的磁頭隻能達到每平方英寸20MB,這也是MR磁頭被廣泛應用的最主要原因。

MR磁頭已得到廣泛應用,而采用多層結構和磁阻效應更好的材料制作的GMR磁頭(GiantMagnetoresistiveheads)也逐漸開始普及。

磁道

當磁盤旋轉時,磁頭若保持在一個位置上,則每個磁頭都會在磁盤表面劃出一個圓形軌迹,這些圓形軌迹就叫做磁道。這些磁道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因為它們僅是盤面上以特殊方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區,磁盤上的信息便是沿着這樣的軌道存放的。相鄰磁道之間并不是緊挨着的,這是因為磁化單元相隔太近時磁性會相互産生影響,同時也為磁頭的讀寫帶來困難。一張1.44MB的3.5英寸軟盤,一面有80個磁道,而硬盤上的磁道密度則遠遠大于此值,通常一面有成千上萬個磁道。磁道的磁化方式一般由磁頭迅速切換正負極改變磁道所代表的0和1。

扇區

磁盤上的每個磁道被等分為若幹個弧段,這些弧段便是磁盤的扇區,每個扇區可以存放512個字節的信息,磁盤驅動器在向磁盤讀取和寫入數據時,要以扇區為單位。1.44MB3.5英寸的軟盤,每個磁道分為18個扇區。

柱面

硬盤通常由重疊的一組盤片構成,每個盤面都被劃分為數目相等的磁道,并從外緣的“0”開始編号,具有相同編号的磁道形成一個圓柱,稱之為磁盤的柱面。磁盤的柱面數與一個盤單面上的磁道數是相等的。無論是雙盤面還是單盤面,由于每個盤面都隻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磁頭,因此,盤面數等于總的磁頭數。所謂硬盤的CHS,即Cylinder(柱面)、Head(磁頭)、Sector(扇區),隻要知道了硬盤的CHS的數目,即可确定硬盤的容量,硬盤的容量=柱面數*磁頭數*扇區數*512B。

邏輯結構

3D參數

很久以前,硬盤的容量還非常小的時候,人們采用與軟盤類似的結構生産硬盤。也就是硬盤盤片的每一條磁道都具有相同的扇區數。由此産生了所謂的3D參數(Disk Geometry),即磁頭數(Heads),柱面數(Cylinders),扇區數(Sectors),以及相應的尋址方式。

其中:

磁頭數(Heads)表示硬盤總共有幾個磁頭,也就是有幾面盤片, 最大為255 (用8 個二進制位存儲);

柱面數(Cylinders) 表示硬盤每一面盤片上有幾條磁道,最大為1023(用 10 個二進制位存儲);

扇區數(Sectors) 表示每一條磁道上有幾個扇區,最大為63(用 6個二進制位存儲);

每個扇區一般是512個字節, 理論上講這不是必須的,但好像沒有取别的值的。

所以磁盤最大容量為:255 * 1023 * 63 * 512 / 1048576 = 7.837 GB (1M =1048576 Bytes)

或硬盤廠商常用的單位:255 * 1023 * 63 * 512 / 1000000 = 8.414 GB (1M =1000000 Bytes)

在CHS尋址方式中,磁頭,柱面,扇區的取值範圍分别為0到 Heads - 1、0 到Cylinders - 1、1 到Sectors (注意是從1 開始)。

Int13H調用

BIOS Int 13H 調用是BIOS提供的磁盤基本輸入輸出中斷調用,它可以完成磁盤(包括硬盤和軟盤)的複位、讀寫、校驗、定位、診斷、格式化等功能。它使用的就是CHS尋址方式,因此最大隻能訪問8GB左右的硬盤(本文中如不作特殊說明,均以 1M = 1048576 字節為單位)。

