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甲魚

野生甲魚

鼈科鼈屬動物
甲魚,學名鼈,又稱團魚,腳魚,學名中華鼈,是廣泛分布于我國的次生性水生爬行動物。屬爬行綱、鼈科,全國各地均有出産,而以洞庭湖區的甲魚品質最佳,《墨子》記述楚國“魚鼈鼋鼍為天下富”。《唐書地理志》記載“嶽州貢鼈甲”。長沙馬堆出土的食譜中就有甲魚,這說明湖南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就烹食甲魚了。洞庭湖西部的漢壽,是全國聞名的中國“甲魚之鄉”,其獨特的“漲水為湖、落水為洲”的地形地貌讓它成為長江中下遊地區一個典型的過水型湖泊,河蚌魚蝦,浮遊生物,應有盡有,給甲魚的捕食帶來便利,非常适合甲魚生長繁衍,這裡生長的甲魚裙邊大,肉質鮮,無病害,無污染,洞庭湖甲魚也應此而聞名天下。
    中文名:野生甲魚 外文名: 别名:團魚,腳魚 學名:鼈 界:動物界 門:脊椎動物門 綱:屬爬行綱 目:龜鼈目 科:鼈科 屬:鼈屬

簡介

甲魚又名團魚、腳魚、水魚,學名中華鼈,是廣泛分布于我國的次生性水生爬行動物。甲魚富含人體所需的脂肪、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睐。特别是野生甲魚營養價值非常高,品質優良。

2012年,江蘇省金湖縣在《夾蕩現代漁業精品園》項目實施中,充分利用水源廣闊,水質清新,餌源豐富的自然條件,在池塘内進行仿野生甲魚養殖,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生态效益和經濟效益,愛到了甲魚養殖戶的歡迎。

形态描述

淡水生。通體被柔軟的革質皮膚,無角質盾片。體色基本一緻,無鮮明的淡色斑點。吻端具肉質吻突,吻突長,約與眼徑相等。頸基兩側及背甲前緣均無明顯的瘰粒或大疣。腹部可有7個胼胝體。

大小

體中等。成體背盤長192.0一345.0毫米,寬138.8—256.0毫米。87C003号雌體重達4.25千克,826005号雌體重達3.62千克。

生活習性

鼈生活于江河、湖沼、池塘、水庫等水流平緩、魚蝦繁生的淡水水域。也常出沒于大山溪中。在安靜、清潔、陽光充足的水岸邊活動較頻繁。喜曬太陽或乘涼風。n

卵生。每年4—8月為繁殖期。此時氣溫在20℃以上。雌雄鼈在水中經發情追逐後,大多在夜裡上岸交配。5—8月産卵。盛期為6—7月。産卵多在前半夜進行。雌龜選擇泥沙松軟、背風向陽有遮蔽的地方,以後肢挖一個口小底大,深約10厘米的坑穴,産卵其中。産畢,用泥沙覆蓋。甚至還在産卵坑穴旁另挖一兩個小坑,以惑敵害。産卵數依鼈體大小而異。通常首次産卵僅4—6枚。體重在500克以上的雌鼈可産卵24—30枚。最多一次可産近40枚。老年鼈的産卵數則明顯減少。雌鼈在繁殖季節一般可産卵3—4次。卵球形,乳白色,卵徑15—20毫米,重8—9克。卵在自然溫度下約經二個月孵化。剛孵化的稚鼈背甲長約3厘米。n

每年10月至翌年3月為冬眠期,潛于水底泥沙中。

國内分布

除甯夏、新疆、青海及西藏未見報道外,全國各省(區)均有分布。尤以江蘇、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及河南等省産量較大。

經濟意義

我國普遍把鼈作為上選的珍品,且用作食療的滋補食品。食鼈的曆史,可以上溯到周代甚至更遠。鼈肉鮮美,尤以裙邊更是脍炙人口。n

鼈甲是傳統的中藥材,其成分含動物膠、角蛋白、維生素D及碘等。有滋陰清熱、軟堅散結的功效。治骨蒸勞熱、陰虛風動、腰痛、症瘕經閉及肋下堅硬等症。凡虛而無熱,胃弱嘔哕、脾弱洩瀉及孕婦忌用。鼈頭幹制入藥稱“鼈首”,可治脫肛、漏瘡等。用活鼈、鼈甲或鼈甲膠做原料配制的中成藥有二龍膏、烏雞白鳳丸、化症回生丹、史國公酒、鼈甲煎丸等。

由于鼈具有較大的食用及藥用價值,全國各地已廣泛開展人工養殖。通過提供豐富的餌料,保持适宜的生長溫度使鼈不進入冬眠,以及科學和工廠化的飼養,鼈的繁殖率、孵化率都大大提高,稚鼈經過一年多的生長即可重達500克左右,使鼈這一自然資源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與利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