現代結構

在老式硬盤中,由于每個磁道的扇區數相等,所以外道的記錄密度要遠低于内道,因此會浪費很多磁盤空間 (與軟盤一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進一步提高硬盤容量,人們改用等密度結構生産硬盤。也就是說,外圈磁道的扇區比内圈磁道多,采用這種結構後,硬盤不再具有實際的3D參數,尋址方式也改為線性尋址,即以扇區為單位進行尋址。

為了與使用3D尋址的老軟件兼容(如使用BIOSInt13H接口的軟件), 在硬盤控制器内部安裝了一個地址翻譯器,由它負責将老式3D參數翻譯成新的線性參數。這也是為什麼硬盤的3D參數可以有多種選擇的原因(不同的工作模式,對應不同的3D參數,如 LBA,LARGE,NORMAL)。

擴展Int13H

雖然現代硬盤都已經采用了線性尋址,但是由于基本Int13H 的制約,使用BIOS Int 13H 接口的程序,如 DOS 等還隻能訪問8 G以内的硬盤空間。為了打破這一限制,West Digital和Phoenix Technologies聯合推出了EDD标準(BIOS Enhanced Disk Drive Services),它支持64位LBA,采用線性尋址方式存取硬盤,所以突破了 8 G的限制,而且還加入了對可拆卸介質(如活動硬盤) 的支持。

擴展分區

由于主分區表中隻能分四個分區,無法滿足需求,因此設計了一種擴展分區格式。基本上說,擴展分區的信息是以鍊表形式存放的,但也有一些特别的地方。

首先, 主分區表中要有一個基本擴展分區項,所有擴展分區都隸屬于它,也就是說其他所有擴展分區的空間都必須包括在這個基本擴展分區中。對于DOS / Windows 來說,擴展分區的類型為0x05。

除基本擴展分區以外的其他所有擴展分區則以鍊表的形式級聯存放, 後一個擴展分區的數據項記錄在前一個擴展分區的分區表中,但兩個擴展分區的空間并不重疊。

擴展分區類似于一個完整的硬盤,必須進一步分區才能使用。但每個擴展分區中隻能存在一個其他分區。此分區DOS/Windows環境中即為邏輯盤。因此每一個擴展分區的分區表(同樣存儲在擴展分區的第一個扇區中)中最多隻能有兩個分區數據項(包括下一個擴展分區的數據項)。

相關名詞

磁頭數

硬盤磁頭是硬盤讀取數據的關鍵部件,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存儲在硬盤盤片上的磁信息轉化為電信号向外傳輸,而它的工作原理則是利用特殊材料的電阻值會随着磁場變化的原理來讀寫盤片上的數據,磁頭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硬盤盤片的存儲密度。

目前比較常用的是GMR(Giant Magneto Resisive)巨磁阻磁頭,GMR磁頭的使用了磁阻效應更好的材料和多層薄膜結構,這比以前的傳統磁頭和MR(Magneto Resisive)磁阻磁頭更為敏感,相對的磁場變化能引起來大的電阻值變化,從而實現更高的存儲密度。

磁頭是硬盤中對盤片進行讀寫工作的工具,是硬盤中最精密的部位之一。磁頭是用線圈纏繞在磁芯上制成的。硬盤在工作時,磁頭通過感應旋轉的盤片上磁場的變化來讀取數據;通過改變盤片上的磁場來寫入數據。為避免磁頭和盤片的磨損,在工作狀态時,磁頭懸浮在高速轉動的盤片上方,而不與盤片直接接觸,隻有在電源關閉之後,磁頭會自動回到在盤片上的固定位置(稱為着陸區,此處盤片并不存儲數據,是盤片的起始位置)。

薄膜感應(TFI)磁頭

在1990年至1995年間,硬盤采用TFI讀/寫技術。TFI磁頭實際上是繞線的磁芯。盤片在繞線的磁芯下通過時會在磁頭上産生感應電壓。TFI讀磁頭之所以會達到它的能力極限,是因為在提高磁靈敏度的同時,它的寫能力卻減弱了。

各向異性磁阻(AMR)磁頭

AMR(Anisotropic Magneto Resistive)90年代中期,希捷公司推出了使用AMR磁頭的硬盤。AMR磁頭使用TFI磁頭來完成寫操作,但用薄條的磁性材料來作為讀元件。在有磁場存在的情況下,薄條的電阻會随磁場而變化,進而産生很強的信号。硬盤譯解由于磁場極性變化而引起的薄條電阻變化,提高了讀靈敏度。AMR磁頭進一步提高了面密度,而且減少了元器件數量。由于AMR薄膜的電阻變化量有一定的限度,AMR技術最大可以支持3.3GB/平方英寸的記錄密度,所以AMR磁頭的靈敏度也存在極限。這導緻了GMR磁頭的研發。

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

GMR磁頭繼承了TFI磁頭和AMR磁頭中采用的讀寫技術,但它的讀磁頭對于磁盤上的磁性變化表現出更高的靈敏度。GMR傳感器的靈敏度比AMR磁頭大3倍,所以能夠提高硬盤的密度和性能。GMR磁頭工作原理是依賴于自旋的電子散射。

硬盤的磁頭數取決于硬盤中的碟片數,盤片正反兩面都存儲着數據,所以一個盤片對應兩個磁頭才能正常工作。比如總容量80GB的硬盤,采用單碟容量80GB的盤片,那隻有一張盤片,該盤片正反面都有數據,則對應兩個磁頭;而同樣總容量120GB的硬盤,采用二張盤片,則隻有三個磁頭,其中一張盤片的一面沒有磁頭。

網絡硬盤

"網絡硬盤",即“網絡優(U)盤”,是将用戶的文件存放在互聯網上,方便用戶"攜帶"他們的文件,方便用戶與他的親朋好友"分享"他們的文件,所有操作在網站的頁面上完成。文件類型不作限制。

固态硬盤

固态硬盤SSD(Solid State Disk、IDE FLASH DISK、Serial ATA Flash Disk)是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芯片)組成,簡單的說就是用固态電子存儲芯片陣列而制成的硬盤(目前最大容量為1.6TB),固态硬盤的接口規範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盤的完全相同。在産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盤一緻,包括3.5",2.5",1.8"多種類型。由于固态硬盤沒有普通硬盤的旋轉介質,因而抗震性極佳,同時工作溫度很寬,擴展溫度的電子硬盤可工作在-45℃~+85℃。廣泛應用于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絡監控、網絡終端、電力、醫療、航空等、導航設備等領域。

故障表現

1.出現S.M.A.R.T故障提示。這是硬盤廠家本身内置在硬盤裡的自動檢測功能在起作用,出現這種提示說明您的硬盤有潛在的物理故障,很快就會出現不定期地不能正常運行的情況。

2.在Windows初始化時死機。這種情況較複雜,首先應該排除其他部件出問題的可能性,比如内存質量不好、風扇停轉導緻系統過熱,或者是病毒破壞等,最後如果确定是硬盤故障的話,再另行處理。

3.能進入Windows系統,但是運行程序出錯,同時運行磁盤掃描也不能通過,經常在掃描時候緩慢停滞甚至死機。這種現象可能是硬盤的問題,也可能是Windows天長日久的軟故障,如果排除了軟件方面設置問題的可能性後,就可以肯定是硬盤有物理故障了。

4.能進入Windows,運行磁盤掃描程序直接發現錯誤甚至是壞道,這不用我多說了,Windows的檢查程序會詳細地報告情況。

5.在BIOS裡突然根本無法識别硬盤,或是即使能識别,也無法用操作系統找到硬盤,這是最嚴重的故障。

導緻硬盤損壞的原因分析及處理辦法

在開機和關機的時候突然強行切斷電源

現在的電源及主闆的ATX設計,普遍實現了軟關機的功能。這種設計讓人倍感方便。但是軟關機要先完成一系列的關閉正在運行的程序的操作,加上各種操作系統及各主闆廠家設計上的兼容性、BUG,Windows在進行關閉應用程序然後切斷電源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死機,大家可能在很多論壇及報刊的問答專欄裡,都見過問"為什麼在軟關機的時候死機"的問題——此時硬盤的複位動作很可能還沒完成,如果用戶采用強行切斷電源的做法,硬盤物理受損的可能性很大。

正确的做法:

如果在軟關機時候出現死機,應該是按RESET鍵,讓系統重新進入Windows後,再正式完成關機操作——這樣可能會繁瑣一點,但是能保證硬盤安全地複位。

還有就是開機的時候進行的切斷電源:在正常狀态下當然沒人會做這麼無聊的操作,但是當出現一些諸如顯示卡或是内存沒插好、視頻線松了的情況,導緻電腦開機無顯示的時候,很多人就隻埋頭于搞定看到的問題,頻繁的開機、關機,插拔闆卡,再開機……而沒留意硬盤在一次次電源的開關下吱吱的呻吟——尤其是開機沒顯示,隻有幾秒鐘的時間,硬盤的初始化動作還沒完成,磁頭正處于敏感位置,一下子被切斷電源停機,然後在不到10秒鐘的情況又受到電流沖擊,發生故障的機率會大大增加。

建議正确的做法:先把硬盤的電源線拔掉,你怎麼玩都可以。故障排除後,再接也不遲啊。

對分區進行的誤操作

這的确是新手的錯誤居多了——Windows的各種版本造成FAT16、FAT32、NTFS各種格式的存在,不同的任務導緻各菜鳥蠢蠢欲動經常想變換分區格式、現在GHOST和PQ分區大師都能對分區進行随心所欲的操作,以調整分區的大小、格式,尤其是後者還具有格式化分區、隐藏分區的功能,對熟悉操作的人來說,這些工具是讓人得心應手。

但對于新手來說,對分區的操作應該特别謹慎。因為分區的錯誤雖然是軟故障,不是物理故障,但是如果胡亂操作出錯後,在沒有弄懂基本概念的情況下,不假思索地進行"恢複"操作的話,可能會導緻分區的引導區和分區表過于混亂無法再被任何工具軟件識别——如果你沒有分區表和硬盤引導區數據備份的話,就隻好低級格式化了——低級格式化的工具使用也有個熟練和懂行與否的問題。

建議的措施:無論您是老手還是新手,在對硬盤進行敏感操作的時候,備份好分區表和引導區數據,出錯的時候就能随時正确恢複了。新手最好請個師傅,先帶一帶,熟悉了軟件的界面和指令後再自己操作,畢竟硬盤不同于其他配件,裡面有你的寶貴數據哦。

Windows的初始化及使用過程中的危險習慣操作

Windows在初始化的時候,是較為敏感和危險的時刻,如果用戶在啟動組裡加載了太多的東西,Windows的初始化就會耗費大量時間,也可能會造成死機。

其他各類非常規錯誤

比如數據線插反、劣質的電源導緻的損壞、闆卡的短路等等。

硬盤維護

1、保持電腦工作環境清潔n硬盤已帶有超精過濾紙的呼吸孔與外界相通,它可以在普通無淨化裝置的室内環境中運用,若在灰塵嚴重的環境下,會被吸附到PCBA的表面、主軸電機的内部以及堵塞呼吸過濾器,因此必須防塵。還有環境潮濕、電壓不穩定都可能導緻硬盤破壞。n

2、養成正确關機的習慣n硬盤在工作時忽然關閉電源,可能會導緻磁頭與盤片猛烈磨擦而破壞硬盤,還會使磁頭不能正确複位而造成硬盤的劃傷。關機時一定要注意面闆上的硬盤指示燈是否還在閃爍,隻有當硬盤指示燈停止閃爍、硬盤結束讀寫後方可關機。n

3、正确移動硬盤,注意防震n移動硬盤時最好等待關機十幾秒硬盤完全停轉後再進行。在開機時硬盤高速轉動,輕輕的震動都可能碟片與讀寫頭相互磨擦而産生磁片壞軌或讀寫頭毀損。所以在開機的狀态下,千萬不要移動硬盤或機箱,最好等待關機十幾秒硬盤完全停轉後再移動主機或重新啟動電源,可避免電源因瞬間突波對硬盤造成傷害。在硬盤的安裝、拆卸過程中應多加小心,硬盤移動、運輸時嚴禁磕碰,最好用泡沫或海綿包裝保護一下,盡量減少震動。

讀寫過程中且忌斷電

硬盤的轉速大都是5400轉和7200轉,SCSI硬盤更在10000到15000轉,在進行讀寫時,整個盤片處于高速旋轉狀态中,如果忽然切斷電源,将使得磁頭與盤片猛烈磨擦,從而導緻硬盤出現壞道甚至損壞,也經常會造成數據流丢失。所以在關機時,一定要注意機箱面闆上的硬盤指示燈是否沒有閃爍,即硬盤已經完成讀寫操作之後才可以按照正常的程序關閉電腦。硬盤指示燈閃爍時,一定不可切斷電源。如果是移動硬盤,最好要先執行硬件安全删除,成功後方可拔掉。

保持良好的工作環境

硬盤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有時候嚴重集塵或是空氣濕度過大,都會造成電子元件短路或是接口氧化,從而引起硬盤性能的不穩定甚至損壞。

防止受震動

硬盤是屬于機械産品,震動可以說是硬盤的一大死敵,硬盤内部構造是相當精密的,磁頭離每分鐘數千轉的盤片表面隻有幾微米的高度,一旦震動較強烈的話就會出現讀寫異常甚至造成盤片或者磁頭物理性的損傷,後果相當嚴重。

減少頻繁操作

如果長時間運行一個程序(如大型軟件或玩遊戲),或是長期使用BT等下載軟件,這時就要注意了,這樣磁頭會長時間頻繁讀寫同一個硬盤位置(即程序所在的扇區),而使硬盤産生壞道。另外,如果長時間使用一個操作系統,也會使系統文件所在的硬盤扇區(不可移動)處于長期讀取狀态,從而加快該扇區的損壞速度。當然,最好是安裝有兩個或以上的操作系統交替使用,以避免對硬盤某個扇區做長期的讀寫操作。

恰當的使用時間

在一天中,特别是夏天高溫環境下。最好不要讓硬盤的工作時間超過10個小時,而且不要連續工作超過8個小時,應該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就關閉電腦,讓硬盤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定期整理碎片

硬盤工作時會頻繁地進行讀寫操作,同時程序的增加、删除也會産生大量的不連續的磁盤空間與磁盤碎片。當不連續磁盤空間與磁盤碎片數量不斷增多時,就會影響到硬盤的讀取效能。

如果數據的增删操作較為頻繁或經常更換軟件,則應該每隔一定的時間(如一個月)就運行Windows系統自帶的磁盤碎片整理工具,進行磁盤碎片和不連續空間的重組工作,将硬盤的性能發揮至最佳。

對于LinuX系統用戶(Ext文件系統)或MAC OS 用戶,基本不需要清理(因為Linux的文件寫入方式于Win不同)。

使用穩定的電源供電

一定要使用性能穩定的電源,如果電源的供電不純或功率不足,很容易就會造成資料丢失甚至硬盤損壞。

不要強制性關機

強制關機會使硬盤與指針産生強烈的摩擦,長期這樣的話,硬盤會丢失信息,所以,一定要正确關機。

虛拟硬盤

所謂虛拟硬盤就是用内存中虛拟出一個或者多個磁盤的技術。

内存的速度要比硬盤快得多,就要利用這一點,在内存中虛拟出一個或多個硬盤就可以加快磁盤的數據交換速度,從而提高電腦的運行速度。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所謂“虛拟”有二:其一所謂“虛拟”首先是假的,其次是能夠起到所虛拟的硬盤的功能。

非磁盤式

固态式

固态硬盤介紹:固态硬盤SSD (SolidStateDisk、IDEFLASHDISK、SerialATAFlashDisk)是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芯片)組成,簡單的說就是用固态電子存儲芯片陣列而制成的硬盤,固态硬盤的接口規範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盤的完全相同。在産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盤一緻,包括3.5",2.5",1.8"多種類型。由于固态硬盤沒有普通硬盤的旋轉介質,因而抗震性極佳,同時工作溫度很寬,擴展溫度的電子硬盤可工作在-45℃~+85℃。廣泛應用于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絡監控、網絡終端、電力、醫療、航空等、導航設備等領域。

早期的研究已經可以把DNA做成電路或小工廠,但從沒見過将DNA當做存儲介質的。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卻将這一夢想變成了現實。

這個由喬治·切齊(GeorgeChurch)、瑟裡拉姆·庫蘇裡(SriramKosuri)和高原(YuanGao,音譯)領導的團隊可以将96比特數據存儲到DNA鍊中。具體方法則是為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分别賦予二進制值,随後通過微流體芯片對基因序列進行合成,從而使該序列的位置與相關數據集相匹配。

這項技術表面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了不起,但用微觀物質存儲宏觀數據卻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立方毫米即可存儲704TB的數據,相當于數百個硬盤的容量。雖然這一成果令人振奮,但流程還很緩慢,因此不能存儲對時效性要求較高的數據。

内存虛拟式

所謂虛拟硬盤(或稱“内存硬盤”)就是用内存中虛拟出一個或者多個磁盤的技術。

内存的速度要比硬盤快得多,就要利用這一點,在内存中虛拟出一個或多個硬盤就可以加快磁盤的數據交換速度,從而提高電腦的運行速度。但是,也有缺點:在這個“硬盤”中儲存的文件在斷電後會全部消失。

選購技巧

選購技巧一:關注硬盤的容價比(硬盤每GB容量的性價比)

建議大家在購買硬盤時,盡量考慮2TB的産品,總價不貴,單GB的性價比最高。當然,1TB的硬盤也是值得入門級用戶推薦的,雖然每GB的價格高達0.39元,但385元的總價不高,也足以滿足一般用戶的需求。

選購技巧二:關注硬盤的單碟容量(一張碟片能裝多少數據)

硬盤最新的技術為單碟1TB,此項技術已經2年有餘。市售産品中,“1TB-3TB”領域已經實現單碟1TB技術,持續讀寫速度介于150-220MB/秒。在高端的大容量領域,從主流的5碟4TB/7200轉硬盤開始升級到4碟4TB/5900轉硬盤,并發展出4碟4TB/7200轉混合硬盤。

之所以重視硬盤的單碟容量,是因為其值越高,所需要的碟片數量就越少,硬盤的磁頭數量就會減少,發熱量與穩定性就越高。在主流産品中,2TB的硬盤還是采用3碟的設計,而這些産品往往是商家的庫存,急于銷售。這些産品由于采用了三碟片的設計,因此在重量上比兩碟裝的産品明顯重一些,并且在讀寫速度、穩定性與發熱量方面比兩碟裝産品遜色許多。

選購技巧三:關注區分二碟裝與三碟裝的方法

三碟裝的産品可以通過識别外觀、重量等進行區别,比如希捷兩碟2TB的硬盤右側上角有一個較大的深坑(三碟則為淺坑)等,但對于普通的消費者而言辨别的難度相當大,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購買生産日期接近的産品,像2013年以後的産品基本上都是兩碟裝,因此用戶在購買時要重點關注。

更換模式

1、首先鼠标右擊“我的電腦”選擇“屬性”選項,在打開的屬性面闆中選擇“硬件”選項卡,然後點擊“設備管理器”;

2、接着展開“IDEATA/ATAPI控制器”節點,然後雙擊你的“主要IDE控制器”;

3、接着點擊“高級設置”選項卡,将傳送模式改為DMA,點擊确定退出就可以了。

硬盤指示燈常亮不熄的解決辦法

一、原因分析:

造成硬盤這種反複、重複讀取數據的主要原因是主機電源的+12V電源電壓降低至11V以下(更甚還會降至10V或以下),硬盤驅動電機的轉速達不到應有的要求,由于磁頭讀取數據出現困難,故出現假死、很卡、硬盤燈常亮不熄、一直發生聲音的故障現象。

通常情況下,主機電源+12V下降的原因是由于内部灰塵太多,影響散熱,或是穩壓元件已老化,起不到穩壓的作用,或是穩壓特性變差等原因引起的。

二、解決方法:

徹底清掃主機電源内部的灰塵,如果有條件的話,檢查各路輸出電壓,如果偏低太多,就要考慮調整或更換主機電源了。

安裝win10後硬盤空間變小

1、點擊系統桌面左下角的“開始”按鈕,進入開始界面,點擊“所有應用”,找到“windows管理工具”,點擊打開下拉菜單,找到“磁盤清理”,單擊即可進入普通垃圾清理界面。

2、在“磁盤清理:驅動器選擇”選擇安裝系統的盤号,然後單擊"确定",進過短暫的磁盤清理過程後出現“磁盤清理”結果界面。此處能被清理的僅為普通垃圾,若需清理系統安裝垃圾,需要單擊“清理系統文件”按鈕。

3、在次彈出“磁盤清理:驅動器選擇”界面,選擇安裝系統的盤号,然後單擊"确定",經過磁盤掃描處理後出現“磁盤清理”結果界面,單擊“确定”後彈出“磁盤清理”再次确認界面,單擊“删除文件”後,再經短暫處理過程即可實現清理系統安裝過程産生的垃圾的目的。

延長硬盤壽命技巧

禁用VolumeShadowCopy

Volume Shadow Copy是管理與執行用于備份和其它目的的卷影複制的。Win+R打開services.msc ,找到Volume Shadow Copy,設置為禁用或者手動都行。

禁用文件索引功能

文件索引功能是讓用戶能夠快速找到硬盤上的文件,但平時沒事也會自作主張的檢索一下硬盤,就會讓硬盤不能好好地休息。禁用的方法是:鼠标郵件單機系統盤符,選擇屬性,去掉除了文件屬性外,允許索引此驅動器上文件的内容(I)前面的勾選。

禁用Windows7Defender

Windows Defender 是Windows 附帶的一種反間諜軟件,如果平時都安裝了很多殺毒軟件和安全工具,這個就沒有必要了,禁用即可。

關閉計劃磁盤整理

關閉所有分區的磁盤清理計劃任務,在盤符上點屬性,找到磁盤整理,把計劃磁盤整理的鈎去掉。

禁用SuperFetch

SuperFetch的功能是:當系統不忙時,SuperFetch進程會分配更多的内存給使用最頻繁的進程作為緩存,以提升運行速度。當系統繁忙時,保留給緩存的内存就會相應減小。而SuperFetch就是Windows 7内存占用率高的主要原因。但禁用它可能會讓一些軟件使用起來有些停滞感,但的确能夠讓硬盤減少轉動,達到休息和降溫的目的。

關閉或者卸載WindowsSearch

Windows Search的功能作用是執行快速搜索。默認情況下,Windows 7 系統中的Windows Search是處于打開狀态,如果不使用 Windows Search ,則可以将其關閉,直接從 Windows 中删除Windows Search ,還能減少硬盤空間量的占用。Windows Search仍将存儲在硬盤中,有需要的時候,再将它打開。

硬盤讀寫頻率過高

1、打開“控制面闆”,然後在控制面闆上依次打開“管理工具”-“服務”。

2、在打開的服務面闆上,找到HomeGroupListener服務項并雙擊打開。

3、接着在彈出的HomeGroupListener服務屬性對話框上,設置啟動類型為“禁用”。

4、在服務狀态處點擊“停止”按鈕,然後對HomeGroupProvider服務功能同樣分别設置“禁用”和“停止”,再點确定按鈕保